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最新選材創新招術之正誤對照法

有比較才有鑑別,作文時有意將好與壞、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喜與悲、剛與柔等對照來寫,可以鮮明地揭示描寫物件的外在特徵或內在本質,從而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現文章的主題。而在這樣的對比和映襯中,事物所具有的特點和所蘊涵的道理,就能黑白鮮明地顯示出來。有時,幾乎可以無須多辯,事理的是與非、真與偽,就能使人瞭然於胸。對比主要有如下三種形式:

2010年大學入學測驗作文最新選材創新招術之正誤對照法

一、縱比。就是把同一事物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狀況進行對照,著重揭示事物在發展變化中的不同之處,從中發現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和它所蘊涵的道理。如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五歲能寫詩四句,十二三歲時,便不能像先前那樣作詩了,二十歲時,就像普通人一樣毫無特點了,這就是縱比。

二、橫比。就是將發生在同一時期、同一區域的兩種性質截然相反或互有差異的事物進行對比,通過這樣的對比,對錯誤的或不好的事物予以否定,對正確的或美好的事物予以肯定。如茅盾的《白楊禮讚》,作者將象徵北方軍民的白楊樹與象徵國民黨反動派的楠木進行對比,抒發了對白楊樹的讚美之情。

三、自比。就是通過對在同一事物內表現出來的不統一、不協調的現象的分析論述,來闡明道理的對比論證方法。它與縱比的區別是:它不存在時間軸上的發展變化。它與橫比的不同是:自我表現在同一事物上,而橫比則是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對比。

以上三種方法,在一般文章中,以採用其中之一者居多,但也可同時採用兩種或三種。運用對比,首先要抓住對比點,注意對應性。對比雙方應相互對立、互為映襯。其二要將對比引向深入。文中列舉正反兩方面的事例,不能只擺出為止,必須在此基礎上對截然相反的態度、方法、效果等進行深入分析,揭示材料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最後要儘可能利用文章標題所提供的條件進行對比論證。如《平凡與偉大》,就可據此採用對照的方法來安排結構和論證。

 例文1

山西考生

黎明前的那段時間最黑暗。

樹叢中,兩個人正漫無目的地走著。一個人,是高唱“不在紅塵中,塵緣看得清”的隱士。另一個人,是走過一路坦途,從未遇到荊棘猛獸的商界精英。隱士對待生活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姿態,自認名、利、愛、恨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生活就是裡看花。商人深諳塵世中紅男綠女的嬉笑怒罵,執著地相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黑暗中,隱士又發牢騷:“天怎麼還是這麼黑?”商人淡淡地吐出幾個字:“天很快就要亮了,黎明前總是最黑暗。”

天際泛白。叢林盡頭有一隻裝了一半水的瓶子。隱士觸目傷懷:“瓶子怎麼只有一半是滿的?世界總如被咬了一口的蘋果,處處有缺憾。”商人意氣風發:“瓶子竟有一半是滿的!上帝總是仁慈,從不將一個掏空了的瓶子塞給人們。”商人抓起那個瓶子,打算用它來滋潤乾渴的雙脣。隱士抓住了商人的胳膊,以一種哀求的語氣說:“朋友,喝掉了水,我們的前進就失去了動力。”商人搖搖頭,看著幾乎要屈膝在地的隱士,說:“朋友,喝掉這些水,我們的身體裡就有了新注入的血液,我們就又有精神上路了。”一個執意要喝,一個決意不肯。於是,兩人“抬”著這個瓶子去找人說理。

經過一個荒原遍佈的墳墓,商人呶呶嘴,笑著對隱士說:“他曾經和我們一樣。”隱士的臉上沒有半點生動的凸起,悶聲悶氣地擠出一句:“我們也必將和他一樣。”隨後,二人又是沉默,還是要找個人評理。

墳墓背後是一片農田,一個農夫正在鋤草,嘴裡還唱著:“海內無閒田,農夫猶餓死。”二人跟過去,拉住農夫,讓他給評評理。

農夫歇了一會,對隱士說:“我看你也上了年紀了,老人總是懷疑許多真東西。”又對商人說:“年輕人,你還小,總是相信許多假東西。”農夫頓了頓,又說:“你們看問題,是站在不同的位置。你,隱士,一味消極避世,所以認為天是黑的,瓶是半滿的,人是要死的。而你,生意人,你一帆風順,看到天是亮的,瓶是半空的,人是活著的。正如讀書人說的那樣,叫什麼‘境由心造’。”

是啊,我們看問題不正如十個人看一棵樹這樹就有十種模樣嗎?境由心造,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情;我們不能改變容貌,但可以展現笑容。朋友,遇到不愉快不順心的事情時,不妨換個角度想一想。

簡評:此文脫去了一般中學生的作文程式,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示其才思。文中的兩個人物,一個具有傳統意味,一個富有現代精神;遇事一個悲觀,一個樂觀。作者通過在特定情境下兩人對生命之源與死亡之屋的不同看法,展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及其衝突,構思精巧,對比鮮明。

例文2

湖南考生

適漢武帝年間,匈奴寇邊,入長城百餘里直至河間,關中震動,長安一片譁然。有客商來自西域,自曰大月氏使者,武帝欣然接見。其言匈奴欺壓西域各國,猶以大月氏為甚,國王被殺,其顱被製成樽,是以與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

武帝聽之甚悅,希冀聯大月氏以抗匈奴。殿下有二人者,蘇武與連奇。二人皆以說辯聞於關中,武帝以二人為使前赴大月氏,二人欣然領命。次日,蘇連二人偕百餘人伴大月氏客商西行,途經玉門,遇匈奴千餘騎,不敵,乃被俘。

眾人被擒,北行千里,直至單于庭,匈奴單于雖居塞北,然也聞蘇連二人之名,聞擒住二人,大喜,致酒以待二人,又備刀斧手於幕帳之後,言以摔杯為號。

連奇見之,哆嗦不能前;蘇武則慨然就坐,談笑而飲,神態不卑不亢。單于見之心服,乃曰:“吾匈奴地域遼闊,帶甲之士百萬,與漢家相爭以來,無不大勝而回,先祖冒頓單于更俘漢主於白登,二位何不識時務而聽天命,助我匈奴奪得天下,此萬世之功也。”說完令人奉上金帛,帶出美女。

連奇自以為必死,而今見單于有招,喜若狂,立即應允。蘇武鄙之,昂然直視單于曰:“男兒立於天地間,豈不聞忠、孝、節、義?失之四者,與豬何異?吾意已決,請就戮。”說完大步走出帳外,棄金帛美女而不顧。

單于心愛其卜,終不能動,乃禁武於馬廄之中,終日以錢帛美女誘其歸附,不肯;又令其食粗糙之糠,幹沉重之事,妄以此逼其降,終不為所動。單于見不能動其心,乃將其放逐於北海,終日以牧羊為生,連奇數往勸之,不應,反大罵連奇失節。蘇武終不改節,並題詩於門上:“寧為漢家無頭屍,不為匈奴屈膝人。”

其氣節可見於此。然觀蘇武、連奇二人,一持節甚堅,十九年而不改,一奴顏婢膝,苟且偷生於異邦;一流芳百世而名垂千古,一為世人不齒而遺臭萬年,何哉?善惡之擇,美醜之分在乎心也,心正,不令而行;心不正,雖令不從,是以蘇

武能棄金帛而選大義,面對美色權勢,而終不為所動,心擇之正也。

簡評:本文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一個大義凜然,不卑不亢;一個唯唯諾諾,苟且偷生;一個名垂千古,一個遺臭萬年;一忠一奸,天壤之別。文章雖用淺易文言文寫成,但敘事清楚,語言簡潔,較好地突出了蘇武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

例文3

陝西考生

情感是每個人從生下來就被上帝賦予的,有了感情,人世間才充滿了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充滿了親情、友情和愛情。

然而我們在認識事物、處理問題的同時,也會被它所左右。感情上的親疏遠近,使我們在事物認知、正誤深淺上產生了偏差,甚至喪失了判斷能力。我們認識事物應該拋開感情因素,而從事物對與錯、好與壞的根本出發,這樣才能正確的認識事物的本質,否則將會釀成大錯。某校兩名學生拿刀將另一名學生捅死,當警察問到一名學生為什麼要這麼做,他竟然說,我其實並不認識他,只是為了幫朋友出氣……俗話說得好:“家賊難防。”這便更進一步說明了是親情在左右你的認識,使你無法正確地去判斷。全國的貪汙案件,屢現不止,而且還可從中牽出很多“羊”來,什麼這個市長,那個局長,這正是酒肉、金錢朋友之間的友情所導致的,這只是感情與認識在壞的一面的體現,致使人們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當然感情與認識在好的方面也有體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這樣的標語我想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吧!沒錯,這就是抗擊“非典”的標語。在“非典”時期,我們的“白衣天使”在隨時可能被傳染,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毅然堅守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挽救了一個個生命。他們同樣也是從感情出發,為了人民,為了親人而寧願獻出寶貴生命,這種感情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在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使他們有了更高的思想覺悟。

只靠感情去認識事物是片面的,應該從事物對與錯、好與壞、真與偽的立場出發,才能使自己的感情更好地服務於自己的認識。

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更應該有更高的思想覺悟與認識,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為四個現代化作貢獻。

感情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的,剛開始並沒有好壞、深淺之分,靠的是後天的培養,與自我認識的提高來改變的,否則只靠感情去認識事物,是不夠完美的!

簡評:清晰的結構是本文的突出特色。首先,亮明觀點,接著從反面舉例論證:如果情感產生偏差,就會使人們作出錯誤的判斷。緊接著用一個過渡句“當然感情與認識在好的方面也有體現”轉入正面闡述,舉“白衣天使”為例,準確地詮釋了自己的觀點,鮮明的對比,扣住了命題的意圖。

例文4

徘徊在生與死間,躊躇於明與暗間,有人選擇生,也有人選擇死,有人選擇明,也有人選擇暗……真正源於人類內心深處的一縷精神血脈,卻選擇永恆。

流星的永恆源於用生命劃亮的光華,飛蛾的永恆源於用生命追求的光與熱,人生的永恆呢?源於一次次選擇。

站在歷史的海岸浸溯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已;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採菊……他們選擇了永恆。縱然諂媚汙衊矇蔽視聽,也不隨其流揚其波,這是執著的選擇;縱然馬革裹屍魂歸關西,也要揚聲邊塞盡掃狼煙,這是豪壯的選擇;縱然一身清苦終日難飽,也願怡然自樂,躬耕隴畝,這是高雅的選擇。在一番番選擇中,帝王將相成其蓋世偉業,賢士遷客成其千古文章。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溫柔富貴夢鄉中疲軟筋骨麻木神經?有多少人願選擇清貧,選擇質樸,選擇剛健?物慾橫流流盡了血汗,歌舞昇平平息了壯志,阿諛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魂大氣磅礴還有誰唱?五千年傳統美德源遠流長還有誰傳?選擇永恆,不是要我們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選擇永恆,不是讓我們漠視生命麻木不仁。

選擇永恆,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鐵馬”的慷慨志向;選擇永恆,需要“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尋,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潔。

用心靈選擇,給人一片綠陰,用意志選擇,撐出一道晴空。對生命的膜拜,信心的追求,需要我們選擇永恆。滾滾洪水中,勇士選擇自身的離去卻給了別人的生;浩翰沙漠裡,戰士選擇了自身的苦辛卻給了別人幸福。面對歹徒毫不畏懼,面對苦難迎難而上,生命的選擇賦予人活力、追求與成功,靈魂的選擇產生永恆。

選擇永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乾,君子以厚德載物。”

選擇永恆。追求生命圖騰,激昂生命鬥志,讓掉進泥潭的人振奮,讓處於危難的人平安,縱然一無所得,縱然粉身碎骨,也要將文明與道德的火炬傳承,也要用今生無悔的選擇鑄就春秋的華蓋與樂章,選擇永恆,雖九死而猶未悔!

簡評:千古艱難唯一死,而對“生死抉擇”,作者做出了理性的思考,指出“追求光與熱”的生命是永恆的,觀點頗為深刻。更可貴的是,文章將古人的大義凜然與今人的平庸麻木做了鮮明的對比,揭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心靈的貧瘠。最後,呼籲人們要反問內心世界,做出清醒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