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 盾 作 文 法2000字作文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廣大教育工作者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為目的,進行了多角度、多層面的實踐與探索,走出了一條從序列訓練到方法訓練、從文體訓練到內容訓練的發展之路,充分體現了作文教學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中的重要作用。新課程標準強調在寫好一定內容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和幻想,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

矛 盾 作 文 法2000字

那麼怎樣才能讓校學生展開想象,寫出好的文章來呢?

一、多讀書,拓寬寫作“材”路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葉老的這段話,形象的說明了生活於寫作的關係。因此我們按照“觀察為先導,思維為核心,表達為主線”這已基本思想,把讀寫訓練的觸角伸向兒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要讓知識佔領學生成長的環境,就要求學生多讀書、勤看報、長積累。語文課程標準在學生讀書方面作了具體的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五年制不少於100萬字,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

要讀書就要有書,書從何來?一是買,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動員學生購買一些課外書籍是可行的;二是借,“書非借不可讀也,”讓有限的書流動起來;有條件的學校要開放圖書室,沒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動學生將父母、親屬給自己買的工具書、課外書等帶到學校統一保管,方便借閱;三是讀書要做讀書筆記,書不能過目而去,把書中知識性、趣味性和自己認為好的小段子摘錄下來,既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學會了讀書方法,又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

二、勤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要讀書,更要讀生活。作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應,一些同學作文寫得不具體,就是平常的觀察積累少。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把觀察到的事物寫下來呢?這就要我們老師辛苦一些:

1、將班上的同學分成幾組,分別記錄:

(1)班上的好人好事記錄。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事件好在那裡等。

(2)天氣情況記錄。風是怎麼刮的(風向),風的大小,通過什麼看出來的;雨是什麼世間下起來的,有沒有類省、閃電,道路怎樣,樹木怎樣,莊稼怎樣?上學來、放學走的時候是什麼情況,有沒有沒帶雨衣的?

(3)課外活動小組記錄。活動內容是什麼,是誰主持的,都有誰參與。大家做得怎樣,成功了有沒有高興的場面;失敗了又是怎麼做的。

(4)大自然觀察記錄。如放風箏、找春天等。

2、結合其他學科教學找素材。比如勞動課中有糊信封這樣的手工,就可以讓學生練習寫簡單的說明。結合學生做,說一說糊信封的工序。然後通過整理,把說話內容分成幾項寫下來,這樣就成了一片條理清晰的小說明文了。

3、鼓勵學生把有趣的事寫下來告訴同學們聽。如釣魚摸蝦、掏鳥窩、捉小鳥、飼養小動物、跟家長一起幹活等等,以及小朋友們的遊戲活動,如跳筋、跳繩、踢毽子、打羽毛球、捉迷藏等都是作文素材,寫起來既是一次美好的回憶,有鍛鍊了寫作水平。

4、正確引導學生看電視。電視是我們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瞭解社會,認識生活的主要媒體。很多家長怕孩子看電視影響學習,讓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很不利於學生成長。以至於學生不知道溫家寶實幹什麼的,更不用說天下大事了。因此,電視是應該看,但要有選擇地看。看完後有目的的讓學生說一說,或者做一些記錄,如科普知識、精彩片斷、主要故事內容等。

三、增矛盾,加懸念,努力寫好每一件事

敘事平淡、語言乏味,是國小生寫作訓練中的突出特點。受寫實的負面影響,學生往往用流水賬的形式,平鋪直敘、簡單明瞭協一件事。讀書筆記和觀察筆記都派不上用場,或者不知道怎麼用。結果寫成的文章要字數沒字數,要生動沒生動,要水平更沒有水平。例1:有位同學寫春天到了,為了美化學校環境,校長買來了一些花草樹木,交給了我們六年級1班來栽種。同學們中午回家吃完飯,帶著工具來到學校,在老師指定好的地方栽種。同學們乾的熱火朝天,一會就栽完了,老師表揚我們、校長也表揚了我們,我們可高興了。例2:有同學寫爸爸給玲玲新買了一塊手絹,作為生日禮物。玲玲自己都捨不得用,正巧一個踢球的同學不小心跌倒在地,頭碰破了,鮮血直流。同學們都嚇壞了,玲玲狠狠心,拿出手絹給同學包紮傷口。如上所示,同學們在寫作內容的選擇上還是不錯的,問題就出在如何把好的題材寫好寫活。

任何事情的發生與發展,都是和客觀矛盾分不開的。矛盾中積極的一面推動著事情的發展,矛盾中消極的一面阻礙著事情的發展。事情往往在積極的一面不斷克服消極一面的阻力中前進的。在語文教材第十冊《飛奪瀘定橋》一課中,寫紅軍和增援的敵人搶時間這一段。矛盾的雙方是這樣安排的:

遇到的困難

解決的辦法

表現的精神

崇山峻嶺

翻山越嶺

不畏艱險

天黑下雨

摸黑冒雨

頑強

飢餓疲勞

忘記

敵人阻擊

擊潰

不怕犧牲

敵人增援

賽跑

大智大勇

拋下

勇往直前

不難看出,紅軍戰士的不畏艱險、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是通過紅軍戰士不斷解決矛盾、戰勝困難中表現出來的。

如果我們的孩子在上面的例文的寫作中,展開合理想象,增設一些必要的矛盾,學生的習作水平就會產生一個飛躍。

我們不妨在例1中安排這樣的情節:

1、老師有沒有把種花的、種樹的和澆水的進行分組,你在哪一組?如果在種花的一組種花祥寫,栽樹就要簡寫;如果在栽樹的一組種樹祥寫,載花就要簡寫。

2、種花的同學是不是把花草拼成了一個美麗的圖案?是誰設計的,拼成了怎樣的圖案?效果如何?

3、再栽花的過程中有沒有意外情況發生?比如刺紮了手、坑刨得淺、水澆得少等等。

4、在刨坑的過程中又沒有遇到爛磚頭、舊樹根、石頭等建築垃圾,你們又是怎樣處理的。工具有沒有出問題,有沒有學生意外傷害事情發生?

5、栽種樹的一組中也可能發生2、3、4種的問題,還可能出現不成排的現象。是怎樣糾正的,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6、澆水的同學是不是及時把水澆上了,用的什麼工具——水瓶、水桶、水管?近的好解決,遠的怎麼辦?

7、通過勞動你懂得了什麼?暢想一下你的收穫。

我們不妨在例2中安排這樣的情節:

1、這塊手絹是爸爸在什麼情況下、在那裡買的,玲玲是怎樣珍惜的,從而突出手絹的珍貴。

2、踢球的場面如何,是不是很激烈?小同學是怎樣的情況下受傷的?

3、有沒有其他因素造成小同學受傷?想象事情的土發行和偶然性。

4、其他人是怎麼說的、做的,玲玲當時怎麼想,是不是很矛盾。

5、給同學包紮後玲玲心情如何,被救助人又是怎麼做的。

6、通過這件事我們明白了什麼,談一談你的感悟。

這樣一來,我們的學生就會在不斷的克服困難、戰勝自己的過程中,逐漸成長起來。我們的小作者就把人物的內在品質一一挖掘出來,讓一個個生動的、美好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

寫作是語文基礎教學的最高層次,作文教學改革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創新活動。只要我們的老師經常不懈的幫助學生讀書、讀生活、積累寫作材料,學生在寫作時就會有內容更多、更加合理的想象思維,讓寫作插上想象的翅膀,從而寫出更充實、更優秀的文章來。

六年級:楊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