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守望作文1000字

龍應臺說過:世界猶如一輛巨大的翻滾著的車,慶幸的是總有人探出頭來看看,這輛車究竟走在哪。恰如習總書記在“七一”講話的主題: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總書記提出了“不能夠”,的確,我們社會需要探出頭的守望者,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不能見面,及時調整航向。需要他們把持著行駛方向。對於我們每一個個體而言,我們也需要在我們自身的生命列車中,不時地駐足,留得一分守望,回顧過去時刻銘記每一個起點,眺望遠方尋覓下一段旅途的終點。

一分守望作文1000字

守望,堅守與眺望。它的最基本層次是專注,也許在很多世俗的眼光中是一絲執念,他們的故事和這個時代好像顯得不那麼契合。“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百朝鳳》的這一句臺詞道出了一代匠人的心氣,我們為之動容卻也掠過一絲心酸。施天水老先生堅持著為寥寥無幾的幾位客人修著殘損的鋼筆;王德老先生用那佈滿傷痕的雙手,年復一年堅持為大家帶來精妙絕倫的打樹花……世俗的非議與他們無干,他們就那樣專心的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把握著自己的方向,沒有緣由,只是為了心中的一份夙願。

然後是放下,放下那名利與光環,杜絕了塵世喧囂。這不是一種簡單的逃避,而是另一個方式去對自己負責任。晉代陶淵明歸園田居,民國張愛玲的與世隔絕,楊惠珊張毅夫婦選擇息影,投身於自己熱愛的琉璃……這有別於消極遁世,他們選擇在風華過後隱去,去守望住本心,因為他們明白既然看不清下一個終點的模樣,那就抽離出一切轉身去追尋個最初的自己。

而守望的更深層次則是將將所感所想加以詮釋用直接的方式來回饋社會。這是最容易做到的,因為大多數人無法做到遁世,都泛舟於社會的巨河,無處躲藏;這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需要一種出世入世的大智慧,一種對時代精神的洞察和對時機的掌握。郭小平放棄了院長的職位,創立紅絲帶國小,為許許多多艾滋病兒童撐起一片天,他守望著那醫者仁心,那份難得可貴的人文情懷;畢業於耶魯的秦玥飛一既然選擇做一名村官,他守望著一份責任與擔當,發起“黑土麥田”專案,集結許多志同道合的麥田的守望者。他們在社會與時代的風塵中屹立著,身體力行詮釋著心底的一分守望。

可是現如今,在這個無所不能的“21世紀”,人們步履匆匆,拼命的奔走,生怕被被時代的浪潮拋棄,隨著人群不斷地向前擁擠,不知道哪裡才是歸處。也許大家都明白應該給自己找一個停下來的契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只是太難拿得出那一份勇氣與魄力。許多人們批判微信朋友圈的淺薄,控訴紙質書籍的漸行漸遠,抱怨著資訊碎片化帶來的騷動,可是無免不了裹挾其中,地鐵公交上仍然是滿滿的“低頭族”。記得餘秋先生曾說“書海茫茫,字潮滾滾,職業喧囂,墨色迷濛,這市場化多元化的現代文化景觀是我們期盼了多年來的,但來了後卻又手足無措,抱怨不迭。少了那曾經的木納與遲鈍。”百年前,我們用熱情與鮮血擊退了外來侵略者;30年前,改革開放的號響讓我們重新活躍於國際舞臺;我們一路高歌猛進,在幾十年的時間裡我們完成別的國家幾代才完成的任務,在飢餓與貧窮不再是問題的今天,我們卻有一絲絲迷茫。不知什麼時候,這個時代最珍貴的不是歡呼喝彩,而是一份真正清淨的角落。

人們習慣於歸納總結,誠然,這是一個探尋規律的好方法。但很多時候我們用所謂的歸納來自我麻醉。把自身的問題生搬硬套個理由。很多人將自己的鄙薄與輕浮歸咎於科技與時代。他們覺得守望是一種與時代不契合的姿態,但守望其實是一種本能情感衍生出來的思考。他源自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的一份情愫。我們會被很多微電影,公益廣告惹得潸然淚下,我們會被很多文化欄目點燃熱情,我們會被一首歌曲喚起回憶。這是一種本能的情感,而人與人的差別在於這些情感引發的思考與體悟?是否能將其用於實踐?能堅持多久?從中國詩詞大會好評連連,到近日16歲才女武亦姝和詩詞大會上了熱搜。我們欣喜地發現“朗讀者”“見字如面”等一系列文化綜藝不斷傳遞著責任感,溫情。越來越多的人找尋到內心的一份守望。

一切的一切不是因為科技奪走了我們讀書的時間,而是我們被光怪陸離迷住了那雙善於發現的眼,藏起了那顆欣賞美的心,也就漸漸的將心底的守望埋藏。任憑心底的角落不斷地蒙灰,漸漸被現實壓迫的看不清了模樣。

當我國GDP放緩成了新常態,當工匠精神一次由一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當越來越多的傳統手藝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守望不知不覺成了主旋律。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踐行守望不同的層次。《麥田裡的守望者》中寫道:一個不成熟的理想主義者會為理想悲壯的死去,而一個成熟的理想主義者則願意為理想苟且的活著。無所謂是非,這就是他們守望的方式。腦子裡多幾分思考,表現出來多積分“木訥”於社會,於自己留的一分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