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滋味作文

讀書日月長。人的生命有限,讀書倒是讓你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在文字中看盡萬般風景,感受諸多滋味。

讀書的滋味作文

人生在世,各有自我的情趣,能讀書者,算是能享受生命的。剛剛師範畢業那段時間,自認為自己是個文藝青年,讀書頗專,只買文學書籍,並且只讀所謂的純文學,魯郭茅巴老曹、沈從文、孫犁、豐子愷、徐志靡、林徽音、李叔同等皆讀的不亦樂乎。有時為記些東西便刻意地去背書,如宋詞之類的:“少年聽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等。只可惜自己資質駑鈍,沒有什麼成果,只徒記住這些名字。畢業後擔任語文教學,所讀這些倒是有點用處,能夠信口開河隨便講些名人的逸聞趣事,不至於語文課堂呆板僵化,指導起寫作來也有點心得。隨著年齡的增長,讀書的種類與層面,也產生了變化,不再專注那些純文學,更多的是關注歷史,喜歡讀歷史長河中的那些人物的悲歡離合,常常或喜悅或悲情或沉思,陷入其中,總感覺有無窮的魅力讓人慾罷不能。所以有時就控制不住自己買了些書籍。《文學的歷史》《宗教的歷史》《中世紀生活》《人類的傳說》《民國軼事》以及蔡東蕃的歷朝通俗演義等。斯人已去,其臉孔鮮活。俯瞰歷史,百般人生千種滋味在書中流動。

讀書與成長總是要聯絡到一起。教育教學類的書籍讓我明白瞭如何把語文課上好,也讓我明白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更加讓我明白如何做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我們關注的是教育教學,探討的卻是本真的生活。因為我們生活的主流就是教育教學。做一個好教師的責任和本事在於,一方面幫助學生用最少的時間、最有效的方法對付應試,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拓展素質教育的空間。通過讀書我明白了一些道理,開始對教育上的一些概念有了新的認識。如智育,不是哪個學生數學得滿分就是智商好,我們就開發了他的智育,培養學生的智育其實就是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望與好奇心。關於德育,不是讓學生遵守這些規範不去犯錯,他就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了,而是培養學生要有崇高的理想。讀書讓我把一顆心安頓好,才不至於在課堂上把自己的靈魂給丟失了。讀書很好,能讓人感知自己許許多多形形色色自己生命永遠感知不到的內容,你不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也好。正是因為讀書,我嚐到成功的滋味,國內諸多刊物發表過的我的作品。寫這些文字的過程其實就是感知生命的過程,我認為很美好。

有時就無聊的想,唐宗宋祖之類的帝王將相,屈原李白之類的詩人騷客,他們活著是為了什麼?我想絕對不是為了死後供後人崇敬和瞻仰,也許沒有幾個人,活著就是為了被他人寫入歷史。為了自己生命的溫潤與完整,應該是一個合理的解釋。成為了教師,也許就註定沒有什麼人生的轟轟烈烈,跌宕起伏,平淡與平凡將會是我們教師生活的主流。但我們誰也不會因為當了教師而放棄了追求美好。既然人生的河流不是大海,做一條流淌的小溪也會精彩不斷。上課、批閱、交流、寫作、讀書,有時與孩子們生生氣,鬥鬥智,也算是人生路上一朵浪花。不然,我們的人生就更加暗淡了。如果讀書是一場盛宴,我喜歡從容的滋味,讓身體與靈魂一起行走。

人生有那麼多的苦惱,反之伴隨著的也是種種的享受,讀書便是其中之一。讀書的快樂一是求知慾的滿足,二是與書中的靈魂進行交流,三是精神上的豐富與生長。事實上,無論《論語》《莊子》還是《西遊》《三國》,核心的東西都是世界觀,並且這種世界觀有著更加強大而深刻的內涵。如果我們只是讀出一種快樂,如孫悟空的斬妖除魔,七十二變化;李逵的兩把板斧一舞亂砍一氣,我們為之一樂,這種快樂只是心靈狀態,不是世界觀,其實背後我們還要感知到一種悲憫和抗爭。悲憫那些逝去的靈魂,抗爭這個社會的不足。這就蘊含著對這個社會的思索與批判,當然也有對人性的探究。

斗室一間幽靜雅緻,香茶一杯水汽繚繞,好書在手神遊天外。我喜歡這人生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