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廣東大學入學測驗優秀作文:語言,溝通的基石1200字

語言,溝通的基石

2004年廣東大學入學測驗優秀作文:語言,溝通的基石1200字

時空流轉,積成一種過程。人類文明的枝幹上,盛開著一朵奇異耀目的,流溢著異彩的鮮花——語言。語言是文明的沉澱,文明給予語言養分。語言是橋樑,連線著心靈的孤島。語言是陽光,融化了心靈的堅冰。語言是緩緩流轉的河流,貫通起溝通的海洋。

文字是語言的實像。今人閱覽文字,就是傾聽著古人的語言。語言,溝通起古代的智慧,收取溝通;著古今,生生不息地傳承著文化。“北海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在那如夢似幻的物事中,領略到莊子的奇想與灑脫。“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是那番豪言壯語,散發著曹操的雄心與氣魄。“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在那悲蒼傷憂的情景中,感受到杜甫的憂國患民。“梧桐更兼細,到黃昏,點點滴滴。”是那感懷淒涼的小調,感染著李清照的落泊與寂寞。古人的一絲絲言語,隨著發黃的紙張流傳下來。鳥飛兔走,洗刷著過往的記憶。語言,卻留下來了,一如打磨不去的,是鑽石;如熔融不去的,是真金。溝通了歷史,穿越了時間。

語言,不僅能夠溝通時間上的分隔,還能溝通空間上的距離。人在社會的群體中生存,自身卻是孤獨的個體。連繫著的人的血脈的,是語言。依靠語言,人們尋找到自己的根基。所謂“他鄉遇故知”,人們欣喜的是什麼?是其語言又能重新喚起溝通的作用。親人間的一句祝福,溝通起人身上的血液。陌生人的一句問好,溝通起往昔不曾擁有的友情。語言上的溝通,是黎明前的露珠,其閃爍著光照耀著每個使用它的人。

語言,還是溝通人與自然的法寶。歌聲,唱出人對自然的敬意。詩章,頌揚人們對自然的感激。語言是自然偶爾施予人們的珍寶,人們就用這珍寶揮灑出絢麗的畫面。

要不吝惜地使用語言溝通,那是造物主之無盡寶藏。

要謹慎地使用語言溝通,語言的威力猶如閃著寒光的雙刃劍。

用更優美的語言,更好地溝通。

【點評】

一句“時空流轉,積成一種過程”飽含哲理,滿蓄著芬芳,折射出作者思辯的智慧之光。行文便由此開始,我們不得不緊緊追隨作者的筆端。此時,一個又一個亮點閃爍在我們眼前。

作者準確地把握了命題者的思想脈搏,緊扣“語言與溝通”這個話題,將“語言”“溝通”的關係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旁徵博引,材料豐贍,闡述精微。一方面高屋建瓴,放眼於巨集觀世界,論述了語言—作為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在溝通時間和空間上的橋樑作用;另一方面又能闡幽發微,立足於語言本體,選擇書面語言(即文字)和口頭語言兩個不同的角度加以闡述,真可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作者匠心獨運亦可見一斑。其次,文章通篇設喻,語言是“基石”,是“鮮花”、“鑽石”、“真金”、“法寶”……真實的喻體,化抽象為形象,化無形為有形,採用散文化的筆法娓娓道來,筆觸細膩獨到而又不乏理性的靈光。最後,結尾處小心呼告,自然收尾,曲終而意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