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讀後感1000字作文

家庭是人生中最好的庇護所。

《我們仨》讀後感1000字作文

——題記

說實話,我對老人的印象並不深刻。因為老人要麼嚴厲古板,要麼博學風趣。畢竟經歷了漫長的生命旅程,飽嘗生活酸甜苦辣,在生命的暮年時期,誰還不能形成一個十分獨立而且特別的個體呢?誰還不會漫步回憶的世界裡?

《我們仨》就是一本楊絳先生追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溫馨生活的書。整本書採用倒敘手法,從一個小夢開始,到後來做的一個萬里長夢,最後丈夫女兒離去以後,獨自回憶他們一家人的相聚與相失。最開始讀時,我一頭水,摸不著頭腦,畢竟象徵與寓意的東西實在有些多,覺得可以說是如夢如幻,畢竟這就是一個萬里長夢。客棧、古驛道、枯柳、一天都會向前漂泊的小船、每晚都會飄到三河裡寓所和醫院的夢,就像是一個個碎片式的記憶,從反射過來的光中窺探整個事件,體驗萬種情感。老人的世界或許就是這樣,現實與回憶相交合,現實激起回憶,回憶投射現實,畢竟活了一世,實在沒有大風大浪是她沒有經歷過的。而且不管回憶是有多歡樂,經歷了時間的洗禮,也會蒙上一層淡淡的紗,令人黯然神傷。

儘管前半部分內容對我來說晦澀難懂,但好比老人給你講道理,你總會聽取一些建議,帶有新鮮感,別有一番韻味,因為這些文字穿越歲月風沙,淘洗而來,帶著一身時間厚重氣息。讀到後面內容時,我才恍然大悟,作者從自己與丈夫相遇開始寫,回憶家庭的種種瑣事,牛津留學,圓圓出生,上海避戰,文革時期,喬遷新居……這部分內容幾乎記錄了他們三個人的一生,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三個勤奮的天才,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作者以十分樸實無華的筆調,講述了生活中十分微小的細節,講述了她們普通家庭的歷程,講述了他們患難與共的故事。作者楊絳作為一個妻子,一位母親,為丈夫和孩子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付出了所有的愛。“拙手拙腳”的鐘書“做了壞事”,打翻了墨水瓶,妻子說:“不要緊,我會洗”;鍾書不小心把檯燈砸了,妻子說:“不要緊,我會修”;鍾書把門軸弄壞了,妻子說:“不要緊,我會修”。楊絳先生的一個個“不”字,是錢鍾書寫作睏倦時解乏的良藥,是最賢的妻對丈夫的熨帖,是寬容敦厚的教養使然。錢鍾書在家人心目中,他是家裡最需要照顧的“孩子”,然而他的感情也是細膩的,他對待妻子和女兒是溫存體貼的。在生活中,“他肯委屈,能忍耐。”他和妻子一起學做菜,一起去“探險”——在散步中尋找生活的樂趣。他長期為妻子做早餐。他與妻子、女兒一起風同舟、患難與共,他是女兒最好的“哥們”。這樣一個互敬互愛、善良美好的知識分子家庭,怎不令人羨慕呢?

這時我再回看前一部分,好像懂了作者一直寫夢的原因,一個家庭守護了數十年之久的平淡被年輪打破,在生離死別面前,再強烈的情感也無濟於事,這換誰也不會接受。也許作者不想表達太濃重的悲傷,不想喚醒自己痛苦的回憶,便用了大量象徵手法,借一個萬里長夢來描寫一段如夢似幻的經歷,讓人覺得哀而不傷,甚至讓死亡有了一絲悽美。俗話說: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為何生和死之間會有老和病呢,因為生實在太值得留戀,老和病則是讓人們覺得死去也沒有那麼痛苦,是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所以老與病是人生的必修課。而楊絳一家將這堂課上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