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課程實習報告(精品)作文

土木工程課程實習報告(精品)
土木工程課程實習報告

2005.7.18-2005.9.18


班級:
姓名:
學號:

目錄

工程概況  …………………………………………………………1

基槽開挖 ………………………………………………………………2

鋼筋工程……………………………………………………………2

模板工程……………………………………………………………4

混凝土工程……………………………………………………………7

砌體施工………………………………………………………………14

防水層……………………………………………………………19

回填土…………………………………………………………………21

實習感想……………………………………………………………23
工程概況
實習單位:
工程名稱:
工程地點:
建設單位:
監理單位:資質等級:2級
設計單位:張家口塞洋設計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張家口市一建
建築面積:40818.43平方米
計劃開工日期:2005.5.18
監理日期:2005.5.18-2005.12.30
設計年限:50年
建築結構安全等級:2級
地基基礎設計等級:乙級
建築抗震設防類別:丙類
材料要求:
承重牆:240厚磚牆樓板:保護層厚度20mm
構造柱:行混柱240*240樑保護層:30mm
1.室內正常環境混凝土等級:C20板保護層25樑,柱保護層30
2.
a.室內潮溼環境,非嚴寒和非寒冷地區的露天環境與無侵蝕性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環境混凝土等級C25板保護層25樑,柱保護層30
b.嚴寒和寒冷地區露天環境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環境
混凝土等級C30板保護層25樑,柱保護層35
c.基礎底板混凝土等級C40樑,柱混凝土等級C30
鋼筋級配:HPB235HRB335
基槽開挖
1施工工藝執行土方開挖工藝標準。
2.-1.7米以上土方採用機械開挖,-1.7米至承臺、承臺樑底採用人工開挖。
3採用機械開挖時,剩下20cm至30cm厚度,採用人工挖並用機械配合倒土。
3、開挖時修築10~15%坡道,以便挖土及運輸車輛出入。
4開挖工作面和放坡係數必須符合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做好邊坡保固和基坑排水措施。
4、因施工現場狹小,土方開挖後外運存放,垃圾土存放垃圾場,淨土待回填時運回做回填土用或直接做為回填土用。
7、人工開挖基槽(承臺及承臺樑)土方,開挖完成後及時驗槽。
5混凝土墊層:採用現場攪拌,澆注前必須通過基槽隱蔽驗收。
6砌築磚胎模並抹水泥砂漿:其砌磚厚度應符合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然後抹1:3水泥砂漿。

開挖樁承臺基坑土方→灌樁芯混凝土→混凝土墊層→砌磚胎模、抹水泥砂漿→鋼筋綁紮→安裝模板→牆、柱插筋→澆築混凝土

鋼筋工程
一.基礎底板及基礎樑鋼筋
1.按彈出的鋼筋位置線,先鋪底板下層鋼筋。根據底板受力情況,決定下層鋼筋哪個方向鋼筋在下面,一般情況下先鋪短向鋼筋,再鋪長向鋼筋。
2.擺放底板混凝土保護層用砂漿墊塊,墊塊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按每1m左右距離可縮小,甚至砂漿墊塊可改用鐵塊代替。
3.底板如有基礎樑,可分段綁紮成型,然後安裝就位,或根據樑位置線就地綁紮成型。
4.底板鋼筋如有綁紮接頭時,鋼筋搭接長度及搭接位置應符合施工規範要求,鋼筋搭接處應用鐵絲在中心及兩端扎牢。如採用焊接接頭,除應按焊接規程規定抽取試樣外,接頭位置也應符合施工規範的規定。
5.根據彈好的牆、柱位置線,將牆、柱伸入基礎的插筋綁紮牢固,插入基礎深度要符合設計要求,甩出長度不宜過長,其上端應採取措施保證甩筋垂直,不歪斜、傾倒、變位。
二.牆筋綁紮:
1.在底板混凝土上彈出牆身及門窗洞口位置線,再次校正預埋插筋,如有位移時,按洽商規定認真處理。牆模板宜採用“跳間支模”,以利於鋼筋施工。
2.先綁2~4根豎筋,並畫好橫筋分檔標誌,然後在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位,並畫好豎筋分檔標誌。一般情況橫筋在外,豎筋在裡,所以先綁豎筋後綁橫筋。橫豎筋的間距及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3.所有鋼筋交叉點應逐點綁紮,其搭接長度及位置要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的要求。
4.為保證門窗洞口標高位置正確,在洞口豎筋上劃出標高線。門窗洞口要按設計要求綁紮過樑鋼筋,錨入牆內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
5.各連線點的抗震構造鋼筋及錨固長度,均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綁紮。如首層柱的縱向受力鋼筋伸入地下室牆體深度;牆端部、內外牆交接處受力鋼筋錨固長度等,綁紮時應注意。
6.配合其他工種安裝預埋管件、預留洞口等,其位置,標高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二、構造柱鋼筋的綁紮
1.向受力鋼筋的連線方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3.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箍筋套在下層伸的搭接筋上,然後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4.柱箍筋綁紮
a.按已劃好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
b.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
c.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
三.樑鋼筋
1.在樑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樑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樑同時配合進行。
3.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樑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樑中應交錯綁紮,箍筋彎鉤為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如做成封閉箍時,單面焊縫長度為5d。
5.樑端第一個箍筋應設定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處。樑端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符合設計要求。
6.樑筋的搭接:樑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時,宜採用焊接接頭,小於22㎜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
四、板鋼筋綁紮
1.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佈筋間距。
2.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後放分佈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雙向受力板,短方向鋼筋在下,長方向鋼筋在上。
3.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樑時,應先綁板帶樑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4.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1.5m。墊塊的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板的保護層厚度應為15㎜,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樑相同。
模板工程
一.模板安裝前準備及安裝注意
1.模板進入現場後,依據配板設計要求清點數量,核對型號
2.吊裝模板是應平穩操作人員嚴禁隨同模板一同起吊
3.合模前必須將模板內雜物清理乾淨
4.模板與混凝土接觸面應清理乾淨,塗刷隔離劑,刷過隔離劑的模板遇淋或其他因素失效後必須補刷
5.模板安裝時遵循先內側後外側,先橫牆後縱牆的原則安裝就位
6.模板安裝就位後,對縫隙及連線部位可採取堵逢措施(樑鋼模板採用膠條外粘,柱模板採用雙面不乾膠粘連)防止漏漿,錯臺現象
二.模板的安裝
1.牆、柱模板安裝:
在基層上彈出牆、柱模板的邊線和控制線,然後將模板就位。先將模板臨時固定,按模板控制線調整模板下口,並做臨時固定。模板加固後用支撐吊線調整模板的垂直度,然後對模板進行最後加固。加固後再對其位置、垂直度進行二次檢查,確保尺寸準確無誤。
2.樑、板模板安裝:
(1)在牆、柱上彈出標高控制線(50線),根據標高控制線,在牆、柱上彈出樑、板模板的下口標高控制線。
(2)安放樑板模板立柱:樑、板模板的立柱,嚴格按設計的間距、位置安裝,與下層的立柱要在同一位置上,立柱下墊50厚木板。
(3)樑、板起拱:先在樑兩端和板四周,根據設計標高調整好支撐高度,然後拉一條水平線;根據起拱的高度(樑、板跨度的1‰~3‰)和每個中間支撐的位置,計算出每根支撐的起拱高,最後調整每根支撐高度後,鋪設樑底模或板主龍骨。
3.預埋件、預留洞:
在已完成的樑、板模板上,根據圖紙要求確定預埋件、預留洞的準確位置,並彈線標識清楚,然後將預埋件和預留洞的模板用釘子等固定在樑、板模板上。
4.樑板後澆帶模板處理:
支頂板後澆帶處模板時,與整個樑板模板斷開,拆除模板時,保留後澆帶處的模板不拆除,混凝土澆築完成後,從上部加蓋竹編板對鋼筋進行保護。
5.頂板後澆帶模板安裝
塗刷隔離劑:
(1)隔離劑全部採用水質類隔離劑,主要有:海藻酸鋼類、石花菜類等。
(2)牆,柱,樑側模:加工好或拆模理乾淨後,塗刷隔離劑一層待用。
頂板:模板安裝完成後,用滾刷塗刷一層,如遇雨淋,要重新塗刷。
混凝土澆築時模板檢查:
混凝土澆築施工時,設專人模板進行監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牆、柱混凝土澆築完成後,對牆、柱的垂直度進行二次檢查。
三.質量驗收。
1.劃分檢驗批:
按施工流水段劃分驗收批,每個流水段為一個驗收批;驗收前與監理單位一起劃分檢驗批,確定檢驗批數量。
2.驗收組織
詳見《管理保證體系及質量管理措施》一節。
3.技術資料驗收
模板方案;樓層平面放線記錄、樓層標高抄測記錄;預檢記錄;檢驗批驗收記錄。
4.模板外觀檢查
模板準確,接縫嚴密,加固支撐牢固;模板隔離劑塗刷均勻,無漏刷,無汙染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安裝牢固;樑起拱高度符合設計要求;垂直、平整等偏差,控制在允許範圍內。
三.模板拆除時注意
不承重的側面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損壞,方可拆模板;承重的模板應在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以後才能拆模板;混凝土拆模前要求填寫拆模申請單同意後方可拆模。
牆、柱及樑側模拆除: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一般強度達到1.0Mpa左右方可拆除。拆模時間應根據混凝土的強度等級、環境溫度或通過同條件養護試塊進行控制。
樑、板底模拆除:樑、板跨度在2m以內時,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50%;2-8米範圍內時,其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大於8m的混凝土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時方可拆除。
懸挑構件的模板拆除:無論其跨度長短,均要求必須在混凝土達到其設計強度的100%時方可拆除。
樑底模、板模拆模前由木工工長填拆模申請單,依據試驗員提供的同條件混凝土試塊的強度報告,經專案主任工程師審批後方可拆除。
拆除陰陽角部位的模板時,禁止使用撬棍硬撬,以免損壞模板和混凝土表面,影響混凝土的觀感質量。
後澆帶的樑、板模板與其它樑、板模板,在安裝時斷開,此處的模板待二次混凝土澆築後,方可拆除。
拆模時拆除高處鋼管,二人配合作業,嚴防鋼管等對樓面形成衝擊荷載;拆除的模板、支撐均開碼放,並及時運出。
牆、柱模板拆除後,及時用木板條,將樓梯踏步、通道處陽角保護起來。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質量的好壞,既對結構物的安全,也對結構物的造價有很大影響,因此在施工中我們必須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有足夠的重視。
一.作業準備:
澆築前應對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汙清除乾淨,並經檢查鋼筋的水泥墊塊是否墊好。如果使用木模板時應澆水使模板溼潤,柱子模板的清掃口高水平在清除雜物後再封閉。

二.混凝土現場攪拌:
自拌砼用於防止商品砼暫時供應不上的應急措施和零星砼的現場拌制,原材料和配合比應與商品砼的保持一致。
1根據配合比確定的每盤(槽)各種材料用量及車輛重量,分別固定好水泥、砂、石各個磅稱標準。骨料含水率應經常測定,及時調整配合比用水量,確保加水量準確。要過稱。
2裝料順序:一般先裝石子,再裝水泥,最後裝砂子,如需加摻合料時,應與水泥一併加入。如需摻外加劑(減水劑、早強劑等)時,粉狀應根據每盤加入量預加工裝入小包裝袋內(塑料袋為宜),用時與粗細骨料同時加入;液狀應按每盤用量與水同時加入攪拌機攪拌。
3攪拌時間: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根據施工規範要求確定摻有外加劑時,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
4混凝土開始攪拌時,由施工單位主管技術部門、工長組織有關人員對出盤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進行鑑定,檢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單要求,經調整後再進行攪拌。
三.對商品砼的質量檢查要求:
1.混凝土攪拌車出站前,每部車都必須經質量檢查員檢查和易性合格才能簽證放行。坍落度抽檢每車一次;混凝土整車容重檢查每一配合比每天不小於一次。
2.現場取樣時,應以攪拌車卸料1/4後至3/4前的混凝土為代表。混凝土取樣、試件製作、養護,均由供需雙方共同簽證認可。
3.攪拌車卸料前不得出現離析和初凝現象。
四現澆商用混凝土施工
1.泵送混凝土前,先把儲料斗內清水從管道泵出,達到溼潤和清潔管道的目的,然後向料斗內加入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漿(或1:2水泥砂漿),潤滑管道後即可開始泵送混凝土。
2.混凝土泵送宜連續作業,當混凝土供應不及時,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暫時中斷時,攪拌不應停止。當葉片被卡死時,需反轉排隊,再正轉、反轉一定時間,待正轉順利後方可繼續泵送。
3.泵送中途若停歇時間超過20分鐘,管道又較長時,應每隔5分鐘開泵一次,泵送小量混凝土,管道較短時,可採用每隔5分鐘正反轉2—3個行程,使管內混凝土蠕動,防止泌水離析,長時間停泵(超過45分鐘)氣溫高、混凝土坍落度小時可能造成塞管,宜將混凝土從泵和輸送管中清除。
4.泵送先遠後近,在澆築中逐漸拆管。
5.在高溫季節泵送,宜用溼草袋覆蓋管道進行降溫,以降低入模溫度。
五.混凝土澆築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吊斗下落的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米,如超過2米時必須採取措施。
2.澆築豎向結構混凝土時,如澆築高度超過3米時,應採用串筒、導管、溜槽或在模板側面開門子洞(生口)。
3.澆築混凝土時應分段分層進行,每層並行築高度應根據結構特點、鋼筋疏密決定。一般分層高度為插入式振動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最大不超過500mm。平板振動器的分層厚度為200mm。
4.使用插入式振動器應快插慢撥,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按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於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0~400m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能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邊緣。
5.澆築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時間應儘量縮短,並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築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有水泥品種及混凝土初凝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小時應按施工縫處理。
6.澆築混凝土時應派專人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插筋等有無位移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澆灌並應在已澆築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畢。
六.柱混凝土澆築
1.柱澆築前,或新澆混凝土與下層混凝土結合處,應在底面上均勻澆築50mm厚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漿。砂漿應用鐵鏟入模,不應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內。
2.柱混凝土應分層澆築振搗,每層澆築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下料點應分散佈置迴圈推進,連續進行。振動棒不得觸動鋼筋和預埋件。除上面振搗外,下面要有人隨時敲打模板。
3.柱高在3米之內,可在柱頂直接下灰澆築,超過3米時應採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側面開門子洞安裝斜溜槽分段澆築。每段高度不得超過2M,每段混凝土澆築後將門子洞模板封閉嚴密,並用箍箍勞。
4.柱子混凝土應一次澆築完畢,如需留施工縫時應留在主樑下面。無樑樓板應留在柱帽下面。在樑板整體澆築時,應在柱澆築完畢後停歇1~1。5H,使其獲得初步沉實,再繼續澆築。
5.澆築完畢後,應隨時將伸出的搭接鋼筋整理到位。
6.構造柱混凝土應分層澆築,每層厚度不得超過300mm。
七.樑、板混凝土澆築
1.肋形樓板的樑板應同時澆築,先澆築樑,根據樑高分層澆築成階段形,當達到樓板板底位置時再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築,隨著階段形不斷延伸,樑板混凝土連續向前進行。
2.樑柱節點鋼筋較密時,澆築此處混凝土時宜用小粒徑石子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澆築,並用小直徑振動棒振搗。
3.樓板澆築的虛鋪厚度應略大於板厚,用平板振動器垂直澆築方向來回振搗。注意不斷用移動標誌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振搗完畢,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
4.施工縫設定:宜沿著次樑方向澆築樓板,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樑跨度1/3範圍內,施工縫表面應與次樑軸線或板面垂直。單向板的施工穎留置在平行於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
a、施工縫用木板、鋼絲網擋牢。
b、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築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縫表面應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石子,並用水沖洗乾淨。排除積水後,先澆一層水泥漿或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然後繼續澆築混凝土。
八.混凝土的養護
1.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應在12小時以內加以覆蓋,並澆水養護。
2.混凝土澆水養護日期,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於14天。在砼強度達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或施工振動。柱、牆帶模養護2天以上,拆模後,用棉布包住,澆水在棉布上養護,以確保立面結構表面保持溼潤狀態。每日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於足夠的潤。
九.混凝土試件:
混凝土澆築起點,按照規範要求隨機取樣留置抗壓和抗滲試驗試件。
十.混凝土的質量檢查。
混凝土驗收分初步驗收和現澆結構驗收。即混凝土拆模後對混凝土的外觀質量進行初步驗收,待混凝土強度報告完成後再做混凝土的檢驗批驗收。
1.首先劃分檢驗批:
混凝土驗收按照施工流水段劃分檢驗批,驗收前與監理單位一起劃分檢驗批,確定檢驗批數量。
2.技術保證資料
混凝土供應單位提供資料。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混凝土合格證;混凝土氯化物、鹼總量計算書;
2.施工現場混凝土資料
現場標養試塊抗壓強度報告及強度統計、評定記錄,混凝土抗滲試驗報告;混凝土施工記錄、施工縫隱(預)檢記錄、預拌混凝土運輸單;混凝土養護責任卡;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3.混凝土外觀質量
混凝土結構外觀不得有嚴重缺陷並及時做好處理方案,進行處理。
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中常見質量通病及防止措施如下:
1.蜂窩
(1)產生原因:振搗不實或漏振;模板縫隙過大導致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或石子相應過大。(2)預防措施:按規定使用和移動振搗器;中途停歇後再澆搗時,新舊接縫範圍要小心振搗;模板安裝前應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縫處的黏漿,才能使接縫嚴密;若接縫寬度超過2.5mm應採取措施填封,樑筋過密時應選擇相應的石子粒徑。
2.麻面
(1)產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溼潤不夠;漏塗隔離劑。(2)預防措施:
模板應平整光滑,安裝前要把黏漿清除乾淨,並滿塗隔離劑;澆搗前對模板要澆水溼潤。
3.露筋
(1)產生原因:主筋保護層墊塊不足,導致鋼筋緊貼模板;振搗不實。(2)預防措施:鋼筋墊塊厚度及馬凳鐵高度要符合設計規定的保護層厚度;墊塊放置間距適當,鋼筋直徑較h墊塊間距宜密些,使鋼筋下重撓度減少;使用振搗器必須待混凝土中氣泡完全排除後才移動。
4.孔洞
(1)產生原因: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2)預防措施:
對鋼筋較密的部位(如樑柱接頭)應分次下料,縮小分層振搗的厚度;按照規程使用振搗器。
5.縫隙及夾渣
(1)產生原因:施工縫沒有按規定進行清理和澆漿,特別是柱頭和梯板腳。(2)預防措施:澆築前對柱頭、施工縫、梯板腳等部位重新檢查,清理雜物、泥砂、木屑。
6.缺稜掉角
(1)產生原因:投料不準確,攪拌不均勻,出現區域性強度低;拆模板過早,拆模板方法不當。(2)預防措施:指定專人監控投料,投料計量準確;攪拌時間要足夠;拆模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應在拆除模板而受損壞時方能拆除;拆除時對構件稜角應予以保護。
7.牆柱底部爛根
(1)產生原因:模板下口縫隙不嚴密,導致漏水泥漿;澆築前沒有先澆灌足夠50mm厚以上同強度等級水泥砂漿。(2)預防措施:模板縫隙寬度超過2.5mm應予以填塞嚴密,特別要防止側板吊腳;澆築混凝土前先澆足50厚的同強度等級水泥砂漿。
8.樑柱結點處(接頭)斷面尺寸偏差過大
(1)產生原因:柱頭模板剛度差,或把安裝柱頭模板放在樓層模板安裝的最後階段;缺乏質量控制和監督。(2)預防措施:安裝樑板模板前,先安裝樑柱接頭模板,並檢查其斷面尺寸、垂直度、剛度,符合要求才允許接駁樑模板。
9.樓板表面平整度差
(1)產生原因:未設現澆板厚度控制點,振搗後沒有用拖板、刮尺抹平;跌級和斜水部位沒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達終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2)預防措施:澆灌混凝土前做好板厚控制點,澆搗樓面應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跌級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達到1.2MPa後才允許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10.基礎軸線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1)產生原因:模板支撐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當,澆築時受到碰撞引起。(2)預防措施:基礎混凝土模板支撐系統要予以充分考慮;當混凝土搗至螺孔底時,要進行復線檢查,及時糾正;澆築混凝土時應在螺孔周邊均勻下料,對重要的預埋螺栓尚應採用鋼架固定;必要時二次澆築。
11.混凝土表面不規則裂縫
(1)產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養不及時,溼潤不足,水分蒸發過快或厚大構件溫差收縮,沒有執行有關規定。(2)預防措施:混凝土終凝後立即進行淋水保養;高溫或乾燥天氣要加麻袋草袋等覆蓋,保持構件有較久的溼潤時間;厚大構件參照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有關規定。
12.鋼筋保護層墊塊脆裂
(1)產生原因:墊塊強度低於構件強度;放置鋼筋骨架時衝力過大。(2)預防措施:墊塊的強度不得低於構件強度,並能抵禦鋼筋放置時的衝擊力;當承託上人的樑鋼筋時,墊塊中應加鋼筋或鋼絲增強;墊塊製作完畢應澆水養護。
最後來談談混凝土裂縫問題。
混凝土的裂縫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觀裂縫是本身物理力學性質決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標準是根據使用條件決定的。從結構耐久性要求、承載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嚴格的允許裂縫寬度為0.1mm。近年來,根據大量試驗與泵送混凝土的經驗將其放寬到0.2mm。當結構所處的環境正常,保護層厚度滿足設計要求,無侵蝕介質,鋼筋混凝土裂縫寬度可放寬至0.4mm;在溼氣及土中為0.3mm;在海水及乾溼交替中為0.15mm。沿鋼筋的順筋裂縫有害程度高,必須處理。
在修補裂縫前應全面考慮與之相關的各種影響因素,仔細研究產生裂縫的原因,裂縫是否已經穩定,若仍處於發展過程,要估計該裂縫發展的最終狀態。裂縫的現狀調查(裂縫型別和寬度);有無病害(漏水、鋼筋鏽蝕);產生裂縫的經過(發生時間和過程);施工記錄的檢查;根據混凝土鑽芯檢查構件的強度、厚度;荷載調查;中性化試驗;鋼筋調查(鋼筋位置、細筋數量及有無鏽蝕);地基調查;混凝土分析;荷載試驗;振動試驗。混凝土裂縫的處理方法有表面處理法,填充法,灌漿法和結構補強法等。
1.表面處理法:包括表面塗抹和表面貼補法
表面塗抹適用範圍是漿材難以灌入的細而淺的裂縫,深度未達到鋼筋表面的髮絲裂縫,不漏水的縫,不伸縮的裂縫以及不再活動的裂縫。表面貼補(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適用於大面積漏水(蜂窩麻面等或不易確定具體漏水位置、變形縫)的防滲堵漏
2.填充法
用修補材料直接填充裂縫,一般用來修補較寬的裂縫()0.3mm),作業簡單,費用低。寬度小於0.3mm,深度較淺的裂縫、或是裂縫中有充填物,用灌漿法很難達到效果的裂縫、以及小規模裂縫的簡易處理可採取開V型槽,然後作填充處理。
3.灌漿法
用此應用範圍廣,從細微裂縫到大裂縫均可適用,處理效果好。
4.結構補強法
因超荷載產生的裂縫、裂縫長時間不處理導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災造成的裂縫等影響結構強度可採取結構補強法。包括斷面補強法、錨固補強法、預應力法等混凝土裂縫處理效果的檢查包括修補材料試驗;鑽心取樣試驗;壓水試驗;壓氣試驗等。
十一.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及時採取有效的的養護措施,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應在12小時以內加以覆蓋,並澆水養護。
2、混凝土澆水養護的時間:對採用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或礦渣矽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小於7天;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於14天;
3、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於足夠的潤溼狀態;混凝土養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
4、採用塑料布覆蓋養護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應覆蓋嚴密,並應保持塑料布內有凝結水;
5、在砼強度達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
注:1)、當日平均氣溫低於5℃時,不得澆水;
2)、當採用其他品種水泥時,混凝土的養護時間應根據所採用水泥的技術性能確定。
3)、混凝土表面不便澆水或使用塑料布時,宜塗刷養護劑;
4)、對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應根據氣候條件按施工技術方案採取控溫措施。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施工記錄。

砌體施工
一.磚澆水:
粘土磚必須在砌筑前一天澆水溼潤,一般以水浸入磚四邊1.5㎝為宜,含水率為10%~15%,常溫施工不得用幹磚上牆
二.砂漿攪拌:
砂漿配合比應採用重量比,計量精度水泥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內。宜用機械攪拌,攪拌時間不少於1.5min
二.砌磚牆:
1.組砌方法;砌體一般採用一順一丁、梅花丁或三順一丁砌法。
2.排磚撂底(幹擺磚);一般外牆第一層磚撂底時,兩山牆排丁磚,前後簷縱牆排條磚。根據彈好的門窗洞口位置線,認真核對窗間牆、垛尺寸,其長度是否符合排磚模數,如不符合模數時,可將門視窗的位置左右移動。排磚時必須做全盤考慮。前後簷牆排第一皮磚時,要考慮甩視窗後砌條磚,窗角上必須是七分頭才是好活。
3.選磚:砌清水牆應選擇稜角整齊,無彎曲、裂紋,顏色均勻,規格基本一致的磚。變形的磚可用在基礎及不影響外觀的內牆上。
4.盤角:砌磚前應先盤角,每次盤角不要超過五層,新盤的大角,及時進行吊、靠。如有偏差要及時修整。盤角時要仔細對照皮數杆的磚層和標高,控制好灰縫大小,使水平灰縫均勻一致。大角盤好後再複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後,再掛線砌牆。
5.掛線:砌築一磚半牆必須雙面掛線,如果長牆幾個人均使用一根通線,中間應設幾個支線點,小線要拉緊,每層磚都要穿線看平,使水平縫均勻一致,平直通順;砌一磚厚混水牆時宜採用外手掛線,可照顧磚牆兩面平整,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礎。
6.砌磚:砌磚宜採用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的“三一”砌磚法,即滿鋪、滿擠操作法。砌磚時磚要放平。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一般為10㎜,但不應小於8㎜,也不應大於12㎜。清水牆不允許有三分頭,不得在上部任意變活、亂縫。砌築砂漿應隨攪拌隨使用,一般水泥砂漿必須在3h內用完,水泥混合砂漿必須在4h內用完,不得使用過夜砂漿。砌清水牆應隨砌、隨劃縫,劃縫深度為8~10㎜,深淺一致,牆面清掃乾淨。混水牆應隨砌隨將舌頭灰刮盡。
7.木磚預留孔洞和牆體拉結筋:木磚預埋時應小頭在外,大頭在內,數量按洞口高度決定。洞口高度決定。洞口高在1.2m以內,每邊放2塊;高1.2~2m,每邊放3塊;高2~3m,每邊放4塊,預埋木磚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邊或下邊四皮磚,中間均勻分佈。木磚要提前做好防腐處理。鋼門窗安裝的預留孔,硬架支模、暖衛管道,均應按設計要求預留,不得事後剔鑿。牆體拉結筋的位置、規格、數量、間距均應按設計要求留置,不應錯放、漏放。
8.安裝過樑、樑墊:安裝過樑、樑墊時,其標高、位置及型號必須準確,坐灰飽滿。如坐灰厚度超過2㎝時,要用豆石混凝土鋪墊,過樑安裝時,兩端支承點的長度應一致。
9.構造柱做法:凡設有構造柱的工程,在砌磚前,先根據設計圖紙將構造柱位置進行彈線,並把構造柱插筋處理順直。砌磚牆時,與構造柱連線處砌成馬牙槎。每一個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過30㎝(即五皮磚)。馬牙槎應先退後進。拉結筋按設計要求放置,設計無要求時,一般沿牆高50㎝設定2根Φ6水平拉結筋,每邊深入牆內不應小於1m。
10.每次最高砌築高度(每部架)1.2m。電話線管預留。
11.禁止砸牆。
三.磚砌體工程質量驗收標準
1砌築磚砌體時,磚應提前1~2天澆水溼潤。
2砌磚工程當採用鋪漿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