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初步研討2000字作文

春秋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周王勢力減弱,群雄紛爭,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孫子兵法初步研討2000字

我們只對《孫子兵法·始記篇》做出簡要探討,以見微知著。(原文附註於尾部。)對於孫子兵法我們實不必深究,從簡入繁就能瞭解很多。首看第一句段: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何為兵者?兵就是國家的國防力量!國防力量羸弱就會引發他國的欺心,因而誘發戰爭,有兵存在必引發戰爭,戰爭作為國家的大事,關係到百姓生死,國家存亡,哪裡能不認真思考和研究呢?而我們面對個人問題,例如學業,事業以及人生方向。就像面對軍國大事一樣哪裡能不認真思考呢?不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要這樣思考才能獲得成功的方向。

另說‘將’,將是領導者,兵家作為一個集體組織,可以說等同於山東的‘梁山好漢’,須有宋江亦或晁蓋來做個挑頭,方成大事。這就要看你自己的才能本事來了。對於這一點,應該說須是遵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大事,若自家沒有領導才能,那就辦好眼前的事兒靜待你的領導者。又說‘法’,該是法規官場之道了,為人處世若要步入仕途,須是有政治敏感度。這類似與你現做的事兒,你當明白自己若要做成事兒,須具備哪些才幹和能耐。要以法規約束人心和行為,當然這是下策。俗語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一向認為此八字足以鑄就一個好領導者。需要付出的是多費的口舌和箴言而已。

再有文段說:夫不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夫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此言所說不過不過一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是說不論你能力多高超,都該用一種局外人的心態來看待將要發生的一切,所以不會被誤導,不被表象所矇蔽。是要你思考問題直至其重心,打蛇打七寸,所以無有失敗的憂慮罷了。兵家之道,由此可見一斑,我們應當正確引用以及瞭解古代著作,其內所包含的智慧在千年以後的今朝同樣適用,欲成大事則以容,包納萬物,只要有利與自身發展且正確,何不瞭解引用呢?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因時局所致,諸子百家一時爭鳴,儒,道,法,兵等諸家成立學術派別。其中孫武為兵家代表人物,雖然兵家並不像儒家,道家一般為人所知,卻人人可知其所著《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作為中國古代軍事理論著作,其中所闡述的謀略思想與哲學思想被廣泛應用於軍事,經濟,政治等各領域,有多戰的春秋時代作為其寫著背景,其實用性不得不說是超乎同時代其它著作。(這也是我對其進行研討的重要原因。)

其第二段開首為: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這五種要素分別這樣來看,‘道’在古文中有多種釋義,有道,道理,趕上亦或等同於說等釋義。在此,我們不必翻譯,孫子的兵法是他的心得,他的道並不一定適用於你,你應當理解透徹用的靈活,而非一昧照搬。道者本無形因人而異,看你如何理解而已。(切不可肆意妄想歪曲本意。)天地,應當是天時地利者,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條件以及地理條件。這對一個人而言是要明白什麼時間你該做什麼事,順應周身一切。例如外面烏雲壓頂,陰風怒號,你那裡有心情做些高雅的事兒,卻有什麼人敢帶著女友在外邊談天說地的,你可不期望自家後院起火吧。

又有後文所著:兵者,詭道也。此文段所說乃是最忌隨人之後,這卻也是我所重點談論的。不論你有多少知識才干與那些能耐,都該說不經真槍實彈的戰爭磨鍊,不過是紙上談兵空自葬送趙國四十萬軍隊的趙括罷了。你有想法必須付諸於實際行動,這一點毋庸置疑,否則是難成大事的。

附註: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國三: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