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課後小練筆作文

篇一:北京的春節課後小練筆

北京的春節課後小練筆作文

每年春節,媽媽都要炸年糕。這可不是單純的“炸”那麼簡單,其中的技巧可是有講究的。媽媽先在不粘鍋裡放入一點點油,然後將年糕一塊一塊地放入鍋內,這樣可以防止年糕粘在一起。聽著鍋裡“滋滋”冒油的聲音,我忍不住嚥了幾次口水。媽媽知道我愛吃甜的,所以一出鍋就會多放一些糖在年糕上。吃著這香甜可口的年糕,心裡就祈盼著來年“芝麻開——節節高”!

——姜葉琳《炸年糕》

篇二:北京的春節課後小練筆

到了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外婆和媽媽就會叫上我和妹妹一起炸酥肉。我們把豬肉、雞蛋、麵粉和各種調味料都準備好。先把豬肉切成條兒狀,放上各種調味料醃製。再將蛋黃分離出來,放進麵粉裡,加水攪拌均勻。等這些準備工作都做好後,就要開始炸酥肉了。

我小心夾起肉條兒,裹上一層蛋液,放進油鍋裡炸,炸出來的酥肉色澤金黃,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香味。我和妹妹都忍不住拿起幾條酥肉,一邊吃一邊喊著:“燙!燙!”外婆和媽媽見了,只會哈哈大笑,不會責怪我倆偷吃的。

過年期間,煮湯的時候放點酥肉,就是一道人見人愛的菜了。

——曠竣誠《炸酥肉》

篇三:北京的春節課後小練筆

在湖北老家,新年的第一餐一定會喝到雞湯,爺爺奶奶說這寓意著“清泰平安”,給家裡人帶來好運。湯裡的“雞”就是“吉”,吃雞、喝湯都是圖個大吉大利。雞翅都是留給小孩子的,寓意著來年能展翅高飛。而雞骨頭是留給當家的,雞爪是留給家裡在外工作的,寓意著新年抓財。

——張藝馨《喝雞湯》

篇四:北京的春節課後小練筆

除夕這一天,大人安排我們幾個小孩子去外婆的菜地裡摘菜。白蘿蔔在冬天是最好的食物了,所以每次都會拔一大籮筐。我們從家裡拿著一個竹籃,走一段小路,再翻過一座山。大家邊走邊玩,說說笑笑的,不得不說,這翻山的過程比拔蘿蔔要有趣的多。

來到外婆的菜地,我們按照外婆和媽媽的指引,拔了很多蘿蔔,卻沒有幾個是大蘿蔔。大家交換著提著竹籃,把蘿蔔提回家後,就可以去享受過年的快樂了。

——龐紫珊《拔蘿蔔》

篇五:北京的春節課後小練筆

在陽江的永福街,每到大年國一,人們都會來到這裡,選定一個認為大利的方向,在周圍繞著走上一圈,以示新一年會行大運。要是遇到其他也來行大運的人,必定會送上番薯,寓意“有時(薯)有運”。有的年輕人還要帶一小束桃花,寄託著新年能行桃花運。

——樑語嫣《行大運》

廣東人有句俗語:“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在大年二十八這天,全家人都要留在家裡打掃衛生,迎接新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把家裡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等搞完後,每個人再把自己從頭到腳洗乾淨,清除一整年的灰塵,也就去掉了一整年的壞運氣。

——李依穎《大年二十八》

篇六:北京的春節課後小練筆

小年這天,我們都要炸油果子,而且一炸就是好幾盤。所謂的油果子,就是麵糰裡包裹著白糖、花生和芝麻。外婆把麵糰揉成圓圓的,放進熱油裡炸。油果子在熱油中盡情地翻滾著,屋子裡充滿著油果子甜甜的、膩膩的味道,讓我忍不住嚥了嚥唾沫。經過油炸後,油果子變得色澤金黃,彷彿長胖了許多,看著就有食慾。不得不說,油果子是我們全家人都愛吃的一道小吃。

——嚴如玉《油果子》

篇七:北京的春節課後小練筆

每到臘月二十九,家鄉的人們都要做一種男女老少都愛吃的小吃——炸油果。

這小食做起來十分簡單。先將紅薯蒸熟後去掉皮,然後壓成泥狀,和麵粉攪和在一起,揉成一個麵糰。接著,把麵糰分成小份的,再搓成一個個的小球,放進油鍋裡炸。一個個小球在油鍋裡“噼噼啪啪”地叫著,就像是放鞭炮一樣熱鬧。等到小球一個個漂浮在油鍋裡,用漏勺盛出鍋就可以了。

剛出鍋的油果,白裡透著金黃,滋滋冒油。我不顧滾燙,拿起一個咬一口,嘎嘣嘎嘣的脆響。再順手多拿幾個,即使滿手滿嘴都是油,也要享受那酥酥脆脆、噴香四溢的美味

——郭錦巨集《炸油果》

篇八:北京的春節課後小練筆

“小雪”和“立春”之間,家家戶戶都是殺豬宰羊。外婆家是要醃臘肉的,把過年要用的新鮮肉留好後,剩下的肉用食鹽、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好,放入一口大缸中。醃了半個月後,用棕葉編成的繩索把肉一塊塊串起來,晾乾水分後,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和柴草火一起慢慢薰,臘肉就做好了。

——張豪《薰臘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