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600字國一(推薦4篇)作文

篇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600字國一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600字國一(推薦4篇)作文

當你沉下心,去讀完這十二封信後,你必會有頗多感觸。

我們此時正值青年,讀這本書再適合不過。朱光潛先生寫給廣大青年的十二封信,談到了許多,譬如談讀書,談動,談靜,談中學生座與社會運動、談十字街頭……有許多話題都涉及了,修身、哲學、處世、人生等等。

這十二封信看似很少,可對我們來說,已經足矣。每封信都彰顯了這位美學大師的學識淵博,那一句句富有極強哲理性的句子,深深地打動著我的心靈。相比之下,我們是多麼渺渺小,有可能我們一生都無法達到那個高度,無法讓浮躁的心靜下來。

“世間有評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顧思,既不惜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間也有許凡人,既比那條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條路,結果也不免差誤時光”這句話是我最喜歡的。它反映了之前我的心理。以前,自己總是學著畫畫,卻又在回想自己放棄的舞蹈,但後來,我也明白放棄就是放棄了,你不可能讓時光到流。而如今,在看到朱光潛的先生的這句話後,我完全走了出來,去專注於自己熱愛的事物。其實,可能我無法做到兩個全顧,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在讀第一封信時,我發覺自己是否真正地重視過讀書?春案是沒有。我從始至終,者陳重視讀書。可讀了第一封信後,我才深深地體會到見識短淺的感受。也真正地意識到、解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的意思。雖然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你可以在行萬里路的同時,讀萬卷書。

十二封信如一碗聖水,洗滌著我們浮躁的心,朱光潛先生沒有嚴肅的口吻,直接告訴我們該如何做,而是以一位和藹、慈祥的長輩的口吻,引發我們的思考。更是親切地稱呼廣大青年為“朋友”。這本書就像一道光,照亮了許多青年朋友前方的路。當今社會的弊端,學者不言學,工者不言工。希望更多的青年朋友去讀這書,身上肩著祖國未來的我們,要清醒了!

篇二: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600字國一

“泉眼無聲惜細流”,靜謐祥和的小池別有一番趣味;“黃河之水天上來”,聲勢浩大的黃河也有其洶湧澎湃;正如動和靜,都是生命的基調。

朱光潛先生認為,所謂“愁”,大多都是閒出來的,故而又稱“閒愁”,解決之道則在於要動起來。想想我自己的假期,似乎就是這個道理。有時候在假期中,整天無所事事,卻無法真正安心享受那令人羨慕的“悠閒”,覺得煩躁難耐,大概就是閒出來的。相反,當我需要完成一些事情,或是學習,又或是學習一項技能時,這種煩躁感很快就能消散,甚至很容易生出時間不夠用的感覺來。所以感到愁悶了怎麼辦呢?找點事情做做。

當然,人生呢,不僅需要有動,同樣需要有靜,或許有人會問:“又是要讓自己忙起來,又是要靜下來,這不矛盾嗎?”朱光潛先生對此這麼解釋:“靜與閒也不同。在百忙中,在塵市喧嚷中,偶然間丟開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驀然似有一道靈光閃爍,這就是忙中靜趣。”誠然,我們應當學會靜下心來,去領略生活中的趣味。

在暑假裡的一次出遊返程的動車上,窗外是匆匆掠過的行道樹,隱約能看見雨點打碎了湖面,霧氣幾乎要將整座山都罩住,真有“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肅穆寧靜,列車繼續向前,幾幢白牆青瓦的徽派建築撞進我的視線,融進了這纏綿而朦朧的雨景中,好似一幅江南水墨畫,無意間又看見幾只撲騰翅膀四處飛的鳥兒,倒使整幅畫在不緊不慢和靜中顯示出了生命的活力。我終於意識到,靜和動也是能夠共存的,關鍵是我們得先丟開雜念,使心界空靈,再去細細領略。

生活的趣味其實處處皆是,比如偶爾倚在門邊聽一場驚蟄後的春雨;或能在旅途中停下車,靜靜觀賞一場北疆的盛夏落日;也願意用文字和相機去慢慢記錄一束花的開放和一縷陽光的傾瀉;抑或是在閒暇的夜間,沏一壺清茶,點一盞小燈,伴著窗外明月清風,拿上一本喜歡的書攤在膝上細細品讀。我想這都是最好的忙中閒趣。

動靜相宜,才能構成精彩的人生啊!

篇三: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600字國一

魯迅先生曾言:“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無知無覺間,我也步入了人生的新階段——青年。對此,我時感迷茫,不知身為青年的我該如何自處,未來又會面臨什麼。而朱光潛先生所著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可謂讓我受益良多,更是在黑夜中為無數青少年們點亮一束光,指引著我們前行。

朱光潛用飽含溫情的文字,從十二個方面講述人生道理。書中不乏動人之處,令我印象頗深的是他所認為的“動與靜”。他期望青年們富有蓬勃朝氣,但人無法一生順遂無憂。若不想因坎坷磨難而頹唐沮喪,唯有順應自然,學會調節身心的動與靜以解決個人煩惱。

閒愁,閒愁,閒而愁,動時愁或消。人生來好動,好發展,好創造。倒不如順從本心,讓自己“輕視”煩惱,好好享受當下的快樂。與此同時,切勿忘了“感受”。人生真理,一半得之於活動,一半得之於感受。當我們注重培養品味和靜的修養時,便能領略到人生的趣味,也對求學處世等方面有所幫助。

總而言之,動與靜是需要相結合的。無人能道清煩惱從何而來,即使是生在丙戌年的我們,看似擁有更多的選擇,也無可避免各種各樣的煩惱。但人生在世應該如朱光潛先生所言那般“盡興”。動與靜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浮世中略靜,在鬧市中覓靜。不必大動,也無需過靜。做一個有趣的人,感知自然,便是盡興。

但如今資訊化的時代讓人們步履匆匆,我們顧不上欣賞小巷中無人問津的鮮花,也無法感嘆牆角里頑強生長的野草。一刻不停地奔波是為了讓自己搶先抵達終點,一如茫然漂泊的孤島般的心靈,沒有明確的目標。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想要盡興似乎成了一大難題。可我們只需要放慢腳步,安撫躁動的內心,便能讓自己得到慰藉。在前行的時候,眺望遠處,一步一個腳印將腳下的泥土踩實,其實就已經向終點更近了一步。

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可談可笑,可跑可跳;汲取新知,昇華心智。更要動靜結合,以實幹篤定前行,以奮鬥開啟未來。

篇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600字國一

我對動靜的理解就是,小草駐紮在土地上,是“靜”的;微風緩緩吹過,小草隨風擺動,這便是“動”。真的就如此嗎?讀完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我有了不一樣的認識,是啊,人生本來就是不是非此即彼的啊。

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朱光潛先生認為“動”是生機、是朝氣,“靜”是感受。這樣的說法看似很簡單,其實蘊含玄機,仔細去思考,我能在我的生活總尋到痕跡。你看,在我的生活中,我喜歡看書,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呆著。每當我坐下時,我的內心似乎多出一個空間,讓我可以維持一顆清淨的心來認真對待。每當我翻開書時,我那一顆清淨的心似乎也被填滿。看書使我的心慢慢地靜下來,使我的心變得越來越充實、有力量。

但單單一個“靜”是生活的全部嗎?不,當然不是。我們還要“動”起來。我在家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快!把衣服晾一下。”“不要總在家裡,去外面散散步、打打羽毛球”……顯而易見,這是父母對我們說的話,他們希望我們在家能多幹活,多運動,希望我們年輕人要富有朝氣。確實,這是我們現在所欠缺的。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待在家裡,不出門,一部手機就可以幹所有的事。這樣的“靜”是真的靜嗎?也絕對不是。我們要增加走出去的時間,跳起來的機會,跨出去的行動,這就是活力、是朝氣、是生機。

動和靜看似是相互對立的,但他們之間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味的“靜”會使我們的內心容易產生煩悶,而“動”恰好是褪去我們內心的愁的一個好方式。“動”會使我們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去體驗生活中的樂趣,但一味的“動”會覺得有一絲喧鬧,此刻,“靜”就是我們內心裡的一絲恬靜。

閱讀讓人豐厚,從書中得到的啟發和思考,讓我不再是單線思維了,“動”“靜”也不再是簡單的小草和微風,它有著更深刻的內涵。動和靜其實就是對方的潤滑劑,讓二者互相調和、互相制約,成就精彩人生,成就動靜人生!你看,兩者之間,相互依存又相互轉換,動和靜相互結合,才能成就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