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第三冊二單元作文:中學生為何不讀名著?1200字

儘管暑期中書城、圖書館的人數又猛增,青年學生成了閱讀的中堅力量,但調查顯示學生的閱讀仍然是一個曖昧的問題。其中經典名著在青年人中公信力的缺乏已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日前,我們就學生們為什麼不讀名著的問題,在書城和圖書館隨機採訪了一些青年學生和家長。以下就是各種“不讀名著的理由”:

人教版高中第三冊二單元作文:中學生為何不讀名著?1200字

名著屬於“閒書”。在主要出售教輔讀物的書城四樓,許多家長和孩子一道在挑選各類輔導材料。一位國二男生的母親顯得憂心忡忡,稱小孩其實很喜歡讀文學書,語文也學得不錯,但總成績不太理想。明年就要升學考了,此時無論如何不敢掉以輕心,她“絕對不讓孩子在這時候碰閒書,名著也不例外”。一位高二女生專注地翻閱那些“一課一練”之類東西,她的母親不無得意地說,“小孩大了,我不強求她讀名著,也不反對她讀,但小孩是自覺的,她知道現在該做什麼。”太長,太厚,令人望而生畏。長篇的語言和結構因素成了人們親近名著的一個障礙。許多人表示,有時也翻翻名著,只覺眼花繚亂,沒看出什麼又放下了,此後也沒興趣再去碰它。即使要看,一般也只看些短篇,而文學名著的“影視版”相應更受追捧。一些學生說,現在大部分名著已拍成電視劇或電影,看過後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也沒有耐心再去看原著。在言語間,他們對名著不敢褻慢,只是“敬鬼神而遠之”。在書城選購名著的多為初高中畢業生,他們說,過去的暑假都陷在各種各樣的班裡,根本沒時間讀名著。某市重點中學高一的學生在回想了自己讀名著的經歷後苦笑著說:“我看過《牛虻》、《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名著,好像都是在病床上讀的???生病在家,不用上學,就從爸爸的書櫥裡找出來讀。現在就不行了,《基度山伯爵》斷斷續續看了一學期都還沒看完。”名著與生活沒關係。在採訪中,令人意外的是學生們對《花季雨季》、《第一次親密接觸》、《三重門》等作品表示出的熱情與興奮。他們認為上述這些作品“有意思”,“貼近生活”。有一個女生的看法可能有一定代表性。她自稱讀過一些名著如《苔絲》、《簡愛》、《安娜?卡列尼娜》等,也喜歡冰心、張愛玲,對名著並不排斥,不過她更喜歡看時尚雜誌、成功人士(如比爾?蓋茨)傳記,以及理財類書籍。她對《富爸爸,窮爸爸》很欣賞,說這類書給人啟發大,對人生的影響更直接。

一位家長說,他希望孩子能讀一些名著,但也只是讀一些就夠了,用不著讀太多,因為孩子將來不一定搞文學,或去讀中文系什麼的。持這種態度的家長比較普遍。在上海書城見一女生埋頭專注地抄寫《西遊記》中的段落,問她既然這麼喜歡為何不索性買下來,她說是老師佈置的“摘抄”作業,其實一點看不進去,邊說邊匆匆起身,合上書走了。在上海圖書館,一女生檢索了大量名著篇目,問她平時經常看嗎,答:為了完成任務。再問:對讀名著有何想法?答:沒什麼想法。筆者在普陀區圖書館瞭解到,來這裡借名著的同學十之八九是為了完成暑期“作業”才硬著頭皮走近名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