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難蘇學士作文

大宋神宗皇帝在位時,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學土,姓蘇名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四川眉州眉山人。蘇軾少小博學,聰穎絕頂,天資高妙,過目成誦,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為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羈,風流倜儻,敏捷多思。經過殿試,一舉成名,當了翰林院學士,做了宰相王安石的學生。王安石非常器重蘇軾的博學多識。當時。王安石正在編寫《字說》一書,一個偶然的機會,二人論起東坡的“坡”字,王安石就說“坡”字的意思是“土之皮”。

三難蘇學士

東坡失聲笑道:“如果像老太師說的那樣,那麼‘滑’字的意思一定是‘水的骨頭’嘍?”譏諷之情溢於言表。又有一天,王安石又解釋“鯢”字,認為“鯢”字是“從魚從兒”,合起來應該是“魚子”,如此類推,那麼 4 匹馬拉的車叫“駟”,天生的蟲叫“蠶”。蘇東坡再二次譏諷道:“9 個合在一起叫做‘鳩’,您知道不知道這還有一個典故?”王安石信以為真,讓他快快講來。東坡笑著說:“《詩經》上說‘鳴鳩在桑,其子七虧’,也就是說,7 個小鳴鳩,再加上它們的爸爸媽媽,不就是 9 個鳥了嗎!”王安石一時語塞。從此以後,王安石就不喜歡蘇軾,認為他輕薄,自以為是,便找了一個機會,把蘇軾貶調到湖州當刺史。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東坡在湖州不覺已是 3 年。按照大宋王朝官制,3年期滿,要回京城等候朝廷的重新差遣。蘇東坡於是打點行裝,來到京城,住在大相國寺內。東坡一想,被貶到湖州 3 年,是因為自己得罪了王安石,如今在朝廷差遣之前,應該去看一看他。便吩咐手下人備上禮品,騎馬直向王安石的丞相府而來。離丞相府還有一箭之地,東坡就下馬步行,以示尊敬。

來到丞相府門,掌管門房的很多官吏多是東坡舊時相識,因此紛紛站起迎接,東坡也不謙讓,舉手問道:“列位,老太師在堂上不在?”守門官吏上前答道:“老太師正在午睡。請你先到東書房用茶。”這東書房就是王安石的外書房,大凡學生及親朋好友來訪,都到這裡等候。東坡也不客氣,徑自一人來到書房,只見四壁書櫥都用鎖鎖上,几案上只有筆硯,沒有其他的東西,東坡開啟硯匣,看了硯池,只見一塊綠顏色的端硯,玲瓏剔透,晶瑩無比,實在是一塊難得的寶硯。正在欣賞端硯的時候,忽然看到硯匣下露出紙角來,東坡好奇,輕輕拿起硯匣,原來是一張素箋,疊做兩折,開啟一看,卻又是沒寫完的詩稿,題為《詠菊》。東坡認得這是王安石的手筆,心裡不由暗暗笑道:“3 年前,我在京城任職時,老太師下筆千言,不絕如縷,從來都是不用思索,一氣呵成,3 年後竟然連一首詩都不能一下寫成,大概是人老昏憒,江郎才盡了。”東坡把這兩句詩唸了一遍,心裡不由更加吃驚,失聲說道:“唉呀,老太師這兩句詩是胡寫一氣的。”原來這兩句詩寫作: 西風昨夜過園林, 吹落黃滿地金。

東坡心裡暗想:西風就是秋風,黃花就是菊花,菊花開於深秋,敢於傲霜鬥雪,即使是焦乾枯爛,也絕不落下花瓣,古人有“寧可枝頭抱香死,決不隨風逐流中”的詩句,說“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大錯特錯?想到這裡,東坡一時興起,不能控制自己,提起筆就在詩箋上續道: 秋花不比春花落, 說與詩人仔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