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橄欖樹》讀後感1000字作文

戰爭結束了,他沒有回家,在異鄉的廢城中流浪,而這諾大的城市中,他是唯一的孤島。

《白色橄欖樹》讀後感1000字作文

——題記

那片白色的橄欖樹林,是沙漠中天地交界處的海市廈樓,是茫茫黑夜中最炙熱的光。從未見過白色的橄欖樹林,他總會出現在我的腦海,金黃的沙地綿延起伏,湛藍的天空一望無際,地平線上一片白色的橄欖樹林連綿不絕,從樹枝到樹幹都潔白無比,像純潔的雪,更像和平鴿的翅膀……一切竟是如此美麗又安靜。但你可曾想過,當你在和平鴿的左邊,享受和平帶來的快樂與幸福時;和平鴿的右邊,他國因戰爭帶來的硝煙,正把美好慢慢覆蓋。

此刻讓我想起書中記錄一位戰士陵墓上的墓誌銘:“別把我埋的太深,兄弟。如果有人侵略我的國家,請叫醒我,我會爬起來繼續戰鬥。”

這些話沒辦法不為之動容,那些年輕的墓碑,埋葬的是一個個激昂的靈魂,是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是鮮血,是血肉之軀築起的一國雄威。所謂收復國土,不過是靠著他們一步步朝前,用身體推進著,用腳步丈量著,死守著足下的土地。

在讀《白色橄欖樹》之前,我對於戰爭的認識甚少。戰爭的硝煙,也可能只是歷史課本上描繪的那般瀰漫,戰爭的血色,也可能只是照片影像傳遞的遙遠回憶。我們沒有經歷戰爭,也更不希望再次經歷戰爭。正如作者所說戰爭是社會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無法調和的必經之路,說戰爭和流血是人類發展的必要過程。我們的世界是否缺少同情,缺少足夠的善與愛。是否理性文明只是虛妄,是否人類的一切難題根本沒有所謂的合理解決方式,只有極端,對峙和仇恨。是否歷史總是陷入一個個輪迴的怪圈,無序總是戰勝制度,野蠻總是戰勝文明。後來才發現,世界或許黑暗,或許無光,但個體的善,卻像沙漠中的白色橄欖樹,哪怕尋它時被沙礫刺傷,可一旦尋到它,它那閃耀美麗的光芒便會讓你微笑而無悔。

在文章的結局,二十年後他們的孩子在回憶錄中寫道:“父親被救回後回國在生理和心理的雙重痛苦下掙扎了十年,最後選擇了自殺。母親又獨自前往東國,在埃沙兩國交戰訪問時,為救一個孩子被流彈碎片擊中,失去了生命。運回國時棺木上蓋著國旗,去機場接她時忽然想起父親下葬時母親說:“真遺憾,阿瓚身上應該蓋著國旗的……”

“倖存是醜陋的,遺忘是無聲的。”這句話好像有點激慣,但說出的也是悲涼的事實。那些在戰爭中英勇犧牲的人,被人銘記,被國家銘記,甚至被歷史銘記,還有些從戰場上歸來,目睹了戰爭的殘酷,經歷的不比他們少一分一毫的倖存者呢?他們又被誰銘記?死了就一了百了了,但人只要還活著,想活著,再苦再難,你不接受,又能怎麼樣?只得熬。落誰頭上都一樣。最後那一道傷痕,終究還是要靠自己。

“如果我不拿起槍,他們還怎麼拿起筆呢?”戰爭不會停止硝煙不會散去,在世界某個角落,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世界上每個人都是歷史的一部分,你,我,這裡的每個人都是,哪怕紙或筆不記得,這片土地也記得。”我很感激書中的冉冉,她的英勇和無畏一名女性戰地記者的傲骨深深的感染著我,同時我也立譽要成為同她一般的人。記者就是無論你的鏡頭多麼的客觀,你也不可能完全的記錄歷史,也不可能描繪出戰爭的現場有多麼的可怖。Ifyourpicturesaren'tgoodenoughyouraren'tcloseenough。從攝影角度來說這句話很過時,但當你對戰爭產生共情,你就會明白這句話有多麼的深刻:如果你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

同一時代下,卻有著天壤之別的生存差距,有些人在生活,有些人在活著。遠處炊煙裊裊,也許不是煙火人家,而是硝煙戰爭。遠處隆聲陣陣,也許不是鞭炮齊鳴,而是炮彈橫飛。遠處攜家帶口,也許不是走親訪友,而是流離失所。我們慶幸,我們共勉。

唯願: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