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聲音和時代的腳步主題演講稿(3篇)作文

篇一:歷史的聲音和時代的腳步主題演講稿

歷史的聲音和時代的腳步主題演講稿(3篇)作文

聆歷史之聲,與時代同行

親愛的同學們:

今日,我們即將迎來十八歲的成人禮。從十八歲開始,我們終於得以用一個成年人的面貌面對世界;也終於具備了聆聽歷史之聲且與時代同行的資格與能力。

十八歲的青年,應當把耳朵貼近大地,傾聽歷史低沉的述說。歷史是時間的孩子,又是當今時代的母親。歷史深深紮根於土壤,在千萬人的淚水、汗水與血中繁榮;歷史的每一朵花苞都無聲地講述著一個故事,等待青年仔細地聆聽。

歷史的聲音是我們感悟人生的涓涓水聲。我們聽得到孔夫子的吟誦聲,那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君子之勇毅;我們聽得到王守仁的講學聲,那是“我心光明,亦復何求”的儒士之正氣;我們聽得到蘇東坡的竹林吟嘯,那是“一蓑煙任平生”的智者之放達。聆聽歷史的聲音,像聽到成千上萬人的聲音合成的一首超越時空的合唱,這是前世之人留給後世之人的智慧,是永恆的人類生命在延續。

歷史的聲音,是使我們知曉民族盛衰得失的警鐘。至今難忘林覺民赴義前寫下的《與妻書》,兒女情長之纏綿語終化為覺醒神州之驚雷聲。同樣是三十歲左右的青年,在神州寂寂之時,那些大聲呼告的青年人,以他們的聲音震撼著今天的我們。滅國之種之危機已成歷史,愛國繼種的大愛卻永在心間。

歷史的聲音,是令我們體悟世間大愛的人類共同呼喚。弘一法師圓寂前留下“但願世人得離苦”的字,不僅影響了年幼的黃永玉,但鐫刻在後世的青年心頭。“為萬世開太平”的聲音從未沒埋沒在塵埃裡,但是在今天化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聲音響徹每位青年的耳中。

如今的時代也終將成為歷史,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也懷著成為歷史新聲音的使命感和敬畏感。2020年是今年的歷史,這一年包含了太多太多的聲音,以至於《牛津詞典》放棄了當年年度詞語的評選——這是一個無言的年份,也是一個人聲鼎沸的時代。我們聽得到鍾南山院士和眾多醫護人員堅定的呼告,聽得到中美外交席上的劍拔弩張;我們聽得到十八歲的戍邊英雄陳祥榕輸出的“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聽到天問和嫦娥的支持者們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2020年已經成為歷史,而今天的我們在2021年成為了十八歲的成人。可以說,我們終將成為歷史,成為黃土;但既然成為這個時代中的青年人,我們有使命為歷史創造一個嶄新的時代,為未來記錄一段精彩的歷史。

十八歲將至,讓我們聆聽歷史的聲音,跟上時代的腳步,創造人類的未來。

謝謝大家。

篇二:歷史的聲音和時代的腳步主題演講稿

回望歷史,迎接未來

各位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光拂星榆,時光荏苒,當我們的人生日曆翻至十八年華,我感到非常榮幸在這場成人禮上發言。當歷史的迴音同時代的腳步一齊敲響,我們應當以“雛風清於老鳳聲”的自許與擔當,傾聽歷史,邁向未來。

誠如先哲所言:“我們是歷史的迴音。”歷史的長河生生不息,回望即是歲月崢嶸。我們看見前仆後繼的覺醒之土,看見烽火狼煙,看見鴨綠江邊最可愛的人們。我們聽見“外爭主權、內懲國賊!”聽見“北平之大,_已容不下一張平靜的課桌了”,也聽見勝利的歡呼和那句擲地有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各位親愛的同學們,我想歷史的聲音之於我們,不應當只是歷史書上寥寥數語,我們要看到的是燎原星火的源頭,竟是如此的渺小而孤勇;我們要學習的是那挺身而出的勇毅與擔當。隨時代的腳步踏浪前行。

1992年恢復大學入學測驗之際。一位剛參加完大學入學測驗的年輕人在日記本中寫下“我只是剛好踩在了時代團鼓點上”。那麼新時代的我們,即將進入十八歲的我們,是否聽到了時代更激越的鼓點、是否已經邁開向未來的腳步?

吾輩奮發踔厲矣,國亦因此強。”魯迅先生諄諄的教誨就是那歷史的聲音,激勵著青年一代的奮鬥。當曹源二度站上《自然》雜誌的封面,當90後為主的嫦娥團隊將“常城五號”送往月球,當5G的核心成員成為Z時代的青年,我們應當相信:青年一代的我們才是這個時代最美的風景。

青春恰時來,我與我的國同在。同學們,我們已經邁開向未來的腳步,走在為明天奮步的路上。我們不應重踏莎翁口中“充滿聲音和光熱,此外空無一物”的世界;不應當成為時代下為利益而奔波的蝜蝂,而是傾聽歷史的聲音,謹記著歷史的教誨,以昂首之姿從新時代的巴別塔下直抵天堂,解開人生的斯芬克斯之謎,找到自已前行的目標與意義,做自己理想國國君王。

共青團中央在五四百年之際發問於現當代的青年。你,是否還是1919年那個少年?我想,我們足,亦不足。雛風清於老鳳聲,我們懷揣那時代的孤勇、擔當與初心,走在新時代的路途之上。前途未遠,吾輩亦此步履不停。

願十八歲的我們行走在人生路上、邁向未來的時候,也不忘聽一聽歷史的迴音,走得更坦蕩,更堅毅。也祝每一個我們成年快樂,前程似錦。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到此結束。

篇三:歷史的聲音和時代的腳步主題演講稿

循歷史之音,大步向前

聽,那錚錚中國聲!是金戈鐵馬換鈿頭紅妝的從容,是替父從軍十年歸的忠孝兩全,木蘭的聲音永久迴響。

聽,那巍巍英雄音!是踏波阿房宮、火燒連營的意氣風發,也是虞姬難留、烏江自刎的悲壯,項羽的悲嘆長久縈繞。

這些歷史的聲音不僅留存在我們的教科書上,更迴響於我們每一位青年學子的耳畔,指引我們與歷史的長河深切交融,使個人與社會歷史深切鉤連。

當我們正處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上,正處在直面時代風貌的今天,這些歷史之聲正是我們開啟時代大門的開路人。

或許,曾經有人說,我們這代是“跨掉的一代”。誠然,網際網路與工業文明的高速發展,給予了我們高度繁榮的物質文明,傳媒和廣告塑造了我們近乎單面的世界觀,使商品拜物教將我們牢牢控制。但是,這不是全部!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顏之樂的規勸歷經千年而歷久彌新。用詩意的、超越的、審美的眼光審視這個世界,於平淡的生活中發現美好,去探尋個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仍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我們承認韋伯所說的“現代的軍裝”對我們可以是一種保護,保護我們免於飢餓與貧窮,但同時那中華文明長河中對精神自由的呼喚指引我們拒絕異化社會,拒絕單向度的人為詩意的棲居而運思!

但是,同輩們,我今天更要呼籲的,不僅如此,更是我們這輩人對更大世界的更高的關懷!追求自由而無用的精神,追求詩意的棲居並不意味著錢理群教授口中“精緻的利已主義者”!這樣的歷史之音是貫穿於整個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之中的。

君可聽聞蘇格拉底的吶喊: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

當代社會以高度理性的官僚制度運轉之際,社會的高度分工把人固定在了其特定崗位上,由此,人變成了工業鏈條之上可磨損的零件,我們何以看清這整個時代的面貌?當我們失去了對社會整體目標感的掌握,個人自主性喪失的同時,我們不自覺地參與到了那遙遠而切近的罪惡之中。

少年們!今天,我們邁向成人世界,你是否做好了獨立面對這悲涼而嚴峻的現實?

歷史的聲音可以給我們提供指引,但現代社會與古代社會的差異要求你獨立思考,你是你自己的立法者,你才是你“生命的孤證”。大步向前吧,“後視鏡”無法提供前方路況,用反思恢復自己的存在本質去和這個時代泰然若素地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