犛牛宮殿1200字作文

我有幸認識一位叫亞格博的大叔,他不是藏族同胞,但堪比藏族同胞,實際上是一位漢族伯父,名字叫吳初。50年前,雨初伯伯在西藏當邊防兵,那時候的西藏條件比現在差很多,公也在修,然因為環境影響,公路修建的十分緩慢,幾乎是修一段塌方一段,還需要返工重修,如此往往,很長很長時間才能全線貫通。西藏的冬季比較早就會來到,也要比內地更冷一些,然多下的是大雪,會堵塞交通,發生山洪泥石流等破壞性氣候,這也給修建公路造成極大的影響。據說,當時每年只能開工六七個月,其餘五六個月必須停工,不然會及其危險。

犛牛宮殿1200字

犛牛腳掌寬大帶毛,不畏懼雪原,站得穩,因此不會陷進雪坑,能做雪上交通工具使用。而且犛牛力大,拖的東西多,可以帶很多補給給被困人員。由此可見,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裡,犛牛是重要的,它為了人們的出行默默地付出著,從來不主動留下自己的名字,然而人們未曾忘記這個名字。在五千年前,就已經有巖畫記錄藏民馴化犛牛的日常生活場景,現在也被儲存在拉薩的犛牛博物館內。

我是2006年看了青藏鐵路貫通大典,才慢慢開始對藏族文化產生濃郁的興趣,去年夏天,乘著這條鐵路拜訪拉薩,但可惜因為時間原因沒能參觀犛牛博物館,很是遺憾。今年特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隆重開幕,我恰巧有空前來參觀,更加巧合的是遇見了吳雨初。

走進北京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特展展廳,濃郁的藏族氣息撲面而來,時隔進藏一年之後,回望那段難忘的旅程,感受藏民朋友們的生活。犛牛是藏族人民生活生產的重要資源來源之一,也是長期以來藏民崇拜的神靈,更是他們的朋友。自遠古以來,藏族人就有馴化犛牛的習俗,但野生犛牛依舊是人們心目中無以替代的神,受到保護和崇拜。犛牛全身都是寶,皮毛可以做大氈子,用以搭建帳篷;肉質鮮美,風乾以後可以遊牧時攜帶食用;骨頭也有很多作用,例如做成針、做成碗具等等。可以見得,藏民處處離不開犛牛呢。

有一次,雨初伯伯他們去波密施工,趕上一場特大雪災,將一批管理人員和工人困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前進不得,後退更不行,只能在原地等待救援。大家可能用21世紀的思維來思考,開幾輛軍用大卡去接人就好了吧。可是那是西藏,而且是50年以前,不是柏油馬路,要走路土路,去接人的大卡車陷在雪裡,無法動彈。這怎麼辦啊?最後還是牧民朋友們牽來的犛牛起到強大的作用,現將近處的卡車從雪窩裡拖出來,又去更深處接那批人,任勞任怨。

犛牛博物館坐落在拉薩,如果去旅行的朋友們,不妨去參觀一下。它的館長叫亞格博,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吳雨初伯伯。亞格博在藏語裡可以理解為“犛牛老頭”的意思,西藏人民不喜歡叫犛牛博物館,他們更願意、更親切的叫這座建築為犛牛宮殿。這與我上面講的他當時被困雪中有著直接關聯。那次被犛牛解救以後,雨初伯伯突然間對這種龐然大物的動物所吸引,開始了他對犛牛的進一步探索。雖然後來他調回到北京工作,卻依然不忘西藏的風土人情,還有解不開的犛牛情願。雨初伯伯退休之後,毅然決然的選擇重返西藏,在拉薩布達拉宮旁建立了犛牛博物館,以弘揚犛牛文化,傳播藏民族遊牧文化。

高一: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