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讀後感1000字作文

“主觀是思想的表現,時有狹隘;而客觀是度量一切的標尺。從主觀超脫至客觀才是真正難能可貴的。”——題記

《流浪地球》讀後感1000字作文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小說界的先驅之作;作為劉慈欣的代表作,它也極富表現力地闡釋了這位泰斗的宇宙觀。這篇小說屬中長篇幅,以末日時代為背景,用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刻畫了在滅絕威脅下科學家、民眾與政府的不同形象,同時細緻描摹了人心的暗流湧動。

初讀此作,但覺亮點在於故事巨集大的背景結構與人物細緻的心理描寫。此二者確為劉慈欣的拿手好戲:氣勢磅礴的情節確實給予讀者放開格局、耳目一新的感覺,細緻的心理描寫有效地推動了情節發展,刻畫了人物形象,予人以更具象的真實感,引人入勝,攝人心魄,予人沉浸式的體驗。劉善於把高潮疊起推向頂峰再驟然落下,隨即幡然落幕。此文恰為點力:在地球即將脫離太陽系星雲時,人心的脆弱使許多人動搖了逃逸的決心,天真地相信了留在太陽系沒有危險的說辭,發動暴亂屠殺盡良知的人們。就在人類失去最後一位理智者時,太陽系的毀滅爆發了,隨即故事落下帷幕。

雖然劉的技藝已經營造出了“山迴路轉不見君”的渺遠意境,予人以無限遐思——極致的主觀震撼;但再讀之下,我卻品味出了更深層次的思想,那才是這篇小說真正的亮點與魅力所在。作為一篇軟科幻作品,它做到了許多硬科幻都沒有做到的事情:奠定整個龐大、深刻、豐富的思想基調。,劉慈欣繼承、發展了阿瑟。克拉克的風格,運用易懂、平實的語言講述深刻、波瀾壯闊的故事。曾有美國的科幻巨匠為劉慈欣做過一句精闢的總結:,他總是站在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冷靜而客觀地描述整個過程,精確地可怕。的確如此。作品的引子部分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視角懷望過去,用前人的經歷反映了地球所經歷的鉅變;這與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經典開場白有異曲同工之妙。行文時,作品看似使用第一人稱敘述環境變遷,實則暗用第三視角客觀地描繪了一位普通人在面對重壓環境逐漸迷失的心路歷程。第三視角就是所謂“觀察者”的角度。劉慈欣掙破主觀思想的束縛,進入了客觀的更高層次,從而更好地表現了他對人與社會的深刻思考。作品中,人們在初陷困境時團結一致,但隨時間推移,卻逐漸有人走向了瘋狂的極端;這裡作者就用一個人的行為來反映人性的表現,闡釋了他的倫理學觀點:“個體在接受環境壓力時,會放大性格中的不同點,最終走向不同極端”。這樣的思想用主觀很難完整深刻地表現出來,但劉慈欣把客觀融入了主觀,或換言之把主觀昇華為客觀,從而用主觀想法表達出了客觀的深刻道理。這就是這部作品所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站在主觀的角度確實能獲得感官上的享受,但視線終究受阻,只能看見事物的一小部分;而立於客觀的角度方能縱覽全域性,透析事物本質,從而能在主觀上隨心所欲,達到自己的目的。或許,這就是劉慈欣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