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點評:不同時代印證不同命題

劉兵(作者系周南中學教科室副主任、知名語文高階教師)

2012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點評:不同時代印證不同命題

俗話說“文以載道”,一篇文章的出臺避免不了時代的印記,一道作文試題的命題也深受時代屬性和文化屬性的制約,現在,這個現象集中體現在了大學入學測驗(微博)作文命題中。伴著大學入學測驗恢復後走過的31年,無論是命題作文還是材料作文或者是話題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時代的印記。這是因為,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有著不同的思想指引方向和性格特徵,這些性格的形成,是與他們生活的社會環境有關聯的,而社會環境的不同,最終影響著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命題的不同。套用當前流行的一個名詞,我們今年參加大學入學測驗的學生可以稱為“90年代”的人了,依次上推,可以追溯到80後、70後和60後的學生,不同時代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思想理念:60後出生的人,質樸、責任心強,有著較強的使命感;70後出生的人,執著、有創新意識,同時也有著較好的務實精神;80後出生的人,在講求務實的同時也追求浪漫,在崇尚個性的同時也認同紀律與約束;90後出生的人,更關注創新,更追求個性的張揚,更具有叛逆的精神。而這些性格,已經深深地影響著每個年代的作文命題。

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四個不同時代的學生參加大學入學測驗時遇到的不同的作文試題。

第一階段: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

這個時期的初級階段,作文題目有著鮮明的政治色彩,有著振興中華的熱切願望;既有對錯誤觀點的批判,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禮讚;既有對歷史的回顧,又有對偉人的懷念。例如“每當我唱起《東方紅》”、“‘知識越多越反動’嗎?”、“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等等。到了這個時代的中後期,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題逐漸擺脫了泛政治化的傾向,由關注政治熱點向關注社會熱點轉化。考題對準經濟體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設、環境汙染等,視角廣闊。例如1985年就環境汙染問題寫一封“致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信”;1986年根據一段報道寫一篇題為“樹木·森林·氣候”的文章;1989年就“報考志願的困惑和苦惱”而寫的“致青年同學的一封信”,等等。

第二階段: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

這一階段我國處在全面開放、深化改革的年代,人們的思想也處在不斷完善不斷進步的時期,因此,大學入學測驗作文命題由以關注社會熱點為主轉向關注社會道德,關注修養品行,關注精神空間。

第三階段:九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末

這一階段的作文命題物件已經逐漸轉變到以人為本,體現人文精神,以感悟為手段,以理性思辨為目的,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創新意識,思辨能力,同時,迴避熱點又暗合時代主題。

第四階段:二十一世紀初期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進一步注重思辨能力,進一步關注生活,關注自身,注重實踐,注重以人為本,注重個性的張揚,注意捍衛個人的權利,注意強調個人的感受。例如“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誠信”、“心靈的選擇”、“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詩意地生活”等等。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關注生活,關注人生,關注人文,注重體驗,注重實踐。人情味濃郁了,文化味加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