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寫景作文中的形態、色彩、聲音

(一)景物的形態描寫要抓住特徵

第四講:寫景作文中的形態、色彩、聲音

描寫景物的形態要突出景物的特徵,這個特徵不用多,找到一兩處進行細緻描繪,就會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另外,描寫景物時要注意描寫順序,可以是按時間、空間順序,也可以是按景物類別順序等,這樣描寫會比較有條理,層次清晰。

聲音的變化,可以藉助突出動靜

由於景物是靜的,所以還有寫出變化和動態

例如上海的張鶴竹的《海闊天空》中開頭的描寫:

“鬆軟得如棉糖似的席夢思床讓人舒服得不自在,苗苗怕吵醒什麼似的,小心翼翼地翻了個身。仰面對著白花花的天花板,不知想起了什麼。盯著看了好一會兒,唉,這兒的夜裡看不到滿天的星星。”呼---呼---“頭頂上那個叫”空調“的怪傢伙又發出了空洞洞的呼吸聲。真冷!苗苗一下子又想起了家長的夜風拂過山林是那種好聽的聲音,溫柔而舒適,就像遙遠的地方傳來的歌聲一樣”

這裡將景物和事物的聲音聯合起來,運用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描寫得十分傳神。

例如山東李愛華的《心與》中對雨的動靜進行了生動的描寫:

“過了許久,我把視線收回來,又看到了水泥甬道上的雨水。

似小池塘般的雨水在微風的吹拂下,出現瞭如魚鱗般如小山丘般如梯田般的波紋,一層層在輕風的親吻下,優美地舒展開自己的身體,向遠處緩緩流去。有時呢,在這柔麗的帶著褶皺的水的綿帛上,點點的雨滴滴落在上面,激起了圓心式的一層層向外散開的漣漪,就彷彿水面的荷花在慢節奏地綻開自己高雅的花瓣。”

裡面對雨的動靜變化、空間流動做了詳細的描繪,利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把雨的變化描寫得生動傳神。

(二)適當運用修辭表現景物色彩

描寫景物的時候,景物的色彩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一副油畫,色彩可以表現很多的內涵。在寫景作文中,景物色彩的描寫可以適當運用修辭手法,會更加突出色彩的特徵。

另外,景物的色彩要搭配著寫,即便是一種色彩,也會有濃淡深淺的不同,所以在描寫景物色彩時要儘量搭配著寫。

例如廣東的劉俊宇在《桔梗,下雨了》中有這樣的描寫:

十幾支桔梗被卷在報紙裡,淡淡地散發一點清新的味道,和著報紙油墨的氣味一起飄進我的鼻子裡,在一個下雨的早晨,那般相宜地好聞。她們有著乳酪那樣的淡黃色,又有青澀的綠色從花托一直染至褶皺的花瓣尖,悠悠然靠在我胸口小憩,仰起頭看我淡綠色的傘。她們會疑惑嗎?還是覺得理所當然,認為天空就應該是和她們綢子似的花瓣一樣,是淡淡的綠色?我不知。

小作者將氣味和色彩相結合描摹了桔梗的樣貌,同時也可以加入聲音為文章增色。

 (三)突出聲音的變化

景物大都是靜態存在的,但是要讓文章生動並吸引讀者,就要寫出景物的動態和變化。例如一棵樹是靜態的,當風吹拂的時候就可以有伴隨聲音的動態了。我們在描寫景物的時候也最容易描寫外觀形態,常常被我們忽略的是聲音描寫,而有了聲音的變化我們的文章才會更加立體。

另外,可以使用以靜襯動、以動襯靜的描寫方法突出聲音的特點。

例如浙江國小的陳鈺華寫的《上虞之遊》有這樣一段:

你聽,“咔嚓,咔嚓,咔嚓……剪刀的咔嚓清脆有序,就像一首間接動聽的音樂,在葡萄園裡迴響。這回響倒讓我想起了昨天晚上奶奶給我講過的一個傳說:“你只要躲在葡萄架下,就可以聽見牛郎和織女兩個人的悄悄話;如果拿一個水盆,還可以透過影子看見兩個人的身影呢!”我急忙跑去問奶奶:“我怎麼沒有聽到牛郎織女說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