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詩作文800字(精選10篇)

篇一:我與詩作文800字

我與詩作文800字(精選10篇)

G1813莫之晨

詩之於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其實問反了。究竟是生活先於詩發生,還是詩成就了生活?海德格爾說:“人詩意地棲居。”並非在說人此時此地的生活就是詩意的,而是說:生活的本質是詩意的,而我們離這種本質越來越遠了。在這個意義上,詩喚醒了生活的本質,從而成就了生活。

我們所處的非詩意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在現代社會中,金錢成為衡量一切的共有分母,粗暴地抽空了事物的獨特性和豐富性。考古女孩的選擇彷彿不具有了價值,傳統文化的傳承似乎失去了意義。本質上,失去了詩意的生活更多地表現為一種“佔據”。我們佔據著空間,卻停滯不前;我們佔據著物質財富,卻對周遭的世界熟視無睹,甚至連“試上高峰窺皓月”的意願都沒有。這種“佔據”失去了詩意,不是真正的生活。

掬水月在手——水讓月浮現出來。而詩歌正如水一般,讓生活的本質浮現出來。當丈夫去世,葉嘉瑩寫下“海天明月淨塵埃”來排解心頭的痛苦。蘇軾寫到“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一切輝煌與困苦最終都化為雪上的足印。本質上,詩意的生活是一種“空”的生活。所謂詩無達詁,詩歌具有抽象性和多義性,蘊含著無窮的可能。而這正是“空”的屬性:白紙、天空……人生,不過是從空中來,到空中去。人生至境即是對成與敗、樂與悲的穿越和超脫。詩意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應如一隻空杯,空無一物,卻向一切可能敞開懷抱;如汪洋大海,收容醜陋與骯髒,卻不改初心。這與“佔據”的凝滯和束縛是根本不同的。

然而,現實情況顯然更加複雜,難道讀兩句詩,我們便能擁有詩意的生活嗎?非也。作為“佔據”的非詩意生活,早已為詩歌預留好了位置——用來消費的,用來彰顯身份品味的……最諷刺的是,《掬水月在手》的同名電影書都深陷洗稿風波中。現今,詩歌竟如此輕而易舉地被資本和權力收編,乃至同化。我們一定要對此提高警惕,明辨是非。

荷爾德林說:“他們如同酒神的神聖祭司,在神聖的黑夜裡走遍大地。”其實這在說:面對詩意的缺失,喚醒一種詩意的生活便是詩人的使命。將中華傳統詩詞傳承下去,更是將這種詩意的生活傳承下去。

篇二:我與詩作文800字

它,是雨果口中的“昆蟲的史詩”;它,是魯迅筆下的“講昆蟲生活的楷模”;它,是“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它,是——《昆蟲記》。

它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學鉅著,也是一部富有知識、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寶藏。

它是科學的報道,講述了擁有極具殺傷力和攻擊性的衝殺、防禦武器的螳螂,即使不用圓規和尺子等工具也能畫出最規範的網的蜘蛛,一生都光耀門楣、永遠留著一盞希望之燈的螢火蟲……它更是詩的樂章,讓我們感動於蟹蛛偉大的母愛,為蟬在寓言中的“不公待遇”而打抱不平,戲謔蜣螂的狡猾奸詐的同時又佩服它們百折不撓的心態……法布林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為一爐,用優美的語言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的本領、長相特徵、生活習性、繁衍後代以及死亡的描述中體現出自己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洋溢著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讓人不禁沉醉於美妙的昆蟲世界中,感嘆自然之美。

而那個雨天,我才知道原來生活之美也不僅限於《昆蟲記》……

“沙拉拉、沙拉拉”,綿綿的細雨帶來了陣陣清閒,我站在陽臺看著這密密的珠簾,伸出手撩開一串,“滴答”,那一滴晶瑩剔透的珍珠便從我指尖滑下。真美啊……“叮、滴答、叮……”是誰在彈奏著美妙的小曲兒,給這空靈的景象配上了悠揚的樂章。扭頭尋找,只見一隻小蜘蛛正在織著六邊形網,一顆顆珍珠落在網上,壓彎了一根根細細又筆直的弦,那弦彈起珍珠,在振動中發出一個個悅耳的音符……

突然,一個巨大的珍珠驟然砸下,發出一聲不和諧的“噔”,一根弦隨之斷裂。小蜘蛛聞聲趕來,迅速縫補好了這處缺口,然後又繼續織起了六邊形的綢布。其實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蜘蛛一定要把網織成六邊形的呢?這一點《昆蟲記》中也沒有說明。我覺得這有可能是蜘蛛的情趣吧,畢竟美好的東西總能使其身心舒暢。就像這場雨,這場美妙的音樂會,讓我感覺彷彿置身於仙境一般清閒自在。但正如蘇軾所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生活中缺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閒情。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生活,也能發現生活中所隱藏的詩意。

篇三:我與詩作文800字

一夜春風,六歲的我面對蒼茫一片,似乎看見天使的羽翼飄落,化作千樹萬樹梨花。

天階夜色涼如水,十歲時喜愛在撫摸月光的同時,攜紙一卷臥看牛郎織女。

柳外輕雷池上雨,十四歲的我想追逐歐陽修的靈魂,學他一樣發現雨聲滴碎荷聲。

我愛那些靈動的語言,同詩人交流,與詩人穿梭。書一開啟,便成了翅膀,在手掌的天空飛翔。一個個鉛字帶領我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文人騷客才智細賦。

我不知道,何時我才能讓我的筆富有靈魂。那麼希望有一天,在細雨溼衣的朦朦朧朧中,能和一個來自詩的王國的人邂逅,和他一起看林花著雨煙脂溼。

只需給我一方小小地,我也能去感悟大漠孤煙直的邊塞情調,去欣賞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風景,去瞻仰黃河那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雄壯氣勢。我才發現,我的心能融入的多情的文字。詩人的靈魂,我的雙眼無法看,而我的心卻不只一次地與它邂逅。只因為每一次閱讀,都是一種享受,一種心靈被昇華的體驗。只因為我愛這些靈動的語言,細賦的字眼,飛揚的鉛字。只因為,書一開啟,便成了翅膀,在手掌的天空上飛翔。它帶走我的魂,讓我神遊中華大地。

足不出戶,書也能讓我的腳印刻在下一寸土地。學在21世紀,書也能幫我深情呼喚出一千年前的詩人。閱讀,是一段美的旅程。讀詩悟詩,是與心靈碰撞的過程。我想看著詩長大,想擁有充滿詩意的人生,想學詩人一樣生活,想和詩人一樣有一支靈秀的筆。我想有一段如此的經歷。面對我的幻想,我該如何去做?

或許,我應該朝書的殿堂走去,在那兒尋找答案。

或許,我應該繼續與詩人交流,請他給我答覆。

或許,我應該詢問我的師長,借籤他們的生活經驗。

無論最終我能否擁有若詩人生,我都渴望能依舊在書海中邀遊,尋找詩意,尋找鍰我心靈的語言。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不能停止不前。因此我要與詩攜手,邁向詩意的未來。與詩攜手,到達花開的彼岸。與詩攜手,走進燦爛的世界。

我愛讀讀詩,但遺憾無法寫出詩般的語言。只有不懈地追求,相信滴水石穿。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忘詩人的理想與精神。

——後記

篇四:我與詩作文800字

古詩詞,向來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我們的學生時代中,古詩詞佔據了一方不小的天地相伴我們左右。

在我看來,古詩詞猶如影子一般與我一同前進,一同成長。它是牙牙學語時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是初識文學詩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是有所深究時的“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它雖看似高深莫測,不可褻瀆,但卻是一直相伴我們左右,與我們同行。

詩的魅力總歸是無限的,它有它獨特的美感,那是讓人難以不去喜愛的。它不似會畫那般直觀,不似音樂那般用聲說情,不似舞蹈那般給人視覺的衝擊感,它需要細細去品。若想要真正地感受到它的美,那麼便需要我們停下來,忘卻時間,忘卻嘈雜,忘卻俗世,走進那有橫撇豎捺勾勒的美妙空間。它會一直相伴在我們的左右,予以我們美的感受,予以我們一種古典優雅的藝術薰陶。

讀一首古詩詞,便如品一杯老茶,沁人心脾,脣齒留香。當我們真正地走進詩詞的世界時,我們將會感受到來自千百年前的別樣美感。它會是優雅的,動人的,無與倫比的。然而,古詩詞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只有美感,更多的還是它所蘊藏的道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會我們要心繫天下;《陋室銘》告訴我們,只要品性好,即使是住在陋室裡又何妨;《草根譚》讓我們明白做人要寵辱不驚。所以,在學習中,古詩詞伴於我們左右;在生活中,古詩詞教會我們道理。

能與詩同行,著實是我們莫大的榮幸,在它的耳濡目染之下,我們會成為更好的我們。古詩詞或許不像白話文那樣通俗易懂,不像畫卷那樣令人驚歎咋舌,但它的存在是人類莫大的財富。書,是人類的精神糧食。而出現在各本古書當中的古詩詞,更是我們的無盡寶藏。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更應該抱著一顆敬畏、求知的心去探索它、學習它。而不是僅僅把它當成你們學科的一項學習內容。去做到真正的與詩同行,讓詩伴與我們左右。

和古詩詞打交道、做朋友,將會使我們受益匪淺。所以我們要學會如何更好地與詩同行,學會更好的保護它,珍惜它,與它做伴。

篇五:我與詩作文800字

詩是一種最普遍的藝術,如陽光一般灑落在人類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何謂詩,是歷代文人對思想的闡述,是歷代古詩的文化底蘊,是《說文》中的:“詩,志也。”

——題記

詩之文化,是一種心靈和心靈的碰撞,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自然交流,是一種高貴的生活方式。一首詩,一個故事,一個人對文字的詮釋。

“飛流直下三千尺”

這是太白對廬山的形容。在風景秀美的廬山上,有一位身著白衣猶如謫仙般的男子,腰繫酒壺,淡泊於塵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你有沒有在詩中看到陽光照耀下的香爐峰紫色的雲煙繚繞,遠看瀑布猶如一條長長的白鏈,高高懸掛于山川之間。你有沒有在字裡行間看到那激越的水柱從峭壁上一瀉千尺,恍惚間好像銀河從雲端墜落?讀完此詩,好像廬山之巨集偉壯麗仍在心中徘徊不去。何以言其美?何以言其壯麗?也許也只有太白才能如此恰當的描述廬山之美,廬山之壯麗了罷!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荒涼的沙漠,一眼望不到邊。茫茫中有一輛車再緩緩走著,車鈴搖曳,“叮噹,叮叮噹……”不遠處有一縷直直的狼煙往上躥,耳邊似乎伴著戎馬,廝殺,怒吼的聲音,戰火烽飛。詩人心中有那一抹孤苦,心想這亂世何時才能安定?天邊有那一輪圓圓的落日,給人以無比親切,何時才能歸家?當你感受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觀時,會不會感受到詩人的豪放與孤寂?眾多情感交織在一起,匯成了一首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誰能勝過王維?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個王朝的興衰,一座城的孤寂,一個人的感傷,似乎都在這兩句句詩中有所體現。長安城裡又是春天了,但是經過叛軍的燒殺搶掠,早已滿目荒涼,到處長著又深又密的草木。戰爭慘烈無比,在這個戰亂的年代,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幾大悲劇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心中滿是悲苦,寫下了《春望》,面對漫天的烽火,他的傷有幾人能懂?這般的悲苦,感傷,也只有杜甫能夠知曉吧。

一首詩,文化的體現;一首詩,給人以懷念。這是一段故事,讀起來脣齒留香,請你細細聽我講述,如此優美,那般激越。

篇六:我與詩作文800字

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天真的兒歌、樸素的民歌,常在我們耳邊迴響。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古至今湧現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許多偉大的詩人。一行行優美的詩句,一聲聲柔美的音符,在這點點滴滴中,我開啟了我的詩詞之旅。

在我的記憶中,我學會的第一首詩詞是駱賓王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是我在一年級時第一次接觸詩詞。自打那次起,詩詞那獨特的魅力便深深吸引了我。

我對詩詞的喜愛在年齡增長中愈發濃烈。在我的書桌裡總會放著一兩本詩詞書,閒來無事時,就會拿出來背誦幾篇新詩詞。每年暑假和寒假,我每天都會背誦幾篇古文、詩篇。到現在,我的詩詞儲備已經很豐富了。

前年我迷上了《詩詞大會》。每晚到了八點,我便會準時來到電視機前,拿起爸媽的手機,參與到答題中。每一位詩詞達人的儲備量都非常豐富,我跟他們比較起來,可真是“小巫見大巫”啊!由此,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積累更多的詩詞,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到《詩詞大會》上綻放自己的光芒。在答題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新內容,而且在評委老師的講解與點評下,我更是受益匪淺。《詩詞大會》讓我更加熱愛詩詞了。

在詩詞中,我也能感悟到很多。

花中,我獨愛梅。“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我看出了梅花傲霜鬥雪的頑強意志;“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由此可見梅之傲骨,同時它還擔當了春的使者……

秋天,是我最喜愛的季節。“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寫出了深秋時節的豐碩景色,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表現出秋景的蕭瑟,卻毫無悲涼之情……

快樂,像冬天破冰的小河,像春天的萬物復甦,像夏天的綠樹成蔭,像秋天的碩果累累。快樂的源泉就是詩歌,在我悲傷時,與我共度難關;在我喜悅時,又與我一起分享。

與詩同行,與書相伴,在我的世界裡,有你們,真好!

篇七:我與詩作文800字

詩裡面最珍貴的是兩件東西,一為感情,其二便是禪意了。而在我看來,古往今來,詩裡的感情大都因世俗糾紛而起,禪意才可謂永恆的哲理,我們看帶有主觀感情的詩,無非是體會琢磨作者的文筆和個人的感情,故只有其中的禪意,才是能沖刷心靈的淨泉。

我們在國一時候學過一首《題破山寺後禪院》,是這樣寫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我不想給這首詩分什麼重點句子,那是應付考試的做法,這樣一首有禪意的文字,是去用心體會的,請閉眼想象一下,你的面前有一座殘缺的古寺,灰瓦紅樑,四面是盎然的樹林環合,寂靜冷清,陽光透過空隙灑在這片悽暗中,金碧輝煌,老牆上長滿了密綠的爬山虎,開出幾朵小巧的桃紅的花兒,百米之外的鐘聲綿延悠揚,整個是一片聖潔的世界……處在這樣的欲界仙都中,只能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心靈的寧靜,此時此地,我能感受到禪的意力,不再為官場而憂喜,不再為世俗所誘惑,望峰息心,窺谷忘反。處在此境中,神仙也痴然!這是聖潔的禪意。

還有一種最纏綿的禪意,便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了,此時乃僧人之作,這人間也只有僧人能做得出融人之溫情,自然之婉約和禪意之微妙的詩句了。人的高尚心靈是自然賦予的,禪意超脫的世俗,終歸於自然,低於自然。只有從自然中,才能找到心靈的美感和無上的禪意。

有一種最灑脫的禪意,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的綺麗壯美。人的雄渾的禪意也是自然賦予的。國學大師王國維曾稱讚前者是“千古壯觀”,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心靈的震撼更是對自然的敬畏,也只有自然,能賦予我們這些。

禪意如自然,它是隨遇而安、無法言喻的,遇壯美而壯美,遇婉約則婉約,遇高尚則高尚,它是我們最崇高的文明,蘊藏於詩的禪意,更摻和了中華古典文明的氣息。現代人心中的禪意為何日趨隱匿了呢?接觸到的詩並沒有減少,是教育把它死板化了,好像是用模型把花香裝成工藝品再賣給我們,這樣就當然聞不到花香。只是希望我們的禪意,我們的文化不會像花香般消散。

篇八:我與詩作文800字

盼望著,春風又吹暖了大地,萬物復甦,綠潮湧動的春就這樣悄無聲息地來臨。

校園裡有兩棵玉蘭,一個紫玉蘭在陽光下成長,另一個白玉蘭在背陰中與死神抗爭。小朵在這所學校裡上學,媽媽總說她是紫玉蘭,又漂亮,又散發著勃勃生機。

小朵最喜歡到那棵紫玉蘭下看書,紫玉蘭一直活的很開心,園丁喜歡她,孩子讚美她。而另一邊的白玉蘭,卻在拼命地汲水生長,顧不得美麗,她唯一盼望的事就是活下去,她已經與命運抗爭了無數個晝夜。

白玉蘭漸漸地吐出了花苞,長勢喜人,很快就要怒放了。她不禁欣慰而又疲憊地暗暗笑了笑。只有她一個人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她環顧四周,都是滿目貧瘠而乾燥的土地,沒有生命的跡象,她的身子長得就好像上帝和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白玉蘭將近一半的根鬚無力地垂在半空,另一半就深深地扎進猙獰的土壤。

小朵的成績不斷下滑,又和好朋友吵了架,爸爸媽媽又出差了。小朵很孤獨,很寂寞,她不禁懷疑著自己,她聽不到讚美的語言,取而代之的是質疑與譏諷。

那天的英語課上,老師叫她回答問題,她卻暗自傷心,走神了。下課後,同桌不小心把她的水弄撒了,濺溼了她的衣服。她終於忍不住眶中打轉的淚水,一個人跑下了樓,就看見了白玉蘭。

不要哭啊,孩子,沒有什麼可以傷心的,你的人生還沒失敗。小朵看到了玉蘭,在春風中開得正爛漫,花朵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風起,雲湧。小朵呆呆地望著在乾裂的土地上綻放笑顏的白玉蘭,擦乾了未乾的淚痕,卻不忍去看樹上乾裂突起的樹皮。

但是她從此每天都伴著白玉蘭的花香來到這裡背單詞,並且用單詞本上的Poem一詞為白玉蘭起名。她不會說話,只能默默陪著她。

小朵以極其優異的成績畢業了,後來她回到母校,將一張小紙條埋在了白玉蘭的樹下。

紙條上寫:萬物皆有裂痕,可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即便很微小。對了,Poem,詩,美麗的東西,送給孤芳自賞的你。

“人生這場戲,我是你們所有人人生的龍套,但我是我自己人生的主角,所以當我被觀眾喝倒彩的時候,我一個人也能並且一定會唱下去。”

篇九:我與詩作文800字

民國老課本里有這樣一段話:“三隻牛吃草,一隻羊也吃草,一隻羊不吃草,它看著花。”——引子

有人曾說:“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深以為然。

就像德國哲學家康德所說:“在我心中這世界上有兩種事物是最為美麗的,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誠然,我們身旁充盈著太多能夠使人“美好”的事物,以致於我們深陷其間。且不說這是一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但是大多數人的日常行為,便足矣悲哀了。

從前的車馬很遠,路途漫漫,人們一旦分別,便只能寄情書信。行路的人步履安緩,才能見得“霜葉紅於二月花”。現在的科技發展,交通便利,人們一旦分別,便是頃刻間千里。行路的人神色匆忙,只望得高樓林立,鋼筋水泥。

其實你的頭頂就有耿耿星河,你的腳下就是萬里江山。只要你想,不論你身在何方,抬頭就能望見璀璨,低頭就可窺見瑰麗。只可惜你的心中有遠方,但你的靈魂裡卻沒有詩。我們大多數人都太像那食草的牛羊,只顧得貪婪的吞嚥,以保腹中飢轆,而不曾瞥見近在咫尺的花朵,走近一賞。足下遍地都是青草,而花僅僅一朵。

我們哀嘆著紙質書籍的沒落,卻仍舊捧著手機愉悅地重新整理著朋友圈和微博;我們讚美著他人遒勁的書法,揮斥方遒,卻搖搖頭提筆忘字;我們感慨著傳統文化的興衰,卻依然讀著情節單一的網路小說,喜笑顏開。

羅丹曾這樣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不是看不到美,而是美在我們身旁,我們卻不願留意。攝影師肖全曾多次攬獲國際性獎項,他的攝影作品給人以極強的視覺衝擊和心理感受。對於攝影,他這樣講:“我只是比別人多看了一點兒,多等了一會兒。”有許多攝影師急功近利只想“吃草”,無心“看花”,過度使用影象處理技術,被人拆穿好不狼狽。而肖全卻在能夠“吃草”的前提下,堅守著“看花”,那麼受人尊敬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我們為什麼需要人文素養?因為這種情懷會紮根在我們的血液之中,告訴我們如何處世,而不僅僅是學會飲食起居。我們在滿足溫飽的同時,應當望望前路,惦念著詩和遠方。

篇十:我與詩作文800字

雨水打溼屋簷,這是寧靜的相遇;陽光席捲草地,這是溫暖的相遇;文字浸透心靈,這是與詩的相遇。

與詩相遇在唐朝。如果你是一個喜愛山水的人,那麼你可以在“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地方生活;如果你是一個安靜,喜歡獨來獨往的人,那麼你可以去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地方生活,當十分孤單時,你還可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唐朝,應留住灑脫自信的李白,他的詩清新俊逸,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仍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將自己的豪邁融入“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的景觀之中。他富有的浪漫主義思想,使他創作出“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在唐朝,也應留住有著遠大抱負的杜甫,他經歷了安史之亂,在國家動盪不安之際,嘆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詩沉鬱頓挫,在人生末年發出感慨“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與詩相遇在宋朝。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夏天的人,那麼你可以去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地方生活,欣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宋朝,應留住樂觀豁達的蘇軾,他的豪邁體現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敬仰“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對自己的懷才不遇感慨道“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在宋朝,也應留住具有愛國之情的陸游,他讚歎梅花堅貞不屈的精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他勇於開拓,信念堅定,寫下“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具有高度的愛國之情“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與詩相遇在友誼之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知道了即使海枯石爛,友誼也將長存;與詩相遇在風景之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我看到了沙漠奇特壯麗的風光;“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我看到了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

與詩相遇,似風雨中遇見故人,為其沏一壺茶,慢慢品味,慢慢訴說,沉醉在詩的芬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