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留住作文800字

狂風怒吼著,捲起了漫天黃沙,天是灰濛濛的。黃河流入了黃土高原,染黃了清澈的河水,再咆哮著滾滾而去。誰可曾想到,在這樣一片黃土之上,竟發祥了一種絢爛的傳統手工藝——布堆畫。

真想留住作文800字

今年暑假,我們一家驅車來到這片黃土高原,捲起的黃土隨著高大的白楊樹一同漸漸遠去。西斜的陽光穿過雲層灑在了黃土地上,黃河水波光粼粼,大地一片金黃。長途跋涉,我們在延川縣的樑家河村停了下來,走進了當地的民間藝術館。

與其說是藝術館,倒不如說是幾間窯洞。一進窯洞,好一片大紅大綠!是布,布上用布貼上了新的紋,顏色主要以紅綠藍為主,給我帶來的第一印象——俗!正失望間,一幅老農和黃牛耕種的作品吸引了我。我來到這幅布堆畫前,細細欣賞它。畫面上用布貼出了一位老人在地裡趕著一頭老黃牛、牛拉著爬犁的場景。布堆畫的底層是老人、牛、天地和黃河的大輪廓,布越往上貼,細節部分就刻畫得越細膩。老農揮鞭擊牛,他手臂上的青筋用布的褶皺表現得栩栩如生。牛身體上的花紋用花朵來表現,幾朵花堆貼在一起,組成了一朵更大的花,花瓣上用五彩的細線緊緊縫合,細線與花組成了一片絢麗多彩。最妙的還是背後的黃土大地和奔流的黃河,被染黃的河水在夕陽的映照下,與背後的黃土高原一同變得金黃。河水中的浪花擊打出了層層泡沫,金光燦爛。天上的兒與潮紅的夕陽相互映照,在橘紅的晚霞中飛翔,有一種“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氣勢。這看似簡樸的一幅畫,卻是粗中有細、疏中有密、俗中有雅。這不止是一幅畫,還是黃土地上的農民對於黃河、對於土地的一份熱愛!我被這種藝術深深震撼了。

母親把我帶到了這幅作品的作者李大伯那裡。這位看上去很不起眼的農民,用他那帶有濃重延川口音的普通話向我們介紹說:做布堆畫的第一步是織布,用紗線織成手感略硬的純棉布,再將棉布泡入染料缸之中。次日將布從缸中取出,晾晒成形。這個步驟要重複多次,這才能使布長久不退色。到這裡,布堆畫才開始了真正的製作。勾勒、定標、打尺、裁剪、上糊、縫線……少說也有幾十個步驟,一幅布堆畫至少要三個月完成,多則甚至要一兩年才能完成。

李大伯如數家珍般的說起他的作品:《麒麟送子》表達了勞動人民渴望人丁興旺的生育崇拜,《門神》是勞動人民對幸福安康生活的追求,還有《照雀老漢》、《黃河》……這些作品是勞動人民原汁原味生活訴求的展現,無矯揉造作,無諂媚逢迎,就是農民們內心真實情感的流露。

我望向侃侃而談的李大伯,他的面龐就像是渾厚的黃土高原,一條條的溝壑如版畫刻刀雕琢過交錯著,他皸裂的嘴角輕輕上揚,所有溝壑交融在一起,雙目炯炯有神,散發出藝術家獨有的自信與驕傲。在我眼前的分明不再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而是一位藝術家!但是他隨即又嘆了口氣:“現在有幾個年輕人認識這玩意兒?這兒環境差,布堆畫工藝又繁雜,有誰會耐下心來學這玩意兒……我兒子,才不學這個嘞,後繼無人啊!”李大伯無奈地苦笑了一下。他的雙目暗淡了下來,混濁得就像黃河水一般。夕陽從窗外無力地射了進來,灑在李大伯和布堆畫上。我也不禁嘆息了一聲。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時間會將一切璀璨從歷史中剝離出來,讓世人驚豔,但如果無人問津,時間又會把璀璨再悄悄還給歷史。布堆畫這類傳統手藝不也正是如此嗎?我們的子孫不知還能否有幸再見到這份手藝啊!

日落時分,我們驅車離去。回首而望,夕陽照射在黃土地上,滔滔的黃河與樑家河村一同隨高大的白楊樹漸漸遠去。我心中百感交集,真想留住!留著這布堆畫,留住這份在黃土地中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