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主題作文

篇一:月亮

月亮主題作文

喻遲槿

又是一年中秋夜,一輪滿月懸在夜空。皎潔的月光如同瀑布,飛流而下,在地面上濺起朵朵銀白色的浪花。

古往今來、陰晴圓缺、靜謐的夜色中,月亮無言地守望著人世間的興衰榮辱,悲歡離合,更有無數文人騷客借月亮抒發愛恨情仇、人生百感。月與人就這樣相依相偎,相知相惜,走過千萬年……

兒時,我牽著母親的手,學會的第一首古詩就是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個思鄉心切而夜不能寐的晚上,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射到詩人的床前,帶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在迷離恍惚中,將傾瀉在地上的月光誤認為是白皚皚的濃霜。蕭然苦澀之際,撩人的月色引著詩人抬頭張望,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是如此純淨,圓月更是分外光明,它默默地陪伴著詩人一起思念遠方的故鄉和親人。月亮將遊子對家鄉的眷戀,對家人的思念,述說得淋漓盡致,刻骨銘心。

長大,我學會更多古詩,同樣的明月,同樣的清輝,李賀的《馬詩》卻讓我體會到月亮的另一種魅力。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秋夜裡,銀色的月光為平沙萬里的古戰場上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一彎新月如玉弓般驕傲地高懸在連綿的燕然山嶺之上。詩人在悲涼蕭殺的月下戰場縱馬飛馳,他拋開文人傷春悲秋的多愁善感,滿懷志士報國安邦的雄心壯志。他望著山間的明月朗聲問道:“什麼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廝殺,建功立業呢?”秋夜是如此蕭瑟,彎月更是分外孤傲,它靜靜地陪伴著詩人一起向無邊的夜色吶喊。月亮將志士對國家的忠誠,對勝利的渴望,述說得痛快淋漓,耐人尋味。

月亮,遙遠又神祕,月亮,孤冷又美麗,有人說它是相思的載體,有人說它是傲世的印記。在我心中,懸掛在蒼穹中的月亮是黑夜中最溫暖的陪伴,它默默傾聽心靈的絮語,靜靜送來純潔的感悟,激勵著世人在坎坷中努力前行……

我愛月亮。

篇二:月與情

程一飛

當暮色落下,世界沉靜在黑色夜裡,星星——這些夜的精靈,跳動在黑色的帷幕上,眾星所環繞的,是一輪皎若玉盤的明月,它柔和地發著光亮,使我感到十分舒適。“古人觀月時的心情,恐怕不會這樣安適吧?”我想。那皎潔的月光讓我不禁聯想起他們的詩。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路斷人行,戍鼓雁聲,邊塞的淒涼之景,又怎能不讓人觸景生情?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故鄉之月卻最明,思想之感又怎能不觸人心絃?開元年間,正值安史之亂,兄弟分散,在月下,杜甫所感怎一個“憂”字了得?弟兄離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國難已至,皎潔的月光沒有帶來絲毫的安慰,但月光讓杜甫的憂思有處可寄託,這就是月與親情。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一首《月下獨酌》道出了李白的孤寂憂愁,舉起酒杯,卻無親無友,心中該有多麼寂寞與無奈。一人,一月,一影,舉杯共酌,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心中仍是孤獨,明月無法帶走李白的孤單,亦不能排遣他的憂愁,月所做的,只是承載著他的孤與愁,這便是月與孤獨之情。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春、江、花、月、夜,世間最動人的良辰美景集中於此。明亮的月光,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的世界,令人神往。“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借月抒發著自己人生的追求和熱愛,之後又借月寫男女的相思的離別愁恨……月所代表的情,太多太多了。

古人寄愁思,寄孤獨於明月,我望著月亮,看它被群星所擁,看它明亮的月光,希望它能把愁、孤之感帶走吧。

篇三:月

從古至今,人們常常將自己的感情寄託在那茫茫星海中最耀眼的一輪明月上,前人因此而創作的許多佳作和故事流傳至今,給予了我們無限遐想的空間。人們賦予它以感情,使得月在我們的印象中從那遙不可及的寒宮,轉變為一個默默相伴的知己。

每當我心情低落時,獨自一人在傍晚散心,偶然抬頭瞥見那彎彎的月牙浮上夜空,煞白的月光照得人心散亂,愈發感到幽寂淒涼。月是孤寂的,殘缺不圓的月,好似一面破碎的鏡子。“碧海青天夜夜心”是嫦娥思念愛人時的孤寂。“明月何時照我還”是詩人王安石面對著浩瀚江濤,迎著和煦春風而發出的感嘆。春風吹開了那江岸上的花草,卻無法將那份溫柔和暖意吹進作者心中,撫慰那思念親人的悲涼寂寞。月亮啊月亮!你弓起身子倒掛在天上,像極了一把鉤子,直直鉤進人心裡,撥亂了那最深處的一根弦。

若是從困境中解脫後又振作了起來,重拾那滿腔豪情,想痛飲一番卻又無人作伴的話,那便眺望夜空中的月吧。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將自己的豪情壯志寄託與了月亮,月也是豪邁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是李白的桀驁不馴,豪邁奔放。“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蘇軾對歷史長河的無盡感慨。人生難免有失意之時,心中感嘆得不到抒發,月便是最好的聽眾。把一切苦惱、不悅、不甘通通發洩,月亮會用它那廣闊的胸襟包容每一個願意與它訴說的人。月亮啊月亮!你圓得似明鏡,照進了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每逢中秋,一家人圍著餐桌坐下,吃著月餅,聊著家常,皎潔的月光會消無聲息地照進家家戶戶,為人們送上一份節日團圓的祝福。月亮是象徵團圓的。夜晚,家人一同賞月,此時的月亮是一年裡最圓、最大、最美的,它微笑著向人們致意,也毫不保留的收下每一個美好的願望,相伴人們度過又一個寧靜的夜晚。

篇四: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王語婷

月亮悄悄爬上樹梢,透過窗櫺,灑下滿屋子清輝。每至月初,月亮便開始養精蓄銳,充盈自己的形體,等到月中,便將存著的光華盡情揮灑,奔放淋漓。之後,再漸漸地變纖細,等待著下一次的絢爛奪目。人生如月,亦有圓缺,圓時去即缺時,缺時亦是圓時,不能常圓也不能常缺。

李白的一生如明月,他那留世的詩句同月亮的光華一樣攝入心魄,他高潔的性情也像月一般純真無暇。他的一生有圓有缺,在滿懷抱負一腔熱忱地投身官場時,他以為會得圓滿,而冷酷的現實如冰水一般當頭澆下,使他清醒。政治裡,他只得到殘缺,他的圓滿不在這裡,於是他轉身離開,去尋找他的圓滿。正是這種殘缺和圓滿才成就了氣勢恢巨集,豪放浪漫的李白,沒有過於圓滿,也沒有過於缺殘。

東坡的一生如明月,一曲《水調歌頭》傳成千古絕唱,將他喻為明月,當之無愧。東坡亦在官場失意,受奸人排擠,被貶黃州,這是他的殘缺。但東坡的豁達讓我們震驚,“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他的文采讓我們驚歎,這即是圓。他的豁達大度幫他架起了缺與圓的橋樑,缺中有圓,圓中亦有缺,這才是他的價值。

黛玉的一生如明月,她像月亮一般的皎潔美麗,兼有曠世詩才,冰雪聰明,令多少人欣羨不已,但她的一生照樣是殘缺的。她無法忍受封建牢籠的囚禁,只吟出“冷月葬花魂”這悽美的句子後便走向生命的終結,成為世人永遠憐惜的林妹妹

月如人生,亦缺亦圓,因殘缺而圓滿,月若常圓,則顯呆板,月若常缺,則顯悲涼,體味感悟月的圓與缺,讓我們的生命更加多彩完整。

篇五:月中詩情

楊熙堯

夜幕降臨,皎潔的月光灑入屋舍,望著深邃而靜謐的星空中的一輪明月,坐在一盞燭燈下,讀著那一首首令人回味無窮的名詩,領悟著那詩詞中飽含著的濃濃的詩情。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在那送柏樹林中,皎皎月光穿過鬆隙,灑下青光,一股清泉從山石中潺潺流出。一首《山居秋暝》訴出了王維寄情于山水的情懷,一首《山居秋暝》道出了王維內心高潔,崇尚自然的情懷。一首《山居秋暝》更吟出了王維對心中理想境界的無限追求。在那一輪皓月下,他詩興大發,寫下這首千古名篇。月中詩情,是一個人心中的追求,是心中高尚的情懷。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那硃紅色的樓閣下,在那掛滿雕花的窗戶旁,遙望潔如玉壁般的明月,心中無限感慨。一人喝到大醉,心中的思念又有誰人能知?一首《水調歌頭》描繪出的是那天上宮闕中的瓊樓玉宇,月下清影。一首《水調歌頭》,道出的是蘇軾對蒼天的遙問,是對“何事長向別時圓”的無奈。一首《水調歌頭》,吟出的是蘇軾對子由的無限思念,是對天下所有親人健康團聚的美好祝願,即便相隔萬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月中詩情,是對親人的思念,是對天下人親人的祝願。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明月當空,傾瀉下無數月影,而那明月又何時才能照我回家?一首《泊船瓜洲》,訴出的是那江南勝景,一首《泊船瓜洲》,道出的是對家鄉故土的無盡懷念,一首《泊船瓜洲》,現出的是王安石心中頑強不屈的品質,是推行新政的強烈願望。月中詩情,是對家鄉的思念,是對國家永遠長盛不衰的期盼。

月亮是那麼神祕,多少文人名賢借明月抒情,借明月言志。月中的詩情,是個人的追求,是對他人的祝願,更是對天下,對國家的期盼。合上詩書,沉思凝神,迴盪在腦海中的,是一句句飽含真情的詩句,是月中詩情。

篇六:我與中秋月的邂逅

鄭卓涵

一年年,一天天,中秋佳節悄然而至。人們忙碌了起來,吃團圓飯,賞月,走街串巷,互相拜訪。我走在街邊,駐足思考,回憶與中秋圓月不經意間的邂逅。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這首膾炙人口的《古朗月行》恰好是我兒時賞月的詮釋。每到中秋晚上,我總是異常興奮,出門一路小跑到河邊賞月。河邊的中秋月是明亮的,沒有一絲摻雜。我最喜歡透過河邊的圍欄,看著映在水中的明月隨著魚兒的遊動泛著水波盪漾。一會兒是完整的一個,一會兒又變成了兩個。月光,拉開一道薄薄的簾子,將柔和的光輝灑在湖面上。如此靜謐,祥和又美好。

現在的我,雖已褪去稚嫩長大成人,卻依然沒有忘記賞月的習慣。我在小區裡走著,看著,漫無目的又尋尋覓覓。突然透過樹梢上茂密的枝葉看見了它,月亮,比任何一晚都顯得皎潔的月光。月光照耀著我,照耀在每個過往的行人的身上,照在每個遊子的心中,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的外公外婆。

幾年前,我們說笑著,一起共度中秋節。但上了國中之後,我們相處的時間就變得越來越少。在手機視訊通話中,我隱約發現他們日漸深陷的雙眼和花白的頭髮。如今,我在北京,而他們卻遠在浙江,隔著千山萬水不能互訴衷腸。“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他們是否也在望著十五的月亮思念我呢?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月亮,給人以遐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月亮,給人以思念。“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月亮,給人以陪伴。

白日過去,夕陽落山。月兒緩緩升起,高掛在空中。周而復始,永無止境。這就是月,這就是我和月亮最美的邂逅。

篇七:明月情

楊慶峰

一個人,一壺酒,一輪明月,一醉千愁。

當我縱觀這詩詞的長河,多少畫面呈現在我眼前,其中,“明月”是一位常客。它出現在多少個詩人的詩中,描繪多少幅相似又不相同的畫面,它多寄託著人們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而或承載著對未來的憧憬,讓我們走進這些畫面,感受明月的詩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千古流傳的詩句出自李白之手。月明之夜,李白獨處他鄉,白天奔波,夜晚則在離愁中度過。當月光灑到窗後床前時,李白的孤寂早已生出了旁枝:遠方的家人此時可好?國家何時能太平……,這些疑問伴隨著如夢初醒的恍惚,湧上心頭。感受明月詩情,《靜夜詩》的明月透露出的是孤寂和憂傷。

“人有悲觀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輪滿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它集中了人們多少的憧憬與理想,詞人蘇軾被貶在外,望著這明月,他的思想好像長出了翅膀,在天上人間翱翔。月還是月,只是物是人非,《水調歌頭》的詞句透著作者的灑脫和人們普遍對生活的希望,這也是明月詩情。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出自王安石之手,王安石在朝廷做官,這詩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時寫下的。“春風吹拂,春草萌生”,初春二月的景象以江南為景,喚起了王安石內心的那份思鄉情,他遙望著可望不可及的明月,將內心同它控訴,明月或許聽不見,但它仍照亮著黑夜,照亮王安石內心,照亮前途……《泊船瓜洲》字詞之間流露出作者對明月的精神寄託,烘托出他的思鄉之情無處安放的感覺,這也是明月詩情……

感受著這些畫面,穿梭在歷史之間,明月詩情流傳至今,在冥冥之中感受明月承載的詩情畫意。

白月光,那麼亮,卻那麼冰涼。每個人都有一段悲傷想隱藏,卻還在生長。

篇八:詩中月月中詩

何佩凌

又是一個寂靜的夜晚,坐在燈下,我偶然抬首,見一輪皎月,鑲在夜空之上,靜靜地凝望著我,絲絲薄雲覆於其上,讓它多了幾分溶溶地暈黃。

桌上攤開的詩集,幾句詩行跳入我眼簾。月下花間,李青蓮“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狂放之下,明月照見他孤獨的內心。深竹林間,王摩潔“獨坐幽簧裡,彈琴復長嘯”。縱然隨性,相照的清月卻能“知曉”他無人賞識的孤寂。張籍夜泊的燭火,蘇軾夜遊時的談笑,她都看見,聽見,也覺出其中或明或隱的悲愁。月,在詩人心中苦悶無處訴說時,被融進了詩句,為其鍍了幾分清冷,幾分脫俗,讓我如今亦能被詩中的無奈與苦悶所感染,為詩人輕聲嘆息。

今日是中秋佳節,而在詩中,“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懸在邊疆的月,或許曾把遠隔千里的情思傳遞。“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掛在荒野的月,可將顛沛流離的思念送達。“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亮在旅途中的月,可否將思鄉懷親的遊子撫慰?月,承載了太多思念,也送去了萬千安慰。一點一滴匯成她含蓄的光輝,懸在詩海中。詩中句句情,則如月光般,拂過我的心頭,恍然憶起遠方的故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故鄉,應在如水的月光中沉默著,而我,同沐在這清輝中,思念著她的一草一木。

再一次抬首,明月清秀的面龐映在我眼波中,雲漸漸消散,露出月中點點墨斑,寫滿滄桑。月怎麼會這樣,原是“秦時明月漢時關”。殘破的城樓,矗立於黃沙之中,四寂無人,唯有孤月相照。她見證了前朝的繁華,亦見證了前朝的覆滅。月靜靜地,看著朝代的更替,看著遺民“無言獨上西樓”。他們用藏在心裡的詩,訴世道更替、國滅家亡的哀傷。詩,被月譜上幽幽曲調,萬古流傳,它們因月而永恆;月,又被詩染上層層墨紋,她因詩而滄桑。

夜已深,我滅掉燈,一縷月光乘虛而入,停留在未合攏的詩集上。詩中的文字彷彿同月光一併,升在那蒼穹中,匯成那文化的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