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名人故事:父親沒有八小時以外1500字作文

父親從不向我們炫耀自己的輝煌經歷
  憶及董老,話題自然首先從“一大”談起。在記者想來,董老當年親身參與了那被稱之為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大事變”,必然會對兒女們津津樂道地憶及當時的種種情景,但董良翬的回答卻令記者吃驚。董良翬說,父親這個人從不跟子女談及包括參加“一大”在內的他的種種輝煌經歷,父親的一些經歷她都是從旁人那兒得知的。
  為了說明董老從不談及自己的輝煌經歷,董良翬向記者講了這樣一件小事。在北京第一次有了有軌電車時,第一天,興奮的董良翬就去痛痛快快坐了一次。回家後她就向董老“炫耀”:“我坐過電車了。”本想董老會問問她坐電車的感覺,未料董老竟淡淡一笑:“我也坐過。”當時董良翬是打破腦袋也不信,直到董老告訴她那是1945年董老作為解放區惟一代表去舊金山參加聯合國成立大會時坐的,董良翬才對父親的這一段經歷有了些瞭解。
  父親把自己比作一塊抹布,隨時等待著為黨做貢獻
  “父親從沒對我們子女有什麼特殊要求,也沒限制我們必須在哪個領域發展,但父親卻常常教導我們必須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董良翬在回憶董老對自己的教誨時總忘不了這樣一件事:
  一次,董良翬在董老辦公室纏著董老聊天。聊著聊著董老茶壺內的水沒了,董良翬忙拿暖瓶續水,但一個不小心把水灑在辦公桌上。董良翬忙又取來一塊抹布,擦桌面上的水跡。這時,董老瞟了一眼抹布,抬頭盯著董良翬:“我常說我是一塊抹布,你看?”董老稍稍一揚下頜,示意董良翬注意自己手中的抹布:“黨要我做抹布,我就做抹布。”見董良翬依然不以為然,董老又說道:“你看不起它?你現在不是正用它抹桌子嗎?抹布也是有用的喲!”
  黨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這就是董老一生的光輝體現。
  董良翬兄妹三個名字中都帶羽字,意寓父親渴望中國自己製造的飛機早日飛上藍天。
  國一見到“翬”字,記者心裡一驚,這個字怎麼念呢?待聽到董良翬的一番解釋後方知其中的深意。原來董老一生特別關心中國的科技發展,早在解放前,董老就一直夢想著中國可以自己造飛機上天。於是他便給他的3個子女均取了個帶“羽”字的名字,意寓他的這一願望早日實現;於是,董老3個子女的名字就分別為董良羽(老大)、董良翬(音“huī”,老二)、董良翮(音“hé”,老三)。
  建國後,董老更是極力關注科技的發展。他關心當時人民幣含金量低,提出要加強開採金礦;後來又拖著年邁之軀去找有關科學家談如何發揮超聲波的作用。
  自壽詩中蘊含父親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永不動搖
  從小跟隨教私塾的父親讀書,18歲應試中秀才的董老寫得一手好詩,據統計,董老一生留下的詩作達1000餘首,而這其中最為人們所熟識的就是那首自壽詩了。
  1975年3月5日,為董老虛歲90誕辰。此時董老已沉痾不起,他謹遵七屆二中全會黨內禁止做壽之規定,僅於床榻賦《九十初度》一首,為一生寫照:
  九十光陰瞬息過,吾生多難感蹉跎。
  五朝敝政皆親歷,一代新規要漸磨。
  徹底革心兼革面,隨人治嶺與治河。
  遵從馬列無不勝,深信前途會伐柯。
  寫罷此詩,董老將董良翬兄妹3人叫到床前,細細解讀每句詩中蘊含的深意。尤其在講到最後一句時,董老感慨萬千,他一生深信:堅持馬列主義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的前途一定會無限美好。
  父親沒有八小時以外
  記者非常關心董老在業餘時間都有什麼愛好,但問及董良翬時,她卻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幾年前,《八小時以外》雜誌社曾向董良翬約稿,要求寫一下董老“八小時以外”的生活,但董良翬婉言拒絕了這次約稿,理由很簡單:董老根本沒有什麼“八小時以外”。
  董良翬回憶說,董老就是平時閒下來出去散步,也要手拿柺杖,待半路坐下來休息時就拿柺杖在地上比劃著寫寫字;即使是在北戴河海灘度假,他也不停地用手指在沙灘上寫這寫那。
  “父親像一座礦藏豐富的大山,我卻只看到了和草。”
  採訪即將結束時,董良翬不無遺憾地說道:“我就好像在一座大山旁邊,只能看見花和草,但山中貯藏的豐富礦藏卻沒怎麼看清。”
  的確,董良翬能夠回憶起來的只是董老那輝煌壯麗革命生涯中的幾片浪花,但從這些小事中我們更能深深感受到董老作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風亮節。
  董良翬最後認為本報採訪“一大”代表後人,藉此弘揚“一大”代表革命精神的活動搞得很好,並鼓勵本報將這組報道做好。

中國近代名人故事:父親沒有八小時以外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