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國一

篇一: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國一

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國一

周程龍

走過午後的小路,幾縷陽光從樹葉間照射在小路上,染出一個個金黃斑點,微風拂面,不知何處的清香飄入鼻中。望著路傍一棵棵筆直的樹木,讓我回想起兒時院中的那棵楊樹,那身影是我永遠不變的情思。

兒時,當春風拂過家鄉的山嶺田地,小河從冬天的沉寂中甦醒時,冬日寂靜的小鎮的也煥發出生機,父親從山嶺中挖回一棵楊樹苗,帶回便細細教導我如何種下。

父親將院中的雜物清理完畢,便從屋內拿出了種樹的工具,在院角仔細挑選了一塊平地,便將鐵鍬奮力插進泥土,用腳一踏,雙手用力一翻,泥土便輕快地飛落到一旁,不一會兒就挖好一個小洞,父親小心翼翼地蹲在洞旁,用雙手仔細地將洞底的泥土抹平,便讓我把樹苗放入洞中。隨後父親便用鐵鍬將土回填洞中,把樹苗根部埋在土裡並澆了小半壺水。看著翠綠的樹苗隨風擺動,我的心也隨著沉浸在種樹的喜悅之中。

夏天的傍晚,母親將飯桌放在院中,飯菜的香味在院中散開,我看到院中的小樹苗已經漸漸長高,幾片嫩綠的葉子已經從樹梢抽出。望著漸漸成長的楊樹,我興奮地跟母親說:“媽媽,楊樹它長大了!”母親笑著撫摸著我的頭說:“是呀,你也要像那棵小樹一樣努力成長!”

不知過了幾個春冬,院中的楊樹漸漸長得比我還高出許多,陪伴我走過了國小生活,也給我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我漸漸長大,院中的那棵楊樹也漸漸失去了我的關注。

在一次考試失利後,我氣憤的將自己關在家中,我始終不明為什麼我會沒考好?隨後,父親將我帶到院中,讓我靜下心來仔細看看那棵楊樹,此時我才發現那棵楊樹已經長出了寬厚的樹葉,一條筆直的樹杆傲立風中,我忽然想起兒時母親對我的叮囑:你要像白楊樹一般努力成長!父親看著楊樹對我說:“有人說地面上的樹有多高,地下的根就有多深,從我們種下這棵楊樹那天我就想讓你明白,做人就要如同這楊樹一般,要腳踏實地努力成長,只要你刻苦學習,努力進取便一定可以成功的!”父親的話醍醐灌頂般震撼我的心靈。

如今,多年過去,我到了新的城市讀書學習,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會想起那棵深深紮根於土壤,筆直傲立於風中的楊樹,那腳踏實地,堅韌不拔的身影永遠激勵著我向前,成為我永遠不變的情思!

篇二: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國一

吳詩琦

於柳綠花紅,彳亍淡淡彎月,赴夢中煙,拾掇弱水三千。

記得隆冬初至,在炊煙裊裊的暖暖香氣中,一條小小的油柏路穿梭在低矮的農舍之間。

幾家小童奪門而出,在背後大人的叫喚下蹦跳著行遠。我在外婆的家中,看外公婆在點點燭光中忙裡忙外而笑容滿面,聞那些戲子們紛至沓來。

我悄悄地去後院看著那些戲子們。過不了多久,在晚飯正式開始的時候他們便會登上廟前的舞臺,在眾人之上開始他們的拿手錶演,正是老人小孩、男男女女們百聽不厭的閩南歌仔戲。

廟門口,早已有人拿好小椅子,在前院早早定下位置,準備好了觀眾席的座位。

今天,是外婆的生日,是我們一家回來給外婆祝壽的日子,但今天,同樣是所有鄉人們的生日,因為今天,是隆冬將至。

鄉人們會在這一天找來許許多多的美食,各式各樣的禮物去獻給那些唱戲子們,那些初齔的家童們,也同樣去獻給自己,獻給過去一年的豐收,去祝福來年的風調雨順。

鄉人們燒香拜佛,在偏廟放鞭炮,孩子們點著煙花,在各種聲色中,歌仔戲的帷幕悄悄拉開。

外婆總是能坐在前院的廟門前,總能給我留下一席座位。鄉人們源源不斷的來著,慢慢擠滿整個會場。小孩們總穿著大紅大紫的衣服,在舞臺下如一個個福娃,亮麗光鮮。

在外婆的擁摟下,在歌仔戲的溫暖唱腔中,在鄉人們鄰席而坐,互相你一言我一語的閩南語談論中,在孩童們的小小煙花火光裡,在一張張洋溢著甜蜜的笑容中,我嗅到了一股濃濃的家鄉的味道。

這樣的場面陪伴著我走過了14年,這樣的歡聲笑語見證了14年,這樣的歌仔戲聆聽了14年,這是我的自豪,我的驕傲。

在戲子們演繹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中,表達出一個個的,有如大義滅親的正直與苦楚,江邊拾嬰的質樸與困苦,捨身報國的大家顧局與小家奉獻,等的動人情感下,我慢慢的成長。

它潛移默化影響著我,成為了一種我深深切切所眷戀的情思。

外婆的生日給了我親人的味道,鄉人們的生日給了我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的嚮往,歌仔戲在年復一年中造就鄉人們的熱情與笑容、質樸與善良,正是這種永不褪色的傳統文化的濃濃味道。

於落雪的季節,那巨型的生日會和熱熱鬧鬧的家鄉的歌仔戲,是我永遠不變的情思。

篇三: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國一

劉何晨

巷子裡,幾個孩童正嬉戲打鬧互相追趕,拿著只竹蜻蜓跑得滿頭大汗,幾位婦女拎著菜籃子步履匆匆,別討論晚上煮點什麼邊往家裡趕。這番情景是如此熟悉與難忘,鼻息間似乎又多些糖香,勾起了從前獨特的糖味情絲……

幼時,與小夥伴們在巷中打鬧,不經意望見一位買糖畫的老人——頭髮花白,鬍鬚在風中顯得輕盈無比;手上與臉上佈滿了時間的痕跡,身板卻透露著說不出的板正與威嚴。一看有些怔愣,不覺間糖香鑽入鼻間,回過神來,向老爺爺跑去。走到小車旁,糖香充斥著身邊的空氣,被竹籤插著的一支支糖畫在陽光下晶瑩剔透。一隻糖龍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彷彿鍍上了金邊。它有靈動的姿態與透明的身軀,栩栩如生。抓起竹籤的我再也不願放下,留下兩個小銅板,趕忙回家去。

自那以後,糖畫便成為了童年裡不可割捨的一部分。

冬日,寒冷的風似是要將所有溫度帶走般凜冽;枝椏上的最後幾抹綠色也被離去的溫暖帶走,天空中時不時掠過的鳥兒也像是不願在這番寒冷中暴露太久,撲撲翅膀,加緊了回巢的速度,空氣中膨脹著寒冷與乾燥。

走到熟悉的巷子口,老爺爺正準備收拾器具離開,沒找到熟悉的小龍,緊了緊棉襖向他走去。只見老爺爺取出一大塊糖在鐵瓢上融化,待其成為純色、粘稠、透亮的糖漿後,拿出一塊冰鎮過的大理石板,在板上抹上一層薄薄的油,再把瓢高高舉起,一條金黃的絲線便從瓢口滴落在岩石板上。那隻蒼老卻勁道的手時而提高,時而輕壓,糖汁有時旋轉有時散開,還有些被壓成薄如蟬翼的糖片;老爺爺又取出一塊小鐵片仔細颳著龍鱗,偏偏龍鱗細緻入微。最後,他用兩滴渾圓飽滿的糖漿完成了龍頭。禁不住糖香誘惑,輕輕將糖放上舌尖,入口即化,令人心情莞爾,無比溫暖。

那個冬天過後,再也沒講過老爺爺。鄰居阿姨說老爺爺是北方人,來南方尋點謀生之道,現在家裡興旺起來,自然不再四處奔波勞累,抓緊回家與家人團聚了。那時的我並不多失落,失去的似乎只是一隻小糖龍。

在這個傍晚,彳亍於青巷中,腦中忽的想起爺爺的一番話:“現在社會是越來越發達了喲,大家也就只把糖畫當糖吃,可是隻有我們這些個做糖畫的才知道,老一輩把這門技藝傳下來是好生的不容易……”老爺爺說話時帶著濃厚的京腔味兒,那時只顧為出爐的糖漿,沒注意到老爺爺字裡行間濃濃的失望與寂寥。

思緒飄回,鼻尖殘留的糖香卻轉眼間被汽油味沖淡。幾年過去了,物是人非,巷子裡的情景大不同從前,始終不變的是巷子深處無盡的情思。

時光荏苒,情思荏苒。

——後記

篇四: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國一

張文琳

農曆五月粽飄香,三街六巷中又傳來一聲聲吆喝,回眸,早已藏於人山人海之中。

相傳,戰國時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採納,反而被削職趕出宮中。於是他便鬱結難舒,提筆絕唱“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鬱結紆軫兮,離慜而長鞠。撫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縱身躍下了汨羅江。人們為了紀念他,在每年五月初五便會划龍舟,制粽。久久地也就成了一種不變的習俗。

今年的端午比往年來得晚了些,但端午的氛圍絲毫沒有因時間而姍姍來遲,反之,比往常還要熱鬧。人們的臉上都充滿了仲夏似火的笑顏。

五月的氣息。

值五月。粽香遠溢,大街小巷,鄰里之間,處處融著滿滿的氣息,是糯香呀!是人們心中無法忘懷,永不改變的味道,永不改變的情思啊!

爺爺奶奶在端午的早晨便早早地起床,準備製作粽子了。這做粽子啊,可講究,一番波折才有指尖,粽葉之間那斑斕。一樣工序都不能漏:擇葉,選米,制陷,包捆。哪一樣不是閩地老一輩人們歷經歲月,滿含紅塵的老手藝了。先是擇葉,奶奶常說用蘆葦葉子包的粽子才是最香的。所以每年我家都用蘆葦葉子來包粽子,先要把葉子在水中煮一煮,洗淨,撈出晾晒備好,空氣中氤氳著些許蘆葦的清氣。

最重要的便是制陷了,選取了飽滿的大米,加入糯米混合,這樣的粽子吃起來黏,而不膩,沁人心脾的便是那糯香。再將一大塊肥瘦相間的紅肉鑲嵌其中,加入板栗,香菇,芋頭塊等,捲成一個圓錐體,用線一捆,便製成了一個綠衣的小人兒!這正是我,是閩地人民最愛的肉粽啊。

趁陽光正好,綠樹如茵,河邊健壯的男兒們,手持船槳,舵在龍舟中喊著“一二,一二,一二。”岸上的女人們則帶著孩子在陽光下攜手助威,歡慶,吶喊。

河水,倒映著綠樹樓臺,映著人們拼搏的樣子,在水中也熔鑄了拼搏的人,那些前往卓越的路上的人傾注的無數汗水,那些奮鬥的身影一束束陽光下,一片片葉茵之間,在人們的一縷縷情思中泛起波瀾……

仲夏的傍晚,彩霞追雲;夜晚,星河流轉。一家人攜手慢行,行於樹前林蔭下,度過生命中無限的精彩時光。這端午的氣,味兒,是無數閩地勞動人民的汗水,是人民心中永不變的情思。

端午,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這粽香,情思,必將在我心中,在每個中國人心中,在歷史長河中,永恆!

篇五: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國一

孫歡琳

月華如水,清新透亮。淺黃的月亮送走了落日,出現在天際。月光緩緩的,慢慢的照進屋裡,停留在窗下的書桌上,停在桌上的那一張有些皺的照片上,那是我永不變的情思。

思緒飄回六歲時的那個夏天。老家的夏天十分炎熱,炎熱中卻有它專屬的清涼,讓人清爽。

每當這時,蟬鳥同鳴,一棵棵樹木都向著太陽,為人們灑下一片陰涼。住在老家平房的我們,搬出桌子、椅子、拿出扇子在樹下乘涼,從地中摘下幾個熟透了的西瓜,用繩兒繫住,一個接一個地放進井中,待其冰涼,再一個又一個的拉起來。

拿來一把菜刀,對準瓜的中間一刀下去,“咔嚓”一聲就裂成了兩半,用菜刀把瓜切成小塊兒,拿起一塊兒還沒送進嘴裡,鼻間就聞到了那清新爽人、有點兒冰涼的西瓜的甜香。

於是,將瓜送進嘴裡,入口是冰涼的感覺,不一會兒就有了西瓜的甜味兒,嚼著,卻又覺得奇怪,這西瓜中怎麼吃出了蔥蒜的味兒?看著不遠處砧板旁的蔥蒜,微微一笑……

把瓜皮收集到一起,一股腦地全進雞舍裡,一隻只雞就像衝鋒的英雄一樣,爭先恐後的向瓜皮堆跑來,這一口那兒一口,有的就直接吃了起來。更有的將一塊兒瓜皮,連拖帶拽的拖到一邊角落裡,獨個兒享受去了。雞多瓜皮少,總有搶不到的幾隻雞在原地十分懊惱,每當這時,全家人就會笑起來,小孩兒更是這樣,有的笑得甚至仰了過去……

從老家來到廈門,到處是高樓聳立。夏天依舊每年都來,不過似乎已經沒了從前的味道,再也找不到家鄉的影子了。相對於城市的繁華,我卻更愛鄉下的清閒,更愛那在記憶裡漸存漸深的家鄉的味道。

夕陽灑下一地的紅豔,照進千門萬戶的房間。我坐在樓上的房間裡,迎著夕陽看著日落,回味著那有著蔥蒜味的西瓜,那鬧哄哄的雞舍的鄉下……

這,便是我深刻在心的永遠不變的情思。

篇六: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國一

林詩涵

日出到日落,在車水馬龍中,總有一種情思,冬去春來,時光飛逝,身旁的事物舊去新來,但那抹情思,永不消散。

清晨,天剛剛亮起,睜開眼睛,推開窗,家鄉的氣息迎面而來,炸米果的香氣,蘆柑的清甜,悄悄的鑽入鼻腔,令人陶醉。

踏上這小城鎮的街道,熟悉的聲音傳入耳畔,賣菜大娘的吆喝,彈珠子的稚童天真無邪的笑聲,婦女與賣水果的阿伯又在討價。這何嘗不是最好聽的聲音。

在這個依山傍水的小鎮,我的父輩們已生活了多年,從一間間小茅屋,到現在的小洋房,一次次的改變,都沒有讓我改變,對這座小鎮特有的情思。

走到小溪旁,聽流水淌過,走到山間,去感受山風拂過臉頰的瞬間,登上山頂,看那山腳下一座座小樓房,望那條清澈的小溪,不由的想到“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妙景色。這不,美麗的景色就在我的眼前。

回到家中,奶奶正在喂著雞鴨,爺爺看著報紙,一片歲月靜好。我放輕腳步,回到房間,坐在窗邊,看下面人來人往,心中不由的感慨萬千。看啊!這個小鎮哪還有當年車水馬龍的繁華,街上的路人,不是像妹妹一樣的稚童,就是像爺爺奶奶一樣的老者,那這個鎮上的青年呢?不是去外地工作,就是到更大的城鎮去學習拼搏。

那他們不會想這個美麗的小鎮嗎?不會想回來嗎?

不由的想到過年時看到的那一幕,一個叔叔要帶自己的妻兒回到自己奮鬥的城市了,他年邁的母親將自己已準備了一年的好吃食物一股腦的放入他的汽車後備箱中,叔叔讓母親回去休息,但他的母親搖了搖頭,說:“你把這些東西帶上,這樣的話,你就算身在遠方,也能像媽親手給你做的飯一樣,不能忘了家,更不能忘了本啊!”

但想想,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喧鬧的城市中,我們可曾忘了本,忘了家?但我認為不會,因為家鄉已經深深融入了我們的血液,就算身處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中,吃一口奶奶種的白菜,品一口爺爺送的茶葉,又怎不是一次次的勾引起我思鄉的情緒呢?

小鎮的水,小鎮的風,小鎮的一草一木,以如同思鄉情一般,成了我永不磨滅的情思。

篇七: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國一

劉昊洋

窗外的黃花在濛濛細雨中搖曳,晶瑩的雨珠不斷在花葉上停留、滑落。幾隻靈巧的小黃鶯從遠處飛來,站在樹枝上,唱響了雨聲伴奏中的第一首歌。隨即,和歌聲一同消失在無邊的細雨中。

自古以來,雨寄託著無數文人墨客的情思。既有“共話巴山夜雨”的美好期盼,又有“屋中無干處,雨腳未斷絕”的悲涼感慨。屋外雨聲淅瀝,屋內安坐靜享其樂,何嘗又不是人生中的一種樂事?

那是一個朦朧的雨夜,我抖了抖手中的雨傘,抱著畫板走上樓去。昏黃的燈光和吱呀作響的窗戶無不顯示著屋子的古老。我一步一步踏上樓梯,欣賞著學生們優秀的作品,心中不斷滋生出一種強烈的嚮往,嘴上卻是發出了一聲輕微的嘆息。

邁入教室,昏黃的燈光依舊,幾張寫生的桌子是放著幾件靜物,桌子旁邊圍坐著一圈學生,臉上透露著專心致志與寧靜。我隨意拉了把椅子坐下,從畫板裡抽出一張紙,拉開筆袋,心不在焉的埋頭作畫。沒過多久,老師走進來視察,我依舊低著頭,自顧自地畫著。突然,一隻大手搭在我的肩頭,我一回頭,老師已經走到了窗邊,向我招手,示意我過去。我輕輕地把畫板和椅子搬到窗邊,唯恐打擾了其他的學生。老師看了看我的畫,“是不是喜歡畫靜物?”我點了點頭。“那就坐在這兒,把窗外的景物畫下來,你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加油,你可以的。”

像是充滿了能量一樣,我立刻抽出紙,夾在原來的畫作上,望向窗外。

雨中的小街上,路面上映著高樓、路燈的倒影。路燈下有一群孩子,在雨中蹦跳,嬉戲著。我竟聯想到兒時坐在窗邊看樓下孩子在鳳凰樹下戲耍時的嚮往。於是,我提起筆,想把窗外這別樣的風景記錄下來。

其他學生們陸續離開了,教室裡只剩下了沒有發覺時間流逝的我和靜坐著的老師。“啪嗒“,我放下筆,長出了一口氣,轉頭望向空蕩蕩的教室,又看見坐在我身後的老師。“我看看”,老師說。我把畫從畫板上取下,輕輕送到老師的手中。他寬大的眼鏡裡彷彿有了些許亮光。“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見面了,可以把它當作送我的禮物嗎?”點了點頭,才猛然驚覺,這竟是我的最後一節課!“加油,孩子!”和老師到了謝,便出了門。

走出這間老屋,再抬頭,從視窗,在昏黃的燈光下,我又看見了我的老師!一身樸素的衣裝,顫顫巍巍地在牆上掛著我的那幅畫。看著這一幕,我的眼前模糊了……

那坐落在城市一隅的老屋,那昏黃燈光下的老師,我們不知何時才能相見了!留下紀念的,也只有一幅雨中的畫了。

那個雨夜,那座雨中的小屋,那句“加油”,已然成了我永遠不變的情思。

篇八: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國一

詹智弘

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照在了無垠的大地上。冬至的傍晚,慵懶的陽光卻帶著一絲寒意……

我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慢慢的黑了。夕陽被黑夜吞噬,銀白的月光籠罩著大地,來自五緣灣的海風令我一陣冷顫。

家門口的廊道,不是很長,卻始終亮著一盞燈。我和媽媽提過多次,這樣很浪費電,她依舊是忘記了。她在廚房忙碌著,我便回房去寫作業了。桌子上依舊是那不變的麵包和溫牛奶。為什麼牛奶總是溫的?不會涼掉嗎?這個問題在我的心中困惑了很多年了,不論我何時回來,牛奶總是溫的,也不燙嘴。作業寫完後,媽媽叫我去吃飯。客廳的窗戶敞開著,經過時,又是一陣冰涼。我眉頭皺起,快速走過。

吃著飯,弟弟要開風扇將飯吹涼,我並無在意。不一會,弟弟將風扇轉向我,說幫我也吹吹。我突然意識到事情不對勁——我只穿了件短袖校服。我急忙將風扇關掉,心中卻仍有餘悸。

吃過飯,我洗了澡就睡了。溫暖的被子融化了我的內心,我很快就入睡了……

半夜,客廳的一個響動將我驚醒。朦朧的看見了客廳似乎還亮著燈。我悄悄的走過,看見一個矮小的背影正坐在沙發上,雙手正在搗鼓著什麼。在燈光的照耀下,她原本的青絲變成了閃著白光的銀髮,是那麼的蒼老。我沒說話,轉頭瞥見門外的燈已經滅了,她不是忘記了嗎?燈怎麼滅了?估計是亮著太久燒壞了吧。

我靜靜地看著,心想:她應該是在整理東西吧。便回房間睡了。看向窗外,夜,黑的那麼純粹。

清晨,我在喧囂的車市中醒來。看見床頭櫃上多了件嶄新的毛衣,上面還有些說不出的圖案。難道……她是在為我織衣服?我走到廚房,看見她的雙眼佈滿了血絲,手上也多了幾處針眼。她竟然細心地發現了我的“祕密”,熬夜織了這件衣服。我的眼眶紅了,隨之而來的是擋不住的淚水……她問我,你怎麼哭了?我抱著她,沒有說話,時間彷彿在這一刻停住了。

傍晚,依舊是那刺骨的寒風,但是此刻我卻無比的溫暖,不止身體,更是心中!回到家,那盞燈依舊亮著。我似乎明白了——她並不是忘記,而是為了讓我看清前方的路……

時光荏苒,毛衣早已穿不下了,但是它,還有那盞燈,卻成了我心中永遠的情思……

篇九: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國一

林楚涵

在黑夜裡,入目是漫天的繁星以及掛在星空的明月。人的情感好似月的形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或許,有一刻,觸景生情,在月光的照耀下,淚,無意之間落下,聯想起悲歡離合的畫面。

“小時不時月,呼作白玉盤”的童真可愛。在夏夜中,幼童問著老人指著明月問,那是什麼?而老人微微一笑,笑而不語,拿著扇子乘涼,說:你以後便會知道的,這一切,明月皆知。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郞西。”此情,從何寄託,對故人思念以及同情之情,又該何處述說,又有何人會在乎,會有憂呢?不如將這思念寄託與明月吧,請求明月啊,替我傳遞這份情感吧!這一切明月皆知。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佳節,何能不賞月,吃月餅呢?可是,一人賞月、吃餅又有何歡趣呢?獨自賞月,可能遊子不想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孤寂愁苦之情,徒增無奈罷了,將月亮寄託吧,願世間不再遊子思鄉,不再唯我空餘兩鬢風吧,這一切,明月皆知。

傲雪凌霜中,明月清風中,好友間相互玩鬧,以正道而行,作為一名坦蕩的人走下去,明月會見證一切,“是非在己,譭譽由人,得失不論”的人生哲理,正直地走下去,在月光的照耀,讓背影更加堅定吧!這一切,明月皆知。

細柳拂過河面,笛聲傳來,又何人在吹笛,無意之間、冥冥之中,似曾相識歸來,故園一切安好,故人安然無恙。遊子回鄉,親人團聚;指天問月的幼童,現如今已明白月光的溫柔;好友重聚舞劍飲酒,醉明月……這一切,似乎很美,又好似月一般看得見,摸不著,捉摸不透;又好像鯨落,一鯨落而萬物生,給予大海最後一個擁抱的溫柔。這一切,明月所願。

情思之間,是不變的童真、是不變的友誼、是不變的親情,更是不變的思念,也是不變的文化。

今日,明月淡妝,朦朧又不失溫柔;午夜,明月濃妝,莊雅又不失妖豔。我與明月皆醉,月似那親情、友誼、思念、童真以及文化。更是那永遠不變的情思。

……

回過神,月光射進了房間裡,流進大海里,在淚光中晶瑩,她是我永遠不變的情思,無論是古人心裡,還是今人眼中,明月是我們的情思,是中國人永遠不變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