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作文:讀《水滸》,話“忠義”1500字

《水滸傳》,明代作家施耐庵依史載北宋末年宋江三十六人起義故事為原型所著,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章回體長篇小說,是一部描寫和歌頌中國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其場面波瀾壯闊,敘事跌宕起伏,人物個性格鮮明,情節引人入勝。全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傳奇故事。塑造了像足智多謀的智多星吳用、武藝高強的豹子頭林沖、憨直魯莽的黑旋風李逵等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而《水滸傳》中將這些性格迥異,形形色色的英雄聚集一起的核心力量便是他們同有的“忠義”思想。

五年級作文:讀《水滸》,話“忠義”1500字

《水滸傳》最初叫《忠義水滸傳》,圍繞“官逼民反”這一線索展開情節,宣揚忠義是書中最突出的思想傾向。如:“燕青忠心護主盧俊義”,“李逵甘飲毒酒全忠義”是忠;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大鬧野豬林”,武松“血刃潘金蓮”“鬥殺西門慶”都是為了一個“義”。特別是,作者濃墨重彩,試圖將宋江塑造為一個心懷忠義,品格完美的英雄人物。宋江自述:“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但他出身於小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經史”,養成“忠孝”觀念,是忠義的化身。

宋江成為梁山的第三任寨主,就一改當國一任寨主王倫的不仁不義、二寨主晁蓋的有義無忠,獨推自己“全忠全義”的路線,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後來受招安、敗大遼、徵方臘,很明顯就是為了表達“忠”的思想。直至最後,宋江被賜毒酒仍堅持“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宋江既一心忠於朝廷,同時又愛結交江湖豪俠,替天行道,殺富濟貧,急公好義,仗義疏財,可謂忠義兩全。“忠”,是他溝通關勝等一流人物的思想橋樑,“義”,是他連線李逵等草莽英雄的感情紐帶;“忠”,是他結英雄於水泊的目的,“義”,是他深得人心的基矗

可以說,水滸英雄成也“忠義”,敗也“忠義”。梁山事業始於“義”,而終於“忠”。“義”使眾英雄走到一起,懲惡揚善、除暴安良,俠肝義膽,行俠仗義,建設了梁山事業的輝煌;而“忠”則如同一條鉸鏈把梁山眾英雄一個個送上了斷頭臺,譜寫了悲壯慘烈、英雄末路的時代輓歌。

忠者,德之正也。從造字可以看到,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古人以不懈於心為敬,故忠從心。東漢著名經古文學家馬融說:“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謂也”。忠,是人對天地、國家、真理、信仰、職守及他人等至公無私,始終如一,盡心竭力負責完成份內義務的美德。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朝廷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盡,這也是忠。

《釋名》:“義,宜也,制裁事物使合宜也。”繁體字“義”,從我,從羊,羊字下邊是人手持戈。本義為為了公平、公正合宜的道德或信仰而戰鬥。故義有大義與小義之分。《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盡心竭力、一諾千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路見不平、兩肋插刀,快意恩仇、義薄雲天只能算小義,而歷代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為了民族國家、江山社稷、胸中理想、一片丹心,上刀山、下火海,拋頭顱、灑熱血,出生入死、赴湯蹈火、捨生取義、才是大義。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崇高傳承,中華文化把“忠義”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和價值取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忠義”觀,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事業,做一個精神高尚的人、一個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百年夢想,大義凜然,精忠報國。“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阮籍),“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年級:五年級

姓名:王之蘄

指導老師:阮柳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