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觀《禾蟲歸來》有感作文

E度本站專稿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觀《禾蟲歸來》有感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每個人都明白這句話的來意,然而,又有誰把這句話真正以身作則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呢?

敬告今天,我滿心愉快地打開了中山教育資訊港的網站,看了環保記錄片《禾蟲歸來》,但是,越看下去就越憤憤不樂。《禾蟲歸來》的主角是廣東省中山市竹排沙的禾蟲。禾蟲是環節動物門沙蠶科,因為受到了大量的工業`生活“三廢”和農田的農藥汙染而逐漸減少,禾蟲價格因此發生了巨大變化:上世紀個十年代,20公斤/畝;五年前,80公斤/畝;2008年,160公斤/畝。於是,中山市政府的對禾蟲的棲息地實施了保護措施。2008年,竹排沙禾蟲終於如期地恢復了原樣。

用讚許的角度來看,市政府對禾蟲的棲息地保護措施起到了作用。但是,再用另一種角度來看,中山人民政府做得確實不好,為什麼不早點兒採取更好的保護行動呢?不早點提高更快更好的效率,怎樣去創造一個全新的保護環境?一定要到絕種的地步,人們才重視這種類似禾蟲可憐的小動物嗎?早知現在,何必當初,難道一定要稀少的動物才值得我們關注,那其他的小動物,就要等到我們後悔才醒悟過來嗎?這樣的亡羊補牢既投資大,又不實際,要是把後來投資的錢放到之前平時的保護,未綢繆,豈不是更完善更省心省力?聽它們的哭訴,這樣不是辦法,因為那時全部動物都將會變更為稀少,或是離開人類。是的,人間的事物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防患於未然必需未雨先綢繆。霍華德·亞當斯凱就直言:如果一家企業總是試圖用亡羊補牢的方法來對待僱員,那麼這樣的企業是不可能留住優秀的人才的。亡羊補牢,有的時候並不一定能改變結果未雨綢繆,智者總是能在事發前,便做好應對的準備,使自己走在事業成功的道上;愚者總抱著“亡羊補牢猶未晚矣”的生活態度,糊塗度日,但一旦“牢”破了之後,可能補的機會也就沒有了。

到處都是保護環境的名言,但卻不見人們行動,因為我只聽見到處是無奈的哭訴、悲憤的傾訴。哭聲中不但有各類的植物、動物……更有不可少的愚蠢人類。

中山市紀念中學三鑫雙語中學:廖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