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丟失的敬作文

從小父母便教誨我們要孝敬長輩,尊重師長,禮待朋友。這些道理濃縮起來就是一句話——在生活中,我們不該丟失“敬”。

不該丟失的敬作文

從古至今,孝敬父母長輩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孝是做人的根本。據說烏鴉都能反哺,人若不孝就好比丟失了人性,連禽獸也不如。

北宋有一位狀元叫陳堯諮,他與兩位哥哥陳堯佐、陳堯叟都是進士出身,都在朝廷為官。每次他父母與長輩進餐時,三兄弟都不上桌吃飯,而是站在父母身後,為父母和長輩端茶添菜,十分恭敬。陳堯諮射箭很在行,有百步穿楊的功夫。後來他做了荊南太守,回家拜見母親,母親就問他:你在那邊做官有什麼成就?兒子就講,跟我交往的人沒有不稱歎我射箭射得好的。結果母親就批評他,說為官應以忠孝為國,為百姓服務,你不想怎麼治民,反而搞這些玩意兒。說罷,母親拿柺杖打他,把他身上佩戴的皇帝賜的金魚袋都打碎了。如此威風的狀元和高官,在母親教訓時也只能逃跑……陳堯諮對母親不只是怕,主要是一種敬,是孝敬父母的體現。

作為兒女,應尊敬父母;作為晚輩,應尊敬師長,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宋代有個人叫楊時,他因對張載所著《西銘》不甚理解,便不怕寒風刺骨,約著他的朋友遊酢去向程頤請教。他們到程頤家時,突然大雪紛飛,而此時程頤正在午睡。他們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待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深了。為了請教一個問題,楊時一直等到老師醒來,這便是對老師發自內心的尊敬。

尊敬父母和師長,這是生而為人最基本的禮節,一般人都能做得到。“敬”作為衡量人性的標準,是檢驗人品格境界高下的試金石。一些品德高尚的人,不僅能做到敬父母,敬師長,敬朋友,甚至能敬重對手。三國時,關羽與黃忠對戰得勝負難分,這時黃忠的馬突然跌倒,也順勢帶到了黃忠,舉刀正準備砍殺黃忠的關羽卻停手收住了刀,說:“你的馬不好,不是你的緣故,我且不殺你,等明天你換馬後我們再戰。”在血流千里的沙場上,關羽能做到尊重對手,公平一戰,這是多麼大度的胸懷和可貴的品質啊!尊重對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是尊重自己,高尚的品格不僅能讓對手欽佩,甚至能讓對手投桃報李,反過來尊重自己。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故事有個感人的結尾:第二天,黃忠換馬再戰關羽,本可以用回馬箭一箭射死關羽,但他想到關羽的不殺之恩,便故意射偏,只射中關羽的盔纓。

一個人如果不孝敬長輩,不尊重師長,不禮待朋友,丟失了敬會怎麼樣呢?

戰國時期,名將吳起是一個天才的軍事家,但他丟失了敬。為了功名,他離開父母來到魯國,拜孔子的學生曾子為師。吳起母親死了,曾子勸他回家奔喪,他竟然不聽,曾子很失望,跟他斷絕了師生關係。後來齊國進攻魯國,魯君欲用吳起為將,但因為他妻子是齊國人而有些猶豫,結果吳起便殺死妻子,當上魯國大將。“殺妻求將”的吳起,最終成為後世唾棄的罪人。

三十年前,“盧剛事件”震驚全美。就讀於美國愛荷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盧剛,認為導師對自己有偏見,關照不夠,看到同學春風得意,自己感覺不如人,開槍射殺了3位教授和副校長,以及同學,並當場飲彈自盡。

二十年前,“汪九刀事件”轟動全國。因學費問題與母親發生爭執,一位姓汪的留日學生連捅母親9刀,母親當即倒在血泊中,險些喪命,引發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

凡此種種人生悲劇的根源不是別的,就在於這些人泯滅了良知,無明和貪慾矇蔽了雙眼,不必說尊重對手,就是連生養他們的父母,培養自己的師長也不懂得尊敬,甚至忘恩負義,這真是值得我們好好深思啊。

“敬”是生而為人的基本禮節,是善良人性的重要體現,自古至今一直是我們民族寶貴的傳統美德和精神財富。我們永遠也不能丟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