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600字左右作文

篇一: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600字左右作文

馬心月

豐厚的家訓智慧

最近閱讀了《傅雷家書》一書,其中蘊涵的“豐厚的家訓智慧”令我印象深刻。傅雷教給兒子傅聰的不僅有音樂上的藝術追求智慧,也有與人相處的為人處世智慧。

一是藝術追求的智慧。有情感追求方面的智慧。“以音樂而論,我覺得你的協奏曲非常含蓄,絕無羅賓斯丹那種感傷情調,你的情感都是內在的。”讓傅聰仔細體會每首協奏曲中的情感,並絕不含糊地將它們在琴曲上表達出來。有技巧追求方面的智慧。“第一樂章的技巧不盡完整,結尾部分似乎很明顯的有些毛病。第二樂章細膩之極,touch是delicate之極,最後一張非常brilliant。”在強調外在追求的同時,傅雷也提醒兒子注重內在追求。讓他不要心急,慢慢發現毛病,慢慢改正。藝術追求的智慧來源於傅雷自己。他對藝術是有熾熱的愛與不懈的追求的,他同樣希望傅聰可以在藝術上有所作為,所以傅雷才肯讓兒子出國學習音樂。藝術追求的智慧體現在選擇。在兒子的大學時期,他自己選擇了出國留學,傅雷心裡的不捨不會少於任何一個人,但他明白國外會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於是,他選擇了支援。不知怎的,我竟會覺得傅雷與孟母有些相似。孟母為了小孟子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他不辭辛勞三次搬家。或許他們身上的共同點吧正是選擇的智慧。

二是與人相處的智慧。與妻子相處。在傅聰與彌拉結婚之後,他告訴傅聰,要對彌拉進行培養:“不是說把她培養成一個什麼專門人才,而是帶上帶她走上嚴肅、正直、坦白、愛美、愛善、愛真理的路。”還告訴他夫妻之間要和諧相處。與老師相處。在傅聰想去波蘭學習,但不知如何跟傑老師開口時,他說必須要真誠,先表達感謝,再真誠地坦白,並在最後表明,還要回去繼續向他學習,相信他一定會原諒的。與外人相處。傅雷說要懂得分寸,會拒絕,不能什麼事情都答應別人,不然他們會覺得是理所應當。與人相處的智慧來源於傅雷自己對人的尊重。他對孩子只給建議,不給決定。這樣的尊重和開明讓我想起了鋼琴演奏家指揮家鄭明勳的父母。鄭明勳的父母永遠尊重孩子們的決定,雖然培養時都是從鋼琴開始,但如果孩子們對別的樂器更加感興趣,他們也絕不會反對,而是尊重、支援。最終,鄭家三姐弟都十分優秀,登上了國際的音樂舞臺。

《傅雷家書》從傅聰自身講到傅聰對音樂、對藝術再講到傅聰對家人、對世界,程度逐漸加深,範圍不斷擴大,智慧也不斷延伸。豐厚的家訓智慧全面而有內涵,使人受益匪淺。

篇二:傅雷家書讀後感

蔡銘月

豐滿的人物形象

《傅雷家書》是翻譯家傅雷與其家人的書信集,主要是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書信。這本書不僅承載著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深切情感,還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義。它是傅雷用信紙折成的小紙船,載著一支蠟燭駛向黑暗中的激流,用那點點光明為傅聰照亮了前進的路,也成了後世人們心中的一盞明燈。

在這本書中,傅雷的形象很能引發讀者的思考。他有時親切溫柔,有時又嚴肅高傲,兩者融為一體,看似矛盾而又渾然天成,是一個具有多面性的形象。

首先,他對孩子生活上的關心是溫柔而親切的。他常囑咐孩子,“該好好休息幾天了”“你那裡氣候如何”,擔憂孩子的健康。不僅如此,他還關心孩子思想上的問題,即使寄送書信遠渡重洋十分困難,他也從未停止在信中指引、關懷孩子。當傅聰被代理人剝削演出所得時,他溫柔地安慰並鼓勵孩子,讓孩子吸取經驗,表示父母永遠都會幫助孩子。他用文字跨越物理距離,做孩子心靈的引路人。從他筆下每一句寄語中,我都能感受到這位父親對孩子最厚重的愛意與綿長的牽掛。這是他獨有的溫柔。

其次,傅雷既有親切的一面,又有嚴肅的一面。每當談到人生、學術等重要問題時,他都會變得認真,語氣不容置疑。有一次,他寄給傅聰的日程表遲遲沒有得到回覆,於是他很嚴肅地說:“只要你花半小時校對修正,封在信內寄出,還不夠簡單嗎?”對於這樣能培養孩子能力的事情,他是堅決要做的。傅雷對孩子的思想和學習也一絲不苟。在與傅聰探討文藝理論時,他引經據典,充滿自信,表現出高傲的人格魅力。但他也會給孩子空間。如交流藝術,“但我還是捉摸不到真正維也納派的所謂寧靜,不知你的體會是怎麼回事?”又如談矛盾,“原則和具體的矛盾,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如何統一起來呢?”他的高傲與嚴肅中不乏民主和開明,這是他嚴肅的一面中最為非凡之處。

同樣是音樂家的父親,莫扎特的父親卻大不相同。他在信中常常訓斥莫扎特,措辭嚴厲,禁止孩子做自己夢想的事情,並且逼迫他給大主教演奏。儘管他是為莫扎特的未來著想,但這種不恰當的方式還是使莫扎特愈發叛逆,甚至揹著他在外結婚,不願聽從他的建議。雖然莫扎特的音樂成就很高,但是莫扎特和父親都不幸福。而傅聰和父親之間有著親密的知音情結,他有受到家人祝福的婚姻和被父母支援的前程。傅雷對孩子的愛,幫助孩子成就了事業,奠定了幸福人生的基礎。

通觀全書,傅雷不僅是一個書中的形象,更是一位真實的父親。他的親切溫柔與嚴肅高傲互相融合,又分別在合適的時候體現出來。這種多面的性格成就了軟硬兼施的教育方法,是他教育成功的一大因素。

篇三:傅雷家書讀後感

張逸翔

嚴峻的社會環境

2020年寒假的第一天,我翻開了《傅雷家書》的第一頁。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列小小的卻彷彿蘊含無窮能量的十二個字:“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當時我就怔住了……這本書中彷彿蘊藏著熊熊燃燒的“烈火”;彷彿又暗藏著一個寂靜的“冰冷世界”……呆愣稍許,便翻開第二頁,開始閱讀。讀完整本書後,我想我一開始忽略了:這十二個字是傅雷先生傾注心血,用百十封家書搭建的一座燈塔,為傅聰指引光明。

讀完這本書,我學到了有關環境、智慧、人物形象、藝術等很多方面的東西。其中,我最有感悟的是當時作者如何應對身處的社會環境。我認為,社會環境嚴峻只是問題的表面,應當學習傅雷先生剖析問題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會舉例解決問題。傅聰先生在波蘭留學期間,曾決定到蘇聯去學習。傅雷先生認為這樣“對中波建交可能會帶來影響。”於是,他列舉了諸多問題、例項,細細地分析。客觀地告訴傅聰先生其中的利與弊,並將這些問題分別“放”在了“甲盤”和“乙盤”。的確,舉一些問題問問自己來反觀待解決的問題可以化衝動為冷靜,化主觀為客觀。這種方法我稱之為“天平舉例法”。《歇洛克·福爾摩斯》中提到的推理方法中的歸納法正是如此,由多個具體事物推出一般原理、原則。

學會結合周圍現象分析問題。在當時,出現了許多“教條主義、官僚主義”。貪汙腐敗的領導作風、生搬硬套的刻板行為,無不在侵蝕著知識分子及廣大群眾的內心。文化和思想彷彿要被套上教條的枷鎖。“我認為主要有下列幾個原因,一是階級鬥爭太劇烈了……”傅雷先生結合當時正在進行的階級鬥爭一針見血地分析出“造成官僚、主觀、教條的重要因素”,瓦解了自己心中的嚴峻情況。“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們應當多關注周圍的現象,細細分析問題的本質。這種方法我稱之為“結合分析法”。《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安經常和弟弟孫少平探討報紙中的各種現象以及“聲音”,最後抓住了機會,成為了“冒尖戶”。

學會傾聽他人見解解決問題。“他的馬克思主義是到了化境的,隨手拈來,都成妙諦。”這是傅雷先生對毛主席講話的評價。當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不開展,藝術和學術遲遲無法得到交融,“雙百方針”還處於理論階段。這對傅雷先生從事的文化翻譯工作都可能帶來一定的打擊,知識分子之間的文化交流遇到瓶頸。傅雷先生參加中共中央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使他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這使我明白:有的時候,多傾聽他人的言談。這種方法我稱之為“默默傾聽法”。正如《世說新語》中的“清談”,互相汲取知識的養分;《毛毛》中的主人公小女孩總是靜靜傾聽著他人的想法一樣。

《傅雷家書》告訴我:無論何時,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忠於內心,忠於事實,傾聽他人見解,終將撥開迷,看見“光明”。

篇四:傅雷家書讀後感

曾子嫻

獨特的家書語言

《傅雷家書》的語言是一種隱含勸誡但並不隱藏愛的語言。

傅雷勸誡傅聰時多用十分講究的隱含的語言。勸誡隱藏在古語中。傅雷借用古人的智慧教導傅聰,用老祖宗的語言向他講述。所以書中經常引用古代格言,如“責人太嚴,責己太寬”“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婦相敬如賓”“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等。言之有理的前提是言之有物。古人的語言精煉深刻,能使說理更飽滿。傅雷多用古語用心良苦。他勸傅聰讀《世說新語》等名著,多積累古文,想讓中文成為傅聰一生中不可割捨的文化積澱。

勸誡隱藏在中西結合的語言中。在談到藝術問題時,傅雷的表達則是“中西結合”。傅雷在1961年5月23日至25日下午的這封信中說:“我越需要和你多寫中文”“也儘量多寫英文”。用語考究,插入的中文也到位,準確地解釋了英文。夾雜在文中的英文也經推敲而使用,一絲不苟,處處斟酌。也許在談論西方藝術時,有時英文詞語更能精準地表達作者的意思。這讓我想起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自己離開百草園去三味書屋時的感受:“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Ade”是德語,它是成年魯迅寫出了童年魯迅聽到壞訊息時的慌不擇言,生動傳神,令人拍案叫絕。

傅表達愛心時多用直白的語言,毫不隱藏。首先是愛子之心。提到愛情時,更像傅聰的知己朋友一樣:“對終生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刻。”相信傅聰看到後會有所體會和思考,因為傅雷的提點切中要害,語重心長,值得銘記。其次是愛國之心。“所謂赤子之心,不但指純潔無邪,指清新,而且還指愛!”“中國正到了‘復旦’的黎明時期,但願你做中國的——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傅雷的赤子之心、對兒子的期待之情洋溢在字裡行間,力透紙背,感人至深。

傅雷既能在極短的篇幅中直白地表達強烈的思念與愛意,又能在含蓄的文字中講清藝術道理,表達勸誡之意,使家書的語言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