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通用10篇)作文

篇一: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通用10篇)作文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曆史,現存最早可識的成熟漢字系統是商代的甲骨文。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

在付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開展了一次關於漢字的研究。

活動一:關於“楊”姓的歷史和現狀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楊,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楊。“楊”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楊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楊”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著這些問題,我對“楊”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

2、百度搜索。

3、詢問身邊的人。

三、資料整理

四、研究結論

1、楊姓是中華姓氏之一,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隋朝、南吳的國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2、歷史上“楊”姓名人輩出。有東漢時期名臣楊震、隋文帝楊堅、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楊玉環、南宋著名文學家楊萬里。

3、楊姓是中國人口第6大姓,佔全國人口的3。08%。其中,四川楊姓人口約有380萬,是楊姓第一大省。

活動二:漢字字型的演變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這七種字型稱為“漢字七體”。

活動三:自己製作印章

漢字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

我愛漢字,愛這個擁有魅力的文字語言!

篇二: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的姓氏有很多,我姓“餘”今天我們來探究餘氏的歷史和來源吧。

二、研究方法

上網查資料

問家長

其它方法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1、余姓,是中國百家姓中的大姓氏之一,主要起源於姬姓,東周春秋時期秦國上卿由余之後。據2010年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余姓人口約為630萬,約佔中國人口總數的0。42%

2、著名人物

餘靖,北宋大臣,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和“四諫”。

余光中,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在福建泉州,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他的成就有很多,在1959年獲得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2000年,詩集《高樓時海》在《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鄉愁》就是餘爺爺寫的。

四、調查結論

通過對這次的調查,我的結論是:

“餘”姓是中國的大姓之一,但是姓餘的人數並不是很多。

“餘”姓主要起源於姬姓,歷史上餘氏的名人有很多。

篇三: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一、問題的提出

班上就我一個姓孫的,我感到很奇怪,難道孫姓就這麼稀少嗎?於是我做了個調查。

二、研究方法

1、通過網路、書籍等方式瞭解孫姓的來源以及孫姓歷史名人。2。瞭解孫姓的人口數量。

三、調查情況

孫姓的來源孫姓主要由五大來源組成:姬姓、羋姓、媯姓、子姓和外姓的改姓。據史書記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孫姓歷史名人孫陽、孫武、孫臏、孫權、孫書、孫炎、孫中山……孫姓人口數量據統計,當代孫姓的人口已達1800多萬。

四、結論

1、中國孫姓歷史悠久。據資料顯示,孫姓有八個淵源:春秋初期的姬姓、羋姓,媯姓。殷商末期,比干子孫因避亂而改為孫姓。因帝王賜姓而改氏,荀子後裔為避漢宣帝名諱改為孫氏。夏侯嬰之後因故改姓為孫。外族的改姓。從以上資料中,我認為這些可能是使孫姓成為中國第12大姓的主要原因。現在姓孫的人有一部分在血緣上很可能是陳、荀、夏、侯等姓的後代。

2、孫姓歷史名人多不勝舉。春秋中期孫陽伯樂,著名軍事理論家孫臏,東吳太祖大皇帝孫權,魏國名將孫良,唐代有名醫孫思邈,書法家孫過庭、畫家孫立,近代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這些都是孫姓中引以為榮的人物。

3、孫姓是中國第12大姓,據統計,當代孫姓人口已達1800多萬。

篇四: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一、問題的提出: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王,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王,王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王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形式問題?我對王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我們的研究方法:

查閱書籍和報刊

查詢網路資料

詢問身邊的人

王,是中國千百年來的一個大型姓,即使現在也依然。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分佈在全國各地,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65%。北京4月24日電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對全國戶籍人口的一項統計分析顯示:王姓是我國第一大姓,有9288。1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25%~怎麼樣,是個大姓吧

歷史發展

起源源流

主要源流

1、源出姬姓。周靈王之子太子晉,

始祖姬晉

始祖姬晉

稱王子晉,因直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為“王家”,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先秦時期,這支王姓一直活躍於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為避戰亂分別遷徙至山東琅琊、山西太原,最終發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兩大王姓望族。

姬姓王有三個分支

源出東周畢公之後。周武王之弟畢公高封於畢國,春秋時其裔孫畢萬任晉國司徒,受封於魏,戰國時魏、韓、趙三家瓜分晉國。秦滅魏後,後裔魏無忌之孫魏卑子逃入山東泰山,漢初,魏卑子奉詔做官,被封於蘭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後,故稱其族為“王家”,從此以王為姓。

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後。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後,由其孫姬赤繼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奪了王位,史稱周桓王。姬赤出奔晉國,子孫以其曾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臨猗一帶,史稱河東猗氏王姓。

源出週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後。桓公揭封於王城,古城在今洛陽王城公園。其封地雖小但處於東周王城的西部,史稱其為西周桓公。國亡之後,子孫遷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後來稱為王城王氏。

王姓自古就是大姓,名人不少:

王昭君:(公元前——世紀中葉),名嬙,字昭君,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維:(公元701——761年),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外號“詩佛”。

王昌齡:(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漢族。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王莽:漢朝篡位者

四、研究結論概括

1、據說王姓是由周朝沒落王族的後代,因祖先是王族,故而姓王,就此流傳下來。

2、王姓依然是我國現代人口最多的姓氏。

3、歷史上王姓名人輩出:有千古美女王昭君,有詩人王維……

篇五: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肖,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肖。“肖”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肖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肖”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著這些問題,我對“肖”姓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來源:肖姓自古有之,與蕭姓並存!中國大陸在20世紀70年代推行二簡字之後,“蕭”整個字的所有義項都被合併到“肖”(不僅姓氏)。於是所有的蕭姓被寫為肖姓(如同一簡之後劉姓全部被寫為劉姓),可後來正式廢除二簡字之後由於戶籍管理部門的相關規章,更改姓氏十分困難,所以肖姓很少有人改回蕭姓。

歷史名人:歷史上確曾經寥若晨星地冒出過“肖”姓,但非常罕見。明代凌迪知的《萬姓統譜》卷103:“肖:漢,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俱陳留人,見《印藪》)。明,肖靖,襄城人,宣德中解元。”

現狀中國肖姓氏具目前權威統計:肖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將肖姓附屬於蕭姓統計(共708萬人口)。

四、實驗結論

1、肖姓完全不見於香港臺灣或海外華人地區。這可以間接證明如今中國大陸絕大多數肖姓實際上是由於二簡字簡化的“蕭”姓。

篇六: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一、問題的提出

在班裡只有我一個姓花的同學,在年級裡也只有我一個姓花的,在整個學校裡我的姓也是獨一無二。於是我對花姓的歷史和現狀我很好奇,所以我做了一次認真的調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網搜尋,瞭解花姓的歷史。

2、閱讀書籍,蒐集花姓的名人故事。

3、請教家人。

三、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1、上網:花姓的來源。

中國最新300大姓排名(2008)(資料來自公安部身份證資料庫)花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百八十五位的姓氏人口約18萬人,雖說族人比較多,可還是比較“稀有”。“唐朝以前,有華姓人以其與花字通用,自改為花姓。浮生縈雲,除《述異記》載有南北朝時有女英雄花木蘭外,正史上發現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如唐代有倉部員外郎花季睦。見《通志》二九《氏族》五《平聲》,還有唐代大將軍花敬定等。又,金代範用吉改花姓,其後代子孫亦稱花氏。

2、書籍報刊:歷史上的花姓人物。

花木蘭:改易男裝代父從軍的孝女。西漢初毫(今河南商丘東南)人。改易男裝代父從軍的孝女。古樂府有木蘭詩詠其事。

花驚定:一作花敬定,唐代將領。驍勇過人,肅宗上元初段子璋反於蜀,時崔光運為成都尹,驚定為牙將,討平之。既誅子璋,驚定將士大掠東蜀,肅宗罷光遠職。

花雲:鳳陽府懷遠(今屬安徽)人,明初將領。貌偉而黑,驍勇絕倫。從朱元璋於臨濠,將兵略地,屢建奇功,累擢行樞密院判,守太平。陳友諒來攻,城陷被執,不屈死。吳元年追封東丘郡侯。

花茂:廬州巢縣(今屬安徽)人,明初將領。從朱元璋定江左,滅陳友諒,平山西、陝西,積功授武昌衛副千戶。徵西蜀,進神策衛指揮僉事,調廣州左衛,累進至都指揮使。

花連布:滿洲鑲黃旗人,清代將領。充健銳營前鋒,歷官火器營鳥槍護軍參領、武昌守營參將、貴州安籠鎮總兵。乾隆六十年,從福康安鎮壓苗民軍,升貴州提督。次年,以深入窮追,中石墜澗死。

3、請教爸爸:我的姓氏。

因為在爸爸家族裡的人大部分都姓花,很少有其它姓氏,所以爸爸也隨那裡的習慣姓花,我也要姓花。

四、研究結論

1、花姓的歷史比較悠長,正史上發現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因為出自華氏,亦由音變而成。所以花姓和華姓這時也漸漸有了區別。

2、在歷史長河中,花姓人士人才輩出。有唐代倉部員外郎花季睦;唐代大將軍花敬定滿洲鑲黃旗人,清代將領花連布;花茂子,明代將領花英;一作敬定,唐代將領花驚定;著名明朝初期將領花雲……我為花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花姓產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北朝始有花字,可見花姓始產生不會太早。

4、花姓在宋人編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五十五位,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宋時花姓已為華夏之著姓之一。

5、花姓名人多驍勇之將,是故後世一些傳奇演義中多杜撰花姓將領,除女將花木蘭外,還有《水滸傳》中的小李廣花榮,以及一些戲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將。

篇七: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一、問題提出。

“汪”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汪的名人有哪些?我國姓汪的大約有多少人?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或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在網上查詢資料。

三、資料整理。

來源:傳說唐朝時期西突厥汪古部,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汪古部,為唐朝時期西域沙陀突厥的一個部落,在唐朝滅西突厥後,該部大部分歸附唐王朝,以部名文化上漢化改姓氏,稱汪氏。女真人進入中原地區後,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開始將女真語姓改為漢字姓,這其中就有將古裡申氏、汪古氏等改為漢”族汪姓的。

歷史名人:汪文和,字國輔,一字君睦,東漢歙縣人。建安中,以龍驤將軍為會稽令,遷始新令,開渠引水,為民景仰。後避地新安,子孫遂為新安望族;汪藻,北宋末、南宋初文學家。早年期間曾向徐俯、韓駒學詩,入太學。其一生在詩詞方面主要擅長寫四六文,詩作發揚杜甫現實主義精神,有近似蘇軾之風。主要作品有《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浮溪集》等。

現狀:據統計,中國大概有大約430萬人姓汪,汪姓分佈較為廣泛,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8%,在中國一百個大姓中排第五十七位。尤以安徽為最多,約佔全國漢族汪姓人口的44%。

四、研究結論。

1、歷史上,汪姓名人輩出。有,中國生物統計學創始人汪厥明,水利科學家汪胡楨,詩仙李白的好友汪倫……

2、我國姓汪的人數在百家姓中排名58。

篇八: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關於章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你姓什麼,我姓“章”,哦,弓長“張”,“我們500年前是一家。”不不不,我是立早“章”,於是我們調查了一下。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章姓的來源和名人故事。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章姓人口和分佈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資訊渠道涉及的方面具體的內容

書籍,報刊章姓的來源黃帝軒轅氏,據民間相傳,他總共有25個兒子,其中12個以德為姓,以後不計其數的不同姓氏,正是從最初的這12個“基本”姓氏所分出。謝、章、薛、舒、呂、終、泉、畢、過、此等十個姓。

教科書,書籍,報刊歷史上章姓名人章韅,章邯,章平,章巖

上網章姓人口大約有150萬

外公講述章姓族譜在慈溪有幾千卷

歷史發展

起源演變

有關章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可以歸結為以下幾種:

1、源出姜姓說。

出自姜姓,據《姓氏辨證》、《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所載,章姓的孕育地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鄣城村(現屬章丘縣),商朝時為鄣國;章姓的誕生地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周成王姬誦執政時期賜封姜太公於齊地,建立齊國。鄣國被姜太公收為附庸國。後姜太公將齊國留封給嫡子,而將鄣國分封給庶子。到了姜虎時,被正式封於鄣國,鄣國被齊國滅亡。姜虎輾轉數年,遂定居於武都,於鄣字去邑為章。

2、源出任姓說。

出自任姓,為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據《元和姓纂》記載,任姓是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黃帝最小兒子與禺陽分封在任地,因此得姓。令據史籍《左傳》記載,任姓出自風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後裔。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為任姓。在任姓之後,有謝氏、章氏、薛氏、舒氏、呂氏、終氏、泉氏、畢氏、過氏、祝氏這十個著姓,都是出自任姓直系分衍的姓氏,章氏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姓氏之一。

據《元史孝友傳》所載,章卿孫,本姓劉,幼為章姓養子,遂姓章。

3、源於滿族,出自金、元、明時期女真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金史》記載,金國時期,有古老的章羅海西女真章羅部,原居今黑龍江齊齊哈爾西南七十公里處一帶地區,後其首領章羅謁蘭冬在宋寧宗趙擴嘉定九年(金國衛紹王完顏永濟至寧三年,公元1216年)為積石州刺史(古溪哥城,今青海貴德),遂率其部遷至青海地區。在其後裔子孫中,有取氏族部落名稱漢化為姓氏者,稱章氏,為女真民族較早即採用漢姓的氏族部落之一。另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章佳氏,亦稱張佳氏、張家氏、齋佳氏,以地為氏,滿語為JanggiyaHala,世居長白山俄穆和都魯(今吉林敦化)、費雅郎阿(今遼寧新賓)、馬爾墩(今遼寧新賓上夾馬爾敦村)、章佳(今遼寧新賓章京河流域)、宜漢阿拉()、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章氏、張氏、尹氏、車氏、英氏、寧氏等。

滿族章齊氏,滿語為JangciHala,漢義“氈衣”,世居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章氏。

滿族彰錦氏,亦稱張錦氏、張金氏、彰錦氏,滿語為JangginHala,漢義“將軍”,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費雅朗阿(今遼寧新賓)、穆溪(今遼寧新賓木奇鎮)、長白山、瀋陽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章氏、張氏。

5、源於土家族,出自元、明時期湘西土家族姜加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土家族,在宋、元時期有姜加氏族部落,分有姜加孔氏、姜加阿寅勒氏兩大支系,世居湘西地區。後有蒙古族人在元、明之際引為姓氏者。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農曆2月壬子,明太祖朱元璋下嚴詔禁用胡姓,土家族、蒙古族姜加孔氏、姜加阿寅勒氏族皆改為漢姓章氏。[1]

1、改為章仇姓

雍王章邯為漢所並,子孫皆姓章仇。

2、改為盧姓

隋煬帝對章仇太翼說:卿姓章仇,四嶽之胄,與盧同源。賜姓盧氏。

3、改為莊姓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莊姓,先祖章姓。於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為避朱元璋之諱,改章姓為莊姓。

遷徙分佈

公元前664年,鄣國被齊國滅亡,章姓始散居齊地,西漢初,有秦將章邯、章平兄弟,其後有豫章人章文,甘泉人章贛,匈奴單于近臣章渠,匈奴降漢者章尼,東漢時有揚州人章河,這些史實表明,秦漢之際,章姓已北入蒙古,西入陝西,南及蘇、贛。魏晉南北朝時期,姜太公的後裔,在豫章繁衍成為大族,由此形成了章姓豫章郡望,南北朝時期享譽青史的吳興章姓即由此分衍而出。此期有資料表明,河間(今屬河北省)之章姓亦發展迅速,後逐漸昌盛並形成了章姓河間郡望。隋唐之際,已有章姓人落籍梓州(治今四川省三臺),而且今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均有了章姓人家。五代十國時,已有章姓人落籍福建,如章仔鈞其先祖由福建泉州徙居浦城。兩宋時,見諸史冊之章姓更勝,可謂名家輩出。由於北方動盪,此際章姓遷徙以南方為主,如章父章俞由福建浦城徙江蘇蘇州,章岷由浦城徙居江蘇鎮江,章甫由鄱陽(今江西省鄱陽)徙居真州(今江蘇省儀徵),章琰由寧國太平徙潤州(今江蘇省鎮江),章憲由建州浦城遷蘇州。此際,由於章得象、章惇、章鑑入朝為相,更使得江南之章姓名噪一時。明初,山西章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南、湖北、陝西、河北、北京等地。明清之際,章姓分佈更廣,並有沿海之章姓遷居臺灣,以及東南亞和歐美等地。1949年,蔣介石敗居臺灣,時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章姓人隨從者甚眾。

如今,章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章姓約佔全國漢族章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章姓在古代百家姓上排名第四十位,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150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二。

《章氏家訓》

《章氏家訓》原名《太傅仔鈞公家訓》,作者章仔鈞。是中國十大最有名的家訓之一,被中紀委選中並大力宣傳。

內容

傳家兩字,曰耕與讀;

興家兩字,曰儉與勤;

安家兩字,曰讓與忍;

防家兩字,曰盜與奸;

亡家兩字,曰嫖與賭;

敗家兩字,曰暴與凶;

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忿之事;休專公共之利。吃緊在盡本求實,切要在潛消未形。

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產業不患貧而患非正;門戶不患衰而患無志;交遊不患寡而患從邪。

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神昏如醉,禮懈如痴,意縱如狂,行卑如丐。敗祖宗之成業,辱父母之家聲;鄉黨為之羞,妻妾為之泣。豈可立於世而名人類乎哉!

格言具在,朝夕誦思。

譯文

“耕”、“讀”兩字是為傳家之寶,

“儉”、“勤”兩字是為發家之道,

“讓”、“忍”兩字是為安家之本,

“盜”、“奸”兩字是為居家必防,

“嫖”、“賭”兩字是為亡家之路,

“暴”、“凶”兩字是為敗家之源。

不可存懷疑別人的心,不要聽不利團結的話,不能幹引起公憤的事,不要有貪圖公眾利益的行為。不良行為在萌生意念時就應當及早遏制,切不可發展養成惡習慣,最要緊的實事求是,萬事以誠為本。

子孫雖多而庸碌無才,是最大的不幸;家產雖富而喜於鋪張,是貧窮的根源;門庭雖鬧而調理無度,是最大的敗落;交際雖廣而結惡從邪,是最大的罪行。

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精神萎靡不振,為人的禮儀如痴人一般茫然不知,卻縱慾如狂,氣度如乞丐一樣卑鄙,敗祖宗家業,辱父母名聲,鄉鄰為之羞恥,妻妾為之哭泣,像這種人怎配列入我宗祠譜中,死後怎配葬我列祖墳地呢?

以上安家處世格言,應日夜誦讀,切記在心。

四、結論

1、姓氏的存在至少已有五千多年,從遠古時期一直到周朝,都是女子有姓,男子只能稱氏。《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

2、章姓儘管來源複雜,在發展中則以出自炎帝之後的章姓人為主體,以及以河間(今河北獻縣)、豫章(今江西南昌)等為郡望,以“望居冀贛,源自炎黃”等為堂聯。是為齊太公。鄣國被齊太公收為附庸國後,齊太公將鄣國及臨近的齊國分封給庶子。

篇九: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一、問題的提出

我是一個姓汪的小男孩。根據我的瞭解,”汪“是一個相對來說較少的姓氏,這使我覺得自己姓氏十分獨特的同事也感到了好奇:“汪”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汪的名人有哪些?於是我藉此機會,做一番調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資料

1、汪姓的由來

汪姓起姓於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東以邑為姓的汪姓,是我國早期歷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帶。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內發展成了一大望族。東漢末年,汪文和遷居新安(今安徽歙縣),發展成為新安一帶望族,唐代汪華封越國公。世居今安徽歙縣,家族甚旺。宋代以後,汪姓迅速繁衍起來,成為我國南方的一個典型大姓。

源流一:出自夏王朝時期古諸侯汪罔之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汪罔,古國名,汪罔國後為楚國滅之,國人避之於安徽歙縣,改稱汪氏。汪罔氏又名防風氏,是天下汪姓的始祖。

源流二:源於突厥族,出自唐朝時期西突厥汪古部,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汪古部,為唐朝時期西域沙陀突厥的一個部落,在唐朝滅西突厥後,該部大部分歸附唐王朝,以部名文化上漢化改姓氏,稱汪氏。女真人進入中原地區後,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開始將女真語姓改為漢字姓,這其中就有將古裡申氏、汪古氏等改為漢”族汪姓的。

源流三: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君主成公姬黑肱次子姬汪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汪芒國,取自姬姓魯國汪氏二世祖汪挺次子汪芒之名,這在除改姓汪氏外的所有汪氏宗譜中都能得到印證。

源流四:源於地名,出自古代汪水,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汪,古河流名稱,亦稱潢水。在史籍《水經注》中記載:“潢水一名汪水,與洈水合,至沛入泗。汪水,是中原地區民間自古就俗稱的“小黃河”,源出今湖北省的麻城五腦山,東流經河南境內,最後匯入淮河。在汪水流域的住民,很早就以河流名稱命氏,稱汪氏,世代相傳至今。

2、歷史上的汪姓人物

汪廣洋、汪踦、汪華、汪伯彥、汪大燮、汪洋、汪易……

3、汪姓人物的介紹

汪廣洋:字朝宗,漢族,江蘇高郵人,元末進士。明初著名詩人。官至左丞相(明朝開國時)、右丞相、諫官、參政,明朝洪武時期官員。

汪踦:哀公十一年齊國伐魯,汪踦挺身保衛國家而戰死。

汪華:(公元587——649年)號英發,徽州績溪瀛州汪村績溪人(今安徽績溪),唐朝時期因功封越國公。

汪藻:公元1079——1154年),字彥章,饒州德興人(今江西德興),著名南宋文學家。

汪伯彥:(公元1071——1141年),字廷俊;祁門城裡人(今安徽祁門)。著名宋朝大臣、宰相。

汪大燮:(公元1860——1929年),原名堯俞,字伯唐,一字伯棠;錢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清朝大臣。

汪洋:(公元1920——2001年),陝西橫山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汪易:(公元1916——1995年),原名王善德;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汪乃貴:(公元1905——1991年),安徽金寨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汪少川:(公元1915——2002年),安徽金寨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四、研究結論

1、汪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五十六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五百二十九萬兩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3%左右。當代汪姓的人口已近430萬,列在全國第五十六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4%。(360百科)

2、汪姓的祖先所創造的輝煌數不勝數。丞相汪廣洋、保衛國家而戰死的汪踦、著名南宋文學家汪藻、陸軍少將汪祖美、全國勞模汪漢國……我為自己姓汪而感到驕傲!

篇十: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五年級

一、問題的提出

之前,我經常聽到有些人拿姓氏開玩笑,說姓氏相同的人在很久以前是一家人,最近在學校裡,我們也在上課的時候學了一些關於姓氏的課文,因此激發了我的興趣,於是,我便對“呂”姓進行了一次調查。

二、研究方法

查詢書籍資料。

詢問周邊呂姓的長者。

查詢百度。

其他方法。

資料整理

三、研究結論

呂姓的由來

呂姓出自姜姓,是根據國號而來的姓氏,他的始祖是伯夷,在歷史上屬於炎帝的後代。

歷史上的呂姓名人

呂不韋:戰國時秦丞相,被封為文信侯,稱為”仲父”亂世英雄“。門下曾有賓客三千,並讓他們編著有《呂氏春秋》。

呂雉:漢高祖皇后,人稱呂后。曾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公元前195年劉邦死後代理朝政。

呂蒙:三國時東吳名將,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以致魯肅見他時,曾稱讚其”學識淵博,非復吳下阿蒙”。呂布:東漢末年名將,善弓馬,力大無窮,時稱”飛將”,封溫侯,割據徐州,為一代梟雄。

呂才:博州清平人。唐代哲學家、唯物主義思想家、無神論者、音樂家,是位多才多藝的學者、自然科學家。

呂洞賓:號純陽子,唐代八仙之一,曾隱居終南山等地修道。被道教全真教尊為北五祖之一

呂姓的人口數量

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中國姓

氏中,呂姓居於第40位。

四、研究結論

1、呂姓出自於姜姓,是根據國號而來的姓氏,祖先是伯夷,在歷史上屬於炎帝的後代。

2、歷史上姓呂的人才輩出。有秦丞相呂不韋;漢高祖皇后呂雉;東吳名將呂蒙;唐朝哲學家、唯物主義者、音樂家、自然科學家呂材。在各個領域發出燦爛的光輝。

3、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中國姓

氏中,呂姓居於第4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