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鄉的作文:故鄉的燕兒1500字

摘要:老屋靠燕巢的那面牆,豎放著一架木梯,這是農家常物。有時燕兒也站在梯檔上歇歇腳,更多的時候是我順著木梯爬上去,看看燕巢裡有什麼。其實在燕兒下蛋之前,燕巢裡是沒有什麼的,幾縷鬆軟的茅草鋪在巢底,就是燕兒的窩了。巢是泥築的,大部分是陳年舊壘,每年燕兒來後又啄些新泥在上面敷上幾層,溼溼地留著燕兒的吻印……

關於家鄉的作文:故鄉的燕兒1500字

老家在長江邊,屬丘陵地區,既沒有北方的粗獷冷峻,也沒南方的柔婉別緻。如果一定要入畫,恐怕會令丹青大師們為難。但老家是用來想的,不是用來看的。

老家有老屋,多依著小山嶺,築於背風向陽處。土磚牆,連脊的灰瓦在天地交接間錯落著鄉村世代綿延的人情。家家門前的,無論寬窄都蜿蜒在彼此溫熱的眼神中,走進來是一串串熟悉的乳名,走出去是多少年不忘的鄉音。不翻族譜,也不考證年代,老家的泥土路上和灰瓦下的門裡門外,永遠晃動著上了年歲女人的身影,她們似乎不到五十歲就帶著慈祥一塊兒老了,而後一直老在你從懵懂童年到雙鬢飛雪的漫長歲月中。我童年的記憶裡就滿是這樣一位祖母的音容,除此而外,可能就是那不挑貧富年年來認領舊巢的紫燕。

燕兒每年到底是什麼時候來,我已經不太記得了,總之整個夏天裡都有。燕兒來之前,老屋牆上的燕巢是空的。我曾望著那小半個泥球問祖母,為什麼不把它弄掉?祖母說不能,燕兒還要來,燕兒是認得家門的;今年它帶了小燕兒走,明年小燕兒就是大燕兒了,回來再帶小燕兒。

那大燕兒呢,我問。

祖母怔怔地看著我。

祖母沒有答案,我也常看著飛來飛去或者歇在簷下的燕兒發呆。

老屋靠燕巢的那面牆,豎放著一架木梯,這是農家常物。有時燕兒也站在梯檔上歇歇腳,更多的時候是我順著木梯爬上去,看看燕巢裡有什麼。其實在燕兒下蛋之前,燕巢裡是沒有什麼的,幾縷鬆軟的茅草鋪在巢底,就是燕兒的窩了。巢是泥築的,大部分是陳年舊壘,每年燕兒來後又啄些新泥在上面敷上幾層,溼溼地留著燕兒的吻印。

一天天看著燕兒飛進飛出,新燕出巢,練飛。有一天午飯的時候,一隻燕兒落在飯桌上,祖母憐愛地捧起燕兒,放在一隻手掌心,另一隻手在燕兒的背上撫摸了良久。小燕兒在祖母的掌心轉動著腦袋,直到祖母那隻手微微一揚,才振翅飛去。我問祖母,燕兒怎麼了?祖母笑著說,她累了。

燕兒真的認得家門?老燕兒哪裡去了?這疑問擾了我童年的那一個夏天。白天大人們要出門幹活,丟下我沒完沒了地想這些。就著一張涼床,我時起時坐地看著燕巢,回巢的燕兒也趴在巢沿看我,我們似乎都想說些什麼。記得祖母還說過,燕兒是益蟲(老家人喜歡把小生命都叫作蟲),通人性,要是哪家人家不好,做人不善,燕兒是不會進這家的門的。我不想被燕兒嫌棄。在小燕兒還不會飛的時候,看著大燕兒很辛苦地銜食哺幼,有一次我抓了一撮米飯,爬上梯子放進燕巢裡。但燕兒不吃,還把米飯一粒粒啄出來灑到地上。祖母知道後差點笑岔了氣,摸著我的頭說:“傻小子,燕兒不吃你的米飯,她吃蟲子!”

就這麼沒頭沒尾地想著,不經意牆上掛著的一件東西讓我動開了心思。那是一隻紅絨線結的網眼小袋。老家有個習俗,端午節給每個孩子要結一隻這樣的小袋,把雞蛋煮熟後染紅了裝在袋裡,先玩後吃。這習俗有什麼講究我不知道,現在蛋早就吃了,絨線袋被我隨意冷落在牆角。看著袋底下垂著的紅絨絡子

,我頓時跳下涼床,衝過去用牙咬下一截來。接著我關上了大門。此時樑上正棲了一隻燕兒,我拿了一隻長竹杆,不停地靠近她攪動,讓她一刻也不停地飛。也不知過了多久,我被灰塵和汗水染得像只泥猴兒的時候,燕兒也累了,她落到了飯桌上。我興奮地丟下竹杆,跑過去一把抓住。沒等我這興奮達到極致,疲憊的燕兒突然在我手指上啄了一口,痛的感覺讓我手一鬆,燕兒又飛了。累極了的我坐在地上喘著,站在巢沿的燕兒胸脯也一起一伏,我們彼此對視著。片刻之後,有些氣急敗壞的我抓起長杆又奔她衝去,可這下燕兒沒碰著,卻把燕巢搗了個粉碎。

祖母收拾著像被搶劫過的屋子,我被罰跪在牆沿。我哭了,但沒有哭出聲,只是淚水在臉上漫過。我知道我的哭並不是為這一跪,我不想搗碎了燕巢的。一連幾天,我看著空蕩蕩的牆壁就有了想哭的念頭,祖母不斷地安慰我,說還會來的。可我看祖母的眼睛,總覺得也有幾分傷戚。祖母削了一塊竹片,釘在燕巢原來的地方,這是老家招燕兒安家的一種方法。然而這一個殘夏,燕兒終究是沒有來。

那是我在老家度過的最後一個夏天,隨後就到城裡父母身邊唸書。許多年過去了,回老家漸然稀疏,城裡是斷然沒有燕兒的,那些精靈可愛的燕兒們,永遠凝固在我兒時的記憶中。只是那隻燕兒的一啄,讓我一生也難以釋懷。她不明白,我只不過是想在她的腿上扎截紅絨,從此天涯海角,她能認識我,我也能認識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