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記憶1200字大綱作文

我出生在廣州,大多時間也生活在這裡。我寫的準確來說是父親的故鄉,當然也算是我的故鄉,因為父親說根在那裡。故鄉,我回去過好多次,也曾和爺爺奶奶在那裡生活過一段時間,那是個美麗的小地方。
  故鄉銀坑是於都北部重鎮,三縣通衢,國道穿鎮而過,江水依偎一旁。春暖開時,俯視銀坑蔥鬱的大地,滿山遍野的粉紅杜鵑,坡地上一窪窪的蜿蜒梯田,成片蒼翠的鬆杉林與散落的灌木叢裝點其間。山脊一行白鷺振翅南飛,溪旁幾位女孩花叢捉蝶,遠處的青山,近前的溪水,一峰對拱青如畫,兩水環流碧有情。這秀美景色如詩如畫,讓人如痴如醉。回想起來,我的家鄉銀坑真的好美!
  故鄉的歷史悠久,有好幾處名勝古蹟,且很有來頭。
  曾有南宋岳飛奉旨征討農民起義軍,來到銀坑西南的比邙山安營紮寨,留下了現存的防禦工事遺址“岳飛寨”。鎮上中學和國小就在山腳對面河畔,抬頭即可眺望山頭。父親年少時在這裡學習生活了六年,我也曾在校園裡騎車玩耍過,感覺還是那麼親切。
  當年岳家軍大將牛皋為解決官兵飲安全,率兵在獅石對面掘井,井尚存至今,常年不涸,此乃“牛皋井”。清代有位詩人稱道:“此間曾駐岳家軍,父老都能述舊聞,獅子嶺頭催畫角,牛皋井畔送斜薰”。如今的牛皋井成了兒童嬉戲和洗手濯足的地方。
  西北的山峰是故鄉第一高峰——天華山,山頂寺廟建於晉朝,寺內香火不斷,僧尼日日誦經,祈禱人民安康。明代詩人讚歎:“華山高聳與天衡,廬舍村圩入望平,曉斜籠獅子石,危欄俯看岳家營,古剎摩空向化建,細披石刻不分明”。有段時間爺爺經常晚飯後帶我散步到山腳,抬頭就能望見寺廟。
  北行五公里,那裡有聞名的“竹篙寨”。這裡是蘇區時期中央後方物資保管處舊址,曾經存放過大量戰備物資,石寨洞內有數個然形成的大小石洞相連,中間大洞深而廣,能容納上千人,洞內有水,沿洞壁上攀至天心岩,可直通山頂及山後。父親小時候經常在那裡遊玩,也在大洞內看過電影。父親帶我去過一次,可惜那次沒有開放,我只是在下面看了看這座奇特的石山。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假山,全是嶙峋怪石構成,石縫裡長滿樹木。
  除了名勝古蹟,故鄉的風土人情也很讓人留戀。
  銀坑銀礦豐富,因銀而得名。這裡的百姓也愛銀,老少都喜愛佩戴銀飾,用來驅邪壓驚,祈求平安。我出生後就戴著一對銀鐲子。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客居在此的銀坑人受厚重歷史孕育,大多具有包容寬厚,勤勞淳樸的品格。
  故鄉還有很多宗祠,這些祠堂建築獨特,佈局大氣完整,門匾和木柱刻有褒揚家風祖訓的詩句,用以懷念先祖,激勵後人。爺爺去世後,就是在祠堂辦的香火,那時我還很小,父親帶著我跪了三天。另外,故鄉傳統舞蹈甄笊舞,動作粗獷古拙,錯落有致。這個舞會跳的人少了,一般也只在正月裡跳,我只聽奶奶說過,並沒有見過。它表達了人們驅鬼壓邪,熱愛生活的美好意願。
  父親告訴我,蘇區時期,紅軍在銀坑開展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和革命武裝。毛澤東、朱德、鄧小平和彭德懷曾率領紅軍在此取得多次反圍剿勝利,千餘銀坑熱血兒女參加了紅軍。後來中央紅軍長征北上,銀坑兒女大多在長征途中流血犧牲,到達陝北的僅20餘人。父親的爺爺那時年齡尚小,沒有當成紅軍,如今近百歲的太爺爺、太奶奶還在故鄉頤養天年。
  歲月如歌,往事如煙,穿越而過的梅江點綴了故鄉的壯觀和雄渾,如雲南瀘沽湖般的琵琶水庫,映襯出了故鄉的柔美與秀麗。
  淡淡鄉愁,點點思緒,故鄉牽著父親,父親擁著我,輾轉於兩地間。
  我深愛父親,也深愛我們的故鄉。

故鄉的記憶1200字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