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袁隆平作文(通用20篇)

篇一:懷念袁隆平作文

懷念袁隆平作文(通用20篇)

禾下乘涼夢,一稻一人生

“我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擺脫飢餓。”

——袁隆平

這個週六下午很燥熱,上了一上午課的我昏昏欲睡,本想躺在床上休息一會兒。

我習慣性地拿起手機漫無目的地刷刷屏,無意間看到了一個讓我震驚的資訊: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

一瞬間,我的心似乎被狠狠地撞擊了一下,頓時睡意全無。我一下子坐了起來,死死地盯著手機,一遍又一遍的看著袁隆平爺爺的照片,簡直不敢相信這訊息是真的!

爺爺,您那慈祥的臉上爬滿了皺紋,笑得多麼開心!您真的走了嗎?

記得前不久,我還刷到您過90歲生日的視訊。您調侃自己是標準的90後,並表示身體還可以,腦瓜子還沒糊塗,還會繼續幹下去,一直幹到“100後”。

可是如今,您卻永遠地長眠了!

看著直播視訊中整個長沙城在中為您送行的民眾,我不禁潸然淚下。

您是中國人民的英雄,也是世界人民的英雄!

您肯定有許多許多的不捨,就跟我們捨不得您走一樣!

我抹去了眼角的淚,但卻抹不去心中的痛。

您的離開,讓我的情緒徘徊在痛苦的邊緣。

我一遍遍地看著您生前的視訊和圖片,將您的一切深深烙在我的心中。

您是莊稼地裡的真院士,普通百姓的心上人。心繫百姓溫飽,一生鞠躬盡瘁。

恍惚間,時間飄到了遙遠的過去……

第一次與您相遇,是在國小五年級的數學課本上。

在一節數學課上,老師指著書本告訴了我們您的名字——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那時候我對您還沒有什麼感覺,只看到老師眼裡閃爍的驕傲和自豪。

再遇您是2019年,您去人民大會堂領獎的時候。

那時候,您坐在輪椅上被人抬上臺階。可是走到東大廳門口時,您卻堅持下輪椅自己走進去。

我想,這世界真的有英雄,應該就是您這樣的人了!因為您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

有次記者問您,是不是特別害怕六十年代的饑荒會再次出現。您嘆息了一聲後,堅定地說:

“不可能了!”

那一聲嘆息,藏著多少個日日夜夜的汗水和付出,我們不清楚。只記得在聊起饑荒年代時,您那張難過得快要哭出來的臉:

“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上個世紀60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我都親眼見過。”

或許正是從那時候開始,您決心將一生都奉獻給雜交水稻,奉獻給這個國家和人民。

於是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畫面,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依然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地醉心於研究水稻。

有次在接受採訪時,您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要實現一個禾下乘涼的夢想。就是我試驗田裡的超級雜交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把還長,籽粒有花生米那麼大!哎呦,我好高興啊!我就跟我的助手們在那個稻穗下乘涼,叫做禾下乘涼夢。”

就這樣,懷著這個夢想,您讓一粒小小的種子,從水田走到了沙漠,從鹽鹼地走出了國門。

截止目前,全球已經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大面積種植,產值普遍比當地水稻增20%,這盛世正如您所願。

但是在敬佩您的同時,我們似乎都忘了您已是一個90多歲的高齡老人。

您的一生,太累、太累了!您太需要休息了!

有人說您臨走之前,一直在等一個訊息,一個全國人民都在好好吃飯的訊息。

所以,在我們好好吃完中飯後,您才安詳地離開!

那日的晴空,隨老人揮手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也消失了!

大雨滂沱,是天也在為之泣!

金黃稻田的守望者——袁隆平爺爺,我們將永遠銘記您!

(徐州市銅山區清華中學八19班沈容冰)

篇二:懷念袁隆平作文

李章昱

霍金去世,我可以說我不懂時間;馮志去世,我可以說我不懂航空;錢三強去世,我可以說我不懂原子彈。但當袁隆平爺爺去世,我怎能說我不懂糧食?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獲得過許多的獎。在一次釋出會上,他曾經說過他的兩個夢: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但他也說過:“做夢容易,但要把夢變成現實,則需要付出大量艱苦的勞動和努力。”

袁隆平爺爺用他一生時間關心在雜交水稻上,直至九十歲還在工作。而他也用行動兌現了當初說的話,實現了當初的夢。他不僅讓中國人端牢了飯碗,還讓雜交水稻在印度、越南、

菲律賓等國實現了大面積種植。

可是英雄也會有垂暮之時,袁隆平爺爺最終還是因多器官衰竭,於2021年5月22日13:07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在袁隆平爺爺到殯儀館之前,靈車帶他去了長沙雜交水稻中心。

路邊,許多群眾圍在靈車行駛道路的兩邊,哽咽地說道:“袁爺爺,一路走好!”

終於,靈車到了長沙雜交水稻中心,並在那停留了許久,而袁隆平爺爺,面對他鐘愛的雜交水稻,也應該心滿意足,感到未留遺憾!

我想對袁爺爺說:“袁爺爺,祝你一路走好;這個世界,因您少了飢餓,也感謝您曾經來過。時間無情,但人民有情。願您在天堂看到‘禾下乘涼’!而我們也會一直銘記您的教誨,不會浪費糧食!”

篇三:懷念袁隆平作文

傾注畢生,只為世人飽餐

吳可天

中國古代有位叫司馬遷的學者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袁隆平老先生的離世,就比泰山還要重。

袁隆平老先生在生前就說過:“我如果不在家,就是在實驗田;我如果不在實驗田,就是在去實驗田的路上。”這句話很幽默,但也突出了袁隆平老先生為人民的一頓飽餐而奮鬥終身的精神,袁老是多麼辛苦啊!

袁老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是“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90歲高齡的他,每天依然在實驗田,那麼多榮譽讓他更加努力。他是隆農,卻更勝神農。

2021年5月22日13點07分,您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神州大地,陰雨連綿,十四億華夏兒女因您淚如雨下。我們生在中國,我們因您而驕傲,因您而自豪。

還記得您喜歡打排球,喜歡拉小提琴,喜歡與好友一起下象棋,喜歡吃零食,喜歡甜味……您會在空閒時去超市看米價,看到大米便宜時,心中一陣竊喜……

千言萬語都表達不了我對您的思念。我想,我們以後把每一碗飯都吃光,每一盤菜都吃完,就是對您最好的悼念……

您永遠活在我的心中,也永遠地活在十四億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的心中!

篇四:懷念袁隆平作文

廖雲熙

5月22日袁隆平爺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袁隆平他是個雜交水稻專家。

1953年8月,他從農學院畢業。在這裡,他不光教書,還帶學生做實驗,為了農民提高糧食產量。他們研究紅薯和南瓜,有一回竟然種出了一個超級大紅薯。

1959-1961年是困難時期,全國鬧饑荒。他非常難過,下定決心要讓人們吃飽飯。袁隆平爺爺滿腦子都是高產水稻,一直都在研究,終於在觀察了上萬株水稻,他和助手驚喜的數來數去。

他高興極了,給它名“鶴立雞群”。1973年雜交水稻終於成功了。

這個一生從未停下腳步的老人,從來忘記時,那個美麗的“禾下乘涼夢”為了這個夢,他仍在稻田裡奔波…

5月22日他永遠離開了我們,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吃飯,絕不會浪費糧食,好好珍惜食物。

篇五:懷念袁隆平作文

傾注畢生,只為天下糧倉

朱津佑

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有一位讓中國人端牢飯碗的老人——袁隆平爺爺,走了。

頭天晚上,神州大地連發兩次大地震。我想,這是神州大地也感受到了袁隆平爺爺即將逝世,以地震的方式傾訴,哀痛出來。那個陰沉的午後,您最後凝望了那萬頃良田便轉身離去。忽然,雲湧雨下,長沙為您的離去哀痛不已,數億華夏兒女不禁潸然淚下。

您曾說過:“我如果不在家裡,就一定在實驗田;如果不在實驗田,就一定在去實驗田的路上。”烈日炎炎,您身著樸素,頭戴一頂草帽與烈日抗爭,以弓腰的姿態,在稻田裡尋找那一顆造福萬代兒女的種子。您本可以享受人間樂趣,卻似神農,踏破草鞋,尋覓種子。昨日,長沙的一切歡樂,都被晴天霹靂般的一朵黑雲給籠罩得難以喘息。原來,是您走了……

袁隆平爺爺,雖然我並不怎麼了解您的事蹟,但聽到您去世時,還是忍不住滴下了淚水。袁隆平爺爺,您的功勞與偉績,我無法用千言萬語吐露完,但我還是想對您說一聲,謝謝!

雖然您的血肉之軀已深入故土,但您的靈魂早已超脫平凡,永遠留在每個華夏兒女的心裡!

篇六:懷念袁隆平作文

穗夢

他,終於進入了夢鄉!

那裡有無邊無垠的金黃稻田,稻田裡的稻穗比高粱還高,穗粒比花生還大。

一陣風輕輕吹過,稻田裡一株株高粱似的飽滿稻穗頻頻點頭,好像在對他表達著謝意。

他戴著草帽,坐在一株最大的稻穗下乘涼,欣慰地笑了。

他雖然滿臉皺紋,卻是那麼可愛!

他,就是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1930年,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袁隆平爺爺出生了。我猜想,若有抓週,他抓的一定是稻穗。

不過他出生時,父母給他寫的並不是這個名字,而是“袁小孩”。誰也不會想到,多年以後,這位如孩童一般天真可愛的老人,名字響徹了全世界。

19世紀30年代,當時日本的入侵,國共的內戰,使袁隆平的童年沒有了安穩,更多的是顛沛流離。

戰亂,飢餓,橫屍遍野,這些畫面豈是一個年少的孩子所能接受的?於是,那足以震撼百年的稻穗之夢。開始在這個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

1949年,袁隆平在他的大學時代開始了圓穗夢之路,他選擇了農學研究專業。大學畢業後,他首先成為了一名農校教師,接著,他一步一步邁向了他的天堂——那片黃金般耀眼的稻田,開始了雜交水稻的研究。

這個研究,是拯救無數個掙扎在飢餓生死線上中國人的偉大壯舉!

從“天然雄性不育株”到推翻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從水田到青海省的鹽鹼地,從增產幾百斤到1149。02公斤的超級加倍,袁隆平爺爺付出了太多太多!

從1961到1966年,他在水稻田中奉獻了5年汗水,期間文化大革命曾打斷了他的研究。但他沒有在困難面前倒下,僅僅相隔一年,他又重新將兩腳踏入稻田,繼續追尋那普度眾生的夢想。

可是那一次他受了致命打擊,痛心欲絕!

由於文革時期眾所周知的原因,1968年,他的七百多株優良苗種悉被造反派肆意毀壞,最後他只在一口廢井中搜到了幾顆殘苗。

用十幾年青春換來的成果,僅一夜之間,就消失殆盡。還能怎麼辦?路上仍有到處餓死的乞丐,他只能繼續負重前行。

1973年,雜交水稻的“三系”困難克服,時隔20年,雜交水稻終於成功!

改革開放的東風,給袁隆平的夢想增添了飛翔的翅膀:國人不用被飢餓困擾,連非洲也可以有遍地的稻香了。

袁隆平爺爺老年時的最大的樂趣,就是經常去超市去看看米價,而後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緩緩離開。

2021年5月22日上午12時,袁老幾乎已沒了氣息,但他還是睜開雙眼,最後一次看著我們吃完午飯,然後揮動如麥穗般金黃的翅膀,進入了天堂。

那一刻,長沙全城鳴笛致意,靈車旁全是哭泣的聲音。淅瀝的雨聲,是上天也在為之哭泣。

全中國都為他默哀,但仍有極少數人還在滿口胡言。

他們說袁老“毀了水稻純潔性”,卻不知道他拯救了多少國家的難民。他們說袁老“生前奢華腐敗”,卻不知他的“豪宅”是國家的獎勵,已被改成了實驗室。袁老雖然拿的是中國唯一的榮譽駕照,但他的汽車只不過在田間和家中來回行駛。

仰望星空,2021年5月22日晚上的那顆最亮的星,應叫“袁隆平星”。

爺爺,我知道您不過是去了另一個世界,繼續完成您的稻穗之夢!

祝您在天堂能早日夢想成真!

我們會永遠銘記您的恩德!

(徐州市銅山區清華中學八20班劉卓奕)

篇七:懷念袁隆平作文

袁隆平爺爺於5月22日13:07因多器官衰竭,在長沙去世,享年91歲。噩耗傳來,舉國哀傷。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說過:“我親眼看到過人們被餓死的樣子,所以我長大一定要讓中國人吃的很飽”。他做過一個夢,夢到了他和他的助手,在種滿水稻的樹下乘涼,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有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就是這樣的夢想一直激勵他勇往直前,堅持不懈。

有人不看好袁隆平。有一次,有人一下拔走了袁隆平爺爺稻田裡的700多隻秧苗,幸好袁隆平爺爺在井口發現五株秧苗,拿回去繼續研究。還有一次,他的秧苗又被人拔掉,但袁隆平的助手另外藏了幾株繼續研究,像這樣的事情會經常發生。他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國家特等發明獲得者”,1999年,中國科學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p小行星專案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19年9月8日榮獲“未來科學大獎”。袁隆平爺爺的一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袁隆平爺爺曾經說過,一粒糧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也可以使一個大國進步。他走了,但是他為世界做出的貢獻和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的精神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間。袁爺爺,您好好休息,我們一定好好吃飯!

篇八:懷念袁隆平作文

何若鄰

5月22日是悲傷的一天,因為我們敬愛的袁爺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不只是整個長沙的上空瀰漫著悲傷的氣氛,整個中國甚至全世界都感到悲傷。

記得以前讀古詩,有一首《憫農》,裡面有一句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並不能完全理解它的含義,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感受過餓肚子的滋味。後來有一次和太婆聊天,她告訴我她們小時候經常吃不飽,餓肚子,還出現了餓死人的現象,很悲慘。袁爺爺也經歷過相同的生活,所以他年輕的時候就立志要讓中國人都可以吃飽飯,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袁爺爺和他的團隊幾十年如一日攻堅,雜交水稻大放異彩,畝產連攀高峰。時至今日,我們中國人的飯碗已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全世界受飢餓的人都得到了雜交水稻帶來的好處。這真是一項舉世矚目的大成就。

可是5月22日這一天,袁爺爺卻永遠的離開了。他一定去了他夢想的天國,那裡的稻穀一定長得都像參天大樹,而他就在樹下安靜的睡著了。我們一定會繼承他的遺志,不浪費糧食,好好珍惜時光,努力學習,爭取長大以後成為想他一樣受人尊敬的科學家,加油!

篇九:懷念袁隆平作文

風吹稻浪

這個週六炎熱的午後,正在吃飯時,我的手機突然推出一條訊息。我原本想快速清理掉,但看到上面的一段文字,我不禁目瞪口呆。

我從未想過,從小就耳熟能詳的袁隆平爺爺,竟然去世了。

13:07分,這幾個冰冷的數字瞬間成為了永恆!

我對袁爺爺的瞭解,還只停留在他對農業有著極大的貢獻上。直到他的逝世在國內乃至國際上引起巨大轟動,我才開始翻閱他的生平往事。

“古有《天工開物》,今人繼往開來,天下富足,禾下乘涼,了不起。”

這是一個紀錄片節目的臺詞,其中一檔撒貝南主持的《典籍裡的中國》節目,使我感觸最深。

明朝的宋應星和現代的袁隆平在一片水稻中相遇,宋應星看到大片大片的水稻滿是欣喜。聽到撒貝南向他介紹,這是偉大的科學家袁隆平培育出來的高產雜交水稻,宋應星對袁隆平爺爺非常崇敬。

雜交水稻的實驗,使袁隆平爺爺讓全中國人民吃飽了飯,也完成了他一生的心願。

袁隆平爺爺有兩個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另一個是禾下乘涼夢:

“試驗田裡的超級雜交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稻穗有掃把那麼長,穀粒有花生米那麼大,我坐在禾下悠閒地納涼。”

這是袁隆平爺爺一生的追求。

袁隆平爺爺當過老師,當時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袁隆平爺爺因為父親的身份,要接受審查和批鬥,但卻因為對水稻的研究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保護物件。

袁隆平的逝世,讓更多的人不僅知道了他,還知道了他的母親。

袁隆平這一生最愛的,就是他的母親。他的母親對他一生的成長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媽媽,我來看您了。您看這晚霞灑滿小山村。”

這是他為母親創作的一首歌,叫做《我有一個夢》。

裡面訴說了他對媽媽的思念和感謝。

袁隆平的母親華靜,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她可以稱得上是大家閨秀。那個年代很少有女性知識分子,而華靜就是其中之一。因為戰爭原因,袁隆平隨父母四處漂泊。但媽媽華靜在他六歲的時候就教他英語,給他講尼采的思想。

華靜媽媽經常告訴他:

“我們吃的糧食,是黃土地裡長出來的;我們穿的衣服,是用黃土地上收穫的棉花做成的,土地是生命之源。”

這在少年袁隆平的心中就埋下了熱愛土地的種子。

袁隆平對土地的熱愛,不僅是因為母親對他的教導,還源於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遍地都是因為飢餓而死去的貧苦人。

他看到這樣的情景,便勵志要讓中國人民吃上飯。於是,大學時他選擇了學農。

文革期間,經過科學研究和實踐,他發現雄花不孕植株容易高產,於是他跟妻子一起每天尋找雄花不孕植株去搞實驗。

終於,苦苦挑選的試驗秧苗終於下了地。但萬萬沒想到,第二天他的試驗稻被造反派惡意毀壞。

他傷心欲絕,但沒有放棄。在過後的四天,他苦苦尋找,終於在一口深井中找到了殘留的五根水稻。就像是黑暗中看到了曙光,他用僅剩的試驗稻成功培育出了雜交水稻,並迅速推廣至全中國。

袁隆平的成就,最出色的就是在鹽鹼地裡培育出了水稻。

這又一次證明了只要有夢想,一切皆有可能!

他天性散漫,他自己也這樣評價自己。但他卻堅持不懈地跟一根根水稻較勁。最後使全國人民都吃飽了。

我們吃飽了,袁爺爺卻老了!

風吹起稻浪,稻芒劃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成垛。稻子迎著陽光畢啵作響,水田裡泛出一片橙黃。

一根根稻穗織成一對金色的翅膀,載著袁爺爺去天上與媽媽相會!

(徐州市銅山區清華中學八20班趙婉辰)

篇十:懷念袁隆平作文

連嘉怡

五月二十二日,偉大的袁隆平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

在袁爺爺走的那一天,全國人民迎來了極大的悲痛。靈車駛出醫院,路邊的市民面容悲痛,相繼追趕。司機停下車輛鳴笛,人們把鮮花捧在胸前高呼:袁老,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袁隆平爺爺經過很多年的努力,成功地研究了雜交水稻。雜交水稻成功地提高了水稻的產量,它解決了很多人吃不飽飯的問題。人們把雜交水稻稱為“東方魔稻”,把袁隆平爺爺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全世界的人們都感激袁隆平。

袁隆平曾說過:“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從今以後,我也要做一粒好種子。

篇十一:懷念袁隆平作文

王詩芃

袁爺爺您好,寫這封信沒有特殊的含義,只是因為敬佩您,出自內心的向您表示一聲感謝。感謝你的無私,樸實的品格不時地鞭策、教育著我,感謝你一直作為一個平常的勞動人民來看待社會,看待手下的每一顆水稻。

在我們看來,您的成就是非常驚人的,可有多少人瞭解這巨大成功背後的辛酸苦辣,又有多少人能夠承受呢!我們不能人人成為袁隆平,但您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您那種腳踏實地的精神不正是我們當代青少年所缺失的嗎?您那種淡薄名利的情操不正是我們當代青少年慢慢拋棄的嗎?

”民以食為天”衷心感謝您袁爺爺!

篇十二:懷念袁隆平作文

永遠懷念,永遠感恩

2021年5月22日13點07分,現代神農袁隆平老爺爺返回了他的天國,留給人間稻米滿倉。翻閱頭條,看到下面這段文字——

那些與我們同時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實和伴隨我們的日月星辰沒什麼區別。平時,你不大會想起他們,你會覺得他們永遠在。然而他們卻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不再升起,劃過天幕就不再回來。他們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你越感到隨著他們的離去,時代的一部分也會隨之定稿。後人在翻閱這本歷史大書的時候,會清晰地看到這個天體隕落的註腳。

我真是個傻孩子,我一直以為袁隆平爺爺會長命百歲,一直以為他還會為他的禾下乘涼夢奮鬥不止。雖然我沒有時時關注,但袁隆平爺爺一直就在我心裡。我希望袁隆平爺爺的夢想早日成真,我是那個在旁邊會一直鼓掌的那個人。

袁隆平爺爺離開了,他應該還在的,在我們的心裡,在時代的書頁上,在歷史的洪流中,一直都在。

袁隆平爺爺是一個真正的耕耘者,他早就名滿天下,卻仍然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他甘願做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我永遠記得袁隆平爺爺的一句話:“我的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是啊,袁隆平爺爺一輩子投身於雜交水稻事業,天下田因你豐足,上億人永無饑饉。是您,讓我們吃飽飯,我們懂得感恩。

永遠懷念,永遠感恩,碗中有米,心中有您。

篇十三:懷念袁隆平作文

金黃守望者

“一生耕耘國士無雙,只為稻菽香糧滿倉百姓福祉,萬世師表忠魂長留,但求民豐樂國富強,社稷安康。”

人們在袁老的靈堂前,用敬仰攢成了一座精神的豐碑。

對於這個我不太熟悉的老人,時至今日,他在我腦海裡的畫面,仍是課本里在驕陽下滿面欣慰地捋著稻穗的模樣。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鮮活的老人會猝然老去,因為我已經習慣了他的存在。就是此刻,我仍感覺到他的慈祥與偉大!

他在我心裡早已不僅僅是超越了生死這麼簡單,而是他已經活在了我們熟悉的每一餐,每一飯裡。

1949年,高中畢業,在如何填報大學專業,袁隆平與父母產生了分歧。父親希望他報考重點大學,學理工,學醫。

就連一向支援袁隆平愛好的母親都對他說:

“隆平,爸爸的意見你還是要認真考慮。”

19歲的袁隆平自有打算。國小一年級時,他跟著老師去一個園藝場參觀:

“桃子結的滿樹都是,紫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圃也搞得很好。我說這個學農才美,我要學農。”

他還想起卓別林的電影《摩登時代》,鏡頭裡窗外滿是隨手可摘的水果,想喝牛奶,奶牛走過來順手接一杯。

這兩者的印象疊加起來,就讓少年的袁隆平心中那顆嚮往田園之美、農家之樂的種子,生了根。

但讓那顆種子衝破土壤的,還是他悲憫眾生,心懷大愛的願望。在很多年後的一次採訪裡,面對記者提問他為什麼學農,他說:

“當時有很多很多的人餓死,更不要說什麼強國了!我很怕那種情景,時至今日那種情景仍歷歷在目。”

“您很怕這種情景再次發生在中國嗎?”

“不,不會了,再也不會了!”

這個老人挺直腰板,不失自豪地說。

他當初的願望,就是想讓中國人吃飽飯,僅僅是吃飽飯。最後命運使然,他如願報考了四川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跳進了“農門”。這決定人生道路的選擇,使那粒學農的種子在西南原野發芽、壯大。

“我希望青年科學家不要過分計較個人得失,而是要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不斷努力!”

這是袁老的人生信條,同時也是他一生矢志不渝堅定的目標。

被稱為火爐城市的長沙,夏季太陽毒辣,酷熱難耐。可不管多炎熱,袁隆平起床後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臉刷牙,吃早飯,而是下田。

每天的第二次問診,是大家只願躲在空調房裡的烈焰正午。第三次、第四次下田,則在晚飯前和晚飯後。

因身體原因,袁隆平不能再頻繁地奔走全國各地,但哪天不讓他看一眼田,他心裡就落空了。

“以這塊田為例,其實他站在自己家窗戶旁就能看到,可他依然堅持每天下樓去田裡。雜交水稻真得浸入了他的血液,是他的命根子,他的魂。”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楊耀鬆深情地說。

袁隆平有兩個夢想。

第一個夢想是“禾下乘涼夢”:

雜交水稻的莖杆就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長。籽粒像花生米一樣大。他和助手在田裡散步,在稻穗下乘涼。

第二個夢想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將全世界所有的稻田都種上雜交水稻,讓世界不再飢餓。

這兩個夢,是他美好理想和豐富想象力的藝術展現。

他說:“神奇的夢想誕生於平凡之中,也在平凡之中成真。”

在研究雜交水稻之初,為尋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袁隆平冒著酷暑,在茫茫稻海中,一行行,一株株,一穗穗地尋找;

文革時為搶救殘存秧苗,他奮不顧身跳進深井;

為完成實驗,他在遭遇強烈地震時,他冒著生命危險搶救種子,堅持三個月,住操場,睡草蓆。

自1968年在海南開闢了水稻研究基地後的半年時間裡,他像侯鳥一樣,往返於三亞和長沙,以空間換時間,遊走奔波,從未間斷。

“無論多優秀的人,如果太自私,對社會、對人沒有感情是不行的。”

是的,從剛開始,袁隆平開始這份工作一樣,他的熱愛源於那份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的樸素情感,那份忠貞不渝且滾燙熾熱的巨集願。

但是慢慢地,他將稻穗融入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自己畢生所求的願望,他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他將自己化作稻穗,駐守在金黃的田野上。

他永遠愛自由:

“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樂。”

他永遠愛母親:

“稻子熟了,媽媽,我來看您了!”

他永遠愛我們:

“把飯碗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

當我們想他的時候,看看碗裡的白米飯,看看金黃的稻田,就知道那個慈祥的老人仍笑眯眯地在天堂守望著我們……

(徐州市銅山區清華中學八20班吳徐昊陽)

篇十四:懷念袁隆平作文

劉晨旭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雜交水稻之父”。在那時候,中國很多人都在忍著飢餓,總是有了上頓沒下頓,經常吃不飽飯。直至遇到三年自然災害,全球近十億人在捱餓,每天有上萬的人餓死。這些淒涼的場景被年少的袁隆平看在眼裡,所以他從小就有了這個偉大的夢想——禾下乘涼。

他一生都在與水稻打交道,是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和帶頭人。他先後研究了一系列的雜交水稻,還在海南研究用海水種植水稻。他的研究成果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糧食問題,還讓世界的糧食產量大大提高,讓很多人有飯吃。得到了世界人們的敬愛。

他雖然走了,但他會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

篇十五:懷念袁隆平作文

高義焱

昨天下午,我正在寫作業。突然,媽媽大聲的喊道:“小炎,快點過來,給你看條資訊。”我快速地跑到媽媽身邊坐下來,媽媽把手機遞給我,我看到手機裡面顯示著幾個大字,“緬懷!含淚,送別袁老……”我的手在手機螢幕上滑動著,仔細,認真地看著。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袁隆平爺爺的名字,我通過網路上的資訊和圖片,認識了,瞭解了袁隆平爺爺一生都在為研究雜交水稻不斷的學習。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在這一天,我們偉大的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袁隆平爺爺的一生獲得了很多榮譽,有“雜交水稻之父”的稱呼,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共和國勳章”……,雖然有的獎項我不太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我知道這些都是了不起的,最棒的獎。

袁爺爺在多采訪中都會暢談他的兩大夢想,第一夢想:“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子粒有花生那麼大,人們坐在稻穗下乘涼”,這就是袁爺爺的“禾下乘涼夢”。第二夢想: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造福全世界。這些年,袁爺爺年齡大了,但是他仍然奔波在田間地頭,有一次他爬田埂,旁邊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擋開了:“你以為我老了啊,我躥田埂比你年輕人還快。”這是袁爺爺說的話,什麼事都親力親為。

在牛年到來之前,袁爺爺說出自己的牛年願望就是“牛氣沖天,畝產三千”就是這樣一個特別執著,特別有趣,特別可愛,特別直率,特別有能量的一位老爺爺,他讓中國糧食產量大大增加,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看過這個資訊,我吃每一頓飯都會把碗裡的每一粒米都吃掉,還要讓弟弟吃乾淨,也要讓他從國小會珍惜每一粒糧食。我們不要浪費糧食,就是對袁爺爺最大的回報,最大的敬意。

袁隆平爺爺,中國的脊樑,國人的驕傲,一路走好,我們永遠懷念您!

篇十六:懷念袁隆平作文

顏子喬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爺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袁爺爺是我國雜交水稻專家,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在研究雜交水稻的時候,幾十年如一日,遇到了很多困難,經歷了許多的失敗,但他並沒有放棄,雜交水稻的世界難題終獲解決。我們要學習袁爺爺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在袁爺爺八十歲的時候,他對很多人講過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正是為了這兩個夢,袁爺爺一直沒有停下腳步,歷經半個世紀水稻研究,成為稻田的忠實守望者。

雖然袁爺爺走了,但他留給中國一份無可替代的遺產。感謝袁爺爺為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希望每一粒米都不被浪費,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好好吃飯。

篇十七:懷念袁隆平作文

林子晨

5月22日袁隆平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說,他做過這樣兩個夢:要在超級大的水稻下乘涼,還有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吃飽飯。

國家給他好多好多或者上億萬的錢,袁隆平爺爺他什麼東西都不要,他只要全世界都能吃上米飯。因為袁隆平爺爺以前也餓過肚子,在袁隆平爺爺以前年輕的時候,他看見過許多捱餓的人。所以袁隆平爺爺以前每天在研究雜交水稻,所以今天我們才有可口的米飯。

我們要學習袁隆平爺爺的刻苦鑽研科學的精神,為人類創造幸福生活。

篇十八:懷念袁隆平作文

黃雅彤

5月22日,偉大的袁隆平爺爺永遠離開我們。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雜交水稻之父”。

他的夢想是:1、希望禾苗長得像樹一樣高,就可以在下面乘涼。2、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袁隆平爺爺經過了他的一次次實驗,一次次努力下,發明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由此造福了全世界。他被我國政府授於“全國先進科技者”,“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工作者”的光榮稱號,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我心中的英雄——袁隆平爺爺,他創造的奇蹟與價值備受全世界人民的矚目。

我們要緬懷隆平爺爺,銘記他堅持不懈的精神不浪費糧食,用實際行動,用他的精神,為全世界人民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篇十九:懷念袁隆平作文

2021年5月22日,湖南長沙傳來噩耗,袁隆平院士於13時07分猝然離世,享年91歲。

據知情人士透露,袁爺爺意識還清醒的時候就問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試驗田裡的稻子怎麼樣了;另一件事是自己是不是快不行了,大家辛苦了,不用再費力搶救了。

聽到這些,病房裡的醫生護士們都淚目了。

袁爺爺在生命最後一刻,還想著他的工作、為他人著想的偉大品質,深深感動了我。

對待工作,袁爺爺有一句時刻掛在嘴邊的名言:

“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試驗田;我如果不在試驗田,就一定在去試驗田的路上。”

袁爺爺一開始去試驗田,都是自己騎著車去。當時他的身體還比較硬朗,可即使是再強健的體魄,經過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苦操勞,都要被累垮。更何況是一個年已七旬的瘦弱老人?

於是他便買了一輛代步車。但因為他已經超過了考駕照的年齡,無奈之際,交警隊隊長為他送來了一本榮譽駕駛證,且終身免檢。不過,袁爺爺也一直恪守著交通規則,只在試驗田和家之間這段距離開車。

袁爺爺一直住在自己簡陋的小屋內。國家曾經獎勵給袁爺爺一套別墅,但被袁爺爺改造成了實驗室。

經過幾十年如一日的艱難探索實踐,袁爺爺終於培育出了海水種植耐鹽鹼水稻,一年可為國家多創造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2億人口。

袁老曾在採訪中說: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杆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只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一串串葡萄那麼飽滿,籽粒像花生那麼大,我和大家一起在稻田裡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那個夢真是太美了,夢見禾下乘涼,就是我最幸福的時候,這個夢我做過兩次呢!”

在採訪中,他一臉認真,滿含著要實現這個夢的堅定。

爺爺曾跟記者講過自己的初衷:

“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你們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饑荒不知道,我親眼見過。”

記者問:

“您是不是特別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

爺爺立刻搖頭:“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說完長出一口氣。

有一次,他上臺作報告時,這位當時已有90歲高齡的老人,全程都站著發表演講,站了半個多小時,已經累到了說不出話了,可當孩子們要過來合影時,他又立刻精神起來了。腰板挺得筆直。

在紀錄片中,助理說,袁爺爺這幾年身體非常虛弱,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走路都是顫顫巍巍的。

他還說,袁爺爺年輕時還考上過空軍,差一點就成為了國家游泳隊的隊員,甚至獨自遊過嘉陵江。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爺爺的身體逐漸差了,他漸漸老去,畢竟他身上揹負的責任太沉重了!這些使命漸漸壓彎了他老人家的腰,但他並未辜負國家和人民的眾望,他的研究成果解決了整個中國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

雖然袁爺爺科研成果輝煌,但爺爺私下可是一個老小孩兒呢!

在我們大部分人印象中,厲害的國士應該是一臉嚴肅,不苟言笑。可在一次綜藝中,爺爺在路上看到白白胖胖的鴨子,就學著嘎嘎地叫了起來,引得周圍的人都笑了。

汪涵去爺爺基地採訪時,聊到了重慶方言和美食。汪涵問爺爺愛吃什麼美食時,爺爺一口氣說:“麻婆豆腐,魚香肉絲和水煮肉片。”說的那叫一個香啊!

汪涵連忙說:“您別說了,再說我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記得有人這麼評價爺爺的吃貨人設:

“他吃甘蔗是壓榨機,吃西瓜是挖掘機,吃糖是粉碎機。”

引得人一頓大笑。

爺爺吃飯很挑剔。有次吃晚飯時,他一定要吃自己買的豌豆,堅決不吃荷蘭豆。保姆阿姨多次想矇混過關,都被他拆穿了。

爺爺愛打麻將,不過他打麻將是為了防止自己得老年痴呆。他每天都會固定地打上一小時,鍛鍊腦力。不過,雖然愛打麻將,但爺爺的技藝卻不怎麼高超,經常會輸。輸了挨罰得鑽桌子,只見他麻溜地就鑽了過去。不過有時還會耍點小脾氣。

有次記者問他:“你團隊中的精英好不好管?”

爺爺又是皺眉,又是拼命撓頭,最後回答到:

“很辛苦,會死腦細胞,麻煩得很。”

還有一件事,是人們絕對想不到的。我們心目中偉大的國士,會被以前的老師評為“愛好自由,特長散漫”吧?估計他的老師也不會想到,當年那個自由散漫的小男孩兒,會成為現在世界大名鼎鼎的雜交水稻之父。

袁爺爺很會說英文。當他得知第三代雜交水稻畝產為911。7公斤時,激動地說:

“我Excited!Morethanexcited!”

在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袁爺爺也大秀了一次他的英文,一開口就把大家驚呆了。

日本有一種很好吃的米叫“月光”,在北京超市賣得很貴,爺爺不服氣,趁日本稻米專家來,請人家吃自己種的超級稻。吃完對方連誇可以跟月光相媲美,這時他整個人才變得得意起來。

袁爺爺身體不錯的時候,特別喜歡打排球。和整個研究中心的人一起,晚上8:30準時開賽,輸了的人要做俯臥撐。郎平教練曾經還與袁隆平爺爺約定要切磋切磋排球呢!

大家公認最難學的樂器之一小提琴,袁爺爺每天都抽空練習,拉得有模有樣。在2008年,他用小提琴拉了一曲《我的祖國》,視訊還被傳播到了網上呢!

這個可愛的“90後”雖然離開了我們,可他依舊永遠紮根於每個中國人的心裡。

而我們紀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

好好吃飯,不浪費一粒米!

(徐州市銅山區清華中學八19班李爽)

篇二十:懷念袁隆平作文

稻田裡的守望者

楊依娜

是您,為天下生民創造糧食;是您,為天下糧倉,傾注畢生;是您,讓我們把飯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此刻,您走了,永遠地離我們而去。我不知道該對您說些什麼,才足以表達我對您的感謝,以及對您的惋惜。

您是隆農,卻勝似神農!踏遍荒蕪的土地,只為尋找生命的支撐——糧食。您傾注畢生,只為換來天下人的飽腹!您傾注畢生,只為換來沒有饑荒的中國。您是世界糧食的屋脊,是全中國都要感謝的偉人。

您是科學家中的農民,更是農民中的科學家。您榮獲的獎項不計其數,卻沒幾張留念照片,出現在大眾視野的都是您弓著身子在稻田裡工作的照片。您曾說過:“我如果不在家裡,就一定在實驗田。如果不在實驗田,就一定在去實驗田的路上。”您一生淡泊名利,不求富貴,只求天下生民再無饑荒。

您的恩情,我永生難忘,中國人民永生難忘!您的恩情,比山高,比海闊,比天大!直到您走了,我們才發現:我們,還欠您一個鞠躬。

您,走了,走進了全國人民的心中;您,走了,走到了沒有饑荒的天堂。袁老,您放心,我們一定好好吃飯,不浪費糧食,世世代代銘記您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