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都城元夕(二)1500字作文

下面三句詞人把汴京元夜從地上移到了天上,以想象中的仙境喻都城元夕的盛況。“蓬萊清淺對觚稜”。蓬萊乃海中仙山,又長安城中亦有蓬萊宮。“觚稜”是宮闕轉角處的方瓦脊,此處即代指宮闕。“蓬萊”句既可指帝京宮闕,也可指蓬萊之仙山瓊閣。“詩無達詁”,總之,是描寫汴京元宵之夜宛如神仙境界。“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碧落”,猶碧天。“玉皇”句中的“開”字啟人想象。既言“開”,則“碧落”原是“閉”著的,只是在上元之夜,玉皇才將原是“閉”著的“碧落”“開”了。“碧落”既“開”,則天上的星兒、宿兒便紛紛下落,於是便有“東風夜放千樹,更吹落,星如”(辛棄疾句)的景象,便有“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辛棄疾句)的上元之夜,使“銀界失黃昏”了。其實,寫天上的玉皇就是寫人間的皇帝。古代皇帝也常有在上元之夜偕其大臣、侍從開啟宮門之舉,以示“與民同樂”。天街大道便也響起“吾皇萬歲”的歡呼聲,於是便打扮出一片繁華景象。詞人的寫法無非是把人間的皇帝搬到了天上,以在想象中染上一層迷離恍惚的色彩,使帝京元夜在詞人的表現中更加熱鬧罷了。

臨江仙·都城元夕(二)1500字

詞人的筆是一支彩筆,這支彩筆將天上人間盡情塗抹,把都城元夕的繁華景象描摹盡致。但是,這一片繁華都只是詞人想象的產物,首句“聞道”二字點明瞭這一點。上片越是寫得繁華熱鬧,則越是反襯出下片悽清冷寂的尷尬之狀。

下片首句,“江南憔悴客”是作者自指。“誰見”,設問之辭,意即無人見。這裡特指作者自己深深思念的妻子反不知自己待罪客舍的窘境。這一句,作者以設問的口氣寫出了自己的孤寂。“誰見”二字還將讀者(也使作者自己)從想象中的繁華景象拉回到淒冷的現實中來。“端憂懶步芳塵”,這是寫閨中人對那元夜的繁華早已失去了興趣,這與辛棄疾詞中“眾裡尋他千百度”恰是一個鮮明的對比。

辛棄疾詞中是說作者知道自己的意中人會在元夜等他,所以才去“尋”,儘管要“尋他千百度”;毛滂詞中的閨中人則無須去“尋”,她知道自己的丈夫遠在千里之外,乃“懶”去那元夜繁華之地。她只在閨房中,在“小屏風畔”,獨對薰香嫋嫋,薰香則漸冷而凝。一種無奈之狀展現在讀者眼前,像是一幅畫得極高明的《閨中夜思圖》。這種描寫,只是詞人的設想,但是設想閨中人在思念自己,也就更深刻地表現了自己在思念閨中人。

“酒濃”句,詞人從對閨中人的思念中回到現實中來。上元之夜,本應是“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歡樂之夕,而作者自己卻處在待罪羈旅、淒冷孤寂的心境中,去消受那本不應如此悽清的元夜之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春夢”只能於“酒濃”時去做。而酒並不能真的解憂,它只是使人於麻醉中暫時忘卻而已。當人只能在春夢中去尋找歡樂歲月的時候,現實的無奈就更使人難堪了。結句“窗破月尋人”,寫詞人孤寂一個,只有元夕之月伴春夢之人。“尋”字,以人擬月。這位“江南憔悴客”,待罪羈旅,沒有人去“尋”他,只有月從客舍的破窗隙中來“尋”,越顯其孤獨寂寞,心情已從淒冷變成悽苦了。一個“尋”字,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簡介

毛滂(1064——?),字澤民,衢州江山石門(今屬浙江)人。宋哲宗元佑年間(1086——1094)為杭州法曹,蘇軾曾加薦舉,晚年與蔡京亦有交往。官至祠部員外郎、知秀州,一生仕途失意。其詞受蘇軾、柳永影響,清圓明潤,別樹一格,無穠豔詞語,自然深摯、秀雅飄逸。其詞對陳與義、朱敦儒乃至姜夔、張炎等人的創作都有影響。有《東堂集》,詞集為《東堂詞》,存詞200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