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紅旗頌》有感900字作文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一家音樂吧裡聽到《紅旗頌》管絃交響樂,完整的聽外之後,感慨頗多。如今,在網路和娛樂飛速發展的今天,像這樣的交響樂不多了,能聽到這種音樂的地方更少了。

聽《紅旗頌》有感900字

《紅旗頌》是中國作曲家呂其明於1965年創作的一首管絃樂序曲。在1965年第六屆“上海之春”開幕式上,由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電影樂團、上海管弦樂團聯合首演,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該曲採用單主題貫穿發展的三部結構。樂曲開始是引子,嘹亮的小號奏出以國歌為素材的號角音調,描寫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雄偉莊嚴的天安門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動人情景。連線部,雙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寫經過鬥爭洗禮的人們仰望紅旗,心潮澎湃的情懷,傳達出人民對紅旗至深的情與愛。樂曲逐步發展,轉向樂器交替的二聲部模仿,連續的三連音音型使節奏富於動力,將樂曲抬上一個小的高潮。號角又響了,中間部分的頌歌主題變成了鏗鏘有力的進行曲,人群如潮,紅旗似海,彷彿看到了中國人民在紅旗指引下,自強不息,戰鬥不止的雄壯步伐以及高舉紅旗奮勇前進的豪邁氣概。再現部分,氣勢磅礴的樂曲表現億萬人民在這歷史性時刻,盡情歌頌的情緒。尾聲的號角雄偉嘹亮,形成強勁有力的最高潮,樂曲氣壯山河。它因該是一門藝術,這才是第一位的。藝術之美儘管會產生其他實用價值,但美的本身才是他的基本觀點。因此,音樂的價值只能是審美價值,是人們的一種審美需求。他的前提因該是“無用”,所以才得到“不用之用”的美學價值。

對於它的美學價值,我持相當肯定的態度。音樂是藝術,音樂即美。但是美卻是多方位的,現代流行音樂以它年輕、強勁的態勢滾動出一股時尚、動感之美,而民歌則永遠駐守著那片平實的土壤。但它散發的永遠是那份自然、樸實的清香。我們的音樂大師以它絕美的音樂語言不知感動了多少愛美的人們。高貴、典雅、華麗卻不矯飾,憂鬱、悲傷、滄桑而又淒涼活潑、明快、樸實、動人,詼諧、逗趣、幽默、風趣等等,這樣的音樂語言帶給欣賞者的情感,我覺得更應該從美的角度來享受。

隨著社會的進步,競爭日趨加強,我以為做人更需大手筆。這種大手筆是指寬闊的胸懷,豁達的智慧,不為小事而斤斤計較,不拘泥於小圈子,要有大愛心、大智慧,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到整個社會、整個民族、整個人類的大氣候。我想這也許正是通過音樂進行生命與人文結合的最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