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作文600字

篇一:二泉映月作文600字

二泉映月作文600字

初聽《二泉映月》時,我就被那如泣如訴的曲調吸引了,可到了幾年後,當我瞭解了作者阿炳的坎坷身世後,再去聽,便有了一層更深的感悟。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旋律十分美妙。聽著聽著,眼前陡然出現了一片綠意。哦!眼前的正是惠山美麗的景色,那一片片的綠色流入我的心中,令我無比舒暢。

聽著琴聲,我彷彿看見泉水緩緩流淌,那泉水清澈透明,我沉浸於這美景中。但漸漸的,景色朦朧了,逐漸從我眼中消失了。

而當我清醒過來,也發現琴聲更加高昂了,旋律越來越激昂,湖水,海水,波濤!琴聲如同波濤般湧向了我的心中,眼前那綠意成了一團熊熊的烈火,一股與苦難生活作鬥爭的精神彙集成的一股熊熊烈火!這不是一般的火,而是對美好未來的嚮往。阿炳巨大的背影立在了我面前,而那泉水正為阿炳而吶喊,而哭泣!

一曲終了,可我的腦海中卻還有著阿炳的身影。

阿炳原名華彥鈞,江蘇無錫人。年少父母親去世,後又染上惡習被趕出道觀,最後因患眼疾而失明。他的一生充滿了艱難,可這也未能泯滅他對音樂的熱愛。他嚮往光明,熱愛音樂,樂觀面對困難,堅持自己的音樂。阿炳雖已不在,可他的《二泉映月》已成了經典,每每聽到,都會被他的音樂所感染,被他艱難的一生所打動,對他不屈的精神產生敬佩之情。

我終於回過了神,而《二泉映月》卻還一直在我的心中徘徊……(柯浩澤泰河學校)

篇二:二泉映月作文600字

阿炳已雙目失明,看不到二泉了,他要用琴聲將積澱已久的情懷,吐露給二泉,這琴聲拉出了秋日的荒蕪,拉出了內心的寂寞,也拉出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我第一次聽《二泉映月》是在前不久。

還記得那具有獨特魅力的琴聲,琴聲中我好像看到了在山中,在山林中,樹木蔥蘢,泉水淙淙流淌,月光照在水面上,水面映出了中秋的圓月。秋日的晚風帶著枯葉與夜晚的露水劃過水面,伴著阿炳深沉的嘆息,在一片黑暗中,那片泉水是如此美麗,如同鋪滿了銀霜,雪地卻又是透明的……

想到這兒,我不禁又想起了阿炳第一次去二泉之時,那時他除了聽到淙淙的流水聲,其他什麼聲音也沒有聽見,而第二次時他聽到了師傅所說的奇妙的聲音,而第二次他拉出了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拉出了人間的辛酸和痛苦,拉出了對生活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

曲中有流水聲,有鳥鳴聲,有風聲,萬物聲;有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更包含了阿炳在心中積澱已久的情懷,聽到了他內心真實的聲音。

聽一首曲子,看一場人生

聽到委婉連綿的心聲,我看見阿炳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傅。

聽到升騰跌宕的琴音,我看見阿炳流落街頭時與命運抗爭,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

聽到那略帶幾分悲惻的聲音,我彷彿看到了一位飽嘗人間辛酸與苦痛的盲藝人……(袁晨玥新碶國小

篇三:二泉映月作文600字

70年前,我國有一位著名的民間音樂家,他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樂曲,其中《二泉映月》是其代表作。

一箇中秋之夜,二泉月光似水,靜影沉碧,泉邊一位飽經風霜的盲人佝僂著身子,手指撥動二胡,雙眼微閉,琴聲蜿蜒而出……

阿炳原名華彥鈞,江蘇無錫人,中年因患眼疾久治不愈,最終雙目失明,從此流落街頭靠賣藝為生。

一年中秋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惠山二泉邊。

阿炳聽著淙淙流水聲,可他再也看不見了。遙想十多年前,小阿炳與師傅一起來到二泉邊賞月,小小年紀的他對泉聲絲毫沒有感觸,只是看著師傅飽經風霜的臉點了點頭。如今,他已雙目失明,歷經了人間的辛酸和痛苦的折磨,他從那流水中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二胡聲在這茫茫月夜中響起來,我彷彿駐足二泉邊,我看見阿炳的手指在琴絃上不停地滑動,流水與月光都變成了動人的音符。起初,琴聲委婉連綿,猶如清澈的山泉從山上蜿蜒而來,涓涓細流化成溫柔的琴聲嘩嘩地流淌,泉面上風平浪靜,只有皎潔的月光照射下來,銀光閃閃。泉邊的樹輕輕搖曳,發出輕輕的聲響,這似乎是阿炳在由衷地讚美二泉的美麗景色,又好像是他在懷念自己的恩師。

隨著旋律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高潮,彷彿有一陣狂風掠過,寂靜的泉面被打破了,變得波光粼粼。水面晃動起來,潑剌奔迸。月影也破碎了,兩邊的樹也劇烈地搖擺,這是阿炳對命運的抗爭,對不公的吶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

樂曲開始恬靜又激盪,舒緩又起伏。我好像看見阿炳站在泉邊,頭微微搖動,手在琴絃上滑動,抒發了自己心中的千思萬想,這是他對音樂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

一曲終了,我彷彿還停留在二泉邊,耳中久久迴盪著淒厲欲絕的嫋嫋之音……(王嘉威九峰國小)

篇四:二泉映月作文600字

《二泉映月》是阿炳創作的一首二胡曲。

一年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江蘇無錫惠山二泉。月夜清朗,月光照在泉水上,搖曳著,一切顯得那麼清幽。阿炳感受著這月亮,拿起二胡拉了起來。

起初,琴聲連綿,猶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讓阿炳想起了師父當年帶著他去泉邊賞月時的情景。水面月光如銀,師父問他:“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小阿炳搖了搖頭,因為他年齡還小,除了淙淙的流水,什麼聲音也聽不見。

慢慢的,旋律升騰跌宕,步步高昂,阿炳一下子眉頭緊皺,他似乎在與命運抗爭;他似乎想起22歲自己的父親去世後,因交友不慎沾染上了惡習,被逐出道觀;他似乎想起了34歲時雙目失明,為了謀生計,身背琵琶胡琴,走上街頭賣藝謀生,自編自唱;他似乎想起了自己對未來的嚮往,卻因病情加重,不得不在家中休息靠修琴維持生計的無奈……

鄰家的小孩考上音樂學院,訊息傳開後,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來到阿炳家,登門拜訪,錄製了六首曲子。但因為當時技術有限,只把阿炳僅僅幾首錄存了下來,音樂教授打算明年再來。但過了幾個月後,阿炳就過世了……就連他最拿手的幾首也沒有被錄下來,真是太可惜了。

雖然阿炳已經過世,但他的曲子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國際樂壇上也享有盛譽,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的貝多芬”。(孫煜文泰河學校)

篇五:二泉映月作文600字

在60多年前,有一位名叫阿炳的民間音樂家,他音樂造詣很高,從小時候就學會了鼓、二胡、琵琶等樂器,其間他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流傳至今,享譽世界,他堪稱“中國的貝多芬”!

一箇中秋夜,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阿炳來到了惠山二泉,聽到了潺潺的流水聲,但他什麼都看不見了。他回想起第一次來這裡時才八歲,師父問他:“你聽到了什麼?”小阿炳搖搖頭說什麼也沒聽到。如今,他再一次聽到了淙淙流水聲。

阿炳閉上眼睛,想起自己一生的坎坷。漸漸的,漸漸的,我聽著這一首曲子,彷彿聽到了他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聽著聽著,我的內心顫抖起來,在茫茫月夜之中流露出來。琴聲起初委婉連綿,像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漸漸的,旋律升騰跌宕步步高昂,彷彿在訴說阿炳一生的痛苦。這琴聲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

漸漸的,我彷彿又看到江南的小巷,青石板泛著如血的光輝,阿炳的身影被斜斜地長長地拖在了石板路上。他一身青衫,手操二胡,背上琵琶,咿咿嗚嗚地拉著。走上前我似乎握住了阿炳那雙飽經風霜的大手,感受到了他的苦難,內心的吶喊與鬥爭……

如今《二泉映月》不僅僅是一首樂曲,它蘊含了一種中華民族不甘屈服的精神,當我再一次聽到這首曲子時,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蘇佳睿大碶國小)

篇六:二泉映月作文600字

我雖然沒有見過阿炳,但是在一節語文課上,我卻聽到了他的那一首非常著名的《二泉映月》。一曲過後,我彷彿也跟著他一起經歷了那悲慘的一生……

阿炳,原名華彥鈞,江蘇無錫人。中年因患眼疾,久治不愈,最終雙目失明。從此流落街頭,靠賣藝為生。他在黑暗和痛苦中掙扎,嚐盡了人間的辛酸,飽經了磨難和坎坷,但是他人窮志不窮,堅強不屈地與命運作抗爭,終於鑄就了流傳千古的《二泉映月》。

音樂響起了,在琴聲中,我彷彿穿越時空來到了阿炳那個年代。看到了江南的小巷,青石板泛著如血的餘暉,阿炳的身影斜斜地、長長地落在石板路上。他一身青衫,花白頭髮,手持二胡背掛琵琶,咿咿嗚嗚地拉著。走上前,我看到了阿炳那雙飽經滄桑的大手,我感受到了他的苦難、他內心的吶喊與抗爭。

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我彷彿可以聽到阿炳從心底發出了憤怒至極的吶喊聲。那是他對命運的抗爭,也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昂揚的樂曲在飽含不平之鳴的音調中進入了尾聲,彷彿在默默地傾訴著……

如今《二泉映月》已經不僅僅是一首樂曲,它代表著中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它蘊含了一種中華民族不甘屈服、昂然向上的精神。

曲終人盡,只有那嫋嫋的樂聲在教室裡迴盪著,而我也沉浸在音樂聲中,久久不能自拔……(夏晨傑泰河學校)

篇七:二泉映月作文600字

六十多年前,一個老人來到了惠山二泉。中秋的月亮又圓又亮,倒映在清清的泉水之中。老人早已看不見二泉之景,只聽得那淙淙的流水之聲。

寂靜的夜晚,老人聽著那涓涓的流水聲。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了兒時首次來到二泉時的畫面。

老人本名華彥鈞,人稱阿炳。他八歲時才被遠房親戚送回父親身邊,卻不知自己的身世,認親生父親為師傅,跟著師傅學習各種樂器。22歲時,父親去世,他繼為當家道士,卻因交友不慎染上惡習,被堂兄掃地出門。後雙目失明,流落街頭賣藝。

十幾歲的阿炳隨著師傅來到二泉,當時的他年幼無知,只見師傅那張飽經風霜的面孔在溪水中浮現。如今的他已經吃盡了生活的苦頭,明白了社會的險惡。他聽著流水聲,以前受過的所有苦難都歷歷在目,他一手拿著二胡,一手持著弦,情不自禁地拉了起來……

聲音從二胡中發出,和著月光下的流水縈繞在耳畔。起初,琴聲悠揚,音符中充滿天真和善良。逐漸的,隨著旋律的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彷彿講述著阿炳經歷的一個個悲慘故事。在雙目失明賣藝之路上,他的錢被人偷過,他的心靈被人傷害過;他想起生父在世前,自己都不知道那是自己的父親;他想起被人騙過時自己那巨大的損失;又想起來黑暗社會的殘酷、人情的冷暖……但這一切都泯滅不了他對音樂的熱愛,與對光明的嚮往,他與命運做抗爭,那不屈的精神被融入到樂曲之中。

一曲終了,我還沉浸在那悲壯的情感之中。阿炳那飽經風霜的臉,不屈命運的身影,隨著那悠揚的樂曲在我的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永一諾岷山學校)

篇八:二泉映月作文600字

“如泣如訴”,這是我聽《二泉映月》最大的感受。

中秋夜晚,阿炳來到了無錫的惠山,山腳下流淌著潺潺的流水,人稱“天下第二泉”,阿炳來到這裡,件件往事歷歷在目,他情不自禁地拿出胡琴把那飽經風霜的手扶在二胡上拉了起來……

起初聲音連綿起伏,他似乎回想起了小時候,師傅帶她來到二泉旁,小溪流淌著,歡快的聲音往遠方流去。月光穿過樹梢,照在突兀的石頭上,師父心中感慨萬千,問阿炳:“你聽到的什麼?”阿炳搖了搖頭,覺得眼前一切都十分美好。

漸漸的,琴聲高昂起來。自從師父死去,他的人生彷彿墜入低谷,他被堂兄掃地出門,流落街頭,以賣藝為生,他把所有的悲痛都抒發到音樂中,可命運再次向他伸出磨爪。他患上眼疾,導致雙目失明。瘦弱的身子疼痛不已,得了肺病的他只能依靠修理胡琴,艱難度日。

樂曲進入了高潮,那聲音如同一股力量,是對命運的抗爭。我彷彿看到一滴滴淚水從阿炳臉上流下來,他的手早已開裂,骨瘦如柴的他一根根肋骨明顯地突出來,臉上的皺紋如同刀刻一般。他似乎哭訴著他曲折坎坷的一生,他似乎發洩著命運對自己的不公,他似乎盼望著美好生活的到來,他愛那支撐著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他惠山的清泉,他愛那似水的月光,他愛生活中每一刻幸福的時光!

琴聲久久迴盪在山泉旁……

這首曲子如同惠山的淙淙流水,流進世人的耳朵裡,從此成為經典之作。(江亦寧泰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