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計篇作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始計篇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譯文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係到百姓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能不認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過對敵我五個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比較,來探討戰爭勝負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時,三是地勢,四是將領,五是制度。政治,就是要讓民眾和君主的意願一致,戰時他們才會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天時,就是指晝夜、晴、寒冷、炎熱、季節氣候的變化。地勢,就是指高陵窪地、途遠近、險隘平坦、進退方便等條件。將領,就是指揮者所具備的智慧、誠信、仁愛、勇猛、嚴明等素質。制度,就是軍制、軍法、軍需的制定和管理。凡屬這五個方面的情況,將領都不能不知。充分了解這些情況的就能取勝,相反就會作戰失敗。此外,還要通過比較雙方的具體條件來探究戰爭勝負的情形,即雙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將帥更有才能?哪一方擁有更好的天時地利?哪一方軍紀嚴明?哪一方兵力強大?哪一方士卒訓練有素?哪一方賞罰分明?通過這些分析比較就能夠判斷誰勝誰負了。

若聽從我的意見,用兵作戰就會取勝,我就留下來;若是不從,打仗就會失敗,我將會離開這裡。

我的軍事思想您認為能夠接受,再從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勢作為輔助條件,就掌握了主動權。所謂態勢,即是憑藉有利的情況,以制定臨機應變的策略。

戰爭,本來是一種詭詐之術。所以,能戰而示之軟弱;要打,裝作退卻;要攻近處,裝作攻擊遠處;要想遠襲,又裝作近攻;敵人貪利,就用小利引誘;敵人混亂就要攻取;敵人力量充實,就要防備;敵人兵強卒銳,就避其鋒頭;敵人氣勢洶洶,就設法擾亂它;敵人謙卑就要使之驕橫;敵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勞;敵人內部和睦,就要離間他們。總之,要在敵人沒有防備處攻擊,在敵人料想不到的時候採取行動。這是指揮家制勝的祕訣,不可預先講明。未戰之前就能預料取勝的,是因為籌劃周密,條件充分;未開戰而估計取勝把握小,是具備取勝的條件少。條件充分的取勝就大,準備不充分的就會失敗。何況一點條件也不具備的呢!我根據這些來觀察戰爭,勝敗也就清楚了。

註釋

兵:兵士、兵器、軍隊、軍事,此指軍事。

地:引申為領域。

道:道理,這裡指的根本道理。

察:觀察、瞭解、考察,這裡指考察。

經:經度,引申為分析、研究。

校:作動詞,較量、比較。

道:道理,道路。這裡可引申為治國的路線或方針政策。

陰陽:我國古代一對概括宇宙永珍萬物內在基本矛盾的範疇。這裡是從氣象和天象上講,指天氣晴雨,天象晝夜的變化。

曲制:曲,指古代軍隊編制較小的單位,曲制即軍隊的編制。

官道:官,指軍隊中的各級指揮員,官道即指對軍隊各級將領的職責劃分和管理形式、管理制度。

主用:主,主持,這裡可解釋為掌管。用,費用,這裡指軍隊的物資費用。主用,就是指對軍隊後勤軍需的管理。

強:強壯,這裡指士兵體質強壯。

練:訓練,這裡指軍士訓練有素。

將:這裡作時間副詞,可引申為衡量。

計利以聽:計,計較,這裡引申為衡量。計利,就是指權衡利益。聽,聽從。

乃為之勢:勢,這裡指形勢、情勢。

以佐其外:佐,輔佐,引申為有助於。其,指示代詞,這裡指實現戰略或戰役目標的計劃。外,指外部環境或客觀環境。

詭道也:詭,欺詐。道,這裡作途徑解,引申為方法、計謀。詭道,指欺詐的方法和計謀。

實而備之:實,實力。這裡指敵軍充實雄厚。備,準備。

怒而撓之:撓,挑逗。

廟,廟算,指廟堂上的計劃與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