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一點作文800字記敘文(推薦4篇)

篇一:靜一點作文800字記敘文

靜一點作文800字記敘文(推薦4篇)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菜根譚》

凝眉,茶蘊,隱隱浮現。

拿起茶壺,用水沖泡茶葉,剎時,清香四溢,我卻無心留戀。端起茶杯,看著杯中蜷縮成一團的茶葉,不安地浮於水面,喝了一小口,只覺有些苦澀。心亂如麻。

目光回到古箏上,它似乎也有些沮喪,一撥,便不住地戰慄。考級壓力在前,煩悶的心如困獸般踱步,焦慮失落。

媽媽輕輕敲了敲門,走進來,看見古箏前低埋著頭的我,輕柔地說:“別太著急了,靜一點,先喝茶。”我無心理會。母親又燒了一壺水,茶水嘟嘟冒著泡,不住地翻滾著。

我嘆了口氣,考級將近,可還是無法彈出《茉莉芬芳》的優美與清新。心中愈發煩悶,機械地重複,搖指斷斷續續,沒有連貫感。心中的煩悶不止,琴譜上的音符變成了一個個來回跳躍的困獸,無法逃離。我很無助,望向母親,希望得到幫助。

只見母親嫻熟地端起茶杯,倒入燒開的茶水,遞給我,“孩子,這是剛剛喝過的茶,你再細品,有什麼不同嗎?”我有些困惑,拿起茶杯,細細地抿了抿,這杯茶似乎比之前甘甜了,我很驚喜。看了看杯中,原本縮成一團的茶葉,如今完全分散開了,一片一片,沉在杯底。輕嗅有茶葉的芬芳。

我若有所思。茶從原先的蜷縮,經歷了熱水的反覆沖泡,完全散開來,清香也隨之發散。我也應該如茶一般,靜下來,接受磨鍊,耐心地練習,演繹曲子的內在情調。正如《周易》所說:“伏久者,飛必高。”

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靜下心來,褪去煩悶,堅守初心,只為這一曲。

我重新鑽研曲中強弱變化、節奏劃分、上滑下滑的音色,再是專注的訓練,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靜下來,全身心地投入,讓沉靜的心與古箏真誠地對話,探索、追尋、觸及、完成一場寧靜心靈的旅行,抵達彼岸。

考級前,我輕輕地啜了一口茶,茶的清香在鼻腔內綻放,茶香濃郁,絲絲茶葉在水中盪漾,撫平了一切不安與浮躁,我沉下心來,將曲子優美地演繹出來。靜下來,心無雜念,傾心於樂曲,摒除一切名利的雜念。

留步飲君茶,一夕浮生夢。

靜下來,還生命一片沉靜,摒棄雜念,成就自我。心醒來,歸於那片寧靜燈火。

低眉,茶蘊,浮生未歇。

篇二:靜一點作文800字記敘文

在當今社會,身旁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現在社會太喧鬧,我們要靜下心來。”對於“靜”的話題人們眾說紛紜,而在我看來,靜是由個人之靜和環境之靜共同組成,以達到一個國家乃至自然的和諧。

人們對於靜的追求體現的是靜是人本質的特徵。對於靜的追求可以看作是一個迴歸的過程。而這種本質體並非體現在肉體上的靜,而是靈魂上的寧靜。周國平說“我們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他將人的一生比作靈魂朝聖的過程,在這朝聖路上,我們註定只能獨自在黑暗中摸索,因為只有你自己才能懂你的靈魂。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靈魂必須是靜的,因為它是一個受外界干擾的獨立個體。

既然靈魂本靜,何來喧囂一說?這就與環境有關。如今的喧囂是人們原本寧靜的內心受外物影響的結果。從輕了說,機器的轟鳴聲干擾了我們的內心;往重了說,網際網路正侵蝕著我們的內心。於是就有一些意志薄弱的人開始埋沒乃至拋棄自己最高貴的靈魂,變成一具無意義的肉體。有了一便會有十還有了十便會有百,如此往復下去,就會有一定數量的人失去了寧靜,於是便有了喧囂這一說法。當今社會,這種現象的普遍不免令人悲嘆。

如果任憑這種勢態發展下去,那麼這種失去寧靜靈魂的行為使會成為一種成見。《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說“人內心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一個人的靈魂被壓在成見這一大山下,像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一樣,可能永世而不得翻身,畢竟世間沒有那麼多菩薩。那麼,形成個人與環境的共同寧靜便裡得尤為重要。

個人的潛能是無窮的,個人之靜有時能影響環境,為了儘可能減少當今社會的喧囂,需要一部分尚未失去寧靜靈魂的人站出,像莊子一樣冷靜觀察,像孔子一樣傳靈魂之高貴,像魯迅一樣拯救那重壓之下的靈魂。所以個人之靜造就了環境之靜,有了環境之境,人心中成見便會改變,從而有更多人有了寧靜的靈魂。人與環境是互相影響的。

在這種良性迴圈之下,所謂的國泰民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還會遠嗎?每個人都由外轉內達成了精神的富足,於是便有了國的“安靜”,自然的“安靜”。

那就讓生命迴歸寧靜,築成國與自然的和諧。

篇三:靜一點作文800字記敘文

金一南先生有言:“越是喧鬧,越是孤寂,越是寂靜,越是豐富。”白落梅曰:“一份清淡,便能歷久彌香。”弘一法師有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故我認為,靜一點可分為三個境界。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構成了“靜”。

第一境界,為環境靜一點。環境的安靜屬於表層的靜,在這種氛圍下,我們能夠更清晰地思考,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間,圖書館中“保持安靜”的標語正是如此。假設一個人在讀書時,旁邊傳來吵鬧地施工鳴笛聲,那麼他便很容易分神,甚至無法閱讀。由此可見,環境之靜,是基本的條件。

第二境界,為享受隱居之靜。在靜謐的山谷中,找尋自己內心的寧靜與安定。縱觀歷史,古代有許多名人雅士便是如此。陶淵明辭官隱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寧靜悠閒不言而喻。張岱湖心亭看雪,寫下“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之名句,也正是悠然閒居。

而隨著現代社會發展,浮躁之氣瀰漫,以至於第二層境界也少有人能夠達到。正如紀伯倫說:“我們已經走的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出發。”靜一點,悟本真,尋寧靜之心。

第三層境界,是在喧囂與紙醉金迷中,也能保持內心的靜,甚至影響他人。若說前兩者是保守自我,那麼這便可以說是幫助他人。

有人說:“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正是如此,假設一個人在安寧的隱居中能夠做到內心平靜,但一到市集的車水馬龍中,馬上便被影響,迷失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又怎麼能真正做到“靜”呢?真正靜的人,應該不為所動,同時又感染著他人,使他人也同樣靜下來,安下來。

林清玄說:“在動盪與流離中,只要迫觀自心,自淨其意,就定了,靜了,安了,使我不論在多偏遠的地方行腳,都能無慮而有得。”由此可見,若想達到第三境界,需有一顆強大的心。一切命運囚水只是心的影子,一切際遇起落也只是心的影子。而同時,達到第三境界,便使我們無論在什麼處境,都能“靜一點”。

靜一點,定一點,安一點。在這個快餐時代,找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小火煮慢粥。

篇四:靜一點作文800字記敘文

“每一塊木頭都有它自己的故事。”爺爺說。那我們要聽它講故事嗎?我睜著大大的眼睛,問。

“靜一點,聽它講,再雕刻出它本來的樣子。”爺爺的眸中盛滿了溫柔。

秒針搖搖晃晃地走著。已是深夜。桌上堆積的工作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已經精疲力竭,我煩躁地揉揉頭,閉上雙眼。思緒蹁躚,心中緊繃的弦鬆了下來,好似打開了情感的閘門,湧出被藏了好久的回憶——爺爺,木頭,油菜地……

爺爺是個木匠。平日總搬來一大塊木頭,在家門口前工作。村裡的人都說他手藝好,老找他做椅子,做凳子之類的。村裡人問他:“你咋做的那麼好?有啥祕訣不?”爺爺只是笑笑,手中的活兒也不停下:“沒啥,靜下來做就好了。”

屋後是大片的油菜地。不知是誰種的。爺爺最喜歡的花就是油菜花了。“金黃的一大片,好看。”他這麼說。

未開花的油菜只是綠汪汪的一片,我卻覺得沒啥好看的,總感覺一簇簇的莖晃來晃去,靜不下來。

高中了,繁重的課業、學業一點一點吞噬了我所有的時間。村裡本來上高中的人就寥寥無幾,我又是個女孩子,便總是被當成另類被左鄰右舍絮叨著。而那個時候,考上大學卻成了我唯一的夢想。

村裡風很大,小小的油菜只能盡力挺著瘦小的身軀,那被包裹著的花骨朵,已零星地透出了點金黃。

上大學哪有那麼容易?村子裡好多人說:“女孩子上了高中就很不錯了,上大學?有什麼用?”就連父母也為我擔憂,家中很拮据,如果考不上,就只能回家打理家務了。可那不是我想要的。

風愈來愈大,已經有了不少油菜被折斷,倒在了田壟上。

外面很吵,吵得我對眼前的路。產生了動搖。

曾經的一天,爺爺又在刻木頭。我湊過去,看到上面已有了精美的雕花。看見我過來,爺爺拍拍我的頭,溫柔的說,每一塊木頭都有自己的故事,若想刻好,要靜一點,聽它講。

爺爺也和我說了為什麼他喜歡油菜。“油菜小小的,看起來似乎很好動,像個小孩子,但如果要開出花來,必須靜下心來,一點一點努力,最後才能開花。”

後面說了什麼,我記不清了。只記得我大學入學測驗那年,屋後的油菜花開得正燦爛。望不到頭的油菜地掀起一層又一層金黃的浪花,那浪花也打在了我的心上。

得償所願,我考上了大學。

再回首,我現在當了老師,不也同樣要靜一點,好好工作嗎?

回過神來,油菜地的花香還縈繞在鼻尖,一如昨天,一如那年,一如許多個從前。

以上便是我母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