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舌尖上的清明1200字作文

“清明時節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細雨如絲,籠罩著淡淡的愁緒。但每每清明,我們煙雨江南一帶,總會湧現出不少膾炙人口的傳統美食。其中,麥芽圓子便是其中之最。

【清明節】舌尖上的清明1200字

清明節前幾天,便要去採棉線草了。之所以在清明節才製作芽麥圓子,就是因為製作其的原料,棉線草只有在清明節才會開滿田邊河岸。我隨著外婆,徘徊在河岸四周,嗅著棉線草令人神清氣爽的淡淡香氣,俯視著腳下一大片一大片翠綠的棉線草。外婆告訴我,棉線草要摘其嫩尖,現摘現做,應為棉線草若是枯萎發黃,口感便大打折扣,製作麥芽圓子也稍遜一籌了。我學著外婆,彎著腰用手指尖掐草尖,將新鮮的嫩草裝滿隨身的竹籃。外婆笑呵呵地道,今年的棉線草非常新鮮,製出的麥芽圓子也會有好的口感。

外婆神神祕祕地告訴我,接下來,就是關鍵時刻了。她在打油鍋裡倒入菜籽油。待油燒滾燒燙,便把碧綠色的圓子攤在油鍋中,用鏟子翻滾油煎。圓子兩面被煎得焦黃,散發出誘人的焦香,便撒上炒熟的白芝麻,麥芽圓子便正式完工了。

我趁圓子還不算太燙,急忙夾起一塊芽麥圓子,狠狠咬了一大口。香甜軟糯的麥芽圓子口感柔軟又勁道,那香脆的芝麻更如點睛之筆,配著綿軟的口感,猶如咬到了晴空的雲朵。我狼吞虎嚥,幾口下去,一個圓子便下了肚。我一邊津津有味地品嚐著,一邊聽奶奶講述著這麥芽圓子的來歷。

品嚐著面前清甜的小吃,我不由得再次感嘆中國美食的奇妙。我相信,這樣的傳統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延續,需要我們一起發揚光大!

年前,外婆便忙碌起來,將收穫的小麥洗淨揀去雜質,在清水中浸泡兩三天,撈出倒入竹淘籮裡,淋過溫水用尼龍紙包起來,放在室內暖和處。大約過四五天,淘籮的縫隙中會冒出無數淡綠色的嫩芽,將嫩芽挑新鮮的摘下,攤在匾中磨成清香的細粉,這便是麥芽圓子的主要原料之一——麥芽粉。

秉著現摘現做的傳統,一回家,外婆就開始手把手教導我做麥芽圓子。先用沸水把新鮮的棉線草在鍋中煮熟,連著湯一起倒入事先揉好的米粉團中,和成細膩的淺綠色粉團。接著,把粉團掐成一塊塊扁扁的圓子,在竹蒸架上蒸熟倒入木盤,和成一個大團子。外婆說,這是一道關鍵的工序,若是太燙則揉得不上手,過涼則攏不起來,口感也隨之變化。最後,在砧板上撒上淡綠色的麥芽粉,把麥芽粉用力揉到粉團裡,再用擀麵杖擀成數個扁圓的翡翠色圓子,碧綠誘人,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外婆把冒著熱氣的翠綠色麥芽圓子盛在白瓷盤裡,香酥的白芝麻分外誘人,便如星星點點的白花盛開在碧綠的草地上,即使不吃,也是一道風景。我抓著筷子,急不可耐地盯著面前的圓子,閉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小麥淡淡的清香混合著芝麻酥脆的香味,縈繞在我的鼻腔。

想當初宋朝的時候,一位婦女在河岸採拾野菜,做野菜圓子品嚐,但卻無意中採摘了河岸邊的一籃棉線草。但她抱著懊悔的心情,製作了一蒸籠圓子,一嘗之下,卻令人大感驚喜,圓子口感綿軟,散發著清新的香氣。再經過多次改良,才有了我們如今的清明佳餚——麥芽圓子。

六年級:沈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