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儒林作文700字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被魯迅先生許以“偉大”二字的只有兩部作品,一是《紅樓夢》,一是《儒林外史》。

我說儒林作文700字

儒林中的人大多一心科舉、滿目功名,無論是得意或者落魄的科場人士,還是一朝成名變貪腐的官老爺,欺世盜名貌似可憐實則可恨的詩人,亦或是熱衷虛妄的“水貨”隱士、徒有虛表的冒牌俠客、痴情暗戀的世家子弟、千里尋父的順兒郎等等,形形色色的人先後亮相,極盡表演之能事,被作者吳敬梓悄無聲息譏諷得淋漓盡致。

在這可笑又可嘆的儒林裡,卻依然還有為數不多的“眾人皆醉我獨醒者”。當他們與那些臣服於科舉制度的人匯聚於同一本書裡時,雖格格不入,卻也不顯得雜亂無章。

不知道為什麼,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總是百感交集。我不知道王冕是如何做到在名利的誘惑下依舊能葆有磊落、不慕功名;我也不知道杜少卿是如何做到在那般麻木浮沉的社會中最終選擇不與濁世同流合汙;我也不知道那個大膽逃婚寧願流浪也不屈服於命運的才女沈瓊枝得有多大勇氣承受多大壓力;我不知道範進是如何從一個求學本分的書生在中舉後變得虛偽庸俗;我也不知道嚴貢生那般卑微吝嗇的儒生是怎樣被推為了“優行”;我不知道匡超人是怎樣從一個謙恭有禮、孝順淳樸的學子變成急功近利、虛榮無恥的下流之徒的……

在讀這本諷刺小說的時候,我竟然也感覺到了“被諷刺”。我為什麼會如此無知,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不知道,就算明白了“科舉荼毒”卻依然不理解,一群明明有智慧、有才華的士人,卻林林總總變得虛偽、迂腐、殘暴,假如是我,生在那個時代,會怎樣呢?

假如我也是一名儒生,每天扎堆在這群儒林人士中,不必說科舉不幸頻頻失利了,僅僅是周圍那些自詡清高的“君子”就能無形中把我變成虛偽之人吧;若是幸運了,科舉成功,朝廷命我做官,我能像王冕、杜少卿那樣淡泊名利、堅持自我嗎?

魯迅先生說的那兩個字“吃人”,是封建制度吃人,是愚昧思想吃人,也是人吃人,更是自己吃自己。

一個人的墮落,究其原因在於自身,這不是一個祕密,而是儒林裡、儒林外昭示的道理。

這本書裡的批判與諷刺,終究是浮雲流沙,烙在我心底的是對我自己意志力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