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推薦10篇)

篇一: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推薦10篇)

在我們老家年年都會跳火坑。天黑時分。吃過晚飯。我們便迫不及待地找來了稻草,在門前空地上沿著空地堆長一垛兒,用火一點,頓時眼前一片火紅。

我站在十米外屏聲斂氣,雙眼注視著一米多高的火焰,心裡既害怕又激動,我鼓勵自己,一定可以,我終於助跑起來,熱浪迎面撲來,寒冷一掃而空,身上洋溢著濃濃的暖意。跳過火坑,身上的晦氣一掃而盡,一切不順心的事兒也會隨之飄落於世界各地。我們又反反覆覆跳了幾遍,火焰就如同灰塵漸漸散去,我跟奶奶往回走時,我問奶奶:“為什麼會有跳火坑這一習俗呢?”

媽媽和奶奶一同說:“這個是習俗,可大有來頭呢!”

傳說蒲州城民風頑劣,人神共憤,惹怒了玉皇大帝,準備於正月二十三夜間用火燒了蒲州城。為避免誤燒好人,玉皇大帝派來了太白金星在人間調查。太白金星變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年輕女子,敲開了一家的門,請求留宿,並要點兒吃的。這家不但讓她在這裡留一晚,還給他準備了豐富的食物,太白金星心想:這是個好人家,不能冤枉好人。便把訊息告訴了這一家人,讓他們在正月二十三點火就可以保全家安全。便回了天上,這家人把訊息告訴了親戚,親戚們一傳十,十傳百,頓時全地的人都知道了,結果正月二十三這天家家門前火光沖天,太白金星認不出哪家是好人,就向玉皇大帝謊報蒲州城已經燒了。蒲州城得以倖免。從此在正月二十三晚上,家家門前燃放火堆,便成了一個固定的習俗。

“年兜夜,跳火坑,眾人拾柴火焰高……”有了跳火坑之伴,來年定會更加紅紅火火,歡歡喜喜。

篇二: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每個家鄉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的風俗,每個地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節日呢,習俗,規矩和飲食等,而我要介紹的是,在中國,比較普通的節日———那就是中元節。

中元節又名叫7月半,7月14,祭祖節孟蘭盆節,地官節,其中“中元節”是道教的教法,“孟蘭盆節”是佛教的名稱,民間則俗稱“七胖”或七月十四”,而它產生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期,能不能會在這天祭祖,放河燈,《易經》認為7是復生之數,而7月車市吉祥月,中元節和清明節相似,只有少數家庭還在過,但它也是古時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隨著鞭炮聲越來越響,春節的腳步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春節作為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不僅在於他深厚的寓意,更在於從古到金延旭霞來的風俗習慣我國幅員遼闊,智慧各個地方的春節風俗不盡相同,我家鄉的春鞋風俗習慣多樣又獨特呢?

俗話說,“進入正月就是年”。但在我的家鄉也是這個樣的,還有購物年,寫對聯,貼對聯,剪窗花,貼窗花……大家同時開始準備的這些和過年息息相關的東西,事實,人們似乎感覺不到戰,忙碌的辛苦,不管做什麼都是笑嘻嘻的,每一年的春節都是最熱鬧的,團圓的,也是我們開心的時候,家鄉的風俗活動,雖然很簡單,卻是中國的精神根莖所在。

篇三: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按照鎮子上的老規矩,春節在農曆十二月下旬就開始了。從十二月中旬起,街上就多了很多賣年貨的攤子,有賣糖的,有賣對聯的,有賣年畫的,玩具的……

在春節前,鋪戶有的也跟著賣年貨,有的關了門,回家去過年。因此春節的人流量也漸漸的變多了,人們都很忙,孩子們過年,大人們很緊張,大人們也必須給孩子買新衣服穿,好顯示出永珍更新的樣子。

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也是春節的“彩排”。這天晚上家家都出去逛街,晚上時,鞭炮在耳邊響起來,煙花在眼中跳來跳去,時不時有些冒出幾個字的煙花在空中。走著走著,在轉角處會遇見幾個賣燈籠的在路邊吆喝。

過了臘月二十四,春節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戶戶必須把春聯貼好來防年獸,也要大掃除一次。按照老習俗,鋪戶多數關三天或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除夕很熱鬧,除了一些不能回家的人,在外面的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鞭炮聲日夜不絕,除了很小的孩子,幾乎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國一時,家裡的部分人在中午時去親戚家去拜年。多數鋪子在初六開張又放鞭炮,除了吃食與重要日用品的鋪戶,大家都不是很忙,鋪中的人員可以輪流去街上游玩。到了元宵的時候又一個高潮,到了除夕缺點在於沒有月光;元宵時正好是明月當空。元宵時,大多數鋪子會在門前擺上一個牌子什麼的,給客人賣廣告。如果廣告做得好,會把很多的顧客招來店內,生意火爆。

一眨眼春節就結束了,學生們也該去上學,大人們也要照常工作了,春節在正月十五結束了。臘月和正月,在鎮子上是大家最悠閒的時候。過了美好的春節,天氣也慢慢地轉暖,春節就到此結束了。

篇四: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我的祖國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國家,民族眾多、幅員遼闊,“離家三裡遠,別是一鄉風”。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下面就讓大家瞭解一下我家鄉的風俗“春節”。

過年是每個國家都有的節日,可是在這一天晚上,雖說大家都在過年,但是大家庭的風俗習慣獨一無二。

在過年的前七天,我們這裡差不多都在辦年貨,向老人們比較講究,他們就幹這幹那的忙活個不停,年輕人嘛,就買些零食……小孩子們,一提到過年個個眉開眼笑,那緊挨著就是腦袋裡全被煙花給裝滿了。

爸爸媽媽就準備過年用的、吃的、喝的、玩的……

等到二十四我們就開始掃房,掃房意味著把家裡擦一擦、掃一掃、拖一拖……

在大年三十兒晚上,我們的任務可多了,先把準備的東西擺上桌,然後把找好的石頭放在火爐裡燒紅,把石頭放在碗中的醋裡,這就叫“打醋炭”,意味著驅邪,男女老少還要穿上新衣服,然後去給燒票子,最後就是給長輩拜年,拜年時要磕三個頭,然後俏皮的說一聲“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國一,男人們去轉親戚家,女人們在家伺候來的客人,孩子們有的放鞭炮、有的幫助家人幹活、有的玩遊戲。

我喜歡春節,春節是熱鬧的,也是令人開心的。“年”雖然只是一個傳說,卻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濃濃的年味、其樂融融。聽了我的一番介紹,是不是覺得我家鄉的風俗很有趣呢?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匯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風情畫,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各個國家的獨特魅力。

篇五: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一說到粽子,不管男女老少,嘴裡都會生出一種糯糯的感覺,眼前就會浮現粽子的不同形象。

今天是端午節,自然是要吃粽子,我可高興壞了。不過想要吃到粽子,第一步還是包粽子。我蹦跳著在媽媽身邊,時不時低頭瞧瞧媽媽手中的動作,墨綠的棕葉被捲成了圓錐形。裡面擠滿了晶盈的糯米粒,中間還夾雜著小小的、圓圓的豆子、花生、和甜膩的大棗。見我一直出現在身邊,媽媽有些不耐,一揮手就把我推出了廚房。我巴巴的盯著玻璃門裡面,要不是爸爸拉走了我,我的口水可要流到地上了。

我被壓著呆在沙發上看了會兒電視,要知道,看電視這項活動,以前我可是“領頭人”。可是今天,我被名叫“粽子”的姑娘塞滿了思緒。看天空中的雲彩,是她”;看水中的倒影是她”;看電視中的人物,也都變成了她……突然,一股由遠及近的米香飄入腦湖,打斷了我的思路。一根彷彿存在又虛無縹緲的弦一下子挑斷了,我抓住一根藤似地緩緩走向廚房。那香味兒越來靠近我,映入眼前的是一大鍋飽滿的,像碧綠翡翠的大肉粽,個個散發著令我日思夜想的氣味。

剝開了粽子的綠皮囊,見到了它的“廬山真面目”,米粒像一個個小胖子,充實著每一個縫隙;紅棗脫了一層皮,炸了開來露出了裡面的棗肉;花生也不再是硬邦邦的,變成了粉粉的。一切都與之前的沒什麼兩樣,只是沒有想到,這粽子是金黃的。

桌上,除了堆成山的綠色粽葉,還剩下了一大碗綠豆粥,一口沒動。我們一家子人坐在桌邊,個個的肚子都撐成了大西瓜,倒是不想浪費糧食,但再不想,此時誰的肚裡都是粽子了。

篇六: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插秧

張珍蕊

母親的家鄉在長江中游,那裡沃野千里,盛產水稻。從古至今,人們將秧苗插入田中,也將那悠遠的稻作文化埋入了土地。

農民插秧時,頭上頂著烈日,雙腳陷入泥潭,背上壓著痠痛。望著遙無邊際的田地,無人不會渺茫。於是一切的煩悶霎時間爆發,高亢悠長的勞動號子“囉囉咚”響徹田野。

作為勞動的人民,他們唱出的號子都是從心底流出的。田間,一個人直起身子來,仰面向天,喊起“囉囉咚”。隨後一呼百應,田間農民接二連三,你一句我一句地傳唱起來。唱時不用顧及內容,有時甚至全是襯詞的組合。唱響勞動的熱情,吐盡心中的冤屈。人們以歌唱出原生態的生活,便是稻田文化在音樂上的體現,人們代代傳唱,這曲便讓歷史有了溫度,成為一塊塊“活化石”,經久不衰。

如今,機械化耕作取代了人力,因為不再需要勞動時的鼓舞打氣,於是“囉囉咚”逐漸從田間消失。但那文化的種子早已埋下,“囉囉咚”以稻田文化的形式流傳於世。

篇七: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每逢在鄉村裡過年,我一定會參加一項重要的活動——搶炮頭。搶炮頭最開始是一種祭祀活動,而祭祀的主角是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三位忠臣。顧名思義,將特製炮頭點燃後射向天空,在還沒有落下來之前,人們就會乘機爭搶帶有標識的炮頭。據說誰家搶到炮頭,保管全年順利、平安兼發財。而且習俗規定,下一年獲得者要向神靈還回來這些“供品”,以便活動能年年繼續。

在我的印象之中,去年的活動最為熱鬧。那天的天氣灰濛濛的,看樣子是要下一場大雨,要是用肉眼尋找的炮頭的話有點困難,所以,望遠鏡就派上了用場。活動準備就緒,幾枚炮頭伴隨著刺耳的響聲撕破了天空。消失在厚厚的雲層之間。人們一群一群地尋找,緊張、急促的鑼鼓聲不停的敲著,很快就要被人群的聲音淹沒。小孩子們邊玩爆竹邊尋找,大人們則是東奔西走,老人們在一旁坐在椅子上悠閒地聊天。壞天氣似乎沒有影響人們的興致,一條條街道都被人流塞滿了,村子比平時熱鬧了幾倍,和往常冷清的環境截然不同。不僅是人多了起來,氣氛也變得不一樣了,因為過年的原因,到處都喜氣洋洋,到處都是紅色的:對聯,炮竹,新衣。遇到認識的人,都相互寒暄。

這時已經有人陸陸續續拿到了炮頭,他們的臉上都帶著說不出的喜悅和自豪,拿著的炮頭,新年的希望和好運就好像寄託在它身上。搶到炮頭的人,親朋好友就都圍上來祝賀。在一旁的小孩,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受到這過年的熱鬧氣氛所感染,也笑嘻嘻的,活蹦亂跳。

眼看著大家都搶到了炮頭,我也要開始努力了。我把目光鎖定在帶有標識的炮頭上面。本來已經勝券在握,但沒想到的是,突然刮來了一陣強風,使炮頭偏離了路線。在如此廣闊的天空中,一旦跟丟就很難再找到了。估量著炮頭就要降落了,我只好來到大概的地點,把望遠鏡調到小一點的倍率,進行掃視。正著急時,忽然在空中看到了一絲紅色,急忙把望遠鏡舉起,果然是炮頭!我喜出望外,抹了一把冷汗。到了最後,我毋庸置疑拿到了炮頭。

作為不可或缺的傳統活動,年年的搶炮頭都讓人期待不已。它已經不再是祭祀活動了,而是人們對新年新生活的新期盼。

篇八: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不尋常的年夜飯

萬奕

春節有很多很多的活動,可是我唯獨在乎的只有年夜飯。

那年,我回到湖北過年,實在難得,家裡人總算全都到齊了,也正因為如此,當晚的年夜飯比往年更豐富。

由於做飯的壓力大,我也有幸有機會參加了整個烹飪過程。

首當其衝的一道主菜,也是主食——飯糰子。

爺爺說,糰子寓意“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我學著大奶奶的手法,翻拌餡料,往裡面加蔥薑蒜,接著又邯鄲學步的把拌好的餡料一點一點包進糯米里。

只是由於糯米糊實在是不結實,一捏就四分五裂,餡料撒了一地。

大奶奶看我狼狽的樣子,就給我示範:“看,這樣……然後那樣……看,這樣就不容易爛了,你做一下,看看對對對。”

我在大奶奶地教導下,終於做出了十幾個像樣的糰子。

做完了糰子,我又發現奶奶在院子裡用一根木棍打著什麼肉。我走上前一看,原來奶奶打的是魚肉。“奶奶,”我湊上去,“您這是在幹什麼啊?”

奶奶邊打邊說:“奶奶我正準備做一些魚丸。”我一聽就來了興趣,“我能試試嗎?”我用期待的小眼神看著奶奶。“行,當然行。”奶奶笑盈盈地迴應我。

我抄起棍子用力往魚肉上打,還別說,真挺好玩的!就這樣,我和奶奶打了一下午。在奶奶的指導下,我又把打爛的魚肉搓成丸子,再用鍋煮一下,撈出來放好。

這時,爸爸走進來,給我提了一個劇難的問題:“你知道我們老家人為什麼要在過年吃魚丸嗎?”

我努力搜尋大腦,但一無所獲。爸爸看穿了我的心思,微微一笑,不無得意地說:“我們老家湖多魚多,人也嗜魚,平時大小宴席上魚丸就是必不可少的特色菜,到了除夕年夜飯的團圓桌上,重要性就更不待言了,年年有“魚”嘛!”

“哦哦,我明白了!”為了讓爸爸家鄉自豪感爆棚一會兒,我向他投去佩服的眼神。

終於開吃了,這頓飯真是色味俱佳,但我眼裡卻覺得那魚丸是桌上明珠。所有人有說有笑,“戰場”不一會兒就打掃乾淨了。

我靠著奶奶,回味著滿桌飯菜裡暖暖的香香的鮮鮮的滋味。

篇九: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家鄉的春節習俗

六年級馬良飛飛

我的家鄉坐落在安徽省的一個小縣城中——渦陽,它也被稱為“老子故里,道德之鄉”。在我們這,每逢過節都特別熱鬧,特別是春節,是我們這最盛大、最重要的節日了!

在春節前一天晚上,我們家所有人在一起吃團圓飯,其樂融融,代表著闔家歡樂。在這天晚上,我家中每個房間至少放了一支蠟燭,說要守歲,而小孩守歲是替長輩祈福長命百歲,一晚上都不能睡。

半夜,爸爸突然把我叫醒,讓我收拾收拾去上墳,我一看才知是凌晨三點了。我坐在車上昏昏欲睡,完全不知道要做什麼。到地方後,爸爸叔叔把鞭炮都纏在墳上,貼上燒的紙,開始噼裡啪啦地祭祖,還讓我們這些孩子去和大人一起磕頭,以表對長輩們的尊重。

折磨了整整一夜後,到家我也不困了。終於到了孩子們最期待的環節,準備磕頭要紅包。在我們這,只要過了冷晨十二點便可以磕頭,但過了中午十二點就不能磕頭了。到了春節早晨吃飯,家家都吃素扁食,因為老天爺不吃葷,還表示不能再像以前昏昏沉沉了,要在新的一年清清醒醒,打起十足的精神學習和工作。

吃完飯後,就要貼春聯了,裡裡外外都是喜慶的大紅色,大門前還掛了兩盞會發光的燈籠,院子內貼上了各種各樣的年畫。過了一會兒,我們這些小孩便出去買鞭炮,買了一大堆回家後,我們就到處炸東西,還被大人們訓斥了一頓,說不要隨便亂炸。可我們哪聽得進去,拿著炮,一路火花帶閃電,到了奶奶家要壓歲錢。

我們還沒玩夠,就到了中午吃飯了。在這一天中午,我們都在一起吃飯,也方便於增進家人的感情,大家全圍在一張桌子上,沒有一個人缺席,有說有笑的,好不熱鬧。飯菜也十分豐盛,雞、鴨、魚、肉樣樣俱全。

到了下午,爸爸和叔叔們帶著我們一大家子的人去了老子廟玩耍,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見地上掉了把剪刀,想拿起來玩玩,但奶奶卻不讓我碰,說春節這天忌動剪刀,剪刀應該在除夕就紮起來。

晚上在吃飯前一會兒,我想起早上爸爸去別人家拜年,而弟弟毫不知情,認為爸爸不要他的場景,又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但堂哥扔過來的一顆炮把我嚇了一跳,我拿著炮就追著他炸,到處洋溢著歡聲笑語,這真是春節特有的熱鬧。

到了吃團圓飯的時候了,我不禁默默感嘆:啊!春節真是一個美好的節日,能讓人們感受到一家團聚的快樂,讓過年更有意義,讓從古流傳至今的風俗習慣傳承下去。春節的風俗一定會讓更多的人感到快樂的!

篇十: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你聽說過拗九節嗎?這可是福州特有的一個節日哦!

“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從清代史學家林祖熹的這句拗九小詩裡,你是不是嗅到了這個節日裡的甜粥香呢?跟我一起來看看這粥為什麼能讓詩人們難以忘懷吧!

過年回老家時,正是臨近正月廿九,總聽得家家戶戶都在說要準備“拗九粥”了。我當時很好奇,這拗九粥是什麼呢?便去問了爸爸。爸爸說這是福州老家的一種習俗,到了正月廿九的時候,就要過拗九節、吃拗九粥啦!相傳農曆正月廿九又稱“後九節”、“孝順節”,是福州獨有的地區節日,福州方言中“後”與“拗”諧音。福州人認為,逢“九”不順利,因此每年這天,歲數逢九或九的倍數的人都要過“九”。家裡要為其煮“拗九粥”與太平面,祈禱其逢凶化吉,除去晦氣,遇上好運,平安地跨過“九”的門檻。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送回孃家,孝敬父母。

聽了這麼有情義的傳說,我不禁怦然心動。雖說我是個小姑娘,但是為了表達孝順之情,我好想給爸爸媽媽熬上一碗“拗九粥”,給他們一個大驚喜!聽姑姑說,煮“拗九粥”可有講究了,要經過四道工序呢!需要備齊糯米、紅棗、葡萄乾、桂圓乾、蓮子、花生、紅糖等8種材料。桂圓,圓了我的感恩夢;蓮子,象徵母親培養我的鏈子苦心;糯米,表達了母子濃濃親情;紅棗,代表我的一顆紅心;芝麻,蘊含著母親的希望:願我的成長如芝麻開花——節節高;紅糖,讓我們泛起甜蜜綿長的思緒……這樣煮出來的粥,才會色、香、味、營養一應俱全。

雖然工序有些複雜,但我還是硬著頭皮開始啦!首先,要將糯米浸泡30分鐘,蓮子、花生各用清水浸泡1小時。浸泡過的糯米不僅煮得透也香;而蓮子、花生由於比較硬,必須浸泡1小時後,煮起來才容易爛。蓮子中間要沒“心”,煮的粥才不會有苦味;花生浸泡後應把上層皮脫去,粥吃起來口感才不會澀。這是第一道工序:浸泡。

將浸泡過的糯米用手撈起,重新淘洗後放置小蒸籠裡,用小火蒸10分鐘後起鍋,加上適量的水,並將事先準備好的紅棗、葡萄乾、桂圓乾、蓮子、花生一起放進去,用飯勺攪拌,再用大火煮五分鐘。這是第二道工序:蒸煮。

等到糯米開始變黏,放入一定數量的紅糖,此時再用小火煮3分鐘。這是第三道工序:加糖。

紅糖在糯米飯裡全部溶解後,用飯勺輕輕攪拌,糯米飯顏色變紅,就成功了!這是第四道工序:攪拌——完成了!

我小心翼翼盛好兩碗粥,端到爸爸媽媽面前,道一聲:“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他們趕忙接過我手中的“拗九粥”,會心地笑了。我看到爸爸媽媽的眼角似乎泛出了晶瑩的淚花。

一個小小的節日,一碗濃濃的甜粥,承載著福州人對親情最深的牽掛。看到爸爸媽媽淚珠的那一刻,我也被家鄉這個風俗——“拗九粥”所承載的孝文化感動到了。我承諾:爸爸媽媽,我今後一定要繼續孝敬你們,做我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