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的博物學讀後感(精選8篇)作文

篇一:故宮裡的博物學讀後感

故宮裡的博物學讀後感(精選8篇)作文

陳豔珺

故宮裡的博物學的作者是小海,書名又為清宮《海錯圖》,講述了在古人眼中那些奇怪生物的樣子。

在書中有著許許多多樣子古怪,並且滿口尖牙,而且性子極其凶的生物,就比如說書中的一種灣鱷,這種生物不僅僅是體型巨大,尖牙利齒,性情極其的凶狠殘暴,還能夠捕食鹿類等大型動物。

然而還有一種最為奇特的是一種叫鵝毛魚的海洋生物,也叫飛魚,它們體型狹長,背青腹白,兩個胸鰭像張開的翅膀一樣,所以又被稱為文鰩,根據《山海經》中記載,文鰩魚身鳥翼,蒼紋白首,以夜飛,文鰩的出現,預示著天下莊稼會大豐收。

並且在書中還有兩種特別可愛的動物,分別是江豚和海豚,這兩種動物還經常的會被人搞混,讓人傻傻分不清,海逐有著長吻,身上有背鰭,但江豚卻沒有,腦袋是鈍圓的。

江豚露出水面時總是嘴角彷彿含笑,憨厚可愛,在古人看來,江豚能夠欲知風暴。由於風暴要來,氣壓會變低,江豚就會頻繁地露出水面,就像是在迎風禱拜,漁民們稱之為“拜風”。

並還有傳說,說江豚是由懶婦所化,又稱懶婦魚,聽說江豚油脂所做的燈油點燃後會忽明忽暗。在古人看來,如果是吃喝玩樂,那燈火燦爛明亮,如果學習勞作,紡紗織布時的燈火會昏暗不明,但這都是古人的心理作用。

書中有一種我們熟悉的動物,但是又奇怪動物,那就是鹿鯊,並且每當鹿鯊現身時,天氣會說變就變,剛剛還風和日麗,隨即颳起大風,海上會翻棋起幾米高的大浪,出海的小漁船就如同牽線的木偶,任憑風浪擺弄,每到春夏交替之時,鹿鯊會選在大霧瀰漫的清晨,逆著潮水游到海岸邊,然後奮力躍出水面,企圖跳到岸上,但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卻極其凶險,因為海邊豎立著大大小小的礁石,稍不留意就會遍體鱗傷,甚至會搭上性命。

鹿鯊化鹿的時候,是最脆弱的時候,他們選擇大霧瀰漫的天氣,到人跡罕至的海岸邊登陸,據說,鹿鯊所化成的鹿會成群結隊地在大海中穿行,長角的鹿的頭上,頂著青草作為群鹿的口糧。

故宮裡的博學是一本啟蒙書,也是乾隆皇帝的枕邊書,《海錯圖》畫頁鈐有“乾隆御覽之寶”“重華宮鑑藏寶”“石渠寶笈”等璽,可見其價值。

還有著《清宮獸譜》和《清宮鳥譜》兩本,都為故宮出版,讓人們也能瞭解這神奇的大千世界,賞盡天下的奇珍異獸。

篇二:故宮裡的博物學讀後感

奚煜翔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願變成一條小魚,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學習知識最好的途徑就是讀書。暑假我讀了很多書,其中最喜歡的是《故宮裡的博物學》這套書。

這是一套彩印精裝書,從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它,它裡面的圖文深深地吸引著我,我的眼睛一分鐘都捨不得離開,以至於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這套書分為三本,第一本是關於“獸”的。這一本書分成三個篇章,裡面講了很多我看也沒看到過甚至聽也沒聽說過的動物,有麒麟、白澤、羆……我拿著字典,一邊看書一邊查字典,因而也認識了很多的字。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麒麟。你問我為什麼喜歡它?因為它長得像鹿,頭上有一隻角,腳上有馬蹄,還有一條像掃把的尾巴。它還是四靈之獸。你知道什麼是四靈嗎?就是麒麟、龍、鳳、龜。我想,它能當上四靈之首一定非常厲害,而且它是吉祥的象徵。

第二本書是關於“海錯”的。這一本分為七個篇章。裡面講了很多我不認識的海錯,有印魚、河豚、人魚、跳魚……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神龍。神龍我們又叫它龍,是四靈中的老二。龍的樣子非常奇怪,頭像駱駝,角像鹿,眼像兔子,耳朵像牛,頸像蛇,腹像蜃,鱗片像鯉魚,爪像鷹,掌像虎。我喜歡它的的原因是:我屬龍。而且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沒想到我的生肖是這麼厲害的。我想,我一定要刻苦學習,練好本領,成為一條真正的“龍”。

第三本是關於“鳥”的。這本書分為六個篇章。我在裡面認識了很多鳥,有白鷳、洋雞、北翠、白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錦雞。公錦雞的羽毛非常鮮豔,有紅、黃、藍、綠、棕、黑六種顏色。但是母錦雞不太美,只有灰白兩色。告訴你們一個祕密,錦雞又叫鳳凰,是四靈的老三。

我非常喜歡這套書,因為它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願我這條小魚繼續吸取知識海洋裡的養分,變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大魚。

篇三:故宮裡的博物學讀後感

董澤楷

《故宮裡的博物學》一書又名《清宮海錯圖》,是明末清初的畫家聶璜繪製而成,後被收入清宮造辦處。主要介紹了我國古代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及海產品。故宮內的清宮畫工筆精細令人讚歎不已,今天,我便走入了故宮出版的《清宮海錯圖》這本書裡,去了解作家筆下神奇的海洋生物!

書中主要講了中國古代的各種海洋生物與海產。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鱗部,介部,獸部。三大版塊介紹海洋中的各種奇魚異魚。有平時我們生活中,餐桌上常常可以見到吃到的海鮮;也有難得一見或者極其珍貴的海洋魚類;更有一些傳說中的海洋生物。作者對所繪製的魚圖還進行了註解和說明,再配上相關魚類的真實照片,名稱等,使讀者能更加清楚明白書本說介紹的魚類。

這本書十分好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聶璜那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了。譬如他筆下的蛟。雖然古人們的畫都是用毛筆畫出來的,但聶璜的筆觸與色彩的運用也不亞於現代的畫家們。碧綠的發須,流線型的身體線條,背上那精細的小圓鱗甲,那栩栩如生的表情,簡直令我著迷。怪不得國家動物博物館的張勁碩副館長說:“故宮所藏的清宮畫,工筆精巧,妙窮毫釐,呼之欲出,讓人不禁讚歎不已。”

書中介紹的許許多多魚類,海產等,可以說是清宮裡的一本“海鮮”圖了。其中介紹了許多品種的海產品,如鯧魚、墨魚子、海蜇、牡蠣等等。這些都是上等的美食,有趣的作者還寫下了一些關於美食的小故事。比如墨魚子在清末時還屬於皇室貢品。一次慈禧太后感冒,什麼也吃不下,多虧墨魚子令其食慾大增。

這本書讓我欣賞到了美麗的畫作,瞭解了我們偉大祖國豐富的海洋物產,知道了與它們有關的神話故事,文化淵源等等。本書不僅為我們打開了一個瞭解古代文化的大門,更是啟發我們青少年學習科學的一把鑰匙。令我們瞭解許許多多海洋的知識,更激發我們對於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繼續發揚與傳承。

篇四:故宮裡的博物學讀後感

謝睿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書:《故宮裡的博物學—清宮海錯圖》這本書擁有不少精美的圖片,還有從原稿上拍攝下的圖片,我非常喜歡。

書裡面記載了不少現實存在的和古人想象的海洋生物。我認為其中最厲害的是被古人稱作為“潛龍鯊”的中華鱘了。中華鱘是一種洄游型魚類,它們世代都生於長江,長於大海,一輩子不到十年能遊數千公里。我爸爸的車五年才開一萬公里呢,這可真讓我為之佩服。我認為我應該向它們學習這種逆流而上的精神。

提到了中華鱘,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古人想象出得一種動物—“鹿魚化鹿”了。據說“鹿魚化鹿”的原型“鹿鯊”會在大霧瀰漫的時候躍出海面,變成鹿。我很想知道古人為什麼會蹦出這麼奇怪的想法,難道“鹿鯊”真的存在過嗎?這還是個迷。

我認為這本書特別有趣,希望你也能讀一讀。

篇五:故宮裡的博物學讀後感

李卓軒

提起“海錯”這個詞,相信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麼。其實“海錯”是中國古代對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與海產品的簡稱。當初看到《故宮裡的博物學?清宮海錯圖》這本書時,一下子就被封面上的圖案吸引了,有肚子鼓鼓的河豚,有長著“翅膀”的鵝毛魚,有長得像小傘一樣的?魚……翻開書本,裡面的內容也是精彩絕倫。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明末清初大名鼎鼎的畫師聶璜先生。聶璜先生不僅學識淵博,還能夠細緻觀察,實地親測,推敲辨析,再加上畫技嫻熟,因此,他所繪製的《清宮海錯圖》能在當時脫穎而出。

《清宮海錯圖》所描繪的生物物種有三百餘種,既有百姓常見、易見的生物,也有進貢用於御膳的珍貴種類,還有難見或是神話傳說中的奇魚、異魚。對每一海洋生物的介紹,不僅具有科普的一方面,而且更注重人文知識的浸潤。

古人愛吃鱸魚,還留下了不少傳世詩篇。鱸魚此篇就引用了詩人李白《秋下荊門》一詩中的後一句:“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此地無銀三百兩,想吃鱸魚的心思顯露無疑。相比之下,范仲淹直截了當地寫道:“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我們再來瞧瞧平時常見的墨魚在聶璜大師的筆下是怎樣描繪的吧。“烏賊身有墨囊,形如算袋,有兩觸腕極長。遇風則‘下碇’。遇險境,噴出墨汁,逃之夭夭。”哇!這描繪得可真傳神呀,把墨囊比作算袋,古人的想象力可真豐富。據說,這裡面還有個小故事呢!烏賊又叫墨魚,相傳,秦始皇巡遊到東海之濱時,看到河清海晏的盛景,一時興起,大手一揮,一不小心把裝有墨、硯的算袋拋入了海里。誰料,這些算袋入海後竟化成了烏賊。算袋化作烏賊後,其形未變,所以有一些漁民把烏賊叫做“墨斗魚”。除了烏賊這些常見的物種,那些十分罕見的物種,或是在神話裡的奇物,在《故宮裡的博物學?清宮海錯圖》都有詳細的記載哦!

《故宮裡的博物學·清宮海錯圖》以標本式構圖,儘可能地展現了海洋世界的豐富多彩,聶璜先生筆下的“海錯”或憨萌可愛,或張揚凶惡,或醜陋誇張,無不讓人印象深刻,他還用簡潔、詼諧的語言,將畫中生物的來龍去脈做了說明,既有說贊,又有考辨,讀來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無窮。我們在瞭解海洋生物故事的同時,又有助於閱讀和學習古文,還可以從博物學視角,從歷史、民俗、動物、神話等方面,瞭解背後的神話傳說、文化淵源、歷史演變、地理環境及生活習性等。希望這本圖書能成為我們開啟博物學這扇科學大門的一把鑰匙,伴隨我們上天、入地、探海,帶我們走進妙趣橫生的博物學世界。

篇六:故宮裡的博物學讀後感

翁淼淼

《故宮裡的博物學之獸譜》,講了各種各樣神奇的獸。獸分三種,第一種:神獸;第二種:普通獸;第三種:異國獸。但這麼多的獸,卻有一半都不是真的,而是傳說。可是我卻從中獲得了很多真實的歷史知識。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最可怕的,是戎宣王屍,它的下半身是白馬的樣子,上半身沒有頭,想想就可怕。上面記載說它是死而復生的,看得我渾身起雞皮疙瘩。不過怕歸怕,好奇心還是驅使我去看去了解神奇的獸世界。

在這本書裡,也有最好笑的,那就是猩猩,就是現在在動物園裡吃水果的猩猩。在古人眼裡,猩猩是個愛喝酒、愛穿鞋子,味道鮮美的食物,所以,古人們就會把鞋子綁在一起,再準備幾壇酒,等猩猩上鉤。但是,猩猩也不傻,知道這是圈套,所以,會把那人連同祖先都罵一遍再走,但好像又放不下,最終,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跑了過去,上鉤了。看得我哈哈大笑。

這本書還告訴我們,任何事物不是光看外表的,比如:窫窳,是一個長著馬身子和一個猴頭的動物,看起來很溫順,但實際是個吃人的危險動物,還好那只是個傳說。

看了這些神獸,讓我想起了京杭大運河拱宸橋下的那四隻神獸——趴蝮。很小的時候,我就常常趴在拱宸橋上往下看橋下的趴蝮。那時候還不知道它們的名字,只知道它們的樣子像龍。後來慢慢長大,我去查了資料,才知道它叫趴蝮。傳說,趴蝮是龍生的九子之一,因為趴蝮的祖先觸犯天條,被貶下凡,壓在巨大沉重的龜殼下看運河1000年。獲得自由後,人們為了紀念它,所以用石頭造了一隻趴蝮,防止洪水侵襲。以後,人們就把它當作守護橋樑的吉祥物,寓意四方平安。

看了《故宮裡的博物學之獸譜》這本書,我不由得感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智慧,閃閃發光,熠熠生輝,是祖國五千年文化中的一顆星星。

篇七:故宮裡的博物學讀後感

金煦涵

你一定知道乾隆皇帝吧。你覺得乾隆皇帝見過大海嗎?有人說他是皇帝,一定見過;有人說也不一定,那時候海離古人很遙遠。皇帝雖執掌萬里江山,卻不一定能事事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他也渴望瞭解這神奇的大千世界,賞盡天下的奇珍異獸。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誰也不知道。但不管乾隆皇帝有沒有真的見過大海,他對海洋可是瞭解很多呢!答案就在清代皇家珍藏的“海底總動員”——《海錯圖》。

“海錯圖”是什麼呢?“海錯”源自《尚書?禹貢》“厥貢鹽絺,海物惟錯”,其實是古時候魚類和水產的統稱,《海錯圖》則是記載著海錯的圖譜,也是聶璜唯一存世的作品。我最近讀的《故宮裡的博物學?清宮海錯圖》就是在《海錯圖》基礎上重新編著的。看到這本書的封面時,我便深深地被它吸引。讀完以後,我更是愛不釋手。這本書圖文精美,簡單易讀,字裡行間還洋溢著古色古香,難怪《海錯圖》被譽為乾隆皇帝的枕邊書。乾隆皇帝還經常把這本書念給他的孩子們聽,希望孩子們能學到更多自然知識,它也深受皇子皇孫的喜愛。

《故宮裡的博物學?清宮海錯圖》從《海錯圖》中甄選了四十種動物,有可以在水面滑翔的鵝毛魚,有成雙成對的比目魚,還有聞名天下的神獸龍。有晶瑩剔透的海月,有揹著堅硬外殼的玳瑁,還有三尾八足的大神龜……除了這些海產品,我一看,還有好多奇特的海洋生物,別說有沒有見過它們了,我連字都不認識!什麼鯔魚、鰳魚、鼉、黿……一竅不通,字典都快要翻破了!實在懷疑自己沒文化。好在除了原圖,書中還配了說明文字。

整本書以講故事的形式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動物學知識融合在一起,不僅是古代的百科全書,更蘊含了古人對海底世界的探索以及融合神話傳說事的豐富想象力。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海市蜃樓》。剛看到題目時,我想,這不是一種自然現象嗎?為什麼是海錯呢?看了文章後,我明白了。古代人認為海市蜃樓是一種名為蜃的大蛤吐出的霧氣所化而成。這真是奇妙的想象,我可真佩服那些腦洞大開的古人啊!

美人魚是真實存在的嗎?書中介紹的人魚是一種形似人的魚,它長著四隻腳,叫聲如嬰兒啼哭。不禁讓我想起了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裡的女主人公小美人魚。後來我才明白海里並沒有美人魚,我們說的美人魚其實是儒艮。它們前肢鰭狀,後肢退化,尾巴是扁平鰭狀。時常用前肢擁抱幼仔,就像人抱著嬰兒。

書中的《鹿與化鹿》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介紹了海中生活的一種能興風作浪的魚-鹿鯊。在春夏交替之際,鹿鯊會跳上岸邊變身成鹿。魚能變鹿?鯊能變虎?

在《海錯圖》中,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待證實。原來是作者憑古書記載、實物寫生和漁民口述來交叉印證,雖然和現代的真實情況有出入,但是在當時來說已經很牛了,彷彿為大家開啟新世界大門,為人們鮮活的記錄了時人對這些海洋生物的看法。

“一個一個夢飛出了天窗,一次一次想穿梭舊時光……帶著光,跟我飛翔,感受風的速度在耳邊呼嘯遠方……”從古至今,人生的意義在於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從盤古開天地到后羿射日,從精衛填海到嫦娥奔月,從磚木取火到神農嘗百草,人類因為有了好奇心,所以才有了夢想。因為有了夢想,所以才有了科技的快速飛躍。因為有了時代的飛躍,才有了我們如今的便捷生活。從平板電腦到智慧手機,從燈泡到掃地機器人,從微信到人臉識別,人類,為了社會進步和生活,總是不斷擴大活動的領域,去探索未知的一切事物。

這本書就像開啟博物學這扇科學大門的一把鑰匙,伴隨著我們上天、入地、探海,帶著我們走進妙趣橫生的博物學世界,保持我們對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熱情,刺激我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的好奇心。

篇八:故宮裡的博物學讀後感

孫暢

乍一眼看到“海錯圖”字樣,我以為是古人畫錯了的海洋圖。其實,“海錯”是中國古人對海底生物的統稱。《清宮海錯圖》是古代名副其實的海洋動物檔案,它記載著或奇形怪狀、或家喻戶曉的各種魚類和一些古人想象出來的海洋動物。

這本書想象力豐富,極具創造性,充分表達了古人對海洋世界的嚮往。這本書畫風誇張、用色大膽,放大了每種動物的特點,讓其個性鮮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讓我們一起跟著《清宮海錯圖》開始一場有趣而神奇的大冒險吧。

海錯圖中有些動物是人們奇思妙想的產物。比如說龍,它是許多動物的結合體,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它代表著皇權,所以皇帝的生活用品上基本都有龍的圖案,因此也賦予了龍高貴神聖的形象。海錯圖中還有些動物是生活中常見的,比如說“正是河豚欲上時”中的河豚,比如說“但愛鱸魚美”裡的鱸魚,還有帶魚、鯧魚、鱷魚、比目魚……

海錯圖中有些動物是含有深刻寓意的。看那邊,好傢伙,眼睛冒著紅光,揹著一個墨綠色的形如簸箕的殼,有一米多長,最奇特的是竟有八足三尾。猜猜它是什麼呢?那是三尾八足神龜。再看這邊,來了一個“海和尚”。它頂著個光頭,駝著背,黑黢黢的,四足佈滿深深的皺紋,人首鱉身,怎麼看都覺得怪。這就是海錯圖中記載的稜皮龜,體型最大的海龜。因為龜可以長命百歲,象徵著長壽,人們常將龜與鶴齊稱,如“龜鶴延年”“龜鶴齊齡”,以此寄託對長壽的嚮往。中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這本書不僅介紹了各種海洋生物,還介紹了許多神話動物,記錄了古人對海底世界的理解。雖然有些來自民間,但最主要是給皇帝看的。以前,連皇帝都不能詳細準確地認識海洋生物,而現在,我們普通人都可以通過網路、博物館、各種書籍瞭解海洋生物的科學知識。科技是多麼神奇的力量啊!讓我們一起去更廣闊的世界遨遊吧!