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宗六祖”釋智威的故事作文

智威(?~680),俗姓蔣,唐代縉雲縣金竹人。他是中國佛教發展史上第一個最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第六代大祖師。智威道行高深,故時人敬稱之為“法華尊者”。唐貞觀二十年(646),太宗詔封智威為“朝散大夫”,並賜“大師”之號。後來吳越王錢鏐又追諡他為“玄達尊者”。智威大師在佛教——特別是佛教天台宗的發展歷史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臺宗六祖”釋智威的故事

蔣堂長恍悟宿緣

隋末唐初年間,括蒼縣①東北(今縉雲縣東)的玉環嶺腳有一風光秀麗的小山村。村後蒼山重巒疊嶂,萬木蔥蘢;村中粉牆黛瓦,古樟蔽日,幽篁滴翠。只因一條碧溪自東而西貫穿村舍,溪中清潭之旁有一溪水環繞的奇巖,形似伏獅,亦似瑤琴。更怪的是奇巖四周的巖縫有泉水湧溢而出,水泡串串,叮咚作響;湍急的溪水繞巖跌宕,飛珠濺玉,嘩嘩流淌……抑揚頓挫美妙和諧,宛如經年彈奏不息的琴聲,如訴如歌。故村人名其潭為“獅潭”,其溪、其村則皆名之為“琴溪”。

話說村中琴溪之南的金堂山邊,有一古鬆修竹掩映的雅宅。家主蔣公,家世業儒,博通經史。娶妻朱氏,樂善好施,勤修齋戒。蔣公夫婦生有一子,因其在誕生時天空紫雲如蓋,祥光四射,特別是宅子旁邊的竹子“劈劈啪啪”,頓時變成竹節上下弧形斜生的彌勒肚竹,村人莫不嘖嘖稱奇,故蔣公將兒子取名為瑞竹。金堂山上變出如此奇竹,所以村人褒之名為“金竹”,後漸以“金竹”取代“琴溪”為村名,此是後話。再說這小瑞竹不僅生得濃眉大眼,儀貌堂堂,而且自少聰明異常,蔣公教之讀書,過目不忘,經史百家無所不知,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於是,瑞竹方屆少年,就被選入縣學教授學子,後又逐漸升遷為郡學堂長,鄉人都稱羨不已。

真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小瑞竹長成了一個身高九尺、魁梧強壯的十八歲大後生。蔣公夫婦抱孫心切,叫媒娘為瑞竹物色了一個大家閨秀,擇好吉日,急差管家前去郡城,接回瑞竹,迎娶媳婦。瑞竹素來孝敬父母,問明管家來意後,立即收拾行裝,排好事務,主僕兩個風餐露宿,匆匆踏上歸途。一日,瑞竹主僕正忙著趕,忽見前方有一老僧迎面而至。但見這僧人鶴髮童顏,但神情凝重,面帶慍色。瑞竹在母親的薰陶下素來亦尊佛敬僧,急欲行禮。不料老僧先已發話,說:“少年為什麼要違背自己昔日許下的重誓呢?”瑞竹主僕一愣,剛欲問明端詳,老僧已遞過一卷竹簡,展開一看,原是一份《上智顗②禪師》。上面寫著“五願”重誓,即“一願臨終正念,二願不墮三途,三願人中託生,四願童真出家,五願不為俗流之僧。”署名是“陳僕射徐陵”。瑞竹看著竹簡,恍惚有悟,似乎這“五願”即出於自己的手筆,這老僧也似曾相識……,前世的經歷,慢慢地在瑞竹的腦海裡清晰地回憶了起來……。

徐僕射發願來生

南北朝時南朝的樑國,有一戎昭將軍名叫徐擒,娶妻臧氏。樑天監6年(507)的一天夜裡,已懷孕十月的臧氏夢見五色彩雲飄然而至,須爾化為鳳凰,停在她的左肩之上……。夢醒不久,產下一子,取名為陵,表字孝穆。徐陵天性聰穎,八歲能詩會文,十二歲就對老莊學說鑽研很深,特別是自少崇信釋教,闡論每多精闢,後又博覽經史,口辯之才更是聞名於時。“陳受樑禪”③後,陳武帝陳霸先授徐陵為尚書左僕射④,所以世稱徐陵為“徐僕射”。

作為皇帝首輔的徐陵自少崇信佛教,並有較深的研究。加上樑陳時代的各位君主,對佛教都很尊重和支援,所以陳國的佛教發展比較繁榮。陳廢帝光大元年(567),年方三十歲的高僧智顗在元洲(今湖北鍾祥縣)大蘇山拜名僧慧思⑤為師學法七年後,根據師傅慧思的囑咐,帶領法喜等二十七名僧人到陳國都城金陵(今南京)弘法。徐陵早聞智973123456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