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事作文700字

篇一:北京故事

北京故事作文700字

朱子熙

我家書櫃裡珍藏著一支精美的紅色竹笛,不對,準確地說,它的名字叫“篪“,看起來形狀和笛子差不多,但仔細一看,你就會發現它比一般的笛子多一個孔。這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時候用的樂器,它把我的思緒帶回了五年前的法國。

2014年的夏天,我有幸在一座法國古堡裡觀看了一場北京天壇神樂署的表演。叔叔阿姨們穿上了清朝服裝,敲響編鐘、彈撥琴瑟,吹奏古篪,為法國觀眾再現明清帝王在天壇祭天時候演奏的祭祀音樂。這是天壇1420年建立以來,中華韶樂第一次走出國門,唱響在盧瓦爾河畔。

演出十分精彩,場下掌聲雷動。演出結束之後,不少觀眾走上舞臺,想近距離看看這些從故宮文獻中復原的中國樂器,更想親手摸一摸,彈一彈。我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小姑娘在一位演員叔叔前連說帶比劃,叔叔不懂法語,兩人語言不通,小朋友急得滿臉通紅,叔叔還是一頭霧水。我小時候在法國上過幼兒園,那個小姑娘說話和我的小夥伴們一個樣,當然難不倒我!我趕緊走上前,告訴叔叔,小姑娘是想知道中國古代樂器能否吹奏出法國歌兒。叔叔一下明白過來,眨眨眼,將手中的篪舉到嘴邊,輕輕吹出幾個音符,小姑娘的大眼睛更亮了,臉上綻開笑容,“lavieenrose!”這是法國最著名的歌曲《玫瑰人生》!後來,這位叔叔為了感謝我這個小翻譯,把一把小小的“篪”送給了我,這可是他親手製作的!我一直把這支篪放在書櫃最顯眼的地方。

兩年前,我家迎來一位法國小朋友,他參加巴黎學校和我所在的國小之間的交流活動,就住在我家。他一眼看到書櫃中的篪,很好奇,特別想了解這件樂器背後的故事。我一想,正好帶他去天壇轉轉,那可是中國文化、北京風情的象徵啊。

我們從東門進入,一路經過祈年殿、迴音壁和圓丘,來到西天門外,走進神樂署。我找到當年那位叔叔,他沒有立刻認出我來,畢竟我長高了一頭呢。“五年前,在法國……””我想起來了,你就是那個小翻譯!”“對呀!”回憶當年的情景,叔叔特別高興,看到我帶來的小客人,更加開心!他不僅給我們講解了有關中華韶樂的歷史故事,還特別允許我們一人拿起一隻木槌,敲響了穿越千年的編鐘。

北京天壇神樂署,是北京宮廷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在我的北京故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將北京文化推廣到世界,更將它永遠地銘刻在我心裡。

篇二:北京故事

張樂涵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特色的城市,在北京城內,北海公園中的白塔靜靜地矗立著,在那裡,有一段無法忘記的故事。

兩年前的金秋十月,我與好友來到了北海,我從一個賣冰糖葫蘆的小店中感受到了濃濃的京味兒。

雖然肚子裡滿是色香味俱全的炸醬麵,我與同伴們又兩眼放光的看著那家店門口的四個大字,“冰糖葫蘆”,我甜甜嘴脣:“去嗎”,“好,走。”兩句短短的話語透出了我們小孩兒的貪吃,進了門就聽到那口口相傳的歌:“外國人把那京劇……”我們也不禁哼唱起來。順著不太亮的燈光往裡走,盡頭是一個大長桌,上面的東西琳琅滿目,有油光鋥亮的黑,色豔味厚的山楂和雪白的山藥。我又在桌上發現了那種上世紀才有的,只能在影視中才能見到的老古董——綠頂檯燈,正在驚喜中,有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問:“你們想吃什麼?”我打量著店主,一張黑臉佈滿了刀刻般的皺紋,穿一件說綠不綠說藍不藍青色馬甲,頭不是很大,有一雙圓眼與一個大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灰白的發須順頭頂長到下巴,我答應著:“您好,要四個山楂的。”“得嘞。”

接著,那店主以極快的速度走到長桌後,順手抓起一根竹籤,用那雙像上子漆一樣油亮的手,拿起一個個鮮紅的山楂往上穿,手雖然快,但每一個山楂凹進去的凹陷都正對著竹籤,我驚呆了。好像回到了民國時代,看到那老者嫻熟的動作,將串好的糖葫蘆在糖鍋裡放,緊接著拿出來在案板上“啪”地一拍,一個冰糖葫蘆就做好了。我還盯著他再穿再拍,終於,四個亮晶晶的老北京冰糖葫蘆做好了,老者那“局氣”的手法與用料,讓我感到了濃濃的京味,應該給老闆16塊錢,但他說道:“給你算便宜點吧,”只要了我們15元。這可謂是北京人的“落落大方。”

吃完了冰糖葫蘆,嘴上是甜的,心中是暖的,這次在北海與冰糖葫蘆的邂逅,讓我體會到了濃濃的京味。

篇三:北京故事

劉顏嘉

“昨夜晚吃醉酒和衣而臥,稼場雞驚醒了夢裡南柯”,聽見高亢又婉轉的曲調,我循聲望去,原來是大廳正前方的舞臺上表演京劇吶!只見一個人左手拿著扇子,右手翹著蘭花指,眼神顧盼流轉,那動作如同仙女下凡一般,贏得臺下一片喝彩。

今天家裡來了客人,為了讓他們體驗一下北京味兒,晚上我們來到“天和晟”吃烤鴨,沒想到竟然看到了這別具一格的表演。我們看得津津有味,只是都有點餓了,我肚子開始咕咕叫了,媽媽便把服務員叫了過來,催促道:“你們的烤鴨能快點嗎?我們都等了十幾分鍾了。”服務員笑著說:“我們店的烤鴨,要經過八道工序,少了哪道都不行,哪道都不能偷工減料,要不,就不是‘天合晟’烤鴨了。您稍等,我去看看,應該差不多了!”

抬頭望去,只見玻璃窗後面幾個師傅正忙著烤鴨子,我好奇地湊了過去。一個師傅手裡握著鐵桿,鐵桿頂端繫著鴨子,他挑著鴨子在火上烤。他的眼睛緊緊地盯著烤鴨,額頭上滿是大汗也顧不得擦,不一會鴨子表皮,就滲出了油,直往下淌,他不斷地轉動鐵桿上的鴨子,那專注的神情,好像是在做一個精美的藝術品。

我看得出了神,只聽服務員喊道:“你們的烤鴨烤好嘍!”回頭一看,一個廚師推著盛著烤鴨小車正站在我們的桌子旁邊,我趕緊回到座位。那鴨子色澤亮麗通體油潤,香氣四溢,看得我直咽口水。廚師用紙巾把鴨子的表面擦了擦,接著左手按住鴨子,右手拿著一把四五寸長的小刀,技術嫻熟地一小片一小片地切下鴨肉,整齊地排成兩列,最後將一排一排的鴨肉片順到刀上,又快速地將刀上的肉輕輕一推,刀上的肉便又整齊地碼在了精美的盤子裡。

我拿起一張荷葉薄餅,夾起幾塊鴨肉蘸了甜麵醬,還包了瓜條、蔥絲,將這鴨肉包送入口中。哇!真是太美味了!油而不膩,外焦裡嫩,一股香氣撲面而來,沁潤著我的味蕾。軟軟的,甜甜的,吃起來只覺香氣瀰漫開來,吃得我通體暢快。

吃著美味的烤鴨,看著臺上精彩的表演,我十分地享受。突然,我的腦海裡產生了疑問:為什麼餐廳裡面演京劇呢?我忍不住問服務員叔叔。叔叔說:“當然是為了吸引顧客呀!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咱老北京的烤鴨店,要傳播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除了表演京劇,還會演變臉、相聲和雜技,也會吸引外國顧客呢!”叔叔說著,一臉的驕傲。

這頓飯雖然等的時間比較長,但是美味的烤鴨、精彩的表演都使我難忘;而最令我難忘的,是他們店裡為了傳承北京烤鴨的美食文化,對製作工序和細節的堅守,對傳播傳統文化的一份責任。

走出店門,“天和晟烤鴨店”幾個大字映在我的眼裡,也留在我的心間。我堅信,他們會用品質與文化,上演屬於他們也屬於我們的更多精彩的北京故事。

篇四:北京故事

張子優

北京,一個親切的字眼;北京,多麼熟悉的名詞;北京,記錄和陪伴我十二個春秋,與它發生了太多故事的城……

週末中午的陽光照進房間,灑了我半床,任由它溫暖著我的腳丫。今天,難得有半日閒,我倚靠在床頭呆呆地看著書桌上的照片。裡面的我拿著剛吹好的糖人兒,笑眯眯地看向鏡頭……漸漸地,眼前變得模糊起來……

我來到了廟會。人們摩肩接踵,來來往往,望向大門,寫著“北京廟會”幾個大紅字。一隻大手抓住我,順勢被拉近了人群裡。大大小小的柱子上都纏滿了紅綢、黃綢,地上、牆上、鋪面裡都貼滿了喜慶的海報,大人小孩都五顏六色,面露八顆牙齒的笑著說著,一時間合不攏嘴,歡慶的音樂聲、小攤的叫賣聲、遠處的汽車鳴笛聲……聲聲入耳,此起彼伏,爸爸也哼著小調,繼續拉著我往前走去。

突然,一股淡淡的、膩膩的、金黃色的焦糖味飄入鼻腔,我一路沿著氣味嗅過去,遠遠看見一個高掛的條幅寫著“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糖人常”,下面一群小朋友大朋友圍著頭髮花白的老爺爺,我快走兩步,也找了一個空檔鑽了進去。

只見老人家用一根筷子在加熱的鍋裡挑起一縷麥芽糖,麻利的拿起剪刀剪下一塊適合大小的,先捏了一個窩窩,再沾上點白粉末,合攏口兒,用嘴一吹,麥芽糖在他的手裡就變成了空心圓球,趁著熱,他又用小鑷子抽拉出基本樣子,用小梳子和竹刀將細節修理好,三下兩下一個活靈活現的大公雞糖人就完成了。我也掏了10元錢選了個小狗樣式。交錢時,我仔細打量了老爺爺,雙手佈滿了老繭,我猜這應該是糖稀太燙和經常使用工具造成的吧,他軍大衣的袖口雖然補了又補,但依舊很乾淨,臉上的皺紋很深,但面容和藹慈祥,寒風中依舊微笑面對我們……在他遞給我糖人時,我卻在老人眼裡看到了一種喜愛和莫名的留戀,“年歲大嘍,做一個少一個嘍,唉……”我分明聽清了他喃喃的小聲唸叨,“老爺爺您為什麼嘆氣呀”,他似乎明白了我的疑問,站起來伸伸筋骨,操著老北京人的那口兒化音說道:“吹糖人兒,會這門兒手藝的人越來越少嘍,我今兒個78了,不知道明年還能不能給你們吹糖人兒?”說罷,他摸了摸我的頭,“去玩兒吧”,我轉身離開了這個攤位,看看糖人再回頭看看老人家,忽然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

“兒子,吃飯了!飯後還有焦糖爆米花呦。”我回到了我的床上,在金色的海洋裡遨遊著、回味著……。

回味著我和北京的故事,回味著老爺爺的感慨………是啊,糖人、剪紙等這些民間的藝術形式,我們應該傳承,讓他們受到保護,這是我們人類的智慧與寶藏!北京,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無論九曲十八彎的皇城根衚衕,還是象徵皇權的故宮、園林,處處彰顯著屬於你獨特的韻味。

篇五:北京故事

孫祺然

我的書櫃裡擺著一個水晶獎盃,那是我在2015年參加第五屆中華文化小大使獲得的全國三等獎獎盃。每當我看到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選拔比賽中那些過關斬將的往事。其中最讓我難忘的事,是頒獎典禮前發生在北京的一個小故事。

第五屆的小大使市級頒獎在故宮舉行。頒獎前我們要完成一個任務:教外國友人一句中國話。如果你打小兒就住在北京,沒去過故宮幾乎是不可能的。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也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殿宇巍峨,宮闕重疊,畫棟雕樑,吸引著全球各地各種膚色的朋友,在這裡找一個外國人真是太容易了。

可是,以我的英語水平,直接和老外交流還是有些膽怯。人群中,我看到了大殿前有位中國導遊帶著一群外國友人。我靈機一動,跑過去仰著頭對導遊說:“叔叔,我今天要完成一個任務,教外國人一句中國話,您能幫幫我嗎”?導遊叔叔彎下腰親切地笑著問我:“好啊沒問題,你想教他們什麼呢?”我高興地舉起手中準備好的中英文牌子:“歡迎來北京”!導遊叔叔笑著點點頭,轉身同旁邊的幾位外國遊客交流了一會。幾位白頭髮、藍眼睛的叔叔阿姨開心地走過來圍著我。導遊叔叔跟我們介紹這些外國友人是來自美國的建築師,進故宮之後他們的嘴就沒有合上過,表示很難想象在幾百年前,中國人就可以用木頭搭建出如此氣勢磅礴的宮殿。一路大呼Amazing。

一位高大的金髮叔叔笑著朝我揮揮手。他的腿看起來明顯不太好,但為了方便與我交流,他很吃力地走到我身邊蹲了下來,和我保持同樣的身高,並把一隻手搭在我的肩膀上,眼睛親切地望著我,慢慢地用中文對我說“小朋友,北京真棒!你真棒!”

我興奮地睜大眼睛,哈哈外國人都能說中國話,難道我還怕說英語嗎?

於是我挺起胸脯用英語答道:“WelcomeToBeijing,WouldyoupleasefollowmeinCHINESE?”,

“sure”!

我舉起手中的宣傳牌,大聲地喊出“歡迎來北京”,外國朋友們一起鼓掌一邊跟我大喊“歡迎來北京”!

我們的聲音響徹一座座宮殿,穿越一道道城門,看著四周巍峨雄偉、金碧輝煌的建築,我心中生出一種豪邁:北京不僅有歷史悠久的古建築,還有摩登現代的鳥巢水立方,作為一名中華文化小大使,我想把這一個個美好的北京故事在世界各地傳頌。

篇六:北京故事

盛慧禮

“快快快,要晚了,約好的面試呢!”媽媽喊道。

今天媽媽給我約了穿越表演的課程,我們要去的是一條叫做百花深處的衚衕。一路小跑來到營地後,才好不容易鬆了一口氣。接下來,要先去化妝間,塗點口脂,戴上髮飾,穿好格格服。接著,就要去活動廳,由專業的老師——一群漂亮的大姐姐帶著我們學習古代禮儀。那時的我就像個剛出閣的小格格,在“嬤嬤”的帶領下學習著當年清廷後宮的一招一式。正當我沉浸在學習中時,一個“噩耗”傳入耳中:“好好跟著姐姐練,一會兒有個面試,加油!”媽媽說。聽起來非常輕鬆的語氣,但這對我來說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我不禁想起當年的那個噩夢……

6歲那年的一個冬日,我們如約參加了一場芭蕾盛宴,小小的我和很多比我大的姑娘一起參加面試,不必說,能力的懸殊是毋庸置疑的。跟我一起面試的是位10多歲的小姐姐,她以一曲《小夜曲》輕鬆戰勝了我,剛剛只學過幾個手位的我被她驚豔的舞技震驚了,我傻傻地站在舞臺上,不知所措!臺下一個尖細的聲音傳入我的耳朵,就像千萬把小刀紮在心上:“就這點能力,也好意思來?現在小孩不懂事,家長也跟著瞎胡鬧。”評委也遺憾地對我搖了搖頭。媽媽衝上來,一把拉住我的手就往外跑,一直跑,跑過那紅瓦磚牆,喜慶的燈籠,玉白的神獸,還有那高大的衚衕……雖然我們一直跑,使勁跑,可是隨著淚珠一顆顆的掉落,它,還是成了我童年的噩夢……

“孩子們,準備上臺了!”“嬤嬤”的聲音驚醒了正在發呆的我,我的心開始“砰砰砰”地有節奏地打起了鼓點。透過窗戶,映入眼簾的還是那紅瓦磚牆,喜慶的燈籠,玉白的神獸……我擔心那噩夢還會重演。

“3號,上!”評委帶著京腔喊道,看見我還不動,又大聲地喊著我,“小姑娘,不用怕,你很棒的!”抬起頭,看到的還有小姐姐溫暖的笑臉,“小妹妹,剛才你做得很好的,加油,去吧!”我吊在半空裡的心放了下來,走上臺去,開始了我的表演。這一次,臺下等待我的不再是那一片片飛刀,無情的搖頭,諷刺的嘲笑,而是評委們讚賞的微笑,觀眾雷鳴般的掌聲,還有叔叔阿姨交口的稱讚。果然,“解鈴還須繫鈴人”,伴隨著窗外射進來的那一縷陽光,我童年的噩夢也隨之灰飛煙滅。

興奮的我衝下臺,拉住媽媽的手跑出了大殿,穿過紅瓦磚牆,喜慶的燈籠,玉白的神獸,還有那溫暖的衚衕……我終於知道,我,原來,也非常的勇敢!

那一次經歷讓我記住了,北京有的不止是那淋著糖霜的糖葫蘆,充滿醬香的炸醬麵,喜慶的燈籠,老舍筆下的茶館……北京還有那厚道的人情,時刻溫暖著我的心!北京真好,世界真好!

從那天起,百花深處衚衕裡,有了我美好的回憶,還有我的北京故事!

篇七:北京故事

戴繹欣

我的家鄉在北京,那兒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許多特色小吃,驢打滾,灌腸,滷煮火燒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豆汁兒了。

記得今年暑假,我們去昆明旅遊,無論和誰聊天,只要說起我們是北京人,便會提到豆汁,喝過的驚訝沒喝過的驚奇,“你愛喝豆汁兒嗎?我們去北京還專門去喝,差點吐了……”,我聽了一頭霧水,心想豆汁兒是什麼東西?我這個北京人居然都沒聽說過,不行,我得回去嚐嚐。媽媽聽了我的請求,笑著說,豆汁兒的味道很怪你肯定喝不下去。聽了這句話,反而更增強了我的好奇心,我倒要看看豆汁兒有傳說中的那麼難喝嗎?回到北京我打聽到北京鮮魚口錦芳店的豆汁兒最正宗,錦芳是一家專門賣老北京小吃的老店,我跟媽媽迫不及待的跑到那裡,遠遠就聽見吆喝:“老北京小吃,酸甜-豆汁兒……”服務員告訴我,喝豆汁兒必須配上焦圈兒和鹹菜。等豆汁兒端上桌,我看著這碗灰裡透著點綠的液體傻眼了,一股酸臭味撲鼻而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饞人的豆汁兒嗎?我硬著頭皮端起碗,屏住呼吸喝了一口,媽呀!差點吐出來,簡直就是餿了的酸腐味兒,我不由說,“這也能喝”,旁邊的一位爺爺正一口焦圈就一口豆汁兒鹹菜津津有味地吃著,看見我的表情哈哈大笑著說:“小夥子,這可是北京地道的風味,自清乾隆就有,距今200多年曆史啦!”老北京都愛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原來豆汁兒營養非常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夏天喝豆汁兒可解暑消渴,冬天能清熱溫陽,四季都有祛毒除燥之利。就是你有多重的感情與消化不良,幾碗豆汁兒下肚準能治好。

老北京人都愛喝豆汁兒。我現在還能想起那個豆汁兒店服務員說:“喝不了豆汁兒就沒有資格看老舍先生的作品。”看他一臉得意的樣子我明白了喝豆汁兒是北京人的專利,恐怕算是最具代表性的京味兒小吃啦!

篇八:北京故事

張子瀟

中秋節前夕,小區物業又組織了畫兔兒爺活動,看著那些弟弟妹妹們畫兔兒爺時歡樂的神態和表情,不禁讓我想起三年前我和小夥伴一起畫兔兒爺時的情景。也正是那次畫兔兒爺之後,我和順順成為了最好的朋友……

記得那天,我和好朋友順順吃著月餅邊聊天,她給我講她的胳膊前幾天摔傷的經過。我正安慰她時,一群小朋友跑過,衝著我們大喊:“走哇,一起去物業那裡畫兔兒爺!”我剛要拉著順順走,又想到她胳膊受傷了畫不了畫,真不想把她一個人丟下,但又特別想去畫兔兒爺。順順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衝著我笑了笑,說:“走,我們一起去吧,用不了右手,我可以用左手畫呀。”於是我們來到了活動地點。

活動地點氤氳著中秋節的氣氛,屋子裡燈火輝煌。旁邊的長輩們正在做月餅,有說有笑。兩邊的牆壁上掛滿了燈籠。我們在長桌前坐下,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是一個未上色的兔兒爺、畫筆和顏料。一位老師給我們講起了兔兒爺的故事:“北京兔兒爺全國聞名,是老北京人過中秋節時的必備物件,中秋節前人們要給家裡請個兔兒爺放在家裡擺上一年,到了第二年中秋節前把擺了一年的兔兒爺在家門口摔碎,兔兒爺粉碎家裡人的病也飄走了,然後再請個新的兔兒爺保佑家人新的一年健康。現在你們開始自己的創作吧!”夥伴們在民俗老師的指導下小心翼翼的為兔兒爺畫眉眼、畫嘴巴、上胭脂,上底色。

我也開始自己的創作。先用筆在兔兒爺的臉上畫上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再畫上兔子的“三瓣嘴”又換上粗工筆,在兔兒爺細長的耳朵上畫上重彩,蘸上黃色的顏料,給他披上魚鱗一般金光閃閃的盔甲……我畫到一半時,發現順順正吃力地用左手畫著,雖然她很仔細,但還是畫的七扭八歪。我看著順順畫完後十分傷心的樣子,邊安慰著她,邊把我做的遞給她,對她說:“我把我做的送給你,希望這個兔兒爺能把你的病帶走,祝你早日康復!”順順拿著我送給她的兔兒爺開心的笑了,我也笑了……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轉眼間又是中秋節。這次我和順順都做了令自己滿意的兔兒爺,希望這個兔兒爺帶給家人平安健康,也讓我和順順成為永遠的好朋友!

篇九:北京故事

李昕彤

“嗬,合著您是我二叔啊!”著名北京主持人李然剛把這話兒往這兒一撂,臺下就熱鬧起來了。“哈哈”的笑聲不絕於耳,我也險些笑破了肚皮。若是您要問我在哪兒,我會說是在八大處趕廟會。

2018年過年那會兒,我同父母決定去逛廟會。正巧八大處廟會離我家不遠,我們便以那兒為目的地了。

八大處是一個山地佛教寺廟園林,那裡的廟會果然也“地如其名”——要到真正的廟會還得先往上爬山。我們三人就迫不及待地爬了起來。

到達廟會後,我便立刻被廟會的熱鬧與繁華所震撼了。到處都有充滿北京味兒的叫賣聲、吆喝聲。還有各種各樣的新奇事物:有北京特色小吃軟糯的驢打滾;有北京特色飾品生動的兔兒爺;還有演員上演特色的節目……這一樣樣精緻的賣品、生動的演出都讓我目不暇接。

沒過一會兒,我就被一個有趣的節目吸引住了腳步,走近一看,原來是北京的一名著名主持人李然和另一位演員在表演相聲,相聲題目叫《北京話》。我欣喜地在心中吶喊:“今兒終於見到活的了!”這二位特意用喜慶的紅色馬褂代替了平時穿的西裝革履,還挽上了白袖口,往這兒一站,有模有樣地作了個揖,臺下掌聲四起。李然逗哏,做了自我介紹後,兩人喜氣洋洋地就侃開了。

就見李然眉飛色舞地說:“說相聲的需要嘴啊!早上起來得基訓啊!”“誰基訓啊?”捧哏演員拉著李然急赤白臉地問。李然淡定地應道:“基礎訓練!”“您倒是說清楚啊!給我嚇一跳,我還以為說相聲之前都得找只雞呢!”捧哏演員直擦汗。北京話有多種表現形式,就是“吃”也有很多說法“吃了嗎?您吶!”“您餐了嗎?”“您啃了嗎?”“您把它開嘍!”“您把它捋了?”“您墊補了嗎?”結果捧哏演員回答的“驢脣不對馬嘴”。再看到李然臉上的囧樣,許多人都樂噴了。就連我身邊站著的幾位外國朋友也跟著笑得前仰後合,也不知他們聽懂聽不懂。看來相聲還拉近了不同人種、不同民族的距離,這古老的藝術形式可真是博大精深啊!

廟會裡有趣的東西還有很多,這不,我又被傳統魔術吸引了,腳下好像被釘子釘在了原地。等表演結束後,我回頭一看,哪還有父母的蹤影!看著摩肩接踵的人流,就在我猶如沒頭蒼蠅一樣。就在我焦急萬分時刻,“及時雨”——電話鈴響起來了,一看號碼我心裡終於踏實了。

這次廟會之旅,讓我親近了北京人過年的傳統,這裡不僅有各式各樣的特色小吃、豐富的藝術表演,還有數不勝數的時尚遊戲。這就是我在歷史與現代、悠久與創新互相交融的古都——北京的難忘故事!

篇十:北京故事

蔣雨航

古城北京故事多多,鑲嵌四合院的高樓大廈之間,便是我美妙的記憶長河,每次追尋,總有一絲酸甜縈繞心田。

我的爺爺是個和藹慈祥的老北京人,一團白花花的鬍子,一副精緻小巧的眼鏡,穩穩地搭在他那根微低的鼻樑上。頭髮與鬢角全白了,但這都遮不住他那雙無比透亮的雙眼,讓每個見到他的孩子都覺得無比親切。他常常抱著三四歲的我講西遊、話水滸,說這北京城的奇趣妙聞。

我的爺爺有個拿手絕活,便是冰糖葫蘆。冰糖葫蘆是由山楂、冰糖等製成的老北京小吃,紅紅的山楂配上熬過後金黃的冰糖,那味道可叫一個絕。小時候的我最好這一口,天天吵著爺爺給我做。盼呀盼,等呀等,終於熬到了冬天,爺爺拿出一塊小石板,和我一起用抹布擦乾淨,拎出早已備好的山楂、山藥、冰糖、竹籤,放上一口小鍋,倒入冰糖,小火慢燉起來。此時調皮的我便在一旁玩這玩那,一會兒把湯勺弄掉,一會兒又把竹籤弄斷。爺爺便舉起一根竹籤,開玩笑似的打了打我的屁股,我馬上就跑了出去,嘴裡還嚷著:“爺爺欺負我!

哈哈……欺負我!”

可等到冰糖一熟,我哪還記著搗亂。聞著冰糖醇厚的甜香就飛奔到了廚房裡,抱著爺爺的腿喊餓。爺爺笑嘻嘻地把我拽開,把盛有冰糖的小鍋端到石板上,然後拿起竹籤與山楂,飛快地串了起來。那手比變泥人的泥人張還快,比變戲法的劉禿子還靈巧,轉眼間便串出了五六串。緊接著,爺爺舉起一串山楂,往小鍋裡輕捷地一蘸,然後迅速往石板上一拍,只聽啪的一聲,爺爺又提起了竹籤,定睛一看,一個個山楂均勻地分佈著薄薄的金黃的冰糖。散發著誘人的氣息。

我立刻饞了,伸手便給奪了過來,一口下去,冰糖的脆甜與山楂的酸甜交融在一起。“謝謝爺爺”,我興奮地說,嘴裡還含著一大塊糖葫蘆。爺爺衝我和藹地笑了笑,手上仍舊沒有停下。

轉眼已過了好幾年了,我常常坐在書桌旁,幻想著和爺爺再做一次冰糖葫蘆,可是我們的故事已經無法延續,爺爺已經不在了。

篇十一:北京故事

段欣怡

“下面我們有請李老先生來為我們分享他的經歷與故事……”電視裡的主持人娓娓道來。話音剛落,一個戴著墨鏡,佝僂著背脊的老爺爺被人攙扶著緩緩走上了臺。這位老人看上去是那樣的熟悉,聽著電視里老爺爺的一言一語,我的思緒彷彿又被拉回到祖國70週年閱兵前的一個週末……。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空氣中瀰漫著北京初秋特有的芬芳,我來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會場—鳥巢體育場旁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顧名思義,它是為北京奧運會而建,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如同現代而忙碌的大北京的空氣淨化器,為市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健身場所。一進園門,如鏡子般的湖水映入眼簾,湖邊垂柳的枝條隨風肆意地撥動著湖面,綠蔭間,步道上,人們不分老幼,隨性地奔跑著。我來到一塊草坪,緩緩地坐了下來,用心感受著大自然無私的給予。孩子們追跑嬉笑的聲音環繞在耳旁,微風吹起臉旁的髮絲,輕拂著我的臉頰。環顧四周,只見一個戴著墨鏡的老爺爺安詳地坐在旁邊的長凳上,如同雕塑一般一動不動地凝視著遠方。他整齊的頭髮已經全白了,挺括的西裝上衣兜彆著一隻老式鋼筆。忽然一陣“嗡嗡嗡”的聲響傳來,我抬頭一看,原來是國慶閱兵的演練戰機編隊。所有人都興奮地仰著頭,有些孩子甚至歡呼著,追著飛機跑了起來。唯獨那個老爺爺,漠然地坐在那裡不為所動,彷彿這個世界與他無關。大家都在為國慶高興,為祖國自豪,難道他就那麼傲氣?無動於衷?

忽然,他的水瓶掉到了地上。他向前俯身,緩緩地蹲下並伸手向前摸索著,頭來回擺動,卻總也摸不到水瓶。是我誤會了他!我連忙跑過去,撿起水瓶遞給他,並託著他的手扶他坐回長椅上。“謝謝你啊!”“爺爺,您的眼睛……”“我這眼睛啊雖然看不見,但它是為了祖國科學實驗而失明的,我也覺得值了。剛才雖然只是聽見了戰機的轟鳴聲,但我彷彿看見了它們從頭頂飛過,真是打心眼兒裡為祖國驕傲……”爺爺的這番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我們的祖國之所以強大,正是因為無數像爺爺這樣的人無私的奉獻。

看著眼前的電視,憧憬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我的內心無時不為大北京,為中國而驕傲。從老北京的衚衕、四合院,到新北京的閱兵、冬奧會。我們一手拿著科技的利劍開陣未來,一手拿著傳統的藥箱給前進的人類療傷!老爺爺的故事讓我在迷茫困惑時總能看到那些為了北京的發展無私奉獻的身影,而我也希望在以後的以後,我也能成為其中的一員,在我最愛的北京,在我永遠的故鄉,寫上一段相同的故事。

篇十二:北京故事

何欣燃

北京,在千年的文化積澱,百年的春華秋實下成長為今天的模樣,隨著時代的腳步日新月異。而恆古不變的,是那些歷經滄海桑田而愈發厚重的歷史記憶。故宮,這座見證了數不盡光輝和落寞的城中城,透著歷史賦予它的深沉與莊嚴,在黎明中凝視著這忙碌而喧囂的城市。

“這件瓷器是在清代康熙時期景德鎮窯……”我懷揣著激動、興奮與緊張,在放滿珍貴文物的展櫃前,我以一種從未有過的莊嚴肅穆的神情將早已倒背如流的資料娓娓道來,生怕會出一點兒差錯。因為,此時我是以一位志願講解員的身份,站在這輝巨集的故宮博物院中,哪怕我涉及的於整個偌大的紫禁城只是方寸之間,我依舊忐忑不已。

“很抱歉,打擾一下。”工作人員的聲音打斷了我剛剛找到的節奏,展廳內的所有人,齊刷刷的向聲音的源頭望去。

兩位工作人員將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小心翼翼地攙扶著,顫顫巍巍地走到展廳最中央的展櫃前,拿了一把椅子,給老人坐下。

就在大家都充滿疑惑的時候,工作人員開口了:“這是當年護送文物南遷的老同志,他想來看看他保護過的文物。”我恍然大悟,便鼓起勇氣對老人說:“老爺爺,我是志願講解員,大家都說文物南遷是個奇蹟,您能給我們講講您的經歷嗎?”老人看著我胸前的紅領巾,笑了笑,點了點頭:“當年,我19歲……”

在老人的故事裡,我彷彿來到了那個戰火連天的時代。在一九三零年代,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故宮為躲避日軍戰火,運出了最為珍貴的一萬三千多箱文物,在十四年的時間裡,這些文物輾轉兩萬多裡分三路南下,穿越大半個中國,幾乎沒有一件損壞,“這在旁人看來是個奇蹟,其實,不過是那時候的故宮人把文物看的比命更重要。”

老人深情地注視著那些文物,眼裡漾著光。我淚潤了眼眶,不止是一個人,這是一種來自靈魂,來自血脈的共鳴。

傍晚,故宮在太陽的餘暉下籠罩著金色的光輝,衚衕間燈火闌珊,燈籠被霞光點亮。或許,在這些文物所走過的漫長曆史裡,有許多同這位老爺爺一樣的人,曾經追尋過,並且保護,拯救過它們。他們當中的任何人如果心念一動選擇放棄的話,這些文物可能就不在這裡了。在這每一個文物延伸出去的歷史的長線上,是無數個被時代遺忘在塵埃,可卻值得永遠銘記的故事。

篇十三:北京故事

關亦秦

幾塊切成長方體的豌豆黃擺在一個塑料盒裡,緊繃而不失水潤的表皮給人一種吹彈可破的錯覺。嫩黃的外皮,彷彿可以讓人感受到入口的清甜涼爽,沁人心脾。可是此刻,面對著一盒豌豆黃,我卻下不去嘴,似乎看見這幾塊小小的糕點中珍藏著的北京回憶……

那天朋友拉著剛到北京的我去南鑼鼓巷,樂得受邀的我也不推辭,迎面來了幾輛黃包車,我們倆毫不猶地上車了,想體會一下老北京風情。

“鈴鈴鈴”,一輛自行車從黃包車旁騎過,留下一陣涼風,我趕緊抓緊了車座邊上的扶手,聽那黃包車師傅數落那人:“您瞧瞧這(zhèi)個,這像話嗎這個?”雖是責備,卻自帶俏皮。

下了車,我和朋友邊走邊吃,不知不覺就到了一家點心店門口。我看著一大塊黃黃的方糕問他是什麼吃的,“這(zhèi)……這不是豌豆黃兒嗎?”他倒是司空見慣地說。我學著他的樣子,也故意把zhè讀成zhèi,說:“哦,感情這就是豌豆黃兒呀。”一來一去,我倆都笑得前仰後合。

南鑼鼓巷裡人聲鼎沸,比菜市場還要熱鬧,這兒是什麼時候熱鬧起來的?它還能熱鬧多長時間?沒人知道。但是如果你問問那些小吃,沒準它們能跟你說清楚:驢打滾的綠豆粉裡,包裹著英子的懵懂善良;老豆腐的熱氣中,升騰著祥子的可歌可嘆;一粒粒冰糖葫蘆上,更承載著數不清的回憶……只有這豌豆黃,不同於其他小吃的浮誇,自成一派,以清新淡雅為特色,綻出別樣的美。

我還沉浸在想象中,那個熟悉的黃包車師傅的聲音又響了起來:“喲,您可算來了,剛乾嘛去了?”我拿起那盒豌豆黃兒,毫不客氣地“回敬”道:“瞧把您給急的,這不是給您拿豌豆黃兒來了嗎?”

坐上黃包車,我們離開了南鑼鼓巷,但是這段北京故事卻久久不能忘懷……

篇十四:北京故事

常皓博

炸醬麵,是北京的標誌。而我喜歡炸醬麵,並不只是因為它代表著北京,更因為它包含著屬於我的北京故事。

挑燈夜戰的我疲倦地抬起頭,桌面上鬧鐘的滴答聲提醒著我時間已過晚上九點。這時,電話在我安靜的房間裡響了起來,很是突兀。“哦,是奶奶給我來電話了。”我自言自語,心裡卻沒有勇氣去聆聽她那慈愛的聲音。

“你週末有時間嗎?我給你做炸醬麵。”慈祥的聲音中透著一絲乞求,她知道我有多麼喜歡吃她做的北京炸醬麵。我望了望桌上的作業,只好滿懷愧疚與無奈地說了一聲“不”。她聽完重重地唉了一聲,便結束通話了電話。掛了電話我始終無法專心寫作業,因為奶奶的炸醬麵一直縈繞在我心頭。

還記得小的時候,悶熱的暑假使我煩躁,奶奶的炸醬麵就像流經我心中的一股清泉,使我平靜下來。為了給我做面,她總是去市場上買最好的肉,回來切成輕薄如紙的肉片給我炒醬。她總是堅持用六必居的醬,因為作為一個純粹的老北京人,她覺得只有用北京老字號的材料炒出來的炸醬才最有味道。每當一碗拌好的面送到我手中時,我總是能看到翠綠的黃瓜絲、脆嫩的芹菜、金燦飽滿的黃豆、白裡透青的小白菜、橙黃的胡蘿蔔絲以及那細細長長的豆芽,一起均勻地點綴在筋道白淨的麵條間,讓人食慾大開。每當一碗拌好的面送到我手中時,我總是立馬接過,然後不管不顧的一通亂吃,任憑深棕色的醬汁調皮地在我的臉上奔走。奶奶總是一言不發地看著我,臉上帶著慈祥的微笑。

可我卻不知道,奶奶為了這一碗麵費了多少心思。夏日的廚房,蒸氣繚繞,奶奶彎腰切肉的身影在霧氣中若隱若現,為了把肉切到合適的厚度,她總會帶上老花鏡。當那一塊肉變成一碗晶瑩的肉片時,她寬寬的額頭上早已佈滿了亮晶晶的汗珠。

奶奶的老北京炸醬麵伴我一天天長大,也伴她一天天老去。後來我來到城區上國中,週末沉重的作業時常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也就忘記了還住在郊區一直盼著我回去的奶奶。不知為何,此刻的我有些患得患失。我害怕有一天當我長大了,推門回到曾經的那個溫馨的家,想再吃一碗奶奶做的炸醬麵時,那個能無怨無悔地給我做一碗麵的人已經永遠離開了我。想到這,我撥通了奶奶的電話。我已經下定了決心,或許我可以辜負一碗老北京炸醬麵,但我無法辜負這割捨不斷的、血濃於水的親情。

時間一躍來到了星期天,我來到奶奶家,她早已在樓下等我。看到我,她從頭到腳都洋溢著笑意。祖孫倆人說說笑笑來到了樓上。當我寫完作業的瞬間,奶奶就端著一碗麵擺在了我的面前,看著那噴香噴香的麵條,我的世界頓時模糊,唯一清晰的卻是奶奶那慈愛的面龐。

一碗炸醬麵,看似樸實無華,卻是奶奶給予我的最純粹的愛。我想無論以後我變成怎樣的人,都不會忘記這碗麵的味道,都不會忘記我與炸醬麵的這段故事,更不會忘記幫我寫故事的那個人。

篇十五:北京故事

陳靜怡

此時,我正和朋友們走在人來人往的北京的南鑼鼓巷,小商販的叫賣聲和人們的交談聲,讓這裡十分熱鬧。就在這時,兩個小孩從我身邊跑過,他們手中圖案奇特的糖畫吸引了我的目光,同時也勾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

那是我7歲那年的春節,我與小尚在媽媽的引領下一起去廠甸逛廟會。進門多走多遠,就看見一位老先生在一扇紅門的門墩旁邊畫著糖畫。我眼前一亮,沒經媽媽同意就迫不及待地拉著小尚擠到了攤子前。只見一位戴著黑框眼鏡,留著鬍鬚,身著漢服充滿京味兒的老先生一手扶著桌子,一手在迅速畫著。雖然臉上佈滿皺紋,面板黝黑,可他的眼神是堅定的,笑容是和藹可親的,手上的動作也十分嫻熟。金黃色的糖漿隨著他手的或快或慢、或高或低的運動而畫出一條龍,沒過多久一條活靈活現的龍就映入了我們的眼簾。他看見了圍觀的人多起來,更是興致大增。微笑著,一手指著面前的圖案轉盤,一手還握著盛滿糖漿的勺子,笑眯眯的說:“小姑娘,來個糖畫兒嗎?圖案可以隨便選。”我高興地看著剛畫好的龍,手指指向了那邊。老人看出了我的心思,笑意更濃了,順手將紮在一旁的龍拿了下來。小尚也挑了一隻活靈活現的長耳兔子。老先生笑著將糖畫遞給我們,鬍子也一抖一抖的。我們將錢遞給了老先生,老先生身子向前一探,用他那飽經風霜的雙手接過了錢,“好嘞,下次再來。”我十分開心,一直在手中把玩著,沒捨得吃。龍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淺淺的金光,看久了,那龍鬚彷彿動起來。正在我入神之時,突然“咔嚓”的一聲,糖畫脫了手。

我定定地看著地上已經四分五裂的龍,一股怒氣湧上心頭,我用殺人的眼神看著正敲鑼打鼓的遊行隊伍,一跺腳,一撇嘴便一個人開始生起了悶氣。小尚發覺了我的異常,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了我幾句,而我卻十分不耐煩,用手推開了她。誰知用力過猛,她的糖畫也落了地。我見她眼中隱隱閃著淚光,我便知道自己做錯了,可又不知道如何開口,我欲言又止。這時,她擦著淚水跑開了。我的心涼了,這時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可惡,本來就和小尚沒關係,我卻那樣對她,我失魂落魄地站在原地。沒一會,我看見小尚跑了回來,手先是背在後面,然後又像變魔法似的從背後拿出了一個東西。我定睛一看,是一幅糖畫!上面有一個愛心,還有我們的名字!此時,我的眼眶溼潤了,她也笑了。走出幾步我禁不住回頭望了一眼那位老先生,他正捋著鬍鬚看著這邊,臉上還是那個笑容。

如今,再度行走在這熱鬧的衚衕,我無盡感慨:這紅磚黑瓦依舊在講述著衚衕裡發生的故事,也不知還能否再見到出現在我故事裡的那個與我一起吃糖畫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