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課堂]09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預測:改革開放30週年(二)



[佳作呈現]
話題:變

[作文課堂]09大學入學測驗作文預測:改革開放30週年(二)

記憶深處的那道

涓水流

那一年,我參加完大學入學測驗,而且上了線。那時候,分數上線後再填報志願。母親說,讓城裡的舅舅參謀著報吧,他見多識廣。

去城裡填報志願的前一天,下了一夜的

第二天一大早,母親就帶我上路了。我們一人推一輛自行車,母親說,上了公路就能騎車了。

出了家門,我們就一腳踏進稀泥巴里。平時輕快如滑輪的兩個車軲轆這時就像不上套的犟牲口,你拚命推它,它卻死命打嘟嚕。母親說,淤泥糊住了車輪子,所以轉不動了。母親一邊說一邊找來一小片瓦喳往下刮車軲轆上的溼泥巴。別說,這個辦法還真靈,泥巴被刮下來後,自行車推起來輕快多了。可是走不了幾步,就又推不動了。母親就又找了根小樹枝一塊一塊往下刮。可是車軲轆上的淤泥就像冬天和小朋友滾雪球,越滾越大,越滾刮的間隔時間越短。原來十步一刮,慢慢得,八步一刮,五步一刮,甚至一步一刮。路上沒有那麼多現成的瓦喳或樹枝,母親乾脆用手一塊一塊往下摳。路走了不到一半,我“哇”地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回頭去拾被淤泥粘掉的鞋。母親看了我一會兒說,要不你先在這兒等著,我把這輛車子推上公路後再來接你。

母親是怎樣一步一步把她的那輛自行車弄上公路,又一步一步返回來,再一步一步把我的自行車推出泥淖的,我記不清了。事實上,當時我光顧氣惱和委屈了,壓根兒沒想到母親。

走在公路上,我有想飛的衝動,自行車的車軲轆又變成了滑輪跑得飛快。可是,母親看上去舉步維艱,每蹬一下腳躡子,都要使出全身力氣似的。有時我想,如果是現在,我們可以搭車去城裡,母親就不用受那份罪了,可那時,只有在城裡的車站才能坐上汽車。我有時又想,即便那時有汽車,母親也一定捨不得錢省力氣。

志願填完後沒幾天,我就接到了一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如願以償實現了兒時的大學夢。從此,便很少走家鄉的淤泥路了。可是那條承載了我的淚水和母親的血水的稀泥巴路常常出現在我的惡夢裡。

上個世紀90年代,我惡夢中的那條稀泥巴路終於成為歷史,成為永久的回憶。

母親說,現在走在街上,感覺好像走在城裡,到處是公路。

從我居住的小城回老家有許多條路,不管走哪條,坐上車,幾個鐘頭後下車,走三五步水泥路,再上幾級水泥臺階,便能看到鄉下老屋裡的母親了。母親要是想女兒了,開啟屋門,一邊收拾東西一邊朝路口擺擺手,便有車等她了。

三十年過去了,從家鄉到城裡的路程沒有變,變了的是那條路。如果說昨天的路曾留下我和母親的艱辛和跋涉,那麼,今天的路,拉近了我和母親的距離,承載著我和母親的幸福。

素材運用:本文角度極小,通過在雨中行走,對家鄉的那道小路進行了細緻的刻畫。所用素材於我們是極其常見的,但作者卻寫得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因為這條路上浸透了母親對女兒的親情。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卻又折射出家鄉改革開放30年的巨大變化,暗合了話題。結尾部分提升了主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