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讀後感600字作文

篇一:我與地壇讀後感

我與地壇讀後感600字作文

黃麟鬆

對於史鐵生先生的三個問題:要不要去死?為什麼活?我幹嘛要寫作?相比之下我卻想要問自己:為什麼又怎樣活下去?怎樣更多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其實相比史先生的社會處境和歷史時代,我的時代卻是算得上無限的幸福和美好了,自然我的思想和觀點就會有所區別的,可每每想到為什麼要活下去時,理由卻總是不得知道,或許這本就不是我這個年齡所能夠想透的,我總是這樣來說服自己。對於後兩個問題,卻是有頗多聯想,譬如小時候有諸多夢想,可長大後更加成熟了思想健全了,想法就變了,過往的某種理想和抱負卻是漸漸的淡忘了,隨之而來的是迷茫。可生而為人我們是具有思想和思考的能力,卻是不能這樣隨意,而史鐵生先生的文章卻是給了我諸多體會,至於那兩個問題的答案便也蘊涵在其中了。

首先,我認識到作為一個長大了的男孩子我也應收好自己的倔強和羞澀,不要因為自己年輕氣盛而胡亂作為,凡事要慎重要三思而後行,切不可魯莽行事。或許當你為你的某種過失行為而感到驕傲時,卻不曾想道是誰在為你默默沉受你所帶來的痛苦,往往回過頭看,便發現這倔只會留給你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這當然是不可取的。

其次,有時候靜下來想想吧,人活這一世或許是圖個安定祥和平淡一生也或許是在追名逐利謀求財富和地位,是總有目標的,但這目標往往卻並非是單純的,就如史先生所說:別忘了人的真正名字是慾望。這目標即是慾望,而有了這慾望我們便有了活下去的動力為之去追逐它,那麼我所問的第二個問題便迎刃而解了,怎樣活下去?不就是順應自己的慾望而努力拼搏嗎!可問題又來了,在這人生這段追求慾望的路途中又有多少人是一帆風順的呢?於是我們抱怨,抱怨命運的不公世道的不公,總是為自己的失敗找理由,進而將自己的失敗和挫折歸結到這些不公上。這些在我身上也算可以體現了,可在讀了史先生的文章後讓我醒悟了“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的確誰又能把這世界想個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說的。或許那公道只能有我們自己去爭奪,因此我們能做的只能是不斷完善強化自己,逼迫自己去適應的同時努力變強,所以在這裡我覺得所謂公平和實力是成正比的。

最後我是想附和一下史先生的一個觀點:我常以為是醜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了佛祖。的確,如今就是一個差別的世界,有差別自然不平等不公也就隨之而來,如上段所說,我們在這時便開始抱怨,有的人因此而氣餒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卻是負重前行追終迎來光明。所以在此我便想警示我自己:牢記初心,負重前行,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努力吧,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是不會感到有差別的,更不會為之而痛苦煩惱,加油吧為了自己輝煌的明天!以上我所做的認識和見解便也是我第三個問題的答案。

篇二:我與地壇讀後感

馬芷妍

《我與地壇》主要講述的是作者與地壇的關係以及與母親的愛。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忽地殘廢了雙腿”,剛開始的時候作者完全不適應,生活節奏全部都被打亂。但他沒有服輸,在命運中掙扎。他在地壇中思索,在那裡感受自己的生命。

作者眼裡的地壇,在那裡歷盡滄桑了四百多年,它給予作者冷靜,思考與希望。

作者在地壇中思考了許多。他思考了生與死。並且在思考中放棄了對生與死的執著與執著。死是每一個人的必然的歸宿,當一生逝去,自會化作塵土,而活著,卻是一生都需要去想的事情,去考慮的事情。活著兩個字看似簡單,但卻又包含著這世間所有的疾苦。活著,是一個未知數。你永遠不會知道前方有些什麼會發生什麼。是,帶來痛苦,還是帶來希望。活著有活著不一樣,有些人一生風風光光,有些人一生頹靡低沉,每個人都想活的好一點,但終究會飽經滄桑。是福是禍都躲不過,所以我們不能逃避,只能選擇坦然的接受。

就像作者一般,哪怕他擁有的是殘疾的身體,哪怕他最開始在苦苦的掙扎,難以相信這個事實。但因為他擁有健全和豐滿的思想,讓他從這個泥潭中爬了出來,讓他擺脫掉了殘疾對他心理上的影響。所以他才能夠“站”起來,才能夠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光芒。正如很多身殘志堅的人,他們不會因為自己遭受了什麼折磨而輕易的選擇放棄。他們只會選擇接受,並且去適應自己,讓自己不頹靡不消沉。海倫、霍金、貝多芬等,有太多太多像作者一樣的人,他們從不會退縮一步。他們有一顆堅定的心,他們猶如鳳凰,慾火不滅,涅磐重生。他們用自己並不完美的身體,去譜寫自己的奇蹟,在各自的領域稱王。

選擇接受,不要去逃避。讓自己更坦蕩,讓自己更堅定,讓自己更強大!

篇三:我與地壇讀後感

袁嘉

苦難給予人的不僅僅是痛苦,對於一個意志堅強的人來說,苦難有時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具有獨特的價值。

史鐵生,這個有著悲慘命運的人,在他充滿活力的年紀裡卻雙腿殘疾,上天像是對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他漸漸喪失了生活的自信心,他恨自己也恨整個世界。他開始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火,但是他的母親卻一直在他身後默默地守護著他,她不管自己身上的病痛,卻執意讓兒子看看世上的美好。然而上天再次捉弄人,無情地將母親召了回去,直到史鐵生看到蕭瑟的秋風中昂首挺立、爭奇鬥妍的菊花,才認識到了生命中所需要的堅強、樂觀及生命的美好與珍貴……

而我對史鐵生最大的印象便是從起初對生活的厭惡到樂觀努力活下去。是呢,我們一生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挫折、困難,但是我們不能在困難面前輕易繳械投降。因為上天是公平的,最起碼上天還賦予了我們生命,讓我們能夠活在這個世界上,只要生命還在,那麼我們就有活著的理由。有的人他像史鐵生一樣的不幸,然後自暴自棄,把自己的苦痛厄運也強加給身邊的人,最後形單影隻,如同一具行屍走肉般苟且活著。有的人即使他擁有著健壯的身體和青春的活力,卻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擁有。或許因一次考試失利,或許因被批評一次,甚至或因失戀了就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讓生命綻放的花朵過早凋謝。

如果我們眺望遠方,試看歷史長河,會陡然發現成大事者,沒有經歷挫折苦痛的少矣!昔日漢高祖,不過一介小吏,卻開創了漢朝的四百年的基業;太史令身受宮刑,但其志不催,神仍堅,一曲無韻離騷,足以讓後人歎絕千古;東坡被貶黃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再試看外土,達爾文從小被視為異類,但進化論誰又能推翻?誰又能說差?愛迪生小時候被視為笨蛋傻瓜,但不也成為了大發明家嗎?

所以苦難,並不可怕。它是黎明前的黑暗;是彩虹前的風;是陽光熹微前的團團靄。經歷過風雨,我們才能擁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超然;經歷過風雨,我們才能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決心;經歷過風雨,我們才能擁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般的豪邁;經歷過風雨,我們才能擁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經歷過風雨,我們才能擁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人格;經歷過風雨,我們才能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經歷過風雨,我們才能擁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瀟灑!

“死是一件無需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都不會錯過的事”,這是史鐵生的原話,黑夜或許給了他黑色的眼睛,但是他卻勇敢地去尋找光明。

篇四:我與地壇讀後感

周熙康

地壇是史鐵生先生常去的地方,也是如今的地壇公園,那裡有鎮靜的古柏,有茂盛的野草荒藤,有歷經滄桑的古殿以及蒼幽的祭壇。而這樣荒蕪的環境,往往使人陷入沉思。

正處於最狂妄的年齡卻雙腿癱瘓的史鐵生,命運似乎對他不公,只留給它恨與怨,於是,地壇成了他每日消遣的場所、成長的搖籃。苦悶的青年看到了偉大的母愛,那時的他,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凌亂的車轍之後,有母親踏過無數的腳印。兒女的痛苦會雙倍地加在母親身上,船兒無懼地向前航行,卻從不回頭看看堅強的護盾,令人心酸。所以,敬畏母愛,珍惜親情,懂得感恩!

作者在開頭就點出:“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的確,海德格爾說過:人總是向死而生,生只是過程,死才是人生的結果。即使上帝限制了作者身體上的自由,但他有著享受生這一過程的靈魂,我想,這就是作者能看出人生的真諦的原因吧。

命運帶給了史鐵生先生沉重的一擊,但他意識到:上帝的不公是不可改變的,它也造就了世上醜與美、智與愚的區分。於是,為了活著,他選擇了寫作的方式,看清生死的他,走著常人都走的路,卻活在最超然的境界中,更無需與同行搶購題材,因為在他的眼中,萬物皆為題材。

文章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每一個有激情的演員……坐得離舞臺太近了。”閱歷不足的我,對這句話有種似懂非懂的理解——有的演員為激情投入於自己的扮演的角色(也就是他的慾望),而懂得欣賞的觀眾將兩者分的很清楚。有的演員僅僅成為這個角色的軀殼,離得更近的觀眾無奈地看得清他呆板的表演。人生也是如此,作為人質的我們為自己的慾望而表演,若屈服於痛苦,命運將對你作出無法實現慾望的處決,而別人則是我們生命中的觀眾,與我們關係的遠近能看出我們為慾望的所做,他們是我們人生的成長路上的陪伴。

史鐵生先生是不幸的,他比健全的人缺少了應有的身體的自由。他更是幸運的,他從這份缺失裡又找到了靈魂的自由。即使祭壇的嗩吶聲是每個人的結果,但看淡死亡享受生命的人生,讓墳墓也有靈魂。

篇五:我與地壇讀後感

黃卓睿

“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一個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慾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名字只是這些“慾望”-人,或者可以這樣說,來到世間的名片,我們常將這些名片散給眾人,以便大家稱呼。時至今日,某黃姓少年忽拍案而起,竟然驚訝道:“對啊,我不是名片!”

青春年月,實在不是個思考人生的好時間,我們本應飄在人間,去品味現實的快活與憂愁,我只需為精彩的人生拋灑汗水,向自己的夢想奔跑,實在沒有必要去想這些虛無縹緲的事情。對嗎?可這一切若只是為了向“名片”上添上幾筆稍能入目的頭銜呢?我的青春,難道只是名片上用以表明年齡的數字嗎?

這樣看來,我需要好好想想。

史鐵生的人生,請允許我這樣稱呼,按多數人看來是非常悲慘的,也的確是這樣,年少時便失去了自由奔跑的權利,中年時卻“再也沒有機會讓母親驕傲了。”但我們可以從他的文字中看到平和與詼諧,還有被視作珍寶的才華和敏銳。他在造化無情時,將命運掰成了他喜歡的形狀,找到了他的幸福。我們也許終其一生也無法到達這樣的境界。這時候會有人說了:“因為他還擁有像地壇這樣獨處靜心的地方,有世間的萬物去陪伴,失去母親很不幸,但他還有如此多的天賦呢,他在創作的道路上是多麼成功啊!”很不幸,發出這種愚蠢言論的人,正是過去的我。

原因很簡單,一張“名片”怎麼能感到人所體會到的一切呢?這張“名片”羨慕人類複雜而靈動的情感,卻忘了自己到底是什麼。我正是文中那些有幸避開了愚鈍和殘疾的幸運兒,卻聽憑麻木帶走世界的幸福,驕傲,快樂。我窗外的榕樹,隨我從幼苗長成大樹,我只當它是棵樹。我的房間總在我需要的時候給予我寧靜和安慰,在我眼中,不過是個正方形的石灰牆罷了。每天歡快地歌唱著的小河,領居家見到我直搖尾巴的小狗,我的生活中還埋藏著無數閃閃發光的珍寶,並且我有疼我愛我的一家人。很遺憾,他們寸步不離,形影相隨,我卻沒有把他們當作“我的地壇”。麻木和冷漠,才是我最大的災難。

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我是命運偏袒的孩子。請別讓麻木遮蓋了我身邊的地壇,別讓“名片”代替我活在世間。

篇六:我與地壇讀後感

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

——題記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世間萬物,都逃不過生死盛衰的輪迴。

讀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感觸頗深。這座古樸沉靜的地壇,作者靈魂的一個載體,在十幾年的光陰裡陪伴於他左右,無聲地記錄了那一幕幕在歲月長河裡模糊了的片段。那對十五年間風雨無阻地來地壇散步的夫妻;那位總愛在東南角的高牆下唱歌的小夥子;那個到園中來消磨午後時光的嗜酒如命的老頭兒……這些林林總總來過地壇的旅人們都在作者的時光記事錄裡留下了淡淡的一筆。他(她)們無非都是彼此生命中的一個過客,只不過駐足片刻,便悄然離去。人的一生遇見了各形各色的人,也見證了不少生命的消散,有的人一生碌碌無為,而有的人推動了這個時代的前進,就算是生與死對於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意義。

風過無痕,這短暫的一生中經歷過的種種往事,在死去的那一剎,都在頃刻間化為碎片,飄散到某些不知名的角落裡。逝去的人們究竟從這世上帶走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有的我們也許無從得知。

我們從來到這世界,直至塵歸塵,土歸土,百年之間,仿若白駒過隙。從咿呀學語的小孩兒,朝氣蓬勃的學生,風華正茂的青年,成熟穩重的中年人,到年逾古稀的老人,容貌褪變,心智成長,在這過程中,我們或許獲得了金錢與名譽,在自己的領域登峰造極;或許嚐盡了痛苦與歡樂,遭遇過背叛,受到過折磨,進行過鬥爭;或許體會了冷漠與溫暖,坐過冷板凳,被現實狠狠地敲打過,在失魂落魄的時候,也曾有那麼一股源於內心的力量不甘就此倒下,寧肯捨去一切,也要奔向心之所向。

我們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乍然看來,可能苦難遠超於快樂,可是隻有經歷了,才能明瞭;只有痛過,才會懂得,從而撥開雲霧見月明,徹悟那曾經懵懵懂懂的人生的意義。

沒有缺憾的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只有各種磨難、遺憾、悔悟拼湊起來的才是真正的人生。為所思所念的去努力過,拼搏過,奮鬥過,這樣的人生才真正談得上有意義。

幾十年後,當你即將結束這段長途旅行,對這生命的奧祕做出解答,你可能並不會畏懼死神的到來。死亡,就是結束現有的一切,開啟另一個新世界的大門,或許,它只是另一種生命的延續。

篇七:我與地壇讀後感

斯源

人這一生很短暫,而我們所得到的,也終將會失去,所以,趁著現在,好好珍惜,好好愛。

史鐵生在快要墮落的時候,在地壇,知道了生命的可貴,找回了活下去的信念。他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快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很多人總是對世界不滿,覺得這個世界不公平,因為他們沒能夠過上他們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他們不明白,真正阻擋他們前進的不是生活裡的磨難,而是他們自己。很多人歷經了一點磨就一蹶不振,但有些人,經歷了這次磨難,卻成長了,最終取得成功。“萬物皆有裂痕,有的人只看到傷口,有的人卻把它當做陽光照進來的地方。”

我們總是抱怨,總是覺得身邊的人不夠好不夠優秀,總是對他們亂髮脾氣。人的慾望是個很奇怪的東西,我們明明擁有著別人羨慕的東西,卻依然羨慕別人的東西。可當我們真正得到後有很快失去興致,才發現,原來的才是最好的。

史鐵生在失去他的母親後,才知道,他的母親一直都在他的背後默默地鼓勵他,愛他。這是多麼無私的愛啊。可惜的是,他知道的太晚了。“人總是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或許只有歷經世事,才會明白,我們眼前擁有的,才是真正應該珍惜的。

“遠處是風景,近處才是人生。”

篇八:我與地壇讀後感

陳梓豪

讀了《我與地壇》這篇文章之後,作者不一樣的人生引起了我的思考。

作者的命運坎坷,他在二十歲的時候失去雙腿,在那個人生最狂妄的年齡,這殘酷的事實讓他“曾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但他是幸運的,在那個繁華的城市中找到了地壇這一處僻靜的地方。他索性日日躲進地壇,去觀察,去深思,去體味人生,去尋找希望……在地壇中看一對老夫婦走在夕陽的餘暉下,聽那熱血的青年永不間斷的唱歌,看不幸而漂亮的女孩消失在大欒樹下,聽長跑運動員坎坷曲折的人生……園中的這些人和這些事,創造出一片生命的森林,給予了史鐵生無限的感動和鼓勵,喚起了他沉睡的意志,堅定地向前,最終,他還是沒有向命運低頭。

曾經聽過他人說,命運這個詞應該拆開看,“命”是父母給的生命,“運”是我們後天的運作。命是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但是我們可以依靠自己後天的運作得出一個最好的結果。有些人一出生便捏得一手好牌,但即使這樣他也會打出最爛的結果,有些人卻能把一手爛牌打的漂漂亮亮。我不由得想起了這次網課,因為是在網上學習,隔著手機螢幕老師無法知道你真實的學習情況。這樣我們就面臨著兩個選擇,要麼選擇娛樂放棄學習,要麼選擇學習放棄娛樂。我覺得越是這種時候,我們就越應該嚴格約束自己,認真學習。命運此時就把我掌握手中,我們應當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命運給予我們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機遇之杯。因此,讓我們毫不畏懼、充滿歡愉地把握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