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價值與時代需求的作文(精選4篇)

篇一:個人價值與時代需求的作文

個人價值與時代需求的作文(精選4篇)

修身為本

閔菲靜

自儒家興起入世文化,使我們千年來本能地迎合時代需求以成就自我價值。在修身與平天下中他們追求後者,可我認為前者乃是根本。

正如馬斯洛指出的那樣,自我實現幾乎是人生中最高層的需求。在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層層遞進的入世思想的雙重影響下,人們潛意識中將自我價值的實現限定在了時代需求之下。這邏輯顯然不是完全正確的。其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紀德所言:“藉助蘆葦的擺動,我們才能認識風。”——人們傾向於側面瞭解事物,而很少對事物有直觀的判斷。

然而,紀德的話還有下半句:“但風比蘆葦更重要。”同樣地,我認為價值是更重要或者說更本質的存在,價值正如蘇子筆下的浩然正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最可取的態度應是以價值之永恆去適應時代多變又多元的需求。就像木心在獄中仍醉心於美學,腰桿筆直、堅定不渝,他甚至表示:任何時代都不是藝術的時代,因而要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又如蘇格拉底的牛虻之喻,調侃的同時申辯,又暗含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或許他們的所作所為不能說立刻令他們的時代明亮了多少,但他們的個人價值毋庸置疑且傳諸後世。換言之,是一種跨時代而普適的價值,自我價值不必只在時代中實現。

戰火紛飛的年代渴求一個智勇雙全的將軍,黑暗矇昧的年代急需一位吶喊者,和平安定的年代等待無數有識之士進忠言以成明治。然而,事實上呈現在大多數人眼裡的時代需求往往是這樣:茹毛飲血的時代崇尚暴力,封建時代講究禮法,當今時代必須內卷。在這些偽需求下,個人價值不適於時代是毫不驚奇的。後者只是時代病態的體現,前者才是本質,看見病態並從本質上去改善的人被稱為英雄。當然,每個時代都有獨一無二的需求,英雄也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但從其共性而言,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否定真情、信仰、追求等美好品質的價值——真善而後美是時代永恆的內在需求。因而,任何英雄都首先是一個本真的人,而堅定自我價值不被外界消磨是真的體現之一,也正是古往今來的時代先鋒器宇軒昂立於天地之間的共同寫照。

所以,當個人價值與所謂的時代需求所向背離時絕不能屈心抑志以迎合,這無疑是明珠蒙塵、淪為時代的奴隸。更可取的態度應該是尼采曾描述的一種若即若離、亦近亦遠的態度:“遠遠地脫離自己的時代,彷彿從時代的海岸被推回到以往世界的大洋中,這是極有好處的。從大洋深處眺望海岸,你也許第一次看到海岸全貌;再度靠近海岸時,你就強於那些從未離開過海岸的人,你能更全面地瞭解海岸。”有些類似於“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但它更強調在不合於時代時去到自己的瓦爾湖畔休養生息、全心生活——既不在馴化中失去獨立也不在對抗中磨損,不卑不亢地處理個人與時代間的關係。

站在時代的岸邊,去尋找自己的珍珠,握緊它,別在海浪中丟失;令它發光發亮,當大洋中添上一線珠光,海岸也必然已渡上珠光。

篇二:個人價值與時代需求的作文

風與蘆葦

徐子晗

有人說:“一個人要想成就自我價值,就必須使自己更適合時代的需要。”

馬克思對於自我價值的定義指在個人生活和社會活動中,自我對社會作出貢獻,而後社會和他人對作為人的存在的一種肯定關係。由此可知適合時代的需求有利於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從而反映出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所在。

法國詩人紀德寫過:“藉助蘆葦的擺動,我們才能認識風。”正如藉助對社會價值的肯定,我們才能更好地認知自我價值。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無法與社會相脫離,個體的成長與當時的時代環境息息相關。愛默生所言:“人們之所以寂寞,是因為他們將自己封閉起來,而不是去修橋。”不關心時代的需求,反而封閉自己的“套中人”只能感受到寂寞,他們無法滿足愛與歸屬感的需求,更不會邁向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最高層次——自我實現,從而無法成就自我價值。

而個體的認知始終是有限的,時代的需要提供我們正確的導向探索以提升自我能力,當自我能力提升至足以迴應社會的需要,便能成就社會價值以進一步肯定自我實現。陳李二人在覺醒年代看到中國社會對新思想的需求,帶來馬列主義奠定了社會主義的道路;袁老看見了對糧食的需要,畢生致力水稻研究實現了禾下乘涼;張桂梅看到了鄉村女孩對教育的需要,堅持創辦了女校將文化素養送入偏僻之地。藉著時代需要,我們才能實現為社會造福的目的,從而成就自我價值。

然而,紀德在詩的後半句寫到:“風比蘆葦更重要。”相對於適合時代需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更為重要。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思想認識的差異致使每個人對自我價值的認知不一。若是隻觀望社會主流價值的導向,任由群體盲從意識淹沒個體的理性,“其原本獨立的理性就會被群體的無知瘋狂所淹沒。”也因此謠言漫飛,助紂為虐者多,理性求真者少,真相在千夫所指中被口沫埋沒。而這正值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精華糟粕混雜其中,失去了“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我們很難辨明社會真正的需求所在,便難以循著正確的價值導向為社會造福。馬斯洛說:“自我實現的個體,他們的眼睛不會被各種有色眼鏡所扭曲。”這些自我實現的人會保持理性去理解和感受世界。而關注自我,為的是更好探尋社會的需求,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

因為這份自我大多意味著不被主流接受的痛苦,所以我們需要注重精神成長,以獨立之人格專注於真理的追尋;我們要將理想付諸於實踐,以驅動型人格不斷髮展和完善自己;我們不可脫離實地時代需求,以超越型人格超越自我又真正接納他人以求更好的理解社會價值達到自我成就的高度。

因此我說,“一個人要想成就自我價值,就應將自我需要與社會需要相統一。”

篇三:個人價值與時代需求的作文

終將連成大陸的孤島

黨可欣

有人說,一個人要想成就自我價值,就需要使自己更適應時代的需求。藉助時代的東風固然可以更快地前行,但只有向內探索自己內心真正的追求,並堅定地將其推向極致的綻放,才能達成自我實現與時代需要的融合統一。

正如馬克思所言:“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因而作為大時代下的個體,若能將自我價值與時代需要相適應,必將會降低這個追求過程中的個人成本,擁有一種“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舒適之感。同時,順應時代需要也意味著更多的支援與理解,這種心靈上的慰藉之感也會降低自我價值實現過程中的難度。

然而,時代作為一個集合體,本就是由一個個的個體組成的,可以說是個人需求匯聚起來形成了時代需要。而這樣看來,時代需要本身具有了一定的主觀性,是因人而動的,這也就導致了時代需要的滯後性。所以使自己更適應時代的需要一旦成為實現自我價值的必要條件,人就會在不斷追尋時代步伐的過程中趕不上變化的速度,而被時代拋棄。況且,如楊絳先生所說:“世界是自己的。“自我價值更應該向內心探求,挖掘自我真正所向往的東西,將個人的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就是為時代需求擴充內涵的過程。

為我們帶來無數漫畫作品的漫威之父斯坦·李,堅持推廣全民運動的女排運動員惠若琪,因選擇北大考古系而出圈的湖南女孩鍾芳蓉,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有人願意去追尋自己所愛,也許剛開始他們選擇的路並不是時代的主流,但隨著他們對自我價值探索的深入,也為這個時代增加了一份新的可能。

羅素曾說過:“參差百態乃是幸福本源。“若每個人放下自我的特點與個性去追求適應時代的需求,最後只會讓這個時代變得千篇一律,從而失去鮮活的血液去支援時代脈搏的躍動,這時就算實現了自我價值,個人也只是繁中模糊的一點,這個時代也將從流動的影象變為定格的照片,陷入沉睡的夢境之中。

因而,要實現自我價值,首先應該向外看,去了解自己所生存的這個時代,從而構建自我更完善的價值體系,避免自我的片面化。然後與自己對話,用“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去尋找自我價值的方向,最後堅定自己的腳步,將內心所認定的自我價值不斷付諸實踐,進行打磨與完善,並用每一步的腳印鼓勵自己,更長久地堅持下去,讓自我價值不斷擴大,最終與時代接軌。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一個人必須成為世界上最堅固的島嶼,最終才能成為大陸的一部分。“約翰多恩如是說道。

篇四:個人價值與時代需求的作文

和時代而歌

姚可心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屈原自比是不群的鷙,最終自沉於汩羅江,與這個汙濁的、背離他心意的世道作了道別。生前雖不得志,我們卻在他經久不衰的詩作和世代受他影響的文人風骨見到了他的人生價值。當我們在21世紀回溯歷史,與其說自我價值的實現是與時代的背離,倒不如說是認清了時代真正的需求,和著時代的節拍譜寫了人生之歌。

個人價值在於滿足個人和社會的需要,而最重要的衡量標準是對社會的貢獻。誠然,時代需要很多順應時代的平凡人來維持社會的穩定,這群佔據時代絕大多數人口的普通人通過維護團結、促進社會的風氣增長來實現個人價值。正如這次新冠疫情中,是服從指令、響應號召的醫護人員、甚至是遵從防疫規定的大眾成就了我國對疫情的高效防控,然而縱觀同時的其他地區,眾多逆反時代需要的人卻只會造成失控與恐慌。此外,對個人來說,使自己適合時代需要可以減少社會對自我實現的阻力,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正是大多數人理想的價值選擇。

如果我們穿過順應時代的淺層貢獻深入探究,詢問道:“時代需要什麼?”我們發現時代固然需要順應時代的平凡人,但更需要創立新時代的英雄主義者,發展是時代的必要特點,一個時代的缺點隨著時間逐漸暴露時,它應該被拆卸、被廢棄了,它需要勇敢而堅定的人來助它完成更新。與此同時,那些有著先進思想的人正苦於無法在現有社會中實現自我價值,其中的勇敢者便承擔起了這一重任。因此,自我價值的實現更在於對社會的深層貢獻:發現、革除弊端,甚至推翻它。

順應、助長時代的人,價值主要顯現於當代社會;而以生命抗衡時代、用死亡喚醒世人的人,他們的個人價值則是在他們所向往的新時代建立後被認可的。樑濟殉清以警戒世人,他的貢獻也長期受到質疑;其子梁漱溟則“以天下為己任”,時時跟進中國的發展並積極尋求解決方法,見證並推動了幾次重大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價值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現。自我價值的實現方式並無絕對優劣之分,只是洞察時代需要並去適合它的做法相較於順從或是抵抗更為鮮活,因此能在不同時代展現多元的價值。

能洞察時代需要的人,必先有批判性思維,找到時代隱藏的漏洞,然後衡量其是應被改進或是徹底推翻,確定時代的長遠需要。此後就是如張載“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其中的內涵一是對自己需求判斷的自信,二是對艱鉅任務的承擔和自我價值的勇敢追求。

赫胥黎曾這樣描繪他所追求的人生狀態:“要意志堅強,要勤奮,要探索,要發現,而且永不屈服,珍惜在我們前進道路上降臨的善,忍受我們之中和周圍的惡,並下決心去消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