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譯實習總結作文

在這次筆譯實習中,我接觸到了涉及不同領域、不同文體的文章,有旅遊文化資源、報刊議論文和關於水利水電的科普文章,並且初步瞭解到字幕校對工作是怎樣來做的。這些材料沒有很強的文學性,比較偏重實用性。於是,在翻譯這些文章的時候需要考慮到用途、受眾甚至是文化等多重因素,在收集、篩選相關資訊以及表達時也要有較強的針對性。
  大量的翻譯材料讓我感覺自己遨遊在英語和漢語的文字世界中,語言和思維都需要時不時地來回轉換。做英譯漢的時候理解是一個難點,而漢譯英則很挑戰英語功底,讓我絞盡腦汁地想把漢語轉換成地道的英語。由於自己的知識儲備太有限了,我需要查很多資料,除了查詞典之外,做的最多就是在百度上輸入“xx是什麼意思”、“xx用英語怎麼說”這樣的方法,試圖在論壇和百度知道上找到相關的資訊並綜合篩選。為了驗證在百度、句酷、愛詞霸和詞海中篩選出來的英語表達是否地道,也經常會谷歌上輸入關鍵詞(“xx”:uk/s)。
  這次實習的翻譯任務相對較重,感覺比較吃力。主要原因還是自己獲取資訊的能力有限,一開始搜尋各種資訊、使用各種工具時思路不夠清晰,結果往往是打開了n個網頁也還是沒找到自己想要的資訊。注意到這一點之後,只在工作列裡留下6個網頁待用:百度、谷歌、愛詞霸、句酷、海詞、freedictionary,其餘的網頁開啟之後如果沒有“發現目標”就立刻關掉,以免擾亂思路,這樣效率就大大提高。
  翻譯不只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藝術,只靠“查”當然是不夠的,更要有一定的判斷力、鑑賞力、創造力。需要對查到的資訊精挑細選、加工,必要的時候需要自己創造,比如文章題目的翻譯。當然創造也不是憑空的,需要參考很多的資料,有根據地造,不能胡編亂造,但在瀏覽過何種資訊之後,有時也要從中“走出”,進行獨立的思考,也許會有“頓悟”,這樣的創造或許更好。
  “創造”在翻譯中無處不在,因為翻譯本身就是基於原文的再創造,字對字地翻譯斷然是不可取的。翻譯的過程中需要首先充分解讀原文,在自己腦子裡形成系統的idea,再採用合適的形式完整地輸出。這個過程中還要考慮到英漢兩種語言的語用習慣、文字特點等。比如在英譯漢時需要把一些靜態動詞動態化,長句拆分成竹節一樣的小短句,加上很多修飾等,而漢譯英則需要“去雕飾”,短句合併成複雜的長句,還要把很多動詞名詞化,把“活蹦亂跳”的文字煉得文文靜靜。
  翻譯不僅是文字的轉換,也涉及到文化的轉換,思維的轉換,這一點上欠缺較大,還需要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日積月累。在這次實習中我儘量去考慮文化和思維的轉換,但不免還是有很多疏漏的地方,有待改進。
  翻譯不僅是腦力活,也是體力活,長時間坐在電腦前面對“海量的資訊”,有時還需要瀏覽網站上螞蟻一樣的字母,實在有點抓狂。不過,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相信做的多了,思路清了,積累的多了,一定能駕輕就熟。
  

筆譯實習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