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隨筆】新春伊始看春節1200字作文

自古至今,春節的歷史雖不及中秋節的源遠流長,也不及它的情感如此豐富,但春節也是一個國之大節,含有著令人神往的意義、內涵的新年伊始節。

【春節隨筆】新春伊始看春節1200字

春節是開始於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儀式,在這一天,就是人們的過小年,要把灶神等各大神仙送上天宮去報告玉皇大帝這一家人一年中的情況,以便大帝決定他們來年的運勢。而在除夕那天晚上,我們就相當於一次“死亡”,要把一年中的所有煩惱、所有痛苦都忘掉,而大年國一則是我們的一次“重生”了,這就相當於一次淨化儀式,而我們每年必做。春節是終止於元月十五的元宵節,等過了這一天,人們就要照常工作、照常生活了。

對於這萬人矚目的春節,古時的人們不亞於現代的中國人民對它的熱愛、對它的興奮、對它的歡迎。不僅有大唐盛世中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對它的永珍更新景象的描繪;也有遊子高適的“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中的思鄉之情;還有現實主義詩人蘇軾的“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的勉勵自己惜時如金的決心;更有一代愛國名人文天祥的“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的寂寞與悲涼。

春節所賦予中國人民的新希望是無可比擬的,經過了一年的勤勞奮作,人們已經疲憊不堪,但就在此時,春節出來執行了它的使命——讓人們在已經沒有興趣對幹活的時候讓他們看到希望的曙光。它就像一架精巧的傳統樂器,發出優美的音樂來拉回人們的精神;它就像一瓶清甜的山中泉水,滋潤著人們的希望種子;它還像一根車軸的起始點,載著人們向前方堅定不移地行使。

隨著時間的演變、時代的進步,春節漸漸地變了樣,變得不再是人們的狂歡夜,而是一個搶紅包的日子,在這一天裡,放鞭炮被禁止,說是會傷害到人,但沒了鞭炮的年還叫年嗎?社會現代化、社會科學化使得傳統的春節文化幾近喪失,就連貼春聯也是有礙市容,這對嗎?中華傳統文化是需要我們去繼承、去發揚。縱使會傷害到人,那可以選出一個安全的地點供放啊!難道春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也算有礙市容嗎?

六年級:劉路

一個又一個的春節過去,一年又一年的新春迎來,它給予我們生命的希望,也帶來了嶄新的另一個輪迴。

傳說中,是因為虞舜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上古時期成為部落聯盟的王,他帶領人民對天地進行祭拜儀式,祈求上天保佑人民平安。於是這一天就被人們當作年首,即新一年的第一天。到了後來,這就發展成了現在的春節。

新一年的燦爛的陽光照進了紅格的中國窗紙,煥發出特有的中華文化氣息,紅鞭炮、紅包、紅年畫、紅春聯,這些似乎是一開始就有了的傳統物品,給予我們多少對春節、對中國經久不息的璀璨文化的感慨。

在春節,人們情感甚至比中秋還要豐富,因為中秋大部分都是思鄉的情緒,而春節,它既包含著對來年的期望,又有著對時間的珍惜。除此之外,它的習俗也是多的數不勝數。

即使是在近代,在戰爭紛紛的年代,春節的魅力也依然不能損減一分。在北京四合院時代,踩歲是一項特別流行的春節活動,每當我想到這裡,也不禁感慨萬分。雖然現在四合院已被高樓大廈代替了,踩歲這種活動也差不多銷聲匿跡了,但其展現出了中國文化中的文字的魅力——碎與歲——與中國人民想象的豐富。無論是在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中;還是在豐子愷先生的《過年》中;亦或是在梁實秋先生的《北平年景》中;都少不了對那個年代我國春節的熱鬧與文化表現。

春節,一個新年伊始的節日,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希望,給予我們新春的活力,紅色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