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甲卷大學入學測驗滿分作文:形式不一總相宜文化彰顯新魅力1000字

形式不一總相宜文化彰顯新魅力

2022全國甲卷大學入學測驗滿分作文:形式不一總相宜文化彰顯新魅力1000字

在給匾額題名這件事情上,有人直接移用,生搬硬套;有人借鑑化用,略遜一籌;唯有寶玉依境獨創,獨領風騷。三個命名,優劣高下,不言而喻。材料解釋說,“沁芳”之所以“新雅”,不僅在於其點出匾額所處木映水的佳境,又契合元妃省親之喜事。不落俗套的同時又蘊藉含蓄、思慮周全,可謂情境兩相宜。這一回,寶玉脫穎而出,大獲全勝。由此觀之,匾額題名應當根據情境進行獨創,才能產生優秀而獨特的藝術效果。然而,這一現象是否放之四海而皆準呢?不知者不妄言,且略談談文學領域裡我的思考與認識吧。先說“直接移用”,雖有照搬照抄之嫌,但未必就一無是處。君請看:曹操的名篇《短歌行》只有三十二句,其中就有六句來自《詩經》。它們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便直接引用了《鄭風·子衿》和《小雅·鹿鳴》中的詩句。倒也奇怪,不僅沒人指責曹操不知羞恥地抄襲,反而好評一片。只因這六句詩直取前人精妙,不僅與其他詩句渾然一體,毫無生硬之感,並且還十分恰當地表達出詩人“求賢若渴”的心願。再看“借鑑化用”,相較創新而言難免稍遜風騷,但借鑑有發展有匠心,有自己的東西。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曾被歷代文人墨客稱讚引用,享譽神州。君可知:這兩句化用了庾信《馬射賦》中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化用之後不僅推陳出新,自成一格,更是遠遠蓋過原句。不必說葉紹翁的“一枝紅杏出牆來”化用了吳融《途見杏花》中的“一枝紅杏出牆頭”,一字之差,境界甚遠;也不必說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化用了南唐江為的“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兩詞之易,風韻不同。可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引用、化用、創新這三種方式,而在於契合當時情境,符合創作目的,在於準確使用。自然,“依境獨創”當屬上乘,值得提倡和追求。但創新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首小詩尚且有引用、化用與創新的融合,更遑論《紅樓夢》這樣的鴻篇鉅著。正如魯迅所言:“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在文學領域,想要進行創新,更是離不開對前人的學習與借鑑,尤其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依境獨創”離不開貼切適宜的“直接移用”,離不開別出心裁的“借鑑化用”。三者相與為一、因地制宜、與時偕行,方能實現文化創新,彰顯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