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生動性的祕密武器:講評《我學會了......》

今天,講評一個二年級孩子的作文。

作文生動性的祕密武器:講評《我學會了......》

課前,先來分享一下幾位媽媽最近發上來的心得與喜報。

Carfield:我老公是這個群的忠實聽眾,還讓我去買了《作文,多大點事兒》這本書,他根據老師的點評和書上的精神指導孩子,最近小孩居然取得了語文第三名的好成績,要知道語文一向是他的弱項,而他們學校又是成都市的文科狀元學校,把他們父子倆高興慘了。語文老師和班上同學都很驚訝他的語文進步如此大,還問我他是不是在校外的培訓班補課?

山東-悅悅媽:剛剛看完昨天的聊天記錄,老師講得非常精彩!報告一個好訊息:我的女兒這次考試又進步三個名次!班級第九名了!

深圳泰然媽:喜報又來了!泰然的兩篇作文被我們單位內刊選上,給他稿費245元,掙得第一桶金。

剛才,徵求了大家輔導孩子作文中的一些問題,初集了下,大致上有五個,這五個問題都與我們今天講課的內容有關。

第一個問題:作文不生動怎麼辦?

第二個問題:字數不夠怎麼辦?

第三個問題:命題作文怎麼寫?

第四個問題:孩子感興趣的寫得好,不感興趣的寫不好,怎麼辦?

第五個問題:《作文,多大點事兒》這本書孩子看不懂怎麼辦?

我們先回答第五個問題:《作文,多大點事》這本書孩子看不懂怎麼辦?大家已經買到手裡的這本書,叫《作文,多大點事兒》,為了便於區別,我們現在就把這本書叫作“基礎篇”,因為新出的兩本書分別叫作《作文,多大點事兒——實戰篇》和《作文,多大點事兒——提高篇》。

《基礎篇》,是去年八月份上市的。實在地講,這本書不是給孩子看,而是給家長看的。這是一本親子書,是一本家長看後,教給孩子的書。剛才我們也看到一些媽媽的分享,說孩子的收穫很大。為什麼有一些孩子收穫很大,而一些媽媽卻講孩子看不懂呢?這問題需要家長好好地想一想。可以明確地講,主要問題出在家長身上。

在《基礎篇》中,開篇就是“語重心長話親子”,為什麼開篇不講作文的技法而是語重心長話親子?可以分兩個方面來講。一方面是孩子作文寫得好不好跟家長的心態與學態有關,跟家長的重視程度有關。可以講,家長的眼界、學習態度、重視程度就是孩子作文水平的體現。

第二方面是一些家長確實重視,但重視的不到位。心裡重視,行動上卻依舊是甩手家長、甩手戶主。著急的時候為孩子報個班,錢雖捨得花,但屬交錢了事的心態,孩子學得好不好,則聽天由命。著急的時候為孩子買來好多書,錢也是捨得花,但交了錢後一走了之,任由孩子去自學,學得好不好也只有老天知道了。雖然捨得花錢,但不捨得花精力來親子,來親自輔導,這是重視的不到位。似乎花了錢心裡就有了安慰,花了錢、報了班、買了各種書就對得起孩子(大家要想一想,親子輔導是少花錢多辦事,本身就是在掙錢)。所以就有一個普遍現象——孩子的班報了不少,書看了不少,但寫作的問題依舊存在。在我看來,不是孩子笨,是家長笨!笨在不會算賬,笨在不到位的重視。

我在部落格中曾寫了一句話:希望您能和孩子在一起閱讀。這是解決作文問題的起步。如果抱著翻一下、掃兩眼的態度,那恰恰說明孩子作文的問題不在孩子本身,而在於家長隨意、浮燥的閱讀習慣,家長給孩子樹立一個不好的榜樣。抱著這樣態度來學習的人,那就放棄本書吧!所以在這裡還是要強調,如果不能做到親子,不能重視到位,繼續當甩手家長、甩手戶主,就不用浪費銀子買書了。

當然,我們還要理性地來看,所謂的重視,不是說你抓著不放。“這個扶上馬、送一程”,就如同孩子剛剛學步,需你扶一扶、牽一牽、拉一拉、正一正。剛才看到有些媽媽講,親子作文是針對有時間的家長而言的。試問孩子小的時候你有時間陪,為什麼現在就沒有時間陪了呢?孩子國小這個時間學習的輔導,有的家長就甩了手。不是因為孩子的“翅膀硬了”,而是我們當媽媽、爸爸的“心硬了”。

作文問題,我們還要特別地強調,孩子越小的時候,家長重視效果越好,越小時重視代價越小。這也如同孩子學步一樣,剛剛走路如果步子邁得有問題,你糾正一下、提醒一下,孩子就走好了。如果這時候不糾正、不提醒,到大了我們看見的問題嚴重了,再請專家也不一定能全糾正的好(請專家來的代價太大了)。道德經中講:圖難於易,為大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易。簡單的道理就是說,要在開始就做好,在小處就做好。因此,“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所以我們講親子作文,需輔導,要重視。親子作文不是讓你提筆上陣,也不是讓你親自寫作文,只是提醒一下,糾正一下,引導一下而已。所以,還是那句話,趁孩子現在還小,把媽媽當“聖母瑪麗婭”的時候,去進行輔導吧。如果孩子大了,把你老媽、老媽叫的時候,再想重視、再想輔導,那機會就不會太大了。到那時,只怕你想輔導,你想說一句,孩子三句話就在後面等著你呢。所以,關於第一本書——基礎篇,不要講孩子看不懂,孩子之所以看不懂,問題出在家長身上,希望大家重視。

所以我們講親子作文,需輔導,要重視。親子作文不是讓你提筆上陣,也不是讓你親自寫作文,只是提醒一下,糾正一下,引導一下而已。所以,還是那句話,趁孩子現在還小,把媽媽當“聖母瑪麗婭”的時候,去進行輔導吧。如果孩子大了,把你“老媽、老媽”叫的時候,再想重視、再想輔導,那機會就不會太大了。到那時,只怕你想輔導,你想說一句,孩子就有三句話就在後面等著你呢。所以,關於第一本書——基礎篇,不要講孩子看不懂,孩子之所以看不懂,問題出在家長身上,希望大家重視。以上是我們關於第五個問題的回答。我們再來講第三個問題與第四個問題:命題作文怎麼寫?孩子感興趣的寫得好,不感興趣的寫不好,怎麼辦?

一會講正課時這兩個問題要細講,但在這裡,還是先從大的方面來講作文、來理解怎麼看作文。在很多人看來,作文是為了考試,與之相同的一個問題是:作文、文章是作家的事情,我們的孩子長大不當作家,不必怎麼認真。這兩個問題實則是一個問題,集中起來就是:只要把考試過關了,至於是不是真的能寫好,那就不管了。

這樣看來,作文會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急功近利,一個是漠不關心。《論語》中講:“過猶不及”。做過頭——急功近利,與沒有做到位——漠不關心,都是一樣有害的。我們要強調,作文是一種能力,不只是為了眼前的考試,也不是隻有作家才會寫作。這些體會,想必有工作經歷的人都有,在這就不多說了。但要強調的是,我們只有把作文看成是能力,或者說把作文放在一個更實在、更貼切、更完整的角度來看,對於我們當下如何學習作文才有指導意義。

急功近利的方法之一,就是抄詞抄句。結果如何呢?目前為止,還沒有見過哪個孩子可通過抄詞抄句來寫出一手好文章的。漠不關心的方法和表現之一,就是放手讓孩子有海量的閱讀,美其名曰:只有積累才能寫好作文。可是我們是不是認真地反思過,孩子閱讀了很多的東西,為什麼還寫不出一篇像樣的作文?莫不是積累不夠?如果說積累不夠的話,那積累到何時才夠?有很多的成年人,書看得不少,積累也不少,但能寫出一手像樣的文章嗎?所以,不能單純將積累簡單地與寫作劃等號,只有會閱讀,才能劃等號。

我們要明白作文是一種能力的體現,我們要下決心去克服所謂的命題作文的糾結,以及所謂的“孩子要寫感興趣的作文”這樣的觀點。既然是能力,那就可以應對命題作文的難關;既然是能力,那就要對不感興趣的東西,也要寫得出。所以,我們這個課堂一直在強調,作文不分年級歲數,作文不分題材。我們要下決心,去了解作文的本質,去掌握作文的規律。只有瞭解作文的本質和規律後,才能不怕所謂的作文難關。

在《基礎篇》裡我們講過一個原則:沒吃過豬肉,一定要見過豬跑。如果我們既吃不著豬肉,又不想見豬跑,那孩子必定吃不著豬肉。再重複一下,孩子小的時候,如走路不得法,提醒一下、糾正一下,很快就能踏上正步。如果孩子大了,走成羅圈腿、外八字了,再來校正,專家也沒有辦法。重視不在錢上,在時間精力上。起步的重視,勝於日後的後悔。

這是我們回答的第三個與第四個問題。下面,我們就開始講正文。在講正文中,我們再來看一下大家提出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作文不生動怎麼辦?第二個問題,字數不夠怎麼辦?第三個問題,命題作文怎麼寫?第四個問題,不感興趣的寫不好怎麼辦?我們通過講評下面的這篇作文,來回答以上四個問題。先看原文:

我學會了包餃子(二年級)

我學會了包餃子,是奶奶教我的。

奶奶要教我的時候我還不願意學,我感覺那麵粉黏糊糊的,弄的手都髒兮兮的。奶奶非拉我進廚房,我拿她沒辦法,只好跟著學。

奶奶先告訴我包餃子的過程,然後幫我擀好面,我再用勺子把餡舀到擀好的麵皮上,再把麵皮捏緊,這樣一個圓鼓鼓的餃子就包好了,我包了好多個,奶奶把我包的餃子都放進鍋裡,本想煮完大吃一頓,結果有趣的事發生了,餃子全都被煮爛了。我奇怪的問:“奶奶這是怎麼回事呀?”奶奶笑著說:“你的餃子皮沒捏緊,都露餡了!”我吸取了這次的教訓。我把餃子皮捏的緊緊的,我想這次因該不會露餡了吧,煮完以後,果真沒露餡,奶奶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棒,學會包餃子了。”

為什麼說通過本文能回答上述四個問題呢?第一,這是一個命題作文,題目是《我學會了……》;第二,這是一個孩子不感興趣的內容。我們通過文中可以看到:“奶奶要教我的時候我還不願意學,我感覺那麵粉黏糊糊的,弄的手都髒兮兮的。奶奶非拉我進廚房,我拿她沒辦法,只好跟著學。”;第三,全文的字數是287個字。小作者是二年級的學生,這個字數能滿足學校的要求。我們回頭再來看,再來學習增加字數的方法,看看這篇命題作文是如何通過一些有效的方法,來增加字數的。

第四,全文從整體上來看,寫的很棒,結構完整,但在生動性上還需做一些提升。我們要通過學習一些方法,來學會生動性的表達。在《基礎篇》中我們講過,作文的結構體現,主要表現在“頭、身、腳”。本文的條理性、表達性就體現在了“頭、身、腳”上,所以我們說小作文、大道理就在其中。

我們來看一下頭:

我學會了包餃子,是奶奶教我的。——這是全文的頭。頭怎麼開?前期講過,要開門見山的開。作文的題目,即主題與中心是《我學會了……》,所以作文的開頭就是“我學會了包餃子”。

如果開門不見山——開門不會學包餃子,那說不定就跑題、偏題,包成包子、饅頭了。所以,開門見山是保證不跑題、不偏題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

再來看作文的腳:奶奶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棒,學會包餃子了。”小傢伙多聰明,學會了包餃子不說,還要通過別人的口氣來說。做了好事,有了進步,自己說了不高明,讓奶奶說——高明!

當然更高明的地方,不在誰表揚,而是我們稱之為“前呼後應”。開頭是:我學會了包餃子,是奶奶教我的。結尾是:奶奶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棒,學會包餃子了。”在新書的《實戰篇》中,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好地理解呼應,講了一個方法叫:抬頭、收腹、並腳。

寫作文,腳怎麼寫?——寫的時候,看看開門見山的頭,再歸攏一下身子,這樣腳就站穩了。有了抬頭、收腹的意識,看看頭是不是正、身子是不是直,再來寫腳,怎麼還會跑題呢?頭正、身直、腳穩,整體一條線,不就是穩穩當當了嗎?這是作文的正道。頭是:我學會、奶奶教;腳是:奶奶誇、奶奶贊,贊什麼?你真棒!頭有我、有奶奶,腳也有我、有奶奶,槍扎一條線,這就是應。——這不是很有章法,象模象樣了嗎?

學習作文,開始邁正步,要這樣地來學。有一種說法:作文開頭要華麗。這個說法不錯,但要看對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階段。剛開始學習,就要來個華麗開頭,孩子筆力不夠,難免有呼沒應——那就散了架了。就好像學武術:身手好看,腳下無功那就成了花架子。我們要強調:學習作文,作文入門,要從結構入手。結構是功夫,不要從什麼好詞好句入手。好詞好句,那是花架子。有了結構,有了功夫,後面的事就好辦了,就容易了。

我們最近推出的兩本書,次第就在這上面體現的。《基礎篇》是講理論、打基礎;《實戰篇》是從僵化、到固化、到強化;《提高篇》就是在有功夫的基礎上,再進行裝飾,那裝飾的問題就簡單了。

如果學作文,一上來就講好詞好句、講裝飾,那是本末倒置。現在這篇作文,有了結構,有了功夫,我們就從裝飾、從技法的角度來講。講如何寫得生動,如何再行提高。先來看看經過輔導提高後的作文:

我學會了包餃子,是奶奶教我的。

我感覺那麵粉黏糊糊的,所以奶奶要教我的時候我還不願意學。奶奶非拉我進廚房,我拿她沒辦法。

原文是:奶奶要教我的時候我還不願意學,我感覺那麵粉黏糊糊的,弄的手都髒兮兮的。

在這裡我們調整了一下順序,先寫原因,再寫結果,這樣更利於表達的清楚。原因是:我感覺那麵粉黏糊糊的,結果是:所以奶奶要教我的時候我還不願意學。接下來:奶奶先告訴我包餃子的過程,然後幫我擀好面,我再用勺子把餡舀到擀好的麵皮上,再把麵皮捏緊,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餃子圓鼓鼓,挺著肚子,很威風,像個將軍一樣。看到我自己包的“將軍”,齊齊的排成一行一列,心裡可美了。

在這裡有兩個技法要講,一個是“六根六塵”,一個是我們在第三本新書中著重講的“移花接木,張冠李‘代’”。前面我們看到原文,在生動性上還有所欠缺。生動性欠缺,問題在哪裡?六根六塵運用的不夠,所以解決生動性問題的方法在於六根六塵。包出來的餃子總要像個什麼吧?於是,我們就用了一個意法:像將軍。把餃子比喻成將軍,那文字就生動了一層。

餃子圓鼓鼓,挺著肚子,很威風,像個將軍一樣。看到我自己包的“將軍”,齊齊的排成一行一列,心裡可美了。

大家好好體會,我們說生動性在哪?生動性就是形象性。形象性在哪裡?在意法。意法是什麼?通俗地來講,就是比喻、就是擬人。但孩子們學習作文,要有操作性,不要去了解那麼多的概念。意法,就是想象。作文裡如果沒有想象,怎麼會形象?沒有形象,怎麼會生動?所以在前期講課時,就講了一個笨辦法:五句話內必有一個意法。是什麼?像什麼?就是這樣的思維。這是一個紅蘋果,紅的跟小孩子的臉一樣,通紅通紅的。是蘋果,像孩臉;是餃子,像將軍。就是這樣的思維,這樣的比喻。

剛才有媽媽問,“將軍”會不會與後面的餃子破了有矛盾?

這個問題問得好!先說答案:將軍也有丟盔卸甲的時候啊!對不?我們來看點評後的文章:奶奶把我包的餃子都放進鍋裡,本想煮完大吃一頓,結果有趣的事發生了,餃子全都被煮爛了。“將軍們”丟盔卸甲,成了拖泥帶水一鍋粥了。我奇怪地問:“奶奶,這是怎麼回事呀?”奶奶笑著說:“你的餃子皮沒捏緊,光注意肚子飽不飽,但都露餡了!”

因為前面用了張冠李“代”的技法,所以就跟銀行貸款一樣,一直“貸”下去,不要打算還。奶奶說的是“露餡”,而自己卻喻成“丟盔卸甲”,不是很有趣了嗎?接下來看:

我才明白,包子再好不在褶上。包餃子的道理也是一樣的,不能光看它們是不是膀大腰圓,是不是圓鼓鼓、威凜凜挺著將軍肚。與其注重外表,不如培養質樸的內心。

在這裡,“移花接木”就不重複講了。要講的是小作文、大道理,小生動、大體驗。有敘有議,有說事、有感悟,就體現出作文向更高的水平提升。再接下來:

我吸取了這次的教訓,放餡適當,不圖外表,然後再把餃子皮捏得緊緊的。我想這次應該不會露餡了吧?煮完以後,果真一個一個軍容完整。

奶奶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棒,學會包餃子了。”

果真一個個軍容完整。——仍然運用了“移花接木”這個技法。這不就寫的有趣了嗎?

我們統計一下,原文287個字,點評後的作文有430個字。

沒有刻意絞盡腦汁地去湊字,但是很輕易的就湊夠了字數,湊字也要有技術含量啊!湊字的技術含量從哪裡來?從技法上來。所以這裡還要糾正一個作文的偏見:“學作文,去積累”。如果只是簡單的講積累,那還“學”什麼作文?那不叫“學作文”,叫“積作文”了。可以認真地講,現在孩子們的作文,不是因為積累不夠、素材不夠,而是方法不夠。

我們在本文中可以看到,孩子沒有什麼不認識、不會說、不會寫的字,整篇文字中沒有什麼生僻、華麗、眩目的字。只是將簡單的字,通過一定的技法創造出好句子來的。好詞好句不是抄出來的,是孩子們創造出來的。每一個孩了都有這種創造能力。說句玩笑話,孩子們的智商能學奧英、奧數,難道說語文、作文果真就成了孩子們心中的奧語(深奧不可破不可學)嗎?絕對不是的!問題在於沒有方法,沒有招數,沒有技巧。

在孩子的章法、結構沒有問題的前提下,在孩子的作文觀建立起來的前提下,這些技巧只是雕蟲小技罷了。我們學習作文,還要講結構與裝飾的次第、順序,不能本末倒置。我們現在再來把兩個作文比對一下:

我學會了包餃子

我學會了包餃子,是奶奶教我的。

奶奶要教我的時候我還不願意學,我感覺那麵粉黏糊糊的,弄的手都髒兮兮的。奶奶非拉我進廚房,我拿她沒辦法,只好跟著學。

奶奶先告訴我包餃子的過程,然後幫我擀好面,我再用勺子把餡舀到擀好的麵皮上,再把麵皮捏緊,這樣一個圓鼓鼓的餃子就包好了,我包了好多個,奶奶把我包的餃子都放進鍋裡,本想煮完大吃一頓,結果有趣的事發生了,餃子全都被煮爛了。我奇怪的問:“奶奶這是怎麼回事呀?”奶奶笑著說:“你的餃子皮沒捏緊,都露餡了!”我吸取了這次的教訓。我把餃子皮捏的緊緊的,我想這次因該不會露餡了吧,煮完以後,果真沒露餡。

奶奶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棒,學會包餃子了。”

我學會了包餃子(非常老師點評後的作文)

我學會了包餃子,是奶奶教我的。

我感覺那麵粉黏糊糊的,所以奶奶要教我的時候我還不願意學。奶奶非拉我進廚房,我拿她沒辦法。

奶奶先告訴我包餃子的過程,然後幫我擀好面,我再用勺子把餡舀到擀好的麵皮上,再把麵皮捏緊,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餃子圓鼓鼓,挺著肚子,很威風,像個將軍一樣。看到我自己包的“將軍”,齊齊的排成一行一列,心裡可美了。

奶奶把我包的餃子都放進鍋裡,本想煮完大吃一頓,結果有趣的事發生了,餃子全都被煮爛了。“將軍們”丟盔卸甲,成了拖泥帶水一鍋粥了。我奇怪地問:“奶奶,這是怎麼回事呀?”奶奶笑著說:“你的餃子皮沒捏緊,光注意肚子飽不飽,但都露餡了!”

我才明白,包子再好不在褶上。包餃子的道理也是一樣的,不能光看它們是不是膀大腰圓,是不是圓鼓鼓、威凜凜挺著將軍肚。與其注重外表,不如培養質樸的內心。

我吸取了這次的教訓,放餡適當,不圖外表,然後再把餃子皮捏得緊緊的。我想這次應該不會露餡了吧?煮完以後,果真一個個軍容完整。

奶奶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棒,學會包餃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