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閱讀蘇軾》有感(精選2篇)作文

篇一:讀《閱讀蘇軾》有感

讀《閱讀蘇軾》有感(精選2篇)作文

有的人,身居高位、一言九鼎,卻只想著錢與權,整日勾心鬥角;有的人,即使世界以痛吻他,他也要報之以歌,蘇軾就屬於後者。不論遇到什麼,他永遠會為芸芸眾生、為江山社稷、為仁德道義擔當責任。

他會為芸芸眾生擔當責任。如今提到西湖,人們會想到波光粼粼的湖面,想到絲絛般的垂柳,想到嬌嫩豔麗的荷花。但在蘇軾初到杭州時,西湖恰逢水災,洪水帶來了厚重的淤泥,把西湖堆成了泥潭。按宋朝“三年一換”的制度,蘇軾並不會在這裡長久停留,大可以得過且過。但他卻認為,身為父母官,若不為百姓做些實事,豈不是尸位素餐。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擔起責任,帶領著杭州百姓們清理水道。一擔擔泥土,一滴滴汗水,一次次努力,最終鑄成了一條堅實的堤壩,它如一道城牆,守護住了杭州的百姓和西湖的波光,這便是如今的蘇堤。現在西湖“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亦奇”的“總相宜”,杭州“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自古繁華”,想必也有蘇軾的功勞吧。

他會為江山社稷擔當責任。儘管是一介文人,蘇軾仍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他在定州做地方官時,深知此地與遼國交界,防務十分重要。於是,他重新整頓懶惰、懈怠的士兵,嚴懲貪汙將領,禁止賭博酗酒,扭轉了軍隊的不良風氣;為求萬無一失,他不辭辛勞,始終親自檢閱操練;他還恢復了“弓箭社”,計劃整編一支三萬人的民兵武裝,利用邊人的戰鬥經驗以加強防遼的實力。哪怕不被皇帝待見,依然堅持為國家盡心盡力,這是蘇軾的堅守。

他還會為仁德道義擔當責任。蔡確是神宗朝宰相,也是“烏臺詩案”的幕後主使,給蘇軾帶來了一生的痛。在蘇軾即將外派時,蔡確遭遇了“車蓋亭詩案”。然而,蘇軾認為,不應用文字獄加罪於前朝宰相。他不計前嫌,上書請求寬恕蔡確,還設計了具體的應對措施——由皇帝下詔嚴厲追究,再由太皇太后下旨免於追究,這樣既明確了朝廷的意向,可以警告“新黨”,又不至於構成文字獄,有傷“國體”,可謂兩全其美。儘管他的提議未被採納,但蘇軾將個人恩怨置於仁德道義之後,堅守原則、敢於擔當的品質,得到了大家的敬佩。

在宋史中,不僅有蘇軾對百姓、對國家、對道義充滿責任心,還有范仲淹告誡天下讀書人,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岳飛奮力“收拾舊山河”,也有陸秀夫、張世傑寧願跳下波濤洶湧的大海,也絕不向元軍投降……正是他們,為看似柔弱的宋韻添上了一絲剛強,一份傲骨。正是他們告訴後人,宋韻是文靜的,但絕不是軟弱的。

蘇軾為為杭州留下的,是千年不朽的文化與精神,如今時光流逝,輪到我們為杭州擔當責任了。亞運會即將來臨,我們應該擔負起一個杭州市民應擔的責任,儘自己所能,學習亞運知識,參與宣傳活動,傳承體育精神,共同助力亞運。

此時,我彷彿看到了蘇軾穿著芒鞋、披著蓑衣、拄著竹杖的身影,他向我輕輕揮手,詞句吟誦的聲音,在萬壑松風間,久久迴盪……

篇二:讀《閱讀蘇軾》有感

他沒有李白一身素裝遊于山雨的仙氣,也沒有杜甫筆墨下憂國憂民的情思,但他有“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邁,有“竹杖芒鞋輕勝馬”的輕快,也有“誰怕?一襲煙雨任憑生”的豁達。也正是這些,令他流芳百世,千古留名。

那是個一闕詞換一壺酒的時代,多少風流雅士、絕代佳人,於宋朝杏花釀酒,松針煎茶,提筆作畫,即興填詞,歲序安然。他一生為官,卻一世在貶。他常嘆:“人有悲歡離合”,他的一生,三分官場,七分江湖。

許多城市都有他的印記,每次他不得僅是被貶,更是悠然。在密州的煙雨叢林,竹杖芒鞋,他感嘆“一綠蓑煙雨任平生”的況味;在黃州偏遠的鄉間,伴著幾碟素菜,品出“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簿;在惠州陋室,隔簾聽雨,享得“又得浮生一日涼”,在杭州西湖,看他日大珠小珠,吟詠“不見跳珠十五年。”

他的詩詞不朽。“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圓時的仰望,醉意中的苦愁,最後化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福,如茶香般淡雅,如水影般朦朧,讓詩的芳華流入心中。墨香下的鋒芒,“大江東去浪淘盡。”赤壁站上的狼煙,驚濤;公瑾笑談中的雄姿英發,羽扇綸巾,在筆墨下散發豪情。他,有閨秀之細膩,浪子之氣概,而正是這兩種相互衝突的韻味,才讓他成為世人口中的神話,不朽的經典。

他的精神不朽。從悽美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服梢高燭照紅妝;”到豪放的“誰到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再到灑脫的“此心安處是吾鄉;”最後,是哲思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一句,一首,承載著他的人生,他的起落。

我們懷念他,懷念他的一段歷史,懷念他與世無爭的怡然,懷念他將涓涓苦水和人生的壓抑融入筆下一溪清流的不羈,更懷念……景芳中學703班李明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